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23年12月号(总第96期)   上帝心意中的正义——利未记19:15-37 讲道

  上帝心意中的正义——利未记19:15-37 讲道

 

文/彭强

 

15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16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也不可与邻舍为敌,置之于死(原文是“流他的血”)。我是耶和华。17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18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19你们要守我的律例。不可叫你的牲畜与异类配合;不可用两样搀杂的种种你的地,也不可用两样搀杂的料作衣服穿在身上。20婢女许配了丈夫,还没有被赎得释放,人若与她行淫,二人要受刑罚,却不把他们治死,因为婢女还没有得自由。21那人要把赎愆祭,就是一只公绵羊牵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22祭司要用赎愆祭的羊在耶和华面前赎他所犯的罪,他的罪就必蒙赦免。23你们到了迦南地,栽种各样结果子的树木,就要以所结的果子如未受割礼的一样。三年之久,你们要以这些果子,如未受割礼的,是不可吃的。24但第四年所结的果子全要成为圣,用以赞美耶和华。25第五年,你们要吃那树上的果子,好叫树给你们结果子更多。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26你们不可吃带血的物,不可用法术,也不可观兆。27头的周围(或译:两鬓)不可剃,胡须的周围也不可损坏。28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纹。我是耶和华。29不可辱没你的女儿,使她为娼妓,恐怕地上的人专向淫乱,地就满了大恶。30你们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圣所。我是耶和华。31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不可求问他们,以致被他们玷污了。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32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33若有外人在你们国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负他。34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34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36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码、公道升斗、公道秤。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37你们要谨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华。(利19:27-37)

 

引言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我们今天要继续来思想利未记这一卷书的信息。上一次我们思想了19章的前半部分,主题是“责任”,谈到上帝给人的四种基本的道德责任。今天我们来看这一章的下半部分。不知各位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琐碎、凌乱?其实这些律法,仍然是上帝给人的道德责任,但是我们今天思想的重点会和上一次有所不同。我们大致可以用“正义”这个主题来统合这些律法,从中来体会什么是上帝心意中的正义。

 

说到正义,前些年有一位总理,在讲到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不公义的现实时说:“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发达,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他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在过去这些年让很多人心有戚戚焉。

 

我们今天思想“律法中的正义”这个主题,很多人可能会心情复杂。有人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很多不公义的信息,有人会看到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正遭受的不公义对待;他们不知道怎样消化这些事情,心里或许充满愤怒,而在愤怒当中又带着无力感、无所适从。可能也有的人生活比较自在、平顺,感觉身边没有发生什么不公义的事情,听到别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可能会说:“哎呀,这是个案,是偶然发生的吧?”当然,可能也有人说:“我懒得想这些问题,我又不是国之重器,我又做不了什么。不想也罢。”但不想呢,的的确确会感觉自己似乎有点麻木不仁,没有怜悯;但是一想呢,又觉得太沉重,自己简直承受不了。哪怕是很小的事,我们也面对这种张力和撕扯。

 

我今天早晨就有一点这样的经历。我坐下来写这篇讲章,这时候看到自己桌子上有一些灰尘,就起来拿抹布把它擦了;在这过程当中,我看到洗手间有不干净的地方,我又去清理了一下;清理的时候,我又看到垃圾桶的垃圾需要处理;处理完,我又想起厨房的垃圾需要处理,又去收拾。全搞完了,我把一堆垃圾拎下楼,丢进社区的垃圾桶。我又看到这个垃圾桶附近乱乱的,所以我又把比较显眼的一两个垃圾拿起来丢进垃圾桶。这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需要去和物管来沟通,看看怎么样改进对垃圾的管理?我甚至还在想,怎么样帮助邻舍来增进责任意识?等等。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不行啊,我还有讲章要写,所以我就赶紧上楼,坐回到书桌前。我这一小时的经历,或许能够说明很多人的困境。

 

我们中间作父母的,当面对公平正义的问题的时候,也会产生教育的困境。有的父母跟我说:“从道理上,我知道应该教导孩子正直公义,但是我又怕孩子长大之后,当他真的走正直公义的路的时候会吃亏。你看那些走正直公义路的人,他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很怕我的孩子将来吃亏啊!”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困境。怎么办呢?

 

利未记可以帮助我们。我们读这卷书,一定要注重律法和福音的平衡。当我们带着这样一个视野来读律法书的时候,它就会帮助我们真正地从中得益处。我们要捉住这些律法的精髓。如果没有律法,人在这个世上就没有标准,就会自甘堕落、随波逐流。但是我们也要透过这些律法来认识福音,因为没有福音,我们活不下去。而把律法跟福音连接起来的桥梁,就是那一位圣约之主。祂既是颁布律法的主,也是赐给祂的儿女们福音的主。所以,当我们祈求圣灵帮助、引导我们来聆听这些律法,来明白圣约之主的心意的时候,就可以把握律法的精髓,得着福音中的恩典和力量。当我们面对自己心里面的矛盾、挣扎、困局时,也愿主帮助我们。我们先一起在主的面前祷告,求圣灵帮助我们:

 

主啊,我们来到你的面前,向你谦卑地承认,我们缺乏正义之心,也缺乏行正义的动力,更缺乏福音中的成熟和智慧。主啊,愿你来引导我们能够明白耶和华的律法,也帮助我们贴近天父的心意,帮助我们透过这些律法看见我们的救主基督。主啊,求你引导我们。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上帝心意中的正义

 

弟兄姐妹,让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这段经文,然后来看这些律法当中的精髓是什么。你会看到,律法不是用抽象的方式来给我们上一堂关于正义的哲学课,而是在各种各样具体的关系当中来向我们呈现什么是上帝心意当中的正义。我把它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上帝心意当中的正义到底是什么意思。求主帮助我们可以贴近天父的心。

 

(1)司法审判当中的正义

 

15节上讲到:“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要按照公正的原则来进行,不要看到穷人就偏袒他,也不要偏袒有势力的人。这个司法审判的原则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却很了不起。就是,要诚诚实实地按照公正的原则,依据上帝颁布的律法来审判。

 

在这个世上,你会看到罪人的罪性常常会带来扭曲,因而会影响到审判。什么样子的扭曲呢?

 

第一种就是偏见。人常常会对被贴上某个标签的某一个人、某一类人、某一群人产生偏见。比如,有人说为富不仁,这就是对富人的偏见;当然,反过来也有对穷人的偏见。经文说,你不要有偏见,不要袒护穷人,不要偏向有势力的人,你需要公正地审理。你不能够还没有审断,在自己心里面就已经先有了定论。

 

还有一种,就是惧怕。你不要因为当事人有权势就惧怕,就讨好,就偏向他。当然人也可能因为害怕社会舆论,就偏袒穷人。就如申命记1:17所说:“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乎神的。”所以审判是在上帝的面光当中进行的,要充满敬畏,要按照上帝的律法公正地审判。

 

15节下特别地强调:“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所以,不要忘了你审判的对象是谁——是你的邻舍。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他是什么样背景的人,你都要把他当作你的邻舍来对待。

 

我们在上一讲的时候讲到,对于弱者的道德责任,特别地谈到一个社群有责任来照顾弱者,维护弱者的尊严,扶持弱者。但今天的经文向我们表明,当涉及到对错、正义、审判时,你要秉公审判,因为这是在上帝面前,按照上帝之道的标准来进行审判。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在鸡蛋和石头之间,我总是要站在鸡蛋一边。”在扶持弱者、帮助弱者方面,站在弱者一边是应当的。但是当涉及到审判,涉及到判断对错、判断正义的时候,不要站在“鸡蛋”的一边,也不要站在“石头”一边,而是要站在上帝的道这一边。

 

(2)对待邻舍的正义

 

接下来,16-18节就讲到了怎么对待邻舍算是正义的。这里讲到了四件事情:第一是16节上说的,你要小心你所说的是否出于正义。在这里面谈到了不可搬弄是非。“搬弄是非”也可以翻译为“往来传舌”,有“诽谤人”的意思。在社群生活当中,搬弄是非是耶和华所恨恶的。

 

第二是16节下说的,不可与邻舍为敌,甚至将其置之于死地。前面是你要小心你说的,这里是你要小心你做的。不要因着你所做的给邻舍带来伤害,甚至给他带来生命的危险。

 

第三是17节上说的,你要小心你的内心,不可对弟兄怀恨;以及18节说的,不可报仇,也不可以埋怨,心中存有对弟兄的怨恨、苦毒,也是你要小心你的心。你要小心你里面的那个恨意,不可对弟兄心中怀恨,乃至用自己的方式来复仇。这些都不是上帝所喜悦的,是不正义的。

 

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以色列已经有了律法,也设立了司法审判的体系,所以你不可以用私刑,不能够报私仇。你需要用正确的途径来寻求公义。这时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司法体系很公正,能够找到公义,那当然很好了;但是,如果在一个司法普遍腐败的社会体系当中,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寻求公义,怎么办呢?”罗马书12:19就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如果能够寻求在地上的公义,那我们就靠着主尽力地寻求;但是如果不能寻求,那我们就要交托在上帝的手中,继续等候上帝的时间。

 

第四是17节下中谈到的,“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就是说,如果你的弟兄陷在罪中,陷在危险的境地,你要用主的话语、主的道来清洁他。“指摘”这个词,原文的含意是,你要友好地带着爱给弟兄讲道理,来说服他,甚至责备他。这样的一种操练,在圣约群体当中特别重要。如果你见到一个弟兄犯罪,或者正走在错误的路上,你却不用主的道来警戒他,那么这是不正义的。这说明你对这个弟兄没有爱,主会为此追讨你的罪。

 

在对邻舍正义这一点中,18节末尾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要爱人如己”,爱你的邻舍如同爱自己。很多犹太拉比说,这里的邻舍是指以色列民族自己的人。但是主耶稣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否定了这一说法。邻舍是谁呢?就是上帝放在你周围的人,无论他跟你是不是同文同宗。尤其在我们今天这个被称为“地球村”的时代,其他国家的国民也会成为你的邻舍。

 

所以我们看到,在“对待邻舍的正义”中,涉及到你的言语、行动、内心,尤其涉及到你对邻舍的爱,在这里就把爱和正义连接在了一起。我们后面还会再谈到这一点。

 

(3)守本位的正义

 

19节,其实是比较让人费解的。这节经文说:“你们要守我的律例。不可叫你的牲畜与异类配合;不可用两样搀杂的种种你的地,也不可用两样搀杂的料作衣服穿在身上。”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说“不可叫你的牲畜与异类配合”,后来,在以色列的历史当中,不是有骡子吗?骡子不就是马和驴杂交来的吗?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后来的先知说这一点违背了律法呀?而且骡子还被用在一些很神圣、很重要的场合。“不可用两样搀杂的种种你的地”,这又是什么意思?在路加福音13章,主耶稣讲到一个比喻,说有人把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这不就是把两样掺杂的种种在同一块地里吗?但是在主耶稣的描述当中,好像丝毫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也不可用两样搀杂的料作衣服穿在身上”,各位摸摸你自己身上的衣服,糟糕了,我们今天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两样以上的料掺杂而成的。那么,到底这里是在谈什么?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其实就是在谈分别出来、各守本位的问题。经文中翻译为“异类”、“两样”的,在原文中是同一个字,它的字根是“混杂”的意思。从这里来说,上帝在祂的旨意当中定了什么是本位,你不可以混杂,要将其分别出来,放在各自的位置。守本位是一种正义的体现。

 

(4)“当归给人的要归给人,当归给神的也要归给神”的正义

 

在20-25节,我们会看到正义的另外一个内涵,就是当归给人的要归给人,当归给神的也要归给神。这是正义。

 

20-22节这一段放在这里有点奇怪。经文说,有一家人有一个婢女,这个婢女已经许配了丈夫,还没有被赎得自由,若这个时候有人跟她犯了奸淫,那么就要受到刑罚,却不把他们治死。在当时的习俗中,如果这个婢女没有许配丈夫,没有订婚,那么主人是可以纳来为妾的。但是如果这个婢女已经许配了丈夫,这个主人还来跟她行淫,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主人没有把当归给他人的归给他人,他要献赎愆祭。这段经文在上下文中是在强调这一点。

 

23-25节关于新种的树所结果子的律法,放在这里可能同样让人觉得有点奇怪。这里说栽种的树木,前面三年结的果子是不能吃的。第四年要把它带到圣殿,也就是说要全部献给神,献给祭司。第五年才可以吃树上的果子。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前面三年的果子长得不好?其实未必。事实上,律法为何这样定规,我们并不完全明白。但是,经文的意义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地是耶和华所赐的,所以所种的树,所收获的收成,要按照耶和华所规定的献给祂。即使不完全明白,也要遵行。要欢欢喜喜地把当归给耶和华的归给耶和华。这是这段经文真正的意义。

 

所以,在这两个比较奇怪的段落当中,我们看到这里呈现出来一个关于正义的教训,就是当归给人的,要把它归给人,不可以抢夺;同样,当归给神的,要把它归给神,不可以抢夺。这就是正义。主耶稣后来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太22:21)正是这种正义的体现。

 

(5)敬拜上帝的正义

 

26-31节讲到了关于正义的第五种内涵:不可以拜偶像,要敬畏上帝。26节说:“你们不可吃带血的物,不可用法术,也不可观兆。”在前面17章已经讲过了不可以吃血,而在这里提到“不可吃带血的物”是跟“不可用法术,也不可观兆”连在一起的,这是跟拜偶像有关。可能当时在拜偶像的场合,常常吃一些带血的东西。显而易见,用法术、观兆等这些都是跟拜偶像有关的。

 

31节讲到:“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不可求问他们,以致被他们玷污了。” 这节经文的意思是,如果你感到前途未卜,不知道前面路怎么走,你不可以去找那些交鬼的、行巫术的来求问。今天仍有很多人去找灵媒、算命的等卜问吉凶,这些都是上帝恨恶的。

 

这段经文的中间部分,27-28节说:“头的周围不可剃,胡须的周围也不可损坏,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纹。”这些其实也是和拜偶像有关的。据说当时有很多民族,他们把自己的头发,或者胡须剃下来,献给他们的偶像,以表明自己是属于偶像的。而用刀来划身,或者在身上刺花纹,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偶像表明自己的虔诚、委身。在今天,很多人也通过刺青来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委身,或者对一个群体或一个人的委身。比如,在帮会当中,他们会透过纹身来表达一种彼此的认同;也有恋人之间会在身上刺字或图案来表示彼此的委身。其实这些都在某种意义上有拜偶像的味道。有人曾经问我:既然他们会通过纹身来表示对偶像的效忠,那我可不可以在我的身上刻上耶稣的名字,或者刻上一个十字架、经文,来表示我对耶稣的信仰和效忠呢?我说:如果你真要去这样做的话,我必须要说,这不过是属肉体的热心,上帝并不喜悦;上帝喜悦的是,我们藉着圣灵所赐的信心,在心灵和诚实当中来敬拜祂,委身于祂。

 

29节说:“不可辱没你的女儿,使她为娼妓。恐怕地上的人专向淫乱,地就满了大恶。”所以,如果有人因为拜偶像到一个程度,甚至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偶像庙里去作庙妓,这是大恶。在当时,很多人为了得到所谓的福祉,就把自己的孩子献给了偶像。当然,可能很多人今天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但是你所拜的偶像,比如成功、金钱等,你让你的孩子每一天都献给这样的价值,那其实你就是在害你的孩子,这在上帝面前被看为大恶。

 

30节说:“你们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圣所。我是耶和华。”所以尊重安息日,敬拜上帝,也要尊重上帝的家,尊重敬拜的地方。很可悲的是,我曾经见过有人在教会聚会的圣所大吵大闹,这是不尊重上帝圣所的表现,是耶和华所恨恶的。

 

不可拜偶像,要敬畏上帝。说到这一切的时候,今天很多人可能会说:敬拜什么,这是个人的自由,爱拜什么,就拜什么呗。但是你要知道,放在利未记19章的大脉络,及在整本圣经的大视野当中,拜偶像、不按照上帝所喜悦的方式敬拜上帝,这是不正义的。这不只是一个所谓的宗教问题,这是关于整个社群的正义的问题。

 

(6)尊重长者的正义

 

32节讲到了正义的第六种彰显:对长者的尊重。这节经文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白发代表老人,代表长辈。我以前坐公交车的时候,坐在座位上,有的时候特别累,看到老人家上车,就不想起来让座,心里就想:“哎呀,你看这人并没有那么老吧,他的头发都还没白,不用让了。”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把长辈当得的尊重给长辈,这是敬畏耶和华的表现,也是一种正义的彰显。这里把对老年人的尊重以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你要站起来。其实在不同的文化当中,怎么样表达尊重的形式或许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你见到长辈,可以带着尊重问候他,或者给他让座,如果他动作比较迟缓,就耐心地等候他;再比如长辈担了重物,你主动询问他是不是需要你帮他来拿等等,这些都是对他的爱和尊重。这都是上帝所喜悦的。

 

(7)善待寄居者的正义

 

33-34节谈到了第七种正义的彰显:要善待在你们中间的寄居者。这里特别地讲到:“若有外人在你们国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负他。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所以,如果是有外国人在你们中间居住,或者有一个外乡人在你们这个社区居住,不要欺负他,要爱他如己。爱他如己的意思,就是你要看他为你的邻舍,要像对邻舍一般地与他相交。今天,在很多地方充满地域歧视,其实这是不正义的,求主藉着这些律法来光照、更新我们。

 

(8)商业交易当中的正义

 

第八种正义的彰显,就是在商业交易当中的正义。35-36节讲到:“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要用公道天平、公道砝码、公道升斗、公道秤。”这个地方说你们“施行审判”,跟15节的“施行审判”是不一样的。更好的翻译是:你们度量的时候。也就是说,你们在商业交易当中要公道,不要欺诈,不可克扣,不耍诡诈。

 

当我们把利未记19:15-37一一梳理下来之后会发现,这段经文是从八个不同的方面来向我们呈现正义的不同面向。在这里,正义不是以一个抽象的概念来呈现的;而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各样不同的关系当中,非常具体地呈现出什么才是上帝所喜悦的正义。我们这样梳理下来之后,就可以稍微地来默想一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三个特点。理解这三个特点,我们就会更加贴近上帝的心意,我们也能够明白从哪里得到恩典和力量。

 

对上帝心意中的正义的三个默想

 

默想一:正义由上帝来界定

 

我们看到,这段经文所启示出来的上帝的正义,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把当归给上帝的归给上帝,把当归给人的归给人。你会看到这段经文中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我是耶和华”,或“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这是表明,上帝眼中的正义不是由人来界定的,而是出于上帝。上帝是圣洁的神,是圣约的主。换句话说,不是说哪个个人、民族自己看为好就好,自己看为正义就正义;而是由圣洁公义的上帝,祂来界定什么是正义。

 

正义是什么呢?正义就是上帝看为喜悦的。那么上帝看什么是喜悦的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要按照上帝的旨意,把当归给上帝的归给上帝,把当归给人的归给人。所以你会看到在这一章当中,那些拜偶像、不守安息日的各种行为,以及没有把初熟的果子献给耶和华,都被上帝看为是不正义的,因为没有把当归给上帝的归给上帝;而审判的时候看情面,不按照公正来审判,就是没有把当事人所当得的权力给这个人;在邻舍中间搬弄是非,没有保护邻舍的名誉,没有在犯罪的事上警戒邻舍,这是没有把邻舍当得的那份爱和尊重给邻舍;不尊重长辈,就是没有把长辈当得的尊重给他。

 

什么叫正义?什么叫上帝喜悦的?用主耶稣的话来说,就是“理当尽诸般的义” (太3:15)。这个“理当”,就是你要按照上帝的旨意来行。什么当,什么不当,要来学习和默想耶和华所启示的律法。在申命记6:25这样说:“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在这些诫命当中,有些是我们明白的;有些是我们不完全明白的,比如19节说的“不可用两样掺杂的料作衣服”等,但都是从耶和华而来的。

 

圣经对正义的理解,让人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它一下子把对正义的理解提升得极高,就是谨守遵行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但是另一方面,所有这些要求,又是如此具体,如此接地气。这些诫命所涉及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你怎么敬拜上帝,怎么做一个法官秉公断案;小到你的吃穿,怎么对待身边的弱者,怎么对待老人,怎么使用自己的时间,这些都和正义有关。

 

对比一下古罗马法学家观念当中的正义。比如西塞罗的定义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正义就是给予每个人他所应得的那个部分。”古罗马形成了三个用来检验正义的原则:正直的生活、不损害他人、各得其所。听起来都很棒,对吧?中国文化当中也比较类似,对于什么是正,什么是义,都提出了自己的界定。

 

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文化当中的定义和圣经的启示作比较的话,就会看到上帝的启示其实更加全面,不只是涉及你要把人所当得的归给人,还要把上帝当得的归给上帝。而且上帝给祂子民的正义观,也更加积极,不只是停留在像古罗马人所说的“不损害他人”,或是像中国人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你要被上帝的爱激励,更积极地去爱你的邻舍,要爱邻舍如己,甚至要责备邻舍的罪,为要挽回他。这是一种更积极的爱,这是一种更积极的正义。

 

默想二:正义是在上帝和人面前尽本分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活在上帝面前的正义,不是追求英雄一般的举动,而是在上帝和人面前尽本分。那么,怎么追求正义呢?其实,你会看到现代人所习惯的范式是有一套意识形态的。这套意识形态告诉我们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有各种各样的追求,比如说,有的要追求国家富强,有的是追求民主等等。然后我们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去追求这一切。这是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的追求正义的方式。这种追求的结果就变成,只有一部分人有英雄般的追求;对其他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和这样的追求没有多大关系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预备好为英雄欢呼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今天所读的这些律法,看上去却是拉拉杂杂,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显得不是那么高大上。这对于在现代的各种意识形态当中长大的我们来说,其实会有点不习惯。圣经当中描述的这些正义,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你不只是要追求公义,你首先要活在正义当中。正义不只是你追求的方向,还是你要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生活样式。这是一个与圣洁生活有关的样式。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怎么在邻舍当中行事为人,怎么对待自己的身体,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敬拜上帝,怎么和别人做生意,在老年人面前怎么行事为人等等,这些都和正义有关。你每天如何在家中生活?你每天如何敬拜?你如何活在上帝的面光当中过圣洁的生活?你如何承担上帝所托付的职分?这些都是关乎正义的追求。你看到了吗?活在上帝面前的正义,不是要你去追求英雄般的壮举,而是让你学习怎么在上帝和人面前尽本分。

 

我在圣经当中搜索了一下“英雄”这个词,竟然非常吃惊地发现,如果跟希腊罗马的作品相比,圣经当中“英雄”这个词出现得非常少,大概不会超过十次。而且在讲到英雄这个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某一个人的口中说“某某是英雄”,没有一次是叫人去做英雄。所以圣经不教导人去做英雄,或者叫人去做一个伟大的人。圣经所教导的是什么?是要人认识上帝,做敬畏上帝的人;是要人悔改信福音,靠着上帝的怜悯恢复起初被造的形像。

 

你看到圣经和一般文化的区别了吗?一般的文化都有一种非常强的道德主义特征:呼吁人要做圣人、做英雄、做伟大的人。但是圣经是教导人要回到上帝面前:成为约中的子民,恢复成为那个按照上帝的形像被造的人。这样地活在上帝的面光当中的正义,就是在神和人的面前尽本分。本分就是责任——一个一个与身份有关的责任。比如,15节谈到的审理案件的审判官,20节中做主人的,29节中做父母的,35节中做商人的,这些都是上帝所赋予的一些不同的职分,这些职分中都伴随着上帝所赋予的本分。做父母的,如果你把孩子献给偶像,就是陷入到一种不正义当中。我今天早晨暂停了清理院子里垃圾的治理工作,然后继续写讲章,这是跟我的职分有关。所以,这些本分,不论是每一个人的那些基本的本分,还是神所托付你的那个特定的、特别的职分当中的本分,其实都是跟具体的服事连在一起的——在具体的关系当中服事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一点都不抽象。

 

我们中国人都熟悉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这句话放在福音的光里我们怎么看,放在圣经的视野当中我们怎么看?我们明白,这句话当然是有它正面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活在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当然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但问题是,我们要怎么界定什么是本分,什么是责任;如果不界定的话,这句话就要变得很空洞,会害人不浅。回到圣经当中,正义的责任一定是跟爱具体的人连在一起的,一定是和具体的本分、具体的职分连在一起的。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祷告的本分或祷告的责任,都有在社群生活当中操练怎么去爱的本分,都有靠着主的恩典来奉献的责任。上帝也给人不同的呼召、不同的职分。不是每个人都要作父母,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当兵,不是每个人都作宣教士,不是每个人都蒙召作传道。呼召和职分不同,他的基本责任很多也不同。一般来说,当更多的人在自己的本分上,在上帝所托付的不同职分上行公义、好怜悯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健康的、充满公义的社会;而当一个社会不断地呼吁英雄出现的时候,表示这个社会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教育的困境,很多父母说,我知道应当教导孩子诚实正直、有正义感,但是我怕他们赢得正直,反而吃亏,最后很惨。中国英雄的命运通常都很惨,很多人心里充满惧怕。对于上帝的儿女们来说,怎么走出这样的困境呢?其实就是要回到圣经来抓住上帝的应许,不要被恐惧掌控,要让主恩典的主权来掌管。不用教你的孩子做英雄,不用教你的孩子做伟大的人,不用教你的孩子做成功的人;要教你的孩子认识上帝,学习做敬畏上帝的人,教他如何在上帝和人的面前尽各样具体的本分。求主来帮助我们。家庭当中,教会当中,社群当中,都是我们引导我们的孩子来学习正义的场所,学习怎么在敬畏、在爱中来尽各样的本分。当我们的孩子们长大,有一天离开家的时候,我们把他们仰望在信实的上帝的手中;当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各种各样的思潮兴起的时候,我们要相信住在孩子们里面的圣灵会在他们的生命当中工作,会引导他们用祷告的心来学习分辨,会引导他们用敬畏和爱来回应。我们也深信上帝必使用他们,必保守他们。这是我们在福音当中真正的出路。

 

默想三:正义与爱相连

 

上帝心意当中的正义,是和爱相连接的正义。18节和34节两次说到爱人如己,所以上帝心意当中对正义的追求是和爱相连、被爱驱动的。一个人为何秉公审判?是因为他被对上帝的敬畏和对人的爱所驱动。一个人为何要去指出邻舍的罪?是被爱驱动的。一个人为何要把当归人的归给人,把当归给上帝的归给上帝?是被爱驱动。所以,对正义的追求是被爱所驱动的。这正是这里的律法所强调的。

 

我们在历史当中,在文学作品当中,在现实生活当中,会看到很多对正义的追求最后都走向了它的反面,产生了更多的不正义,其实根源就是没有把对正义的追求和爱连在一起。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熟悉的雨果的《悲惨世界》当中的警察沙威。沙威作为执法者,他坚定地执行自己对于正义和法律的忠诚,带着这样的热忱追捕冉·阿让。但是在这过程当中,却产生了更多的悲剧,带来了更多的不正义。对正义的追求如果不与爱相连接,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过去这些年,我也亲眼见过太多追求公义的人,最后公义没有得到,自己的生命却变得更加苦毒。有一次我和一个多年上访的人交流,他为他所遭遇的不义而痛苦。我问他:“努力了这么多年,为何明知道不能够得到公义,还要继续上访?”他说:“我现在对问题得到解决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我不能让那个得罪我的人太便宜了。我要让他过得不好。”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心里就充满了叹息。我提醒他说:“你这样岂不是在为这个人而活吗?”我鼓励他来认识主,我告诉他:“我们对于公义追求的态度是:在可以追求地上公义的时候,就靠着主来追求;在不可求得的时候,就要求主帮助我们,保守我们常在主的爱中。”公义的追求、正义的追求一定要和爱相连。

 

怎么样才可以确保这正义的追求和爱相连呢?唯有依靠耶和华。如果靠我们天然人的本性,是绝不可能的。天然人的本性是什么?就是对临到自己身上的不公平、不公义特别敏感,稍微遇到一点点的不公,就能够马上意识到;但是对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不正义、不公平就不那么敏感,甚至很多时候是持否定的态度。天然人的本性就决定了人不可能靠自己把对公义的追求和爱连在一起。这就是为何最初追求正义的,最终却会走到了正义的反面。

 

具体来说,怎么把对正义的追求和爱连接起来呢?我们在今天所读的经文当中可以找到答案。请注意34节说:“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个地方特别地说你们要爱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做过寄居的。什么意思?是说因为你们也曾做过寄居的,就会自然地爱寄居在你们中间的人吗?或者再延伸一下,一个人因为他曾经也穷过,就会自然地爱那些穷人吗?一个人被不公义地对待过,就会自然地爱那些被不公义对待的人吗?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有正义感、有爱心的人,未必曾经经历过不公义的对待。相反,也有很多经历过不公义对待的人,生命当中却只有苦毒,没有对人的怜悯和爱。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到经文当中其实有一个巨大的裂缝。以色列人,他们在埃及曾做过寄居的。在寄居的时候,他们受到的是不公义、没有爱的对待。而这种曾经的寄居经历并不必然带来现在对寄居者的爱。他们爱,是因耶和华神圣的大爱临到了他们。所以,上帝如今对他们说,你们要爱那寄居在你们中间的人,因为你们在寄居的经历当中经历了耶和华的大爱。你们要被真爱来驱动,去合乎正义地爱那住在你们中间的外人,要爱他们如同爱你们自己。这爱不可能是出自天然人的爱,而只能是从神来的,是圣爱。

 

这就把利未记19章和新约当中主耶稣的登山宝训连接了起来。耶稣完完全全地活出了利未记19章和登山宝训当中所教导的正义。可以说,古往今来,耶稣是唯一完美地尽了诸般的义的那一位。祂也是完全活在爱中的那一位,祂就是爱本身。祂在十字架上有形有体地彰显了上帝的圣爱。这样的圣爱不是天然的爱,而是人靠自己不配得的爱。基督是以祂的无罪之身为罪人舍命,而彰显出的神圣的大爱。当人悔改信靠基督的时候,就可以与祂相连,就可以住在祂里面,就可以常常支取祂的爱,并让这样的爱来充满自己的心。这时候,对正义的追求时时被基督的爱所喂养,才不会失去方向和动力。所以,要想对正义的追求不迷失方向,就要让对正义的追求始终与爱连接,与十字架的基督连接,不断地以基督的爱来喂养我们,不断地以基督的爱来激励我们。

 

祷告

 

主上帝啊,我们来到你面前,我们承认,我们远远没有活出你所期望的正义的生活;我们也是缺乏爱的人,我们的爱乏力,我们的爱无能。主基督啊,求你吸引我们的心,在追求公义的过程中,不断与你连接,不断支取你的公义,不断支取你的爱。主圣灵啊,求你更新我们,帮助我们活出正义、圣洁的生命,可以荣神益人。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1] 本文整理自作者利未记“活在上帝的面光之中”系列讲道的第二十二讲,略有编辑。承蒙授权,特此致谢!——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