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5年07月号(总第54期) 神的国与后现代处境中的传福音与牧养

神的国与后现代处境中的传福音与牧养

文/耶孙

 

神的国透过耶稣基督临到世界,又因圣灵的工作,借着教会的顺服、受苦和传讲主道不断扩展。神国的进程是在不断的争战中展开的。神国的仇敌是撒但,他以谎言的欺骗、私欲的引诱、危险的逼迫,透过世界、肉体来攻击教会和属神的百姓,而教会和圣徒与之争战的武器则是道、福音、圣灵和信心。这争战历世皆然,但在不同的时代亦有其具体不同的表现。在今天后现代的文化处境中,教会遭遇到哪些来自世界的挑战?教会在牧养和传福音上应当如何应对?教会和信徒又当如何抵挡攻击并在后现代的社会不断扩展神的国度?

 

 

大约二十多年前,后现代的概念不胫而走。许多中国人还来不及完全弄明白它的意思,但无可置疑的是,后现代的文化思潮在中国特别是青年人中已经有深远影响,也是教会在传福音和牧养中所当了解和面对的。

谈后现代是什么,首先要从现代是什么谈起。总的来说现代和后现代都是从西方而来的概念。学界一般把现代跟启蒙运动联系起来。现代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理性、推崇科技的发展、以进步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等。而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进入信息时代,西方的社会思潮出现明显的转向,学者们称之为后现代。

后现代是对现代的一种反动。简单地说(难免挂一漏万),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认为不存在客观真理,奉行多元主义;2)认为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奉行道德相对主义;3)去中心,去深度,碎片化,反宏大叙事,反本质主义;4)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的最高权威,倾向于怀疑主义;5)反权威,反抗性的思维:颠覆、反叛、否定、拒绝、抵制,后现代“解构”传统、意识形态和现代价值。

后现代主义与其说是一套共同的教条,不如说是一种广泛的情绪。哲学上后现代主义有德里达等大师的论证,但更是弥漫到文学、艺术、电影、社会思想等诸多领域,进而影响普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虽源自西方,但也对中国人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青年一代。

 

 

首先,当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时代渐渐远去,中国社会进入到后现代式的多元主义时代。人们对于信仰呈现出多元主义的“包容”样态。“有个信仰挺好的”,因为能“教人向善”,“现在的中国人就是缺少信仰”。但信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信仰,“各人有各人的信仰”,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儒教、印度教,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能独居一尊,或者不过是“殊途同归、万法归一”。谁能说只有自己信的是对的,别人信的全是错的呢?无论信什么,关键是“信得诚”,信得坚定,跟信的内容无关,都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诸如此类的说法在我们传福音的过程中屡见不鲜。

在宣扬“唯物主义客观真理”的学校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却不承认真理乃至事实是外在于我们而客观自存的,而是觉得它们都是因着人的意志和选择而转移的。或者“你有信仰挺好,我很尊重,但我现在还不想有信仰,因此也不关心你所信的内容。”或者“你告诉我你们的圣地,我并不关心你们的信条,但是也想能像你们的圣徒一样去朝圣,我想尝试不同宗教的朝圣。”再或者,对于信仰问题仍然有人存着民族主义式的偏狭,其实也是多元主义世界观的另一种体现。他们对有人信“洋教”大为恼火而斥为叛国,觉得是抛弃老祖宗的东西,又辜负国家多年的培养,是奴颜屈膝数典忘祖,认为要信也要信“中国的教”才是有骨气。是否真理都不重要,满足“民族自尊心”才是重要的。

多元主义的本质仍是抵挡真理。在骄傲、盲目和无知中,人以各种姿态抵挡真理。罪人悔改归主最终是神重生的工作,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但在具体的过程中则需打破重重拦阻,击碎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归信后,在众声喧哗的世界里,人要想真正建立确知确信同样是困难的事情。在学生的教科书里,各种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庭抗礼,导致对于每一条圣经教义,信徒心中都会冒出一句“我还听到过另外的说法”。

如何在被世界之神弄瞎了心眼之后,能够复明,看见真理的亮光,并认识那位救赎主、位格的真理——耶稣基督呢?神的国是真理的国。主耶稣对彼拉多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18:37)除了深深地扎根圣经真理,在神超然、炼净且全备的启示中,倚靠圣灵的工作,求那位天国的君王把真理带到人心中,一步步得着生命和知识的更新,后现代处境中年轻信徒信心的建立和成长别无他途。传讲者和服事者需要更深入细致的圣经研读和护教工夫,以应对各种谎言谬说;也当有耐心、倚靠的属灵品格,敏感于圣灵的带领,与神同工。

 

 

道德的相对主义更是甚嚣尘上。数天前,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全美同性恋婚姻合法的法案,可谓清教徒建国的美国道德加速坠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个人基本权利”美其名曰地成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依据。

什么是道德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观。个人的选择即是至上权威,谁也不能干涉和妨碍其自由。这正是后现代的价值思维。当白宫、谷歌、facebook向通过同性婚姻合法法案的美国最高法院发去贺信,支持不义的同性恋其实已经成为“文明的标记”,成了他们为自己穿上的“义袍”。没有绝对的善恶,一切取决于人怎样看。人的欲求和喜好高过一切。你可以与他人选择不同,但别人怎么选择却是他的自由。从根本来讲,这仍是因为人偏行己路,任意妄为,抗拒创造他的神,甚至也抗拒神放在人里面的良心和道德律。“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21b)

笔者曾向一位参与校园团契的慕道友传福音,劝其认真面对福音并稳定聚会,这位慕道友马上就感觉受到了冒犯,并劝诫笔者:“试图改变别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事。”许多年轻大学生习惯了后现代的“解构一切”,他们躲避甚至嘲笑一切严肃的东西。给他们传福音时,谈起圣经知识可能他还能跟你侃侃而谈,但是一旦谈起天堂地狱,十架救赎,并要他们严肃面对,他们就很快面露讥诮之色而退避三舍了。把基督教作为他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来研究和夸耀,冠以“探索两希文明的源头”之名,他们还愿意跟你谈论一番,但如果是挑战他们来归信,实在需要认真长久的工夫和圣灵借着道真实的改变。

另外,后现代主义者是拒绝承认“罪”的,一方面是因为上述的他们对“个人自由”的坚持,另一方面,他们在生活中遭遇问题的时候更愿意解释为是因为“病”而不是因为“罪”。正因如此,精神分析学及其影响下的心理学大行其道,社会上如此,教会内甚至也广受欢迎。他们把自己的难处归结为心理疾病或心理创伤,又或者解释为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而不去面对跟神关系中自己需要尽到的责任,以及因为亏缺神的荣耀而受到的神忿怒的追讨。已归信者或许还认为神是爱,而爱就不能说人的一点不好。

但神的国是公义的国。主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人轻忽己罪,或者自以为义,但岂能逃过公义的神的忿怒和追讨呢?对于这样的信徒或传福音对象,我们的确需要对他们的状况有怜恤,但必须把问题引向他对神所犯的罪(无论是悖逆和远离的态度,还是任意妄为的具体罪行,亦或是以自义抵挡神),告知他这才是他的根本问题和痛苦的根源,在此挑战其向神悔改,并向其传讲基督十字架的福音,告诉他基督是他唯一的希望和避难所,通过信心披带基督的义,他就能与神和好并得着新生命、神的同在和安慰,以及永生的盼望。

 

 

后现代主义反权威,反对宏大叙事,追求个体性,欲望叙事。这使得后现代背景下长大的年轻人在归信后很难建立起合乎圣经的教会观,很难融入群体生活以获得更好的成长。如果说过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还提倡集体主义,后现代主义基本上鼓吹自我至上。没有客观真理,只有我理解中的真理;没有绝对的道德,只有我规定的道德;没有真正的世界,只有我感受中的世界。神死了还不够,对他阅读的一切文本而言,作者死了。所以面对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我的感受至高无上,世界和他人只是我的客体,甚至只是我的幻象。后现代主义中,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膨胀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受这样文化浸染长大的信徒无怪乎会说:这个教会的讲道我不喜欢听,所以换一间教会听讲道,但这里的小组还可以,我可以选择某个我喜欢的参加。他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也从来没有想过神对他的要求才是他做决定的原则。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自我中心的做选择的方式,似乎整个世界都是他的超市货架,无论是他人,还是教会,甚至神学和神自己,都可以任由他选择,更枉论要他在一间地方教会中委身并且顺服神在其中设立的权柄。若是没有真理中的归正和基督福音的光照和更新,他怎能愿意甘心顺服教会带领和弟兄姐妹对自己的要求,并且愿意去服事他人并为爱那些其他同为罪人的弟兄姐妹而努力舍己呢?

然而,后现代的信徒虽然有如此诸般严重的问题,但仍然是主流血舍命所救赎的百姓。如何牧养他们使他们有更新和成长呢?答案是:神国的福音和教会。神通过福音带来他的国,神的国在教会中有形有体地彰显。他们必须通过话语宣讲的福音,得以发现自己从前所习惯的为人处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中根深蒂固的罪性,以及自己多么地得罪那位宇宙的主和天国的王,所思所言所行多么愚妄又多么遭神忿恨,并在悔改中得知基督流血舍命的救恩对自己是何等宝贵,而后愿意效法神国的君王主基督的样式去谦卑顺从,爱人服事人,并且慢慢认识到他是与圣徒同国,逐渐认识到教会在主眼中的宝贵而愿意更深地委身教会和爱教会。而且他需要在地方教会这一可见的共同体中,真实地与弟兄姐妹相交、一同敬拜他们的君王,也在其中更深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而悔改,和肢体一道为共同体成长而努力,靠着恩典使基督的身体在真理中成长。

 

 

后现代推崇去中心化的、去深度的、碎片化的生活。今天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巨大影响正好与之相呼应。在这样的时代中,基督徒的生活容易变得破碎不堪,灵性生活缺乏深度和整全性,容易失去清澈、专注和力量。就是传福音也会遇到传福音对象不能专注地听福音的实际问题。

教会当有意识地在门徒训练中操练信徒的自我约束、与主同行、默想等习惯,以至于信徒生命能更深地省察、悔改和联合于基督,包括经常默想和为神的国祷告。这能帮助信徒脱离碎片化和个人化的生命状态,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连于和顺从于主和他的国,建立信徒更有目标、更有深度的灵性生活。这样才能产生出更像耶稣的信徒和更有活泼见证的共同体,在这个时代成为盐和光。

 

结语

 

总之,在后现代社会,教会的传福音和牧养面对特别的挑战,教会需要在福音中分辨、持守并研究如何有智慧地将福音真理加以运用,这样方能造就教会,并使神的国度在黑暗的世界中不断拓展。上帝依旧在进行,主的仆人当忠心有见识地在这世代服事。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