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8年03月号(总第70期) 《心意更新的牧师》阅读札记兼及中国教会的牧养问题

《心意更新的牧师》阅读札记兼及中国教会的牧养问题

文/小约翰

 

一个人如果不懂呼召的意义,就去承担自己不懂的工作,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这样的人不把心思放在事奉上,反而悠哉悠哉地享受生活,东奔西跑去旅游和娱乐,每天花一个小时以上闲逛或无所事事,全然不顾手头大量的服事。

 

你要抽时间与信徒的家庭在一起,特别是在他们空闲的时候,了解家长是否带领家庭祷告、读经,是否担起属灵领袖的责任。你要让家长明白,忽略这样的责任是罪!

 

我们都有一种讨人喜悦的倾向,以致宁可让人灭亡,也不想得罪他们。

 

这三段振聋发聩的话均出自英国著名牧者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的巨著——《心意更新的牧师》(The Reformed Pastor)。此书简写版《新牧人》[1]曾在国内流传过。我读过两遍,在扉页上写下“深有同感,2010年”字样。其实,早在2005年,我就看过此书的英文简写版,书名是 The Ministry We Need。当时,我在扉页上写的是“字字扎心、尤重人责”等字。该书原是巴克斯特为即将在伍斯特(Worcester)召开的“谦卑认罪大会”(1655)所写,但巴克斯特本人因健康原因未能与会,而此书甫一出版便不胫而走,传遍天下。此番细读全本,我发现此书对当前中国教会的牧养仍深具指导价值。

 

本书主要围绕使徒行传20:28展开详论。保罗在这节经文中如此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的血所买来的。”全书分为三部分:为自己谨慎,为全群谨慎以及如何应用。

 

一、为自己谨慎

 

这一部分又分为两部分:这种谨慎的内涵和为什么要为自己谨慎。

 

在“这种谨慎的内涵”中,巴克斯特从四方面讲:第一,牧者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归正。牧者自己必须得尝过主恩的滋味,而且得天天品尝得到,否则就是一个没有亲身经历的、麻木不仁的讲道者。不少牧者忙着教导别人,自己却对真理无动于衷。第二,牧者要殷勤保守自己处于灵命健康、活跃的状态。一个牧者的心如果没有被天火点燃,也就难以引燃听众之心。第三,牧者要确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教导一致。讲道之人千万别成天忙着准备把话说得漂亮,而忽略了自己去默想和践行。牧者不能因为是牧者,就以权压人,而是要跟人有和善的关系,要做人的朋友,时时送人礼物,有舍己和圣洁,否则难以用话语打动人。第四,牧者要确保自己不堕入所谴责的罪中。记住:谴责罪容易,但胜过罪难!讲道人不只是要讲道,更要撼动人心,赢得灵魂!

 

这部分对中国教会的牧者提醒得很好。牧者自身的生命状态很重要。他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与神同行的人。我见到过太多夸夸其谈的牧者,与神同行的工人却见得太少。我听过不少牧师讲道,但却很少看到他们自身对真理有真实的享受和最深的激情。钟马田牧师也曾警告过:千万不要只是为了教导别人而读经。

 

在“为什么要为自己谨慎”中,巴克斯特从八个方面提醒:第一,这是因为你跟别人一样,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牧者一定要反省:我真信天堂和地狱吗?我真对基督感兴趣吗?多少人在宣讲基督,却因对基督没兴趣而灭亡!第二,这是因为你也有犯罪堕落的天性。和别人一样,牧者也有狂热的罪性,也有没来由的任性。(作者按:这说得多好!)第三,这是因为你是撒但特别攻击的目标。撒但如果能让一个传道人懒散或伪善,贪婪或跌倒,就有了夸耀的理由。第四,这是因为很多双眼睛在盯着你。尽管不少人不怀好意,但这其实是神派很多人来帮助你,好能随时指出你的缺点、错误。但问题是很多牧者一听别人的指责就火冒三丈,他们有时巴不得谁都注意不到他们。第五,这是因为你的罪有更不良的影响:罪债更大、伪善更多、悖逆更重。第六,这是因为你的职责需要更大的恩典。有些人在担负要求相对不高的角色时,能很好地事奉。然而一旦成为牧者,他们给教会带来的只能是灾难。(作者按:正是这番话让我推迟多年寻求按牧,现在想来这是多么正确的建议!)第七,这是因为越与圣工有份就越与主的尊荣紧密相连。第八,这是因为你事工的成败有赖于此。不少讲道人因为缺少反省和谨慎,致使他们讲道听着好听,却对罪和撒但没有任何杀伤力!

 

在这部分,巴克斯特提到为自己谨慎的八个理由,很有说服力。他还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厨师和侍者的手如果要多脏有多脏的话,哪怕端出来的饭菜再好看,闻着再香,你也不想吃。这对中国教会的牧者是多好的提醒!几年前,我劝一个人去教会听道,她去了一次就不愿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那个讲道人穿着猥琐,头发乱糟糟的,讲话油滑、尖刻,还自以为是,看着就不舒服!”她重形式,不重实质,固然不可取,但她反映的问题普遍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中国教会的传道人怎么就成了“中年油腻男”?为什么不少中国教会传道人的讲道成了“银样蜡枪头”和花拳绣腿,根本不能命中目标,完全成了“正确的废话”!

 

二、为全群谨慎

 

这一部分又分为三部分:为全群谨慎的意思,为全群谨慎的方式以及为全群谨慎的动机。

 

“为全群谨慎”的意思是什么?“为全群谨慎”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传道人不只是要公开讲道,还要像保罗一样到各人家里去教导,好了解和熟悉每只羊的灵命状况。如果羊的数目多怎么办?巴克斯特建议牧者拿出自己的薪水,聘请得力助手。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灵魂比全世界还宝贵。这部分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劝未信主的人信主。第二,忠告那些来寻求属灵建议的人。第三,坚固信徒的信心。基督徒软弱是尤其令人难过的事。有的信徒特别在骄傲、色欲等罪中挣扎,需要特别劝勉和看顾;有的信徒失去了对主的热情,需要特别鼓励。而热切追求的信徒也需要鼓励其更上一层楼。第四,信徒家庭需要被监督。第五,病人需要探访。第六,不检点的人需要责备。第七,教会纪律需要实施。在这些方面要坚持不懈,直到有属灵成果出现。别什么都不做,却总说“人都是罪人”、“人都会软弱”,这是逃避,而不是尽忠。

 

这方面提醒我们别因为羊多,就忽略了看顾每只羊的责任。这对中国教会的牧者挑战很大。按巴克斯特的标准,牧者不只要能叫出每位信徒的名字,还要熟悉他的属灵状况。扪心自问,中国教会有几位牧者能做到这一点,有几位牧者真能“尽人力,听神命”?

 

其次是“为全群谨慎的方式”。巴克斯特从十五个方面谆谆告诫:第一,目标是荣耀神和拯救灵魂。第二,不玩忽职守,而是尽最大努力和殷勤。第三,事奉要以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第四,集中精力在圣经最重要的教导上。重要的事情先做,这是节省时间的最好方法。(作者按: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不要老是跟在紧急的事情后面跑!)千万别在讲道和教导中卖弄“深奥的废话”。第五,教导要简洁明了。第六,谦卑。第七,严厉又温柔。第八,认真、诚恳和热情。第九,对人有真诚无伪之爱。一个人只有知道你真心爱他,才愿听和接受你所有的教导。(作者按:至理名言!)第十,要有耐心。第十一,存心敬畏。最好的讲道和教导,是深知在神面前说话。这样,哪怕用最简单的话,也特别能打动人。听众的眼泪是对传道人最好的褒奖。第十二,要有圣灵大能的明证。第十三,要特别期待有属灵果效。对那些根本不关心属灵果效的牧者,神甚少祝福。一个医生要把病人治好,一个老师要让学生开窍,而不只是夸夸其谈。第十四,完全依靠基督。第十五,同工之间要和睦、友爱。

 

这一部分谈到“为全群谨慎的方式”,其实是在提醒传道人牧养和教导的心态和方法。每一点对我们都有用。比如,提到要充满期待这一点,就特别重要。不少传道人说,神所要的是忠心而不是成功,所以,只要忠心就行了。但别忘了,神也提到他的仆人要有见识,要把工作做成,要精明,会计算。保罗说:“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林前3:10)

 

最后是“为全群谨慎的动机”。第一个动机是监督的职责和羊群息息相关,牧人当看好羊群向神交账。很少有讲道人用争名夺利的热情去到人家里,教导他们通往天堂的路。第二个动机是深知立我们作监督的是圣灵。第三个动机是深知神所托的是崇高的职责。第四个动机是深知教会是主耶稣基督用宝血买赎回来的。基督如果把一勺他的宝贵鲜血放在杯子里让我们看好,我们会何等小心温柔地看护保存;如果他让我们看好他流尽宝血买回来的东西,我们岂不更该小心谨慎?

 

对于中国教会的传道人,一位老人家说过,太多领袖把事情做大的雄心深处混合着野心。追求属灵果效一不小心就会越界,变成了追求个人和本教会、本宗派的影响力。

 

三、如何应用

 

这是本书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大部分。这一大部分又分为四部分:对谦卑的需要,要理问答教导的益处和必需,对异议的答复以及牧师个人事工如何安排。

 

巴克斯特深信神在英国开了又宽大又有功效的门,带来了整个英国属灵上的归正和复兴。但随着事工的扩大,教牧人员也有极可怕的骄傲。骄傲的罪如此流行,渗透到传道人的讲话中,反映在其举手投足间,影响着他如何选择同工,也侵入其最隐秘的想法。骄傲让一个传道人最在乎自己的讲章和个人,而不在乎神的道和荣耀及是否结出果子。(作者按:值得深入反省!)有些牧者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哪怕在细节上也洋洋得意。所以,对别人总是看不起,很少虚心听人讲道和说话。他们的借口是为真理大发热心。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马虎大意,讲道做作,非常世故。真正在心中担负别人疾苦的人十分少见,真正为教会纷争而悲痛的人亦是非常罕见。

 

在这一部分,巴克斯特对讲道人的批判很有针对性。他甚至指出多少传道人因为不忠心,致使大家听道时昏昏沉沉。而且,传道人对教会纪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引用公元692年的一次教会会议文献,说古代教会有规定:“任何人除了特别紧急的原因之外,如果连续三个主日不参加教会崇拜,就应该被驱逐隔离。”今天,是否需要如此严厉姑且不论,但多少时候,信徒缺席好几次了,传道人还茫然不知,这难道不是中国教会的实情?

 

剩下的部分,巴克斯特主要讲牧者应该到信徒家里去进行针对性探访。在探访的时候,牧者可以使用要理问答进行对话和询问。这是因为,医生不能只是给病人讲一通医学理论,而是要指导病人吃药,并察看病情有没有因此好转。

 

巴克斯特举了自己的例子:他和另外两位教牧人员每周用两天去探访,对个别家庭使用要理问答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教导,这样每周能接触到大约15个家庭,他的教区内大约有八百个家庭,这就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

 

巴克斯特牧养的基德明斯特(Kidderminster)约有两千人口,在接受探访之前,人们无知、粗野并只知寻欢作乐。但经探访之后,许许多多家庭发生了惊人变化。巴克斯特自己说:“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特别关照那些已经谦卑悔改并更新的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蒙神悦纳,悔改归正的人数激增,以至于都没有足够时间对每个人进行特别看顾。”城镇有一半人涌到教会参加礼拜。“我最初来到这个地方上任的时候,每个街道可能只有一户人家在敬拜神,呼唤主名。当我卸任的时候,有一些街道几乎每个家庭都在赞美神。即使还没有归主的人家,也都称赞这种庄严的敬虔行为,我们在他们的真诚中看到了希望。”

 

百年之后,1743年12月,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访问了基德明斯特。之后,他写信给朋友说:“直到今天,我还能在这里清楚感受到巴克斯特先生的教义、工作和训导所产生的美好果效。”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要花时间学习、装备和预备讲道,巴克斯特认为尽心竭力去抢救灵魂就是最好的学习和装备。我们永远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到足够好,只能是边尽心竭力服事,边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提升。

 

读完全书,我也觉得巴克斯特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现在有各种各样通讯手段可供使用,但传道人与信徒之间的联络并没有更紧密,反而更加疏远了。尤其是一些牧者,用太多时间跑来跑去教学、讲课和开讲座,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甚至用太多时间去旅游和忙基督教学校的事情,而没有计划出时间与人个别性地接触和教导信仰。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今天需要大有能力的讲道和针对性的牧养!别的不说,对每一位会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探访,这总是应该的吧?

 

最后,还是以巴克斯特在书中的话作结。这段话值得每一位传道人和同工乃至信徒牢记:

 

你又不是怪物,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你会怜悯一位麻风病人,怜悯衣不蔽体的人,怜悯坐监狱的人和孤独的人,你也怜悯那些被疾病和身体痛苦折磨的人。那么,难道你不怜悯那些无知和心肠刚硬的罪人吗?你如果看到一位罪人将要被主关在门外,并因此承受主的忿怒而无法得到救赎,而此时只需彻底悔改就能迅速防止这样的悲剧发生。那么,难道你对这样的人就没有怜悯吗?你如果真这样无动于衷的话,那就太可怕了。我怎样称呼你这样心肠的人呢?你一定是铁石心肠、硬如顽石、极其顽固,如同豺狼虎豹之心,甚至根本就没有相信的心。你起码有一丁点儿相信不悔改的结局何等悲惨,哪能就如此毫无怜悯之心呢?你可以在讲台宣讲说这样的人一定会被诅咒,除非他能悔改。那么,你既然知道他们面临这样的危险,为什么心中就没有怜悯呢?你如果怜悯他们,难道不愿为了他们获得救恩而工作吗?

 

 

[1] 巴克斯特:《新牧人》,张澄道译,台湾:改革宗经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