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3年03月号(总第40期) 今生的丰富,抑或永世的祝福

今生的丰富,抑或永世的祝福

文/陈已新

 

 

现今世代,教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就是成功主义。在其中灵恩运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灵恩运动有许多显著的特征,成功神学[1]就是其中之一。这样说,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但正如D. A. Carson所指出的:“成功主义并不只限于灵恩派圈子,而且也不是所有灵恩派圈子都屈就这种恶毒的行为。但是,灵恩派常见的伙伴关系却是如此。”[2]

 

那么,什么是成功神学呢?

 

按照神召会在台湾的一个代表人物的描述就是:“成功神学同时又可称为‘繁盛福音’、‘信心运动’,他们的意思是凡好的、有信心的基督徒都应该蒙神大大赐福。所以举凡是事业、家庭、钱财、婚姻对象……等凡‘属于你的’,无不得祝福”。[3]这种成功神学,巴刻称之为“幸福主义”。并指出这个词用来形容一种信念,就是神想我们在这沉沦的世界里度过愉快、健康、富足的日子。有些灵恩派可能会反对这种赤裸裸的说法,但他们许多实际的教导,表示他们背后确有这样的假设。[4]有一些更是不惜曲解圣经,毫不掩饰地鼓动人追求世上的财富。[5]

 

成功神学合乎圣经吗?确实,当我们看圣经的时候,会发现里面有许多蒙福的应许,神应许要赐福给他的百姓,信靠主的人是蒙福的人。但神所赐的福是怎样的福?跟世俗文化中所讲的福有什么不同?神要他的百姓追求什么样的福?其实这都触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基督徒的蒙福观。这方面非常重要,因为他关乎到一个人的信仰取向和追求的目标,对信仰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们实在有必要在蒙福观上回到圣经,得到清楚的建立。

 

带着这样的目标,本文首先从圣经中“有福”的应许入手,查考所应许之福的性质,在此过程中,也会看到旧约中的一些福的应许与新约的差异,继而,在寻求对这些差异的解决中建立从旧约到新约统一的蒙福观,最后,将探讨合乎圣经的蒙福观在基督徒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一、圣经中的福

 

提到圣经中蒙福的应许,很多人会想到登山宝训中的八福篇(太5:3-12)。在八福篇的希腊文本中,μακάριοι(有福了)共出现9次,并且都是位于经节的开头,因此在形式和意味上都非常显著。一些研究显示,这种有福的宣告,是圣经中常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旧约和新约中都常常出现。因此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了解圣经中所应许的福的性质。

 

从对八福篇的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它所宣告的福是天国的福。

 

这从八福篇自身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到。从结构上,八福篇的主体是5:3-10的前八个福,第九福可以说是第八福的延伸。而前面八个福中,第一福和第八福是首尾呼应,因为给蒙福之人的应许都是“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种首尾呼应有重要的意义,它深深影响我们对这其中每一个福的理解,甚至有的解经家提到这种现象时指出:“当一道光线穿过三棱镜时,变化为彩虹的光谱,照样,那国度所带来的也七彩缤纷地散发在八福的应许上。”[6]因此可以说,虽然中间的六个福(必得安慰,必承受地土,必得饱足,必蒙怜恤,必得见神,必称为神的儿子)各有千秋,但在首尾呼应的“天国”应许中显示出,这些福都是天国的福。[7]

 

八福篇的上下文,更加强了我们对此的认识。八福篇位于登山宝训开始,展开了一大段的讲论的段落。在这段落之前的经文,是叙事的段落,为主耶稣的讲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在前面的叙事段落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为先锋的施洗约翰和已为许多证据所显明为基督的耶稣,在传道伊始,都宣告同样一个震撼人心的信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4:17)而在这个叙事段落结束前,在对耶稣事工的总结性陈述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天国的福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主耶稣在讲论的一开始就宣告天国的祝福,此后又有一连串福的应许,在第八福又以天国的福作结,强烈显示随着耶稣的到来,天国祝福的临到。

 

那么天国意味着什么呢?

 

“天国”是“神的国”的婉转说法,[8]但它也很好地反映了神国的属天性质。[9]天国是由主耶稣的救赎行动所带进的神治理掌权的国度,就是神在他所救赎的百姓中的治理,它与这世上的国度迥然不同,这世上的国度充满了罪恶败坏,天国却是神圣洁的国度;这世上的国度会过去,天国却要存到永远。

 

在马太福音中,一些经文显示天国是现在临到的(如:太12:28,21:31等),也有一些经文显示天国是将来的国度(如:太25:34,13:42-43等),其他书卷也显示出天国的这两个层面。[10]围绕神的国的现在和将来性质,有许多学者分别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11]但赖德很好地将这两个层面作出统一的描述:“福音书上提到两个进入神国的时间,一个是现在,一个是未来,也就是说神的统治与掌权同时表现在未来与现在。”[12]这意味着,随着耶稣降生、公开事奉,以及他在十字架上受死,又从死里复活,升天,天国已经闯入这个世界,那些蒙主拯救的门徒得以进入这国度,而且得到这国度的祝福,但这国度还没有最终完成,还要有待主耶稣再来时全部完成。因此这天国是已经临到,但有待最终完成的。天国的福也是如此,八福篇中5:4-9的六个福的应许中的未来时态,也显明了这个特征。

 

因此从八福篇看主所应许的福,看到两个特点,一个属天的指向,这福是天国的福,带有明显的属灵指向;另一个是末世性指向,这福是现在可以预尝,但有待将来才最终完成。这跟整个末世的性质有关,就是主耶稣来已经揭开末世的帷幕,一直到主耶稣基督的再来。这两个指向,也是新约中福的应许的典型特征。

 

这在八福宣告的处境中格外耐人寻味。若按当时神的百姓在经济上贫穷和受欺压的外在处境来说,似乎应许他们得到地上强大的国更为现实。这也是那时很多犹太人所期待的,他们也想望弥赛亚的日子,但不同的是,他们所期待的,是神为他子民的计划以一种实际可见的方式来完成,包括物质性的兴旺、大能的地理性政治实体。[13]但主耶稣应许的却是天国,这是需要格外留意的。

 

八福篇及其上下文的分析,让我们一窥新约中所应许的福的性质。而且,八福篇内容和旧约经文的呼应,更加显示这样蒙福的应许不仅是在新约,而且也有它在旧约的根基。

 

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都留意到马太福音中八福的内容与以赛亚书61章经文的关联。[14]这种关联就如:

 

太5:3  虚心(πτωχοὶ τῷ πνεύματι)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赛61:1 叫我传好信息(εὐαγγελίσασθαι)谦卑(πτωχοῖς)的人,

 

太5:4  哀恸(οἱ πενθοῦντες)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παρακληθήσονται)

 

赛61:2 安慰(παρακαλέσαι一切悲哀的人(τοὺς πενθοῦντας

 

图中经文之间的连线显示,两段经文有重要的字词关联,由这些字词也形成两段经文在结构和主题上的关联。以赛亚书61章是旧约中重要的弥赛亚预言,应许了受膏者来所要成就的工作,包括传好消息给谦卑的人(或作“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而主耶稣在八福篇开始就向灵里贫穷的人(原文直译)应许天国[15],向哀恸的人应许必得安慰,这与以赛亚书61章中的经文共鸣,显示主耶稣就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16]主耶稣所应许的福正是以赛亚书61章及其上下文所预言的末世性弥赛亚国度的祝福。[17]也就是说,旧约弥赛亚预言所应许的福,正是新约所显明的天国的福。

 

一些对旧约福(μακάριος)的研究确实显示,在旧约中有这样一类福,学者称之为“先知和启示文学处境中的福”,因为这些福,主要出现在旧约的先知和启示文学中(如:赛30:18,56:2;但12:12)。Davies and Allison称其为末世性的福,并指出,末世性的福通常只给那些在悲惨的困境中的人,并且应许给他们的是未来的安慰。它通常的目的是保证和提供盼望:目光聚焦在未来,它将翻转通常的(natural)价值和现在的处境;应验不再在这个世界找到,而是在一个新的世界。[18]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八福篇跟旧约这一类的福的相似性,在前四福中尤其显著:贫穷的人得到天国,哀恸的人得到安慰,温柔的人承受地土,饥渴者得到饱足,这是处境的翻转,而之所以有这种翻转,显然是因为基督耶稣来要成就救恩。同时,在这翻转中所应许的福是在天国找到。这些帮助我们看到从旧约到新约所应许的福一致性的层面。

 

但是,当我们看旧约的福时,不可避免地,我们会发现旧约中有另一类福,学者常称之为“诗篇和智慧文学处境的福”,因为这些福很多出现在旧约的诗篇和智慧文学中(诗1:1-3,34:8,40:4,41:1,84:4、5、12,89:15,106:3,112:1,119:1-2,127:5,128:1-2,137:8,146:5,箴3:13,8:32、34,28:14;传10:17;伯5:17)。这些福是颁给那些按照神的律法及智者的指引生活的人,所应许的福更加集中在今世的康乐,目的主要是道德伦理的劝勉。这一类的福就如诗1:1-3:

 

1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2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昼夜思想,

这人便为有福。

3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这里的“顺利”(ṣālēaḥ)可译作“兴盛”,它在诗篇的处境中可包括:有众多儿女(128:3)、多有财产及生活安逸(144:12-14)、不会贫穷(37:25)等等。

 

这一类的福在旧约很多经文中出现,甚至给人这样的印象,就是旧约讲的是地上的福。虽然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并非纯然如此,但是这一类的福和新约中的福的性质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种现象呢?我们有没有可能建立从旧约到新约统一的蒙福观,以给我们的信仰生活带来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呢?

 

二、从旧约到新约统一的蒙福观

 

前面对圣经中福的描述显示,旧约诗篇和智慧文学处境的福,是颁给按照神的律法及智者的指引生活的人,给蒙福之人的应许多是关乎今世的康乐。但在与旧约先知和启示文学处境的福的关联中,马太福音的八福篇给蒙福之人的应许却强调天国及其祝福,有末世性、属灵化的方向,这样,二者在蒙福的应许上似乎一个侧重在地,一个侧重在天,那么二者是矛盾的吗?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这方面有一个可以带来很大启发的方面是福的应许与神的国的关联。八福篇的福与天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旧约先知和启示文学处境的末世性祝福与弥赛亚国度,也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进一步来看,旧约诗篇和智慧文学处境的福也是与神的国度相关联的(如诗106:1-5,34:8-9)。可见,福与神的国度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圣经中所应许的福,是国度的福。这为我们对福的理解带来洞见。因此可以从救恩历史中神国度的进程,帮助我们对旧约和新约的福的统一性有所理解。

 

从旧约到新约看神的国之进展,[19]可以说,在旧约显示当时已有一个神的国度存在了,神除了以万物之创造者的地位统治普世以外,他在以色列掌有一个特别的国度。出埃及记19:4-6典型地指出神与以色列国的关系,此关系建立于西乃山立约之时,因此神不仅是以色列的神,他也是以色列的国王,藉着直接的启示神将律法授予他们,并且由他对以色列国在历史上的引导,实现他的治理。[20]这一时期,国度的祝福主要以地上的福显示出来。这最基础性地可以从申命记7:12-26以及28:1-68[21]中看到,那里宣告了遵行诫命者所蒙的福,以及违背诫命者所要受的祸。它对王国时期及此后的以色列人生活都有很深的影响。可以说,旧约诗篇和智慧文学处境的福反映了这种影响。

 

然而,这并非神的国的全部,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1)在旧约以以色列为代表的神的国是以神的恩典为前提的。这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方面是,以西乃立约为基础的以色列得以建立是基于神领以色列脱离埃及为奴之家的救赎性作为(出20:2);另一方面,这救赎作为又是基于神以他的恩典所给予以色列先祖亚伯拉罕的拣选与应许(创12:1-3),这应许乃是赐福的应许,而亚伯拉罕也是因信领受神的祝福(创15:6)。这样,乃是先有神的恩典,才有在神国度中的蒙福与生活。

 

(2)由以色列所体现的神的国并非最终目标,神藉耶稣基督所带进的末世性、属天的国度以及这国度的最终成就,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在先知的预言中,末世性国度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如赛28-35章,56-66章),[22]主要在先知和启示文学中的末世性祝福可以说是与此相关,它向在艰难中仍然信靠神的百姓宣告末世性弥赛亚国度的祝福。直到耶稣基督到来,宣告了这祝福已经开始临到,因此可以说,耶稣来应验了旧约先知和启示文学中末世性祝福的宣告。但根据本文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到,这应验不是在当下一次全部完成的,而是分阶段完成的,即:随着耶稣的人格和事工,弥赛亚国度已经展开,救恩开始临到,但对仇敌的最终审判以及弥赛亚国度的完全成就,还有待将来,就是主耶稣再来的时候。因此,从蒙福的角度来说,随着弥赛亚耶稣的到来,神子民已开始经历天国之福,但也在等待这天国之福的完全成就。

 

此外,从更广的神学处境角度,加尔文也留意到,旧约常常强调属世的福分,而新约强调属灵的福分、天上的基业,他指出这是新旧约之间的区别之一。但是,他认为,这些区别只在于新、旧约启示方式的不同,而不是在于启示本身,既然基督是旧约和新约应许的根基,那我们就没有根据说他们是不一致的。[23]他所提出的经文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约的经文表明旧约所见证的也是福音的应许(罗1:2-3,3:21),这应许不是使人贪恋今世的快乐,而是使人仰望永生的盼望(西1:4-5;帖后2:14;来11:9-10、13-16)。[24]

 

(2)即使在旧约本身也显明,神要犹太人仰望的目标并不是世俗的兴旺和快乐。反而神在永恒的盼望中收养他们,并以圣言、律法以及先知的预言使他们确信这收养。[25]

 

(3)属世的福分预表属灵的福分。

 

加尔文引用了加拉太书4:1-2,他指出,在那里保罗将犹太国比作孩童继承人,因他们还不懂得照顾自己,所以必须在监护人的照顾之下。他认为,虽然保罗的这比较主要运用在礼仪律上,然而我们在此将之运用在神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也是恰当的。因此他提出,神预旨同样的基业给他们和我们,然而他们当时因年幼而不能从这启示上获益。他们当中的教会与如今的教会一样,只是他们的教会处于幼年时期。所以神在这属世福分的启示下并没有直接给他们清楚的属灵应许,而是藉属世的应许预表属灵的。[26]因此:

 

神从万古就喜悦他的百姓思想和仰望他们在天上的基业; 然而,为了使他们更渴慕这盼望,他藉属世的福分向他们呈现天上的基业。但既然如今福音更明确地彰显永世的恩典,神就引领我们直接默想永生的事,而不再使用他从前用来教训以色列人的影儿。[27]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说,从神的国在神救恩历史中的进程,也从神启示的进程来看,旧约在地上的以色列国,只是救恩历史中的一个阶段,并非神国的最终目标,而这个阶段是预表神要藉耶稣基督所带进的末世性、属天的国度。这样,旧约诗篇和智慧文学处境的福与神国在以色列阶段的特征有关,它并非是要神的百姓将目光定睛在今世的康乐,而是预表和指向天国的福。而在八福篇中,天国的福随着弥赛亚耶稣的到来,已经彰显出来,并且有待在主耶稣再来时最终完成。

 

基于以上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基督门徒应有的蒙福观:

 

基督门徒所应追求、注重的福是天国的福,就是可以进入神藉着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末世性的、属天的国度,也是永远的国度,并经历这国度中的祝福。这国度现今已经临到,但要有待将来完全成就。从八福篇来看,这天国的福包括:神所赐今生永世的安慰、承受神的国(包括将来的新天新地)、罪得赦免并因神在现今和永世所赐下的义而得到饱足、今生永世蒙神的怜恤、在现今透过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最终在神荣耀的显现中得见神、今生永世得称为神的儿子。

 

何等丰盛的祝福!那么什么人是这样蒙福的人呢?从八福篇可以看到,那些蒙福的人,不是自以为足、依赖自己的人,而是那些意识到自己灵里的贫穷与无助,以悔改和信心回应耶稣基督的人。这信心也促使他们愿意忠诚地跟随基督,效法基督,为他而活,就是怜恤人、对神和他旨意的专一与忠诚、使人和睦,以及他们委身于跟从基督的“义”的生活,即使遇到辱骂、逼迫、毁谤也在所不惜。

 

最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本文强调为神所应许、为基督门徒所注重的福是天国的福,并强调天国的属灵特征的时候,并不是否认门徒所经历的地上的福是神的赐福,也不是说门徒在世上生活时不需要神的供应与看顾。相反,当门徒作为天国的子民,在地上作客旅的日子里,他们相信神的掌管与护理。他们相信神出于他的慈爱对他的儿女父亲般的看顾,甚至他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太10:30)。他们也相信那位养活天上飞鸟、装饰野地百合花的神,知道他们一切的需要(太6:25-32)。因此他们不需要忧虑,他们人生的目标是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而他们的需要,神都要加给他们了(太6:33)。神的国和神的义成为门徒追求的重点,而基督的门徒必须在神和玛门(财利)之间作出选择(太5:24),正如我们的眼睛能影响我们整个身体,我们的眼睛和心所注目的目标也能影响我们的整个生命(太6:22-23)。基督的门徒不是要为这世上会丢失和朽坏的财宝而努力,而是要为不会丢失和朽坏的属灵财富而努力,就是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19-21)。因此,基督的门徒所注重的乃是属天的福,所追求的,乃是天国,甚至为了天国的缘故,可以放弃世上的福(太5:10-12),甚至是放弃自己在世上的生命(太16:24-25),也在所不惜。因此,在世上,无论是有或没有地上的福、无论是富足或贫穷、无论是顺境或逆境,这地上的状况不能干扰他们注重的属灵焦点,就是神的国,以及这国度的君王耶稣基督,他是他们全心的渴想,生命的中心。[28]

 

三、建立合乎圣经的蒙福观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特别看重福。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成语,叫“五福临门”,这五福,源自《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意思是说: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29]后来由于避讳等原因,“五福”也有了变化,如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终命”更改为“子孙众多”,因此,后来的“五福”也就变成了“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了。[30]而按照后世民间的说法,五福则是福、禄、寿、喜、财。[31]这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原来五福中的心灵安宁、有美德还属于对精神方面的更高要求。[32]殷伟指出,五福就是过去中国人生活的主要内容,成为人生幸福的总称,历千年而不衰,迄今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33]也有人说,对中国人而言,经过几千年的浸淫,“福”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的集合,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社会生活必须面对的东西。[34]

 

因此,当代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幸福学”(Hedonomics)的研究,比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他是最早将“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的衡量方法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他根据《尚书•洪范》中对五福的描述,指出其中所描述的福,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富贵、长寿,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心灵安宁、有美德,而二者的和谐集合才是“福”。[35]这种对福的理解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同时强调了其精神层面,但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福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今生的康乐,并且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中国人对“福”的观念。

 

这对中国基督徒形成一个挑战,就是基督徒信主后如何看待这些观念,基督徒的蒙福观应当是怎样的。而在这方面,旧约(特别是诗篇和智慧文学)对今生康乐的关注与新约对末世性天国祝福(八福篇是很重要的经文)的关注,这两者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议题。但实际情况是,讲者可能往往没有能对两者的关系作出好的处理。

 

有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在讲到“福”时,将今世康乐的福和天国的福并列呈现出来,说明基督徒是多么有福。还有一个方式是点出了两者的不同,但没有去进一步的解释,把问题留给了听者。

 

当基督徒在蒙福观方面缺少明确的、合乎圣经的认识,常常容易在实际生活中造成问题。就如在一世纪有些圣徒有时还用属地的观念来理解神的国,今天的基督徒若不详细查考圣经中的真理并在真理中接受教导与更新,也有可能带着以往传统文化的观念、出于肉体的喜好来看待国度祝福的应许,因为人的血气就是这样地容易注重眼所能见的。

 

有的基督徒是将今生的康乐和天国的福等量齐观,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常常造成选择的冲突,缺少为了神的国和神的义作出抉择的勇气。也有些基督徒信主后,仍是注重地上的福,当然不见得是对属天的福一无所知,但是由于蒙福观的模糊,错把今生的康乐当成基督徒生活的重点,以致不是像圣经所说的思念上面的事,反而终日所思想的尽是地上的事(西3:1-5)。这样的生活就好像以色列人,已经蒙神拯救要迈向应许地,却仍然思念的是埃及的肉锅,因为他们不注重神要给他们的目标,就在遇到困难时常常发出怨言(出16:3)。这样的生活不得神的喜悦,耗费基督徒的时间与生命,拦阻他们全心顺从基督,也使他们不能更好地为神而活,并经历在基督里的丰盛。

 

更有甚者,一些运动曲解圣经,将这种倾向合理化和极端化,宣扬所谓健康、成功、致富的福音。这些教导使人过于关注今世的福乐,却忽略对永恒的天国之福的渴望,并以虚假的应许欺哄人的心,因此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有害的。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从旧约到新约统一的蒙福观的建立,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今世的福乐和天国之福的关系,从而使我们更了解神的心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注重永恒的天国之福,也将神给我们的生命、资源、恩赐和时间,投入在有永恒价值的事上,就如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教导的,将财宝积攒在天上(太6:19-21)。在新心音乐事工的一张华语专辑中,有一首诗歌很好地反映了这个方向:[36]

 

我的财宝积存在哪里,我的心就在哪里;

因为财宝吸引你我的心,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我的一生终点在哪里,每一步必紧紧跟随;

终点决定今天的方向,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天上财宝,我要追寻,今天拥有的将会过去;

永恒目标,我要认定,付出代价在所不惜。

 

我的神哪!擦亮我眼睛,使我明白,使我看清。

不要容我迷失自己,错将永恒以短暂代替。

我将财宝积存在天上,内心平安无可相比。

今生不过是永恒的序曲,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1] 论到成功神学与成功主义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将成功神学理解为成功主义在教会中的反映。

[2] 卡森(D. A. Carson):《圣灵的大能》,何刘玲译,South Pasadena:美国麦种传道会,2005年,第310页。

[3] 庄飞:《灵恩神学问答》,台北:天恩出版社,2010年,第165页。

[4] 详参:巴刻:《活在圣灵中》,陈霍玉莲译,香港:宣道出版社,1989年,第208-209页。也参Millard J. Erickson关于医治神学的精彩讨论。艾利克森:《基督教神学,卷二》,郭俊豪、李清义、陈妙玲合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535-542页。

[5] 在约翰•麦克阿瑟(John F. MacArthur)的书中记载一个例子:肯尼思•科普兰(Kenneth Copeland)声称他从直接的启示得到他新奇的解释,他说到马可福音十章所记述的那位年青富官时,说神想要他的子民得到物质上的丰富。麦克阿瑟指出,21节耶稣的话是足够清楚了:“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然而科普兰声称神启示给他,这节经文实际是要人去得地上钱财的应许。他说:“这是那位年青人所能经手的最大一宗财务交易,他却跑掉了,因为他不知道神的财务系统。”约翰•麦克阿瑟:《舌音运动的迷思——剖析当代灵恩现象》,台湾:提比哩亚,2004年,第19-20页。

[6] 郭培特:《新约神学(卷上)》,古乐人译,香港:种籽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年,第142页。

[7] 有关第三个福中的“承受地土”,从旧约到新约看圣经中关于地土的应许,这里显然不能理解为在今世地理上的地土,而是与天国相关,并且指向最终的新天新地。

[8] Craig Blomberg, Matthew, electronic ed., Logos Library System; The New American Commentary 22,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2001, p.73.

[9] 可以留意主耶稣对彼拉多的回答:“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16)。

[10] 唐诺•古特立:《古氏新约神学》,高以峰、唐万千合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502-507页。

[11] 同上,第507-510页。

[12] 乔治•赖德:《认识上帝的国》,林千俐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13] Blomberg, Matthew, p.73.

[14] 例如:R. A. Guelich,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Waco: Word, 1982, pp.71-88, pp.109-110; D. A. Carson, Matthew, Vol.8, Expositor’ s Bible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4, p.133.

[15] 在前三福音传统中,“传好信息”或“好信息”与神的国紧密关联。W. D. Davies and D. C. Allison, Jr., Matthew, vol.1, ICC, Edinburgh: T. & T. Clark, 1988, pp.436-437.

[16] 这种关联在路加福音4:16-21清晰地显示出来。

[17] 以赛亚书61章的关乎弥赛亚预言显示末世性指向。对以赛亚书56-66章经文的分析也显示,在上下文的处境中,弥赛亚的到来是带来国度的更新、带来弥赛亚国度的荣耀。

[18] Davies and Allison, Matthew, p.432.

[19] 比如,高伟勋(Goldsworthy)从旧约到新约来看神的国,从统一性和连续性的角度分析神的国在伊甸园、以色列、先知预言中以及新约中的演进,分析它们的内涵与关联。基于对神国观念的研究,他认为,每个天国启示的层次都有同一主要的成分,它们并且与神救赎作为和所引致的最终目标有关连。每一层次都预表了福音的实体。每一步不单是在启示年代中的一个进程,更是使神国的本质愈来愈显明的一个进程,直至福音完全清楚地启示出来。这样,可以说,亚伯拉罕得到天国的应许,而由大卫预表了(预表性应验)。先知更新了天国的应许,那是因着基督的降临而有“近了”的宣告。在基督的第二次来临时,天国便会全然地彰显和成全了。高伟勋:《天国与福音——反思旧约天国观》,陈克平、陈慕贤合译,香港: 基道书楼出版, 1990年,第109-110页; 也参考他在第91-105页的论证。关于旧约中的神的国,也参考魏司坚:《耶稣对天国的教训》,任以撒译,台北: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1967年,第5-9页。

[20] 魏司坚:《耶稣对天国的教训》,第5-6页。关于以色列作为神的国,以及神的国在旧约的其他体现,高伟勋的论证依据是:先明确“神的国”的概念,他将神的国表述为:神的子民,在神的地方,在神的统治之下。根据这样的表述,他认为,“神的国”这名词是否在旧约出现便不成问题,因为全本圣经都蕴含了这根本的概念。高伟勋:《天国与福音——反思旧约天国观》,第43页。

[21] 还有利未记26:3-46。

[22] 关于先知预言的清晰性,与“圣经中的先知观点”(Biblical prophetic perspective)这一议题有关。赖德认为:通常,当众先知预见未来,谈论将来之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刻意安排要把神拯救计划的实现分为几个阶段。并且他们不只常把遥远的未来,当作虽然复杂却是单一的事件,而且还常把不久的将来和遥远的未来,通通描述成神单一的作为。赖德:《认识上帝的国》,第31页。

[23] 约翰•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台北:加尔文出版社,2007年,第360页。

[24] 同上,第344-345,352页。也参考:希伯来书11:39-40。

[25] 比如当神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称自己为他们的神时,就表明神的慈爱不会被死亡阻隔,他们死后将领受神永远和他们同在的伟大、丰盛的慈爱。(也参:太22:23-33);而当约伯在人生极大的苦难中,他的盼望在于永活的救赎主,他确信在他皮肉灭绝之后,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伯19:25-26);又如,如果观察神所吩咐圣徒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发现,这些不断地提醒他们,若他们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众人更可怜,比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生中许多的苦难,但他们在今生的一切劳苦中,乃是仰望来世永生的福分。关于加尔文详细的论证可参: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349-359页。

[26] 同上,第360-361页。

[27] 同上,第360页。

[28] 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基于圣经的教导对今世的福有正确的态度。在这方面加尔文有一段很好的阐述,其中有几个要点:

(1) 神教导我们今世对于他的百姓而言是某种快速通往天国的历程(利25:23;代上29:15;诗39:13,119:19;来11:8-10、13-16,13:14;彼前2:11)。我们既然在通往天国的历程中必须经过今世,那么,无疑我们就应当使用今世的福分,只要它是帮助我们而不是拦阻我们前进。

(2)若我们按照神创造世界的目的使用他的恩赐,这并没有错。因神创造这一切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并非为了毁灭我们。因此,那认真考虑神创世目的的人,将会正确使用这些恩赐。这样就会避免对今世的态度过于严谨或放荡的双重危险。

(3)最有效约束自己的方式就是藐视今世和默想天上的永生。从此寻出两个原则,一个是:我们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就如保罗所吩咐我们的那样,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林前7:29-31)。另一个原则是:如此我们会学习在贫困中忍耐(腓4:12),免得过度地渴望物质,而当我们在富裕中,也要节制自己,不要忘记我们将来要向神交帐(路16:2)。

(4)我们一举一动都当仰望神对我们的呼召,也就是神吩咐我们的生活方式。加尔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594-597页。

[29] 殷伟编著:《图说五福》,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6-17页。

[30]“五福临门”。http://baike.baidu.com/view/174094.html?fromTaglist(2009年11月11日存取)

[31] 殷伟编著:《图说五福》,第16页。

[32] 谭珊珊:“从祈福文化到幸福指数:我看见了幸福”。http://qzone.qq.com/blog/622006399-1200377329(2009年8月21日存取)

[33] 殷伟编著:《图说五福》,第16页。

[34] 谭珊珊:“从祈福文化到幸福指数:我看见了幸福”。

[35] 同上。

[36] 余远淳词曲:“财宝”,《新心国语敬拜专辑之八》,新心音乐事工(2009),CD。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