首页 期刊栏目 | 讲道释经 | 以斯拉-尼希米记:4-6章

以斯拉-尼希米记:4-6章

文/拉尔夫•戴维斯        译/李金湘        校/杨基

 

 

尼希米记4

经过许多危险、试炼、网罗 (一)

 

一、对上帝工作的威胁(尼4章)[1]

 

A. 嘲笑(尼4:1-6

 

4:1节表明嘲笑者的无能和虚弱:“发怒,大大恼恨”(和合本)。注意“撒玛利亚军兵”(2节)的存在,所以参巴拉显然纠集了武装力量,但却不能起用,因为尼希米有王的许可,这无疑让参巴拉感到极其挫败。[2]

 

1、挖苦(尼 4:1-3):参巴拉无法用武力来威胁上帝的百姓,于是采取挖苦。多比雅用“狐狸”所讽刺的城墙(根据Kenyon的研究)有9英尺之厚。[3]

 

2、祷告(尼 4:4-5):1节中参巴拉“听见了”;而耶和华将在4节中“听见”。5节的最后一句可能仅指“他们羞辱了修造城墙的人,”[4] 但RSV将它译成在修造者面前惹动上帝的怒气(译者注: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与RSV相同)。

 

注意尼希米做了什么:他没有对嘲笑者反唇相讥,而是向上帝发出呼求。

 

我们该怎么看尼希米的祷告?有些释经者在此会感到“坐立不安”,认为新约基督徒肯定不应该这么做。但在批判尼希米之前,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点:[5]

 

a. 这是祈求公义的祷告,要求对罪作出审判。

b. 因为如此,这是求上帝采取行动的祷告。尼希米并没有擅自报仇;而是把伸张正义的事交托给上帝,这正是罗马书12章教导我们做的。

c. 这个祷告认定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上帝的工作;因此嘲讽它或作工的人就是侵犯上帝的尊严。

d. 这些人不是私敌(正如耶稣在太5:43及其后面经文中所说的),而是上帝国度的敌人。

e.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参巴拉和多比雅等人悔改了或想要悔改,因此太18:21-22中的话并不适用(感伤主义者有时指望敌人悔改,但在这里并不现实)。

 

3、坚持(尼4:6):虽然听起来很平常、书生气,但工作就要这样按部就班来进行:“这样,我们修造城墙。”

 

B. 威胁(尼4:7-23

 

1、邪恶联盟(尼4:7-9):他们四面受敌。

 

关于亚实突:自从亚述人侵占巴勒斯坦以来,非利士领土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省份,被称为亚实突。从此北有撒玛利亚,南有阿拉伯,东有亚扪,西有亚实突——犹大被包围起来。与今天的以色列国没有什么不同。

 

参巴拉曾经“发怒”(1节),但现在他和他的同党“甚发怒”(7节),以至于有可能出现武装冲突(8节)。

 

现在注意9节所包含的神学真理:既避免依靠自己的错误、又避免懒惰无为的错误;既避免惊慌的罪、又避免瘫痪的罪。

 

2、三重麻烦(尼4:10-12)

 

a. 沮丧之人(尼4:10):Myers(AB)译为:

 

搬运的人气力正在减弱,

但瓦砾仍如此之多,

我们自己不可能建造城墙!

 

这首小诗表明了建造者的灰心。也许来自7-9节中刚刚发生的威胁,这可能是他们绝望的反应。

 

b. 威胁(尼4:11):不仅犹大人说(沮丧的)话(10节),敌人也发出了威胁和恐吓。

 

c. 散布传言(尼4:12):好像是那些住在邻近村庄的犹太人听到敌人的威胁和宣传,来告知建造者。也许敌人有意“走漏”了“计划”,于是那些听到计划的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在建造者中间散布谣言,其目的是为了挫败士气。

 

3、组织起来,坚持不懈(尼4:13-23)

 

a. 立刻备战(尼4:13-14):将人布置在最易受攻击的位置,并且带着兵器。刀和枪是近距离使用的武器(枪是用来近距离刺和戳)。如果弓是复合弓,有效射程可达700码,精确射程在300-400码内。[6]

 

然后是尼希米的“当记念主!”的话(14节)。这很像申命记20:1-4论到惧怕的话。注意这立即的回应所带来的果效(15a)。

 

b. 改变策略(尼4:15-19):在改变后的修造策划中,有几类人:

 

  • 有些人是尼希米的侍卫,是常备军(16节)。
  • 有人是扛抬材料的(17节),他们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
  • 有建造工人(18节),他们腰间佩刀。
  • 最后还设置了警报系统(18b-20a)。

 

c. 不变的事实(尼4:20b):支持这一切的信心来源于:“我们的上帝(希伯来语中使用了加强语气)必为我们争战。”

 

d. 新的命令(尼4:21-23):特别注意22节经文。不再有“上下班”。住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建造者需要在夜间站岗。周遭特殊的危险要求暂时采取非常规措施,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不测。

 

C. 尼希米记4章所包含的神学真理

 

1、嘲笑上帝的百姓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4-5节中尼希米的祷告暗示了这一点)。

2、上帝的主权激动人心(见9、14节);上帝的主权驱使(而不是抑制)人的行动。

3、这里想要让尼希米被看为一个理想的领袖吗?

 

 

 

尼希米记5-6

经过许多危险、试炼、网罗(二)

 

二、上帝的百姓行事愚昧(尼5章)

 

外部的攻击是4章中的恐惧;而在5章,危险来自内部的纷争。

 

首先,注意1-5节中的呼求。根据Williamson的划分,[7] 这里有三群人,每群都有自己的困难。第一群呼喊的人没有土地,但他们也得活下去;也许他们花时间建造城墙而不能赚钱(2节)。我们必须意识到耶路撒冷的建造者们可没有红十字会供应免费饭菜。

 

第二群人是那些为了得到食物而抵押了他们的土地、农庄或家园的人,而且这些人如果不能用收获的庄稼(3节)还债,就会永远失去这些产业。而从当时的饥荒来看,收成看起来不妙(3b)。

 

第三群人包括那些为了给王纳税,不得不抵押田地和葡萄园来借钱的人(4-5节)。他们的一些亲人因此成了抵债的奴隶。

 

我们在这里略微看一下波斯帝国的赋税情况。波斯王每年征收2千万达里克。征收的赋税几乎不返回总督辖地。当时的做法是将金银熔化,做成金条银条收藏起来。仅在苏萨一个地方亚历山大大帝就找到储藏的9千他连得金条(约270吨)和4万他连得银条(约1200吨)[8]

 

丹达马耶夫(M. Dandamayev)[9] 写道:“来自巴比伦的文献表明这个辖地的很多居民也得抵押他们的田地和果园来换取银子向国王缴税。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赎回自己的财产,因而沦为没有土地的雇工;有时他们被迫将儿女卖为奴隶。”借贷的利息非常高。利息率从居鲁士(Cyrus)和冈比西斯(Cambyses)时代的20%上涨为五世纪末的40-50%。[10] 简而言之,波斯人在宗教事务上对隶属民族持宽松态度,但却用税收将他们盘剥得一干二净。

 

但是,尼希米记5章中的羞耻在于那些牟取暴利者是犹太同胞(1、7节)!问题不是利息和高利贷而是债务奴隶,就是放高利贷者占有抵押品或担保物。有时这就导致5节中出现的家庭成员为了偿还家庭债务而沦为奴隶的现象。[11]

 

尼希米成了检察官,指控他们(8-9节)。显然,有些人被卖给了外邦人又被赎了回来,意思就是有些放高利贷者(9节)将他们还不起债的犹太同胞卖给了外邦人!他们可真有心肠啊!尼希米承认他和他的人也将粮食银钱借给了百姓,但没有理由假设尼希米曾榨取了利息,以借贷牟利。实际上,他说所有人都不应该榨取利息,反而应该免息。一个承受重压的民族必须要得到一些宽松的待遇。

 

于是尼希米命令(11节)牟利者归还他们索取的抵押物及利息。债主同意(12a)遵守尼希米的命令。然而尼希米进而施加了更大的影响力,并且召集祭司为此事主持宣誓仪式(12b),然后尼希米还描述了违例者将承受什么咒诅(13节)。

 

尼希米记5章出现的情况类似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出现的问题。那一个冬天,大陆军在福吉谷的遭遇极其惨烈。衣服破了,没有毛毯,有时士兵们整夜不睡,就是怕睡着后冻死。拉斐特目睹士兵们大腿被冻得发黑,要保命只能锯掉。问题其实不是严冬,因为按照宾夕法尼亚的冬天,这年还算温和。士兵们没有东西吃,因为附近的农民为了换取现金,宁可将东西卖给费城的英国人。军队没有衣服是因为波士顿的商人决不肯以低于1000-1800%的利润将衣物搬离货架。他们因着贪婪而如此对待自己的同胞。[12]

 

我们会再谈到这个问题,但在此之前我们先接着看14-19节的经文,这像是尼希米的日记选摘。它打断了当前这件事的叙事顺序(比较14a),放在这儿可能是为了将尼希米作为敬畏上帝的好模范(15节),与1-13节中无情的犹太牟取暴利者形成强烈对比。尼希米因着省长的职位本来可以享受一些权利(像饮食津贴,俸禄)但他却自愿地放弃了。

 

他也不允许他的人像以往省长的手下那样辖管百姓(14-15节)。这就好像后来的保罗一样(参看帖前2:6b、9;林前9:4-7、12b、15)。显然,尼希米在出钱供应饭食(17-18节)。是什么驱动着这种自我牺牲、不压迫百姓的领导力?尼希米为什么与他的前人不同?——“但我因敬畏上帝”(15b)。尼希米认为这也应当成为9节中那些牟利者的驱动力!敬畏上帝!这是圣经伦理的真实基础。对上帝的敬畏决定你怎样对待人。敬畏上帝(15b)导致对百姓的怜悯(18b)。

尼希米不仅要求1-13节中的恶棍改变,并且他自己一直都以身作则,是仆人式领袖的表率。

人应该去哪里寻求赏赐?不要指望从人那里——当寻求上帝的称许,就像19节的祷告所表明的(比较帖前2:4-6a)。

 

三、反对上帝仆人的计谋(尼6章)

 

这些计谋是针对尼希米的,要除灭他,或至少损害他的名誉。注意对惧怕的强调(9、13、14、19节)。

 

A. 清算和中伤(尼6:1-9

 

城墙的建造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没有留下“破口”。参巴拉及其同党想要有一次“相会”(2节)。也许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远。” 阿挪在耶路撒冷西北27英里处;这在当时可看作一个“中立”地带,距离现在的特拉维夫东面的以色列机场不远。[13] 他们想要在那里召开一个小型首脑会议。

 

在2节的后半部分谈到尼希米的判断,可能是非常正确的:他们的本意就是要害他。3节是他的公开回应,即不能以谈话取代工作。

 

他们的坚持(4节)表明了他们的无能为力,因为他们除了重复上一个伎俩之外想不出其它办法。第五次(5-7节)参巴拉写了一封未封口的信。大意是:尼希米,如果你不屈服,我们就会把话也传到王那里:你计划谋反,想要做王。我们会说你甚至在争取先知的支持。如果你不想让这话传到王那里,就最好接球,与我们面谈。

 

芬尚(Fensham)[14] 做出了敏锐的观察:一边指控尼希米,一边又要求会面,参巴拉实际上是打自己的耳光,因为如果尼希米忙于谋反,那么为什么另一个省的省长想要见他呢?这会立刻被波斯当局解释为通敌。

 

注意在9b插入的祷告。从头至尾,尼希米显得富有洞察力(2节),意志顽强(4节),头脑清楚(8节),但也软弱。不然,为什么要这样祷告?在危机关头,他完全倚靠上帝的力量。

 

B. 毁谤:藉着“预言”(尼6:10-14

 

显然是示玛雅要求会面(10a),因此尼希米拜访了他。示玛雅“闭门不出”可能是一个“预示性行动”,意在增强他对尼希米说的“关锁”的话的作用(10b)。柯德纳(Kidner)注释说示玛雅的重要客人将会被众人注意,他的拜访会被看为没有把握和寻求指引。

 

11节尼希米的前半句答复似乎在说“我才不怕呢!”

 

他的后半句答复似乎在说,“这本来也不对啊!”当他问“像我这样的人”(即非祭司的普通人员)是否能进殿,答案应该是“不行”。(他是指圣殿本身,而不是外院。)这是普通信徒不能拥有的特权(比较民18:7及林后26:16-20的事件)。

 

示玛雅的动机是想让尼希米在礼仪上犯罪,从而失去声誉。但是尼希米觉察到上帝并没有差遣示玛雅,而是多比雅和参巴拉收买了他。当一个祭司作出与上帝的话相违背的建议时,他就成了假货。这一切都是密谋,为要使尼希米陷入罪中(13节)。示玛雅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女先知挪亚底和其他先知都一同密谋(14节),要增加尼希米的危险,使他惊慌失措。如柯德纳所说,示玛雅的声音只是当时阻挠大合唱中的一个音符而已。

 

14节是祈求复仇的祷告,求上帝记念并掌管示玛雅之流的计谋和卑鄙行径。这样的祷告并没有什么不对。有什么比以传达上帝话语为职分,却将上帝的话当作工具来操纵人、控制人更邪恶呢?牧师可以利用虔诚地传讲上帝的旨意作为遮盖在讲台上向得罪他的人发泄吗?

 

这一幕强调了上帝的仆人所需的洞察力。这种计谋异常诡诈,因为它号称来自上帝的启示,以上帝的名义说话——且不是来自一人乃是来自多人(14b)。

 

C. 妥协:通过“关系”(尼6:15-19

 

以禄月二十五日是公元前445年10月27日。16节我们发现“惧怕”发生了有趣的逆转,至少在马索拉抄本(Masoretic)中是这样:“我们一切仇敌、四围的外邦人听见了便惧怕。”  他们充满惧怕,因为他们知道这工作的完成是出于上帝。

 

17节以小品词gam开始,好像在说,“这也是那时发生的事。”即那整个期间,多比雅一直与犹太人中有权势的人保持联系。可能耶路撒冷的一些重要人士因为商业的原因反对犹大的隔离。多比雅与犹太人之间有各种关系。他们中的许多人“与他结盟”(18a)——这可能是暗指他们与多比雅之间的贸易协议。多比雅与犹大人之间也有姻亲关系。亚拉的家族参看以斯拉记2:5。多比雅的儿子娶了一个建造城墙的人家的女儿(尼3:4、30)。

 

19节突出两件事:来自多比雅的恐吓信;以及不间断的谣言,其中有替多比雅说好话的。这是一个持续状态(如希伯来语分词所示)。因此城里有一支第五纵队,想要消磨尼希米的意志,让他作出“合理”的“和解”与妥协。

 

D. 总结尼希米记6章为上帝百姓所作的见证

 

1、上帝赐我们力量面对争战(1-9节)。

2、上帝赐我们明智面对阴谋(10-14节)。

3、上帝赐我们毅力面对消磨(15-19节)。

 

 

[1] 注意希伯来文圣经和英文圣经在4章中的分节有所不同:希伯来文圣经的3:33是英文圣经的4:1;希伯来文圣经的4:1是英文圣经的4:7。

[2] 比较NICOT, 180。

[3] Breneman, NAC, 194.

[4] 比较 NICOT, 182。

[5] Breneman (NAC, 194ff.)对此有很好的分析论述。

[6] NICOT. 

[7] NBC [1994], 435-36.

[8] Yamauchi; Olmstead.

[9] Yamauchi引用。

[10] Breneman.

[11] 关于债务奴隶这个首要问题,比较NJPS的译文;也可参看NIDOTTE, 3:178。

[12] 参看《美国战争》(The Wars of America)1:181,Robert Leckie。

[13] McConville, 106.

[14] NICOT, 202.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