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20年09月号(总第83期) 基督徒的仁爱:对穷人行善的本分

基督徒的仁爱:对穷人行善的本分

文/约拿单·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    译/煦    校/梁曙东

 

“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无论哪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攥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你要谨慎,不可心里起恶念,说:‘第七年的豁免年快到了’,你便恶眼看你穷乏的弟兄,什么都不给他,以致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于你了。你总要给他,给他的时候,心里不可愁烦,因耶和华你的上帝必在你这一切所行的,并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赐福与你。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所以我吩咐你说:‘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

——申命记15:7-11

 

一、对经文的解释

 

这段经文的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慷慨乐意地供给穷人的需要,是上帝子民绝对不可或缺的本分。

 

在这里,上帝对祂的子民所要求当尽的本分是——总要给予穷人。你可以把这里“你穷乏的弟兄”理解为其他经文所指的“邻舍”;不仅是指以色列本国的人,甚至也包括陌生人和寄居者(利25:35)。在福音书中,耶稣不但严厉谴责法利赛人将其解释限制在以色列本族人中,更明确教导说,要将摩西律法中的行善准则,沿用到犹太人极为讨厌、可说是怀有刻骨敌意的撒玛利亚人身上。(路10:29)

 

在这里,上帝也指教我们应该如何给予——要慷慨,并乐意地给予。我们应该充分地满足穷乏人的需要,慷慨地给予(“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在给予时,我们心里也应当乐意,没有勉强(“给他的时候,心里不可愁烦”)。

 

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上帝是如何不容置疑地吩咐这本分,并且是以最强烈的、命令的措辞,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强调。上帝甚至严厉警告人不要动歪心思,企图寻找看似合法的借口,推脱尽此本分的责任(9节)。上帝十分清楚人心的邪恶,因此这警告如此严厉!祂不是仅仅说:“要小心,你不可有拒绝给予他的行为。”而是更进一步说:“要小心,不可因对乐捐退缩而生出一点反对的意念。”上帝严厉地警告人,不要由此招致祂的定罪。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这段经文也强调了上帝的这命令并不是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过分的要求,而实在是我们份内当尽的本分:

 

首先,上帝反复将那些贫困之人称为我们的“弟兄”,这充分暗示了我们当尽这一本分的原因。我们要看自己是与全人类有关系的,尤其是与那些我们身边眼所见的上帝子民有关系。我们要把他们当作弟兄看待,并真的是对待他们如弟兄。如果我们不愿意帮助一个有缺乏的弟兄,我们就真是卑鄙不堪。

 

其次,在上帝的这命令中包含着祂的两个应许:第一个应许是,我们不但不会因为行善而受到损失,反而会因此获益(“耶和华你的上帝必在你这一切所行的,并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赐福与你”)。第二个应许是,我们永远不会缺乏慷慨行善的对象(“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基督对教会也是如此说的,祂说:“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太26:11)这就堵住了那些无情之人的口,使他们无法以没看到或没有找到需要帮助的人为借口,逃避尽此本分。上帝告诉我们,是祂在祂主权的护理中定意如此安排,以使祂的子民在历世历代,任何地方,都有机会践行这一美德。

 

由此可见,这教义是显而易见的。慷慨乐意地给予、供应那些贫困的人,这是上帝子民绝对不可或缺的本分。具体而言:

 

  1. 这一本分要求“慷慨地”给予。仅仅只是给一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必须要“松开手”。就是要考虑到邻舍的需要和我们自己的能力,“大度地”给予(liberal gift)。在圣经中,“借”这个词有时是“不要求偿还的给予”的意思,正如路加福音6:35所说:“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锱铢必较地给予不是慈善,而是吝啬的表现。

 

  1. 这一本分要求“甘心地”供应贫困的人,没有勉强。如果给予时内心作难或愁烦,这样的给予在上帝眼中根本就不合格。上帝鉴察人心,不会喜悦人不甘心的奉献。(林后9:5-7)

 

  1. 这一本分是上帝对祂子民严格要求的义务。对于一个人来说,慷慨地善待穷人不仅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而且是和祷告、参加公众崇拜等一样,都是我们必须尽的本分。任何人忽视这一本分,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罪责。

 

二、尽此本分,基督徒责无旁贷

 

1、向穷人行善,是上帝强烈而迫切的命令

 

在圣经中有什么命令比供给穷人的命令更强烈、更迫切呢?尽管人们事实上普遍会承认善待穷人是一种本分,但许多人似乎并不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分。然而,圣经却将其视为信仰中非常重大而本质的本分之一。弥迦书6:8那里提到,“好怜悯”是构成整体信仰的三大要务之一;使徒雅各称它是构成“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的两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雅1:27);基督也教导我们,这是律法中最为重要的三件事情之一(太23:23)。不仅如此,圣经还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在上帝眼中,这比遵行崇拜的外在典章更为重要和本质:“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何6:6、太9:13、12:7)。我几乎看不到有任何本分像这对穷人行善的本分一样,是旧约和新约圣经都如此强调、如此迫切地敦促我们要去遵行的。

 

2、上帝如此命令,充分且合理

 

(1)考虑到人类整体的状态和本性,这是至为合理的。

 

因为人是照着我们上帝的形像造的,因此配得我们去爱,所以这让爱人如己成为至合理的事。

 

此外,按人性,我们是彼此密切关联的。我们都具有相同的人性,相似的官能和性情,相似的对美好的向往和对痛苦的厌恶,并且我们都是出于同一个血脉源头。我们被造的样式,就是借着社会彼此联结地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就像身上的各个肢体,谁都不能彻底离开别人而独善其身。

 

人类的这种状态表明,人应该爱邻舍,这是多么合理和恰当。自私的精神与人类的本质和状态不合。一个全然为己、毫不挂念邻舍的人,应该把他从人类社会中驱逐出去,丢在野兽中,让他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因为自私小气的精神更适合禽兽,而不是人类。

 

“爱人如己”是我们同为受造之人在关系方面道德律的总纲。在别人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救济他们,是这种爱最自然真情的流露。当灾难来临之时,我们若为因帮助邻舍而放弃任何财物而心感痛苦,那就是假装爱他们,这爱就是虚的。只用言语,只有口头上的爱,而没有爱的行动的人,其实就是没有真爱。任何没有真爱的宣称都只不过是虚空的托词。

 

其实,我们都对自己的灾难非常敏感,在我们受苦的时候,都会很快地期望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并且,如果别人不照我们所期待的,舍己来帮助我们脱离困境,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善。既然如此,拒绝给予贫困的人就显得非常不合理,因为这完全与我们若是陷于同样境遇,对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期待相背。

 

(2)鉴于我们所处的福音恩典施行的光景,这就尤为合理。

 

想一想,在我们如此不配、上帝的喜乐根本不可能因我们有任何加增的时候,祂为我们做了何等多的事,以及祂所给予我们的。祂是多么爱我们!想一想,在祂眼中,连赐我们金银和世上的冠冕都显为卑贱,于是就把祂自己的儿子赐给了我们!

 

在我们赤贫如洗的时候,基督竟然爱我们、怜悯我们!祂甚至舍了自己来帮助我们!祂为我们这些卑鄙困苦的人舍己,并不犹豫;以如此高昂的代价,让我们成为富足;在我们赤身裸体的时候给我们穿上王袍;在我们饥不择食的时候,以祂自己餐桌上的美食盛宴款待我们;祂从粪堆中提拔我们,使我们与王子同坐,甚至让我们继承祂荣耀的宝座,享受极大的丰足和富有,直到永远!

 

考虑到这一切,人若只希望得享这些好处,却不能毫无怨言地为一个贫穷的邻舍提供救济,这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基督毫无怨言地为他们流出自己的血,他们却为了因帮助一个遭遇灾难的同伴所付出的那一点点而愁烦!

 

如此,我们这些唯靠恩典活着的人,不善待别人,这是多么不合宜!如果基督像我们许多人保留他们的金钱或财物那样保留祂的血,不愿赐给我们;如果祂为自己找借口不为我们死,就像人通常为自己找借口不施舍给他们的邻舍那样,我们现在会是怎样的光景?!如果基督像人通常反对向邻舍行善那样反对这些事,祂本会找到足够多的理由。但是祂却没有!

 

此外,基督藉着祂的救赎,带领我们进入一种彼此更亲近的关系,使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同一个家中的儿女。我们都是弟兄,有上帝为我们共同的父;这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家庭里的弟兄。祂使我们所有人成为一个身体。因此,我们应该合一,彼此促进对方的益处,担当彼此的重担,正如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一样。“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如果一个肢体患病或受伤,其他肢体就会服事它、帮助它,在基督的身体里肯定也应该是这样。“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3、我们当省察自己是否因违背或忽视此命令而有罪

 

你要把这些应用到自己身上,而不只是听听而已!你要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忽视了这项本分,不按上帝的命令向贫穷人行善而有罪呢?你也许常常被提醒要省察自己是否生活在某种上帝不喜悦的生活方式之中。也许在这样省察的时候,你从来就没有想过在这本分上自己是否有罪。但是,在上帝眼中,这种忽视肯定是招致定罪的!第9节的经文就证明了这一点:“你要谨慎,……恶眼看你穷乏的弟兄,什么都不给他,以致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于你了。”

 

圣经上经常提到这是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罪行之一,为此上帝将要重重地审判他们。这也是所多玛的一项罪孽,她没有供应困苦穷乏的人,那城因此被摧毁!(结16:49)难道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正落在极大的定罪之下吗?我们总是在敬虔方面颇为自负。但是,难道没有很多其他国家在这方面让我们羞愧吗?难道天主教徒在这方面不令我们感到自愧弗如吗?据我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他们的行为在这方面根本不符合基督教的主旨和上帝话语的准则。有许多人在虔诚方面自视甚高,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难道不需要听听使徒雅各的话,了解一下真正的虔诚到底是什么吗?

 

我们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在这事上是否有罪。当你看到你的弟兄匮乏时,你是否曾忍着心不给他?你难道没有因为要有一点舍己而不愿救济他人吗?你施舍的时候,难道不曾心里作难,内里愁烦,很想退缩吗?你把给予的看为损失,以致你所给予的,正如使徒所表达的那样,是出于勉强,而不是乐意。在这种情况下,你难道没有觉得不安吗?你难道不曾出于勉强、退缩的心,而倾向于反对给予,并为自己辩解吗?这些常常使灵魂落入罪中,并给人带来上帝的诅咒,我后面会更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三、对基督徒尽此本分的一些劝诫

 

我们都宣称自己是基督徒,耶稣的跟随者,福音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在我们家里也都有圣经,那我们就不要在这件具体的事上,行事为人仿佛从来没有读过圣经,对基督教完全一无所知一样。为此,有几件事情,我想在这里提出,供你思考默想。

 

1、你是管家,而非主人

 

你所拥有的,其实根本不是你自己的。你的财产只不过是上帝借给你的,让你按祂的指示善加利用。甚至就连你自己也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20)如果连你自己也不是你的,那么你的财物也就更不是你的了,它们只是托付给你来管理的,用来服事把这些托付给你的那一位。管家与他主人的财物没有任何关系,除非为了主人和主人家人的益处使用它们,或者按照主人的指示使用它们。除此之外,他与这些财物就再无关系。他要按时分粮,把合宜的份量分发给主人家里每一位。

 

如果他不这样做,而是囤积主人的财产,扣下不给主人的家人,以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为缺衣少食而受苦。那他就是犯了抢劫、挪用主人财物的罪。有哪家主人会容忍这样的管家呢?如果主人发现他在这样做,岂不就要把自己的财物从他手中拿回来,交给另外一位能按时给家中每一个人分粮的管家来照看吗?请记住,我们所有人都必须为我们的管家职分,以及如何处理我们的主人交在我们手中的财物交账。当我们的主人来和我们算账的时候,如果发现我们剥夺了祂一些家人当得的给养,据为己有,好像我们是祂财产的主人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呢?

 

2、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箴19:17)上帝告诉我们,祂要把我们向穷乏邻舍所行的善看作是向祂做的;拒绝给他们,就是拒绝给上帝。上帝有无限的怜悯,祂让自己与这些穷人的处境如此息息相关,以至于祂把向他们所行的善看作是做在祂自己身上一样。当我们对穷人的处境无动于衷的时候,上帝就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剥夺祂的权利。

 

基督也是如此教导我们,要求我们把陷入穷困光景的基督徒同胞看作是祂自己,我们给予或不给予他们,都仿佛是我们对祂所做的(太25:40-45)。我们如何对待我们贫困的邻舍——是仁慈慷慨,还是冷酷无情——在耶稣基督看来,我们就是在那样对待祂自己。既然如此,还能有比这更强有力的要求来敦促我们尽此本分吗?!

 

假如基督自己现在就在这里,就像祂从前那样住在我们中间,身体虚弱,处在灾难和贫穷的境地,我们难道不愿意供应祂吗?我们会轻易地为自己找借口不帮助祂吗?我们岂不愿意供给祂,使祂能摆脱忧心的贫穷吗?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岂不就是在给自己招来极大的罪责吗?上帝极度憎恶我们这样的行为,岂是不公义吗?基督曾经在这世上身体软弱,需要别人周济赖以为生;如今,祂仍然在祂的许多肢体里面,需要别人的周济!

 

3、难以遵行的本分,也需要以绝对的态度履行

 

按福音规定的方式和尺度给予穷人,这确实是一项难以遵行的本分。因为它与人败坏的本性,与人邪恶的心中极多的贪婪和自私完全相反。人生来只受自爱的律所支配。对于人败坏的本性来说,要舍弃自己目前的利益,相信上帝以后会弥补他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基督岂不是经常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做祂的门徒,就必须履行我们的信仰本分,即使有些本分履行起来确实是很艰难吗?我们必须变卖所有,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舍己,放弃我们属世的利益和关系……如果这本分对你来说委实不易,千万不要让艰难成为你反对去这样做的理由。如果你希望上天堂却无需履行那些艰难的本分,如果你期望要看到人生的道路并非窄路,那就大错特错了!

 

4、根据圣经的教导,尽这本分实属必要

 

首先,圣经教导说,我们如何对待他人,上帝就如何对待我们,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别人,上帝也会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圣经从两方面断言此事:一方面它断言,如果我们怜悯人,上帝也会怜悯我们(诗18:25;太5:7);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怜悯人,上帝也不会怜悯我们。除非我们怜悯那些有缺乏的人,否则我们所有那些自称出于信心的言语和行为,都不能帮我们得着上帝的怜悯。(雅2:13-16)

 

其次,圣经经常提到这件事,把它作为敬虔人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诗37:21、26,112:5、9;箴14:31,21:26;赛57:1)在新约中提到这事,说它如此根本,违背它,就是不能与对上帝真诚的爱相容。(约一3:17-19)使徒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人,提议他们参与供给贫穷圣徒的事,并告诉他们,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试验他们的爱心是否实在。(林后8:8)

 

第三,基督教导,在那大日子,主正是按人在这方面的行为审判人的。在圣经中最具体地描述那日子审判过程的地方,基督教导了这一点。(太25:34等)因此,很明显,基督如此描述这大日的审判过程和判决,并说那正是取决于这一点,就是刻意引导我们相信这观念,并将它印在心里——我们必须要向我们的弟兄有行善的心和实际的善行,这是必须的!

 

5、上帝的话语和信实,是对尽此本分最大的激励

 

你当思想,上帝的话语究竟带给你多大的激励,使你不至在对穷人慷慨行善的事情上跌倒。正如在上帝的话语所要求的所有本分中,几乎没有任何一条像这条一样被如此强调,也没有哪条本分像这条一样,带有上帝如此多的奖赏的应许,并且这些奖赏的应许不但关乎今生,也关乎来世。当一个人满有爱心、慷慨地给予他穷乏的邻舍,施予者因此就得着最大的益处,甚至比接受者更多。(徒20:35)

 

许多人很容易把用于慈善的给予看作是损失。但我们不应该这样看,因为这能给我们应如自己一般去爱的人带来实际的益处。况且,根据圣经,就算对我们来说,这些给予也绝非损失。“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圣经上的话,上帝不像那种借了不还的人,如果你把任何东西借给上帝,你就是把它交到一双信实的手中。人不会把借出去的东西看作是损失,更何况上帝不仅一定会偿还你,还会用极多的回报报答你,“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路6:38)。

 

关于对穷人行善的回报,我想说得更多一点:

 

首先,如果你的给予是出于真正的爱心,你就必得到比你所给予的宝贵无数倍的赏赐,就是天上永恒的财富(太10:42)。给予我们贫困的弟兄,圣经把这称之为:积攒财宝在天上,存放在永不坏的钱囊里。(路12:33)把钱存放在柜子里,我们不会认为自己是把钱扔了,反而觉得放在那里更安全。把财宝存放在天上就更不会是失去了,存放在那里要比存放在地上的箱子里安全得多。因为把财宝存放在地上,就算是放在再好的箱子里,还是很容易被偷走,或者被虫子蛀蚀。但是在天上,没有小偷能靠近,也没有虫子蛀,在那里有上帝替你保管。当你离世时,你必得回这一切,并且加上无限的增值。所以,倒不如说你是把地上的一部分财富,通过给予穷人的方式,兑换成了天上的财富。你将靠这笔财富过最丰足、尊荣和幸福的生活,直到永远。(路14:13-16)

 

其次,如果给予穷人是出于你良好的品德,你也将在今世获得极大的益处。圣经说这样的人是走在兴旺昌盛的路上。通常这样的人是不会因此遭受损失的,而是会在他们经办的事情上得到祝福,获得双倍的报偿。(箴11:24-25,28:27)当人施舍给穷人的时候,就像农夫为收成撒种一样。撒种时,好像是把它扔掉了。然而,没有人会真的把那看作是扔掉,甚至他们期望的并不是得回同样的,而是等结出果实,收获比原来播下的更加多得多的出产。即便不能确定一定会有收成,他们也愿意为此承担风险,这是人获利的惯常方法。施舍给穷人也是一样。虽然根据我们的经验,上帝使我们因此得益的应许也许并非绝对,但极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像播种后收成的加增那样,正如传道书11:6所暗示的。农夫不会把他撒的种子看作是损失,而是为他有机会播种而高兴。他不会为有土地可以播种而感到悲伤,反而是为能有这土地而欢喜。出于同样的原因,当我们发现有需要我们行善的人,就不应该愁烦,因为这是得着了播种以获收成的良机。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教训甚是奇怪,并且更令人担心的是,实际上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教训到,在给予穷人这件事上,真的就好像在自己的田地里撒种那样欢喜快乐。但这真的就是出自上帝话语的教训,哥林多后书9:6-8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上帝能轻易补偿人出于爱心的施舍。许多人很少思想他们所处的光景是如何取决于上帝的护理。上帝的护理其实有数不尽的方式。对上帝来说,通过疾病、干旱、霜冻、霉菌、害虫,或者通过不幸的事故、事务的纠纷、生意的失败来减少一个人的财产,是多么容易的事!相反,对上帝来说,使一个人财富加增,也是易如反掌:风调雨顺的天气、健康强壮的体魄、可遇不可求的良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通过无数其他祂愿意的方式,都可以使人多多获益!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上帝只是稍稍“出手”,一个人加增或减少的财富,就远远超出了他之前一整年对穷人所施予的。

 

上帝告诉我们,这是得着祂对我们祝福的办法,圣经里就是这样说的。(申15:10;箴22:9)一个明显的证据表明,许多人不管如何假装,其实他们对信仰的认识是何等少!他们很少意识到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即或意识到了,也不知道上帝的话语是何等真确!尽管圣经对慷慨给予穷人作出了各种应许,他们仍在此本分上退缩,仍如此害怕把他们财产的那一丁点交托给上帝。但是,“观察”可以证实上帝的话语在这问题上教导的真实——上帝在祂的护理中,通常笑脸帮助那些有慷慨、慈善、仁厚之心的人,使他们兴旺。

 

6、警告那些对穷人冷酷无情的人

 

上帝警告要用祂的咒诅追随那些对穷人无情的人:“周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箴28:27)“佯为不见”是无情之人的行事之道。他们闭眼不看他们邻舍的缺乏。一个仁慈的人,他的心让他行事慷慨大方,会快快看见并察觉别人的需要。他们毫不费力就会发现谁是有缺乏的人。他们无论去到哪里,都会看到可以让他们行善的对象。

 

但是,相反,那些吝啬的人,任何给予都违背他们的天性。他们总看不到行善的对象,总以找不到任何可以给予的人为借口。他们闭上自己的眼睛,不看他们邻舍的需要。因为他们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要让他们明白邻舍的需要和苦恼,或者至少说服他们邻舍有如此需要,应该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非易事。上帝说,这样的人,灵魂和身体都要受到咒诅!

 

我们已经表明,那些施舍给穷人的人是如何走在蒙福的道路上。而那些吝啬无情之人所走的,却是一条咒诅追随的路,就好像仁慈之人所走的,是有祝福追随的路一样。如果你所保留的超过你实际所需的,就会败坏自己的品性,并会让自己遭遇挫败和穷乏(箴11:24)。你向你的邻舍扣下不给,以为这样会保全你的财产。但是,如果你真的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你就必须相信,没有比扣下不给贫穷邻舍更加直接的通向损失、挫折和咒诅的途径了!

 

7、当试想自己和儿女将来的患难

 

你不知道自己或孩子将来可能会落在什么样的灾难和贫困处境中。也许你会赶快地在心里安慰自己,坚信根本不存在任何会把你带入灾难和痛苦境地的可能性,你也认为自己能很好地为儿女做足预备,为他们提供周全的保障。但是,你却很少考虑到自己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多么动荡、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一个人从兴旺发达,一夜间变得穷困潦倒的事情并不鲜见。也经常会看到富贵人家的儿女突然间沦为一无所有的流浪汉。

 

对此,圣经给我们的建议是:“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临到地上。”(传11:1-2)在这多变和不确定的世界上,你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落入怎样的灾难之境。你不知道你或你的儿女可能会因着你从未想到过的上帝的护理作为而落入怎样的光景之中。也许你坚信靠自己的智慧会延续你的顺利,但是你无法改变上帝护理中的旨意和命令,正如前面提到的传道书经文接下来的话:“云若满了雨,就必倾倒在地上;树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树倒在何处,就存在何处。”(传11:3)就是说,你不能改变上帝护理之中的决定。不管你如何坚信靠你自己的智慧将延续顺遂,但如果上帝命定了患难,那么,患难就必定来临。“你要察看上帝的作为,因上帝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传7:13)

 

倘若果真如此,你就当认真思想,当你或你的儿女落入你贫穷邻舍的那般光景,你的内心将会怎样。现在你也许会说:“这个贫穷的邻舍其实活得还不错。至少他们现在不是还可以活下去吗?”因此,你对他们的困难就毫不在意。但是,如果上帝的护理是命定让你或你的儿女在将来的某一天落入同样的光景,那时你还会对这样的处境满不在乎吗?到时你的说法岂不就会不一样了吗?你难道不会认为,你的情况是多么需要邻舍的仁慈周济?难道你不会认为他们应该快快地来帮助你吗?如果你看到他们的态度与你的期待恰好相反,看到他们对你的困境轻描淡写,你难道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吗?如果有人怜悯你和你的孩子,非常慷慨地帮你解决了问题,难道你不会认为他做得好吗?难道你真的会去指责他,说他对你的慷慨帮助是愚蠢的挥霍吗?

 

传道书此处的经文告诉我们,如果真的会有你自己遭遇灾难和困难那一天,那么你现在对别人的厚待,将会成为为那时候所作的预备。灾难来临的日子,当你最缺乏粮食,最迫切需要它们的时候,必再次得回你先前撒在水面上的粮食。上帝要为你保管这粮食,为这样的时候作预备。当别的粮食早已断绝,上帝要把你从前撒在水面上的粮食带给你,免得你遭遇饥荒。周济贫穷的,不致缺乏。就像是存粮过冬或防备灾难,这是为你自己和你的孩子做好储备的最好办法。儿女需要的时候,常常得到他们父亲从前撒在水面上的粮食。“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37:25)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下一节经文中:“他终日恩待人,借给人,他的后裔也蒙福。”

 

上帝已经应许,那些对遭难的人慷慨怜悯的人,上帝不会忘记他们和他们的儿女,在他们遭遇患难的时候,必要怜悯帮助他们!(诗41:1-4)而对于那些冷酷无情的人,在他们遭难的日子,上帝将不听他们的哀求,离弃不顾他们!(箴21:1)

 

四、回答人有时对施舍提出的反对意见

 

我现在要回答人有时对这项本分提出的一些反对意见。

 

反对1:我现在还在属血气的状态下,供给穷人,我还不能有正确的心态,不会因此得到任何益处。

 

首先,我们已经表明,上帝应许把今世的祝福赐给那些品行慷慨大方的人。在圣经中可以找到许多对美好品德(如勤奋工作、公平买卖、信实节制等)赐予今世祝福的应许。同样,上帝对慷慨大方也有许多祝福的应许。

 

其次,你们其实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反对履行任何其他的信仰本分,比如守安息日、祷告、公共崇拜等。因为在属血气的状态下,人尽任何本分时都不会有正确的心态。如果你说,尽那些本分,是因为上帝已经命令或要求如此行,如果疏忽不行,必将大大犯罪,让自己落入更大的咒诅和刑罚。那么,对疏忽此项本分也可以说同样的话。疏忽这本分,同样会惹动上帝的怒气。

 

反对2:如果我慷慨大方,我就只会因此自以为义,所以它给我带来的是更多伤害,而不是更多益处。

 

首先,与对前一个反对意见的回应一样,你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拒绝履行任何其他信仰或道德本分。如果这足以反对行善,那么也足以反对祷告,因为最普遍的莫过于人因自己的祷告而自以为义。因此,这是一个反对守安息日、参加公共敬拜甚至阅读圣经的很好的理由,因为在这一切事上都有自义的危险。同样,你可能再也不必在意是否讲真话,不必在意是否偿还债务,因为所有这些事情都会让你落入自义的危险。甚至,你完全可以放弃所有的信仰,活得像个异教徒或无神论者;你可以当小偷、强盗,可以奸淫、杀人,犯一切你所能想到的罪,免得若不这样,就会因你的行为而自以为义。

 

其次,你的反对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遵行上帝的命令和劝告,对你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发现圣经中到处都是让我们对穷人行善的命令。面对上帝的命令,你并非例外。上帝没有从祂的命令中排除任何人,包括那些可能因他们的行为而有落入自义危险的人。上帝经常引导和劝告人履行这项本分,而你却认为这不适合你,如果这样做,不光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益处,反而会给你带来更多伤害。或者说,你认为还有比听上帝的劝告更好的选择——就是不去遵行上帝的这项命令。

 

反对3:我过去给过穷人,但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因此变得更好。我听到牧师讲道,说给予穷人是通向顺利的道路,但我并不认为我比以前更加顺利。

 

首先,也许你对这应许的成就期望得太早,而你却还尚未满足条件。具体来说,也许你在对穷人行善的事上一直以来都是吝啬、勉强。你所做的,就只是揭露出你内心的贪婪吝啬,而不是慷慨大方。这些应许并不是随随便便就给哪个曾经给过穷人东西的人,而不管他是不是只是给了很少的一点点,也不管他给予时的心态如何。一个人可能曾经给予过穷人一些东西,但却并不因此就有资格得到任何应许,无论是今世的还是属灵的。这些应许是给那些真正怜悯和慷慨的人的。一个人可能会一时给予穷人一些东西,但却给得相当吝啬和勉强,以至他所给予的正像使徒所说的那样,尽是贪婪。他所做的,可能更多只是他内心贪婪和吝啬的表现,但上帝的应许却绝不是给贪婪之人的。

 

即使你有一两次给予得相当多,也不能因此就以为自己满足条件。也许你给予的时候,并不是甘心乐意,而是迫不得已、心里愁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你远远没有做到对你的邻舍善良和慷慨。尽管在平日里你一直都忽视了行善的本分,但是因为有那么一两次,你曾给了穷人几百块钱(原文:几个先令——编者注),你就以为自己有权在你关注的一切事上得到上帝所应许的祝福。你根本还没有在此事上尽力,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这反对意见。给予过穷人一次、两次、三次的人,就算你给予的数目相当可观,也绝对算不上是竭力。除非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慷慨大方的人,否则你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竭力奉献。还是让一个果真如此,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向如此的人,根据他的经验来说一说他发现了什么吧。

 

第二,如果你一直对穷人慷慨,而在之后却遭遇了灾难,你怎么知道如果不是经历这些,你所遇到的灾难和损失,不会比现在要大得多呢?你说你遇到了挫折、失败、麻烦的事。如果因为曾给予过穷人,你就期望在世上不遇到麻烦,那就是误解了这件事。虽然上帝对慷慨有许多伟大的应许,但却从来没有应许人不会发现,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充满苦难的世界。人生来就是要经历愁烦,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在这地上除了愁烦,就绝不可能再期望一定会遇到什么。但是,如果你对穷人吝啬无情,你可知道,你所遇到的愁烦,会因此要更大更多到什么地步呢?你可知道,你会因此遇到多少更大更多的损失呢?你可知道,因此会有多少烦恼和麻烦会一直纠缠着你,无法摆脱呢?

 

第三,如果你不继续行善,怎么知道上帝还为你存留了什么祝福呢?虽然上帝应许给对穷人慷慨之人极大的祝福,但却没有为自己赐下祝福设立时间限制。如果你还没有看到自己因为善待穷人而获得任何明显的益处,不要着急,只要时间一到,你就一定会看到,而且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你把你的粮食撒在水面上,希望马上就能再次得到它。有时也确实如此,但是上帝却并没有应许一定如此。应许乃是说:“日久必能得着。”上帝知道如何为你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比你自己选得更好。因此,你应该耐心等候祂的时间。如果你继续行善,上帝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带来祝福。

 

因此,“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 6:9)你以为自己还没有收成,无论有没有,你都仍然要继续对穷人给予和行善;如果你这样做,你必在适当的时候获得收成,就是在上帝认为最好的时候。

 

反对4:有些人可能反对向某个具体的人行善,因为虽然这人确实是遇到困难,有实际的需要,但还不是困难到无法生活的地步,没有义务要给这样的人任何东西。

 

只是救济那些极端贫穷的人,这并不符合基督教行善的准则。在此我仅举两点为证:

 

首先,我们奉命彼此相爱,像弟兄般彼此相待。(彼前3:8)除非他们处在极端的困难当中,否则我们就拒绝出手帮他们,好让他们得安慰,那还算得上是弟兄吗?难道弟兄姐妹之间不就是要用比这更恩慈的品性彼此相待,即便他们不是处于极端困难中,也随时互相怜悯吗?

 

福音的准则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弟兄落在任何困难或重担之下时,我们应该准备好与他一起承担,用爱心彼此服事。(加6:2,5:13)当我们看到邻舍处在困境之中,基督徒的心肠应该愿意同情他们。(罗12:15)我们应当有与他们同受苦难的爱心。如果我们果真是与他们一同受苦,那么,解救他们就是解救我们自己了。

 

我们应该像同行天路的弟兄那样彼此相待。因为我们在这世上都是寄居的,是同行天路的。弟兄们同行,在路上若一人遇到困难,难道非要在出现生命危险的极端状况下,其他弟兄们才肯出手帮助吗?难道不是,就算因为这人自己行前预备的物资不足,其他同行的弟兄们也会在自己的储备中分些给他吗?并且在给他的时候,难道还会精确地计量,以免给得过多吗?这不过是旅途中的供给而已,当他们一同到达终点时,所有人都会得到充足的供应。

 

第二,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我们才救济我们的邻舍,这不符合爱邻舍如同自己的原则。这条原则意味着我们对邻舍的爱应该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既然我们对自己的困境总是非常敏感,那我们也应该快快地感受到别人的困境。我们因为爱自己,当遇到困难或苦难时,就算远非达到极端的境况,也总是竭力地寻求和关心对我们的救济。若我们真的爱我们的邻舍如同爱我们自己,就应该在我们的邻舍遇到困难时,同样竭尽全力地寻求和关心对他们的救济,就算他们的困难并非达到极端的地步。

 

反对5:有些人可能会反对向某一具体对象行善,因为他是一个坏人。他不配人们对他好。他的脾气很差,毫无感恩之心,特别是,他不仅不配别人对他好,还恶待、伤害那些对他好的人。

 

尽管如此,我们对他仍有行善的本分。

 

首先,按照圣经普遍的原则,我们有本分如此行:

 

  1. 爱邻舍如同自己的原则。一个人,虽然他是一个坏人,甚至是我们的敌人,但他可能却是我们的邻舍。在路加福音耶稣所讲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连试探耶稣的律法师也不得不承认,在解救那个落难的犹太人这件事情上,实际上只有那个好心的撒玛利亚人尽到了邻舍的本分。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有着根深蒂固的敌意。他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彼此相恨。然而这个撒玛利亚人却还是怜悯那个落难的犹太人,向他尽了邻舍的本分。耶稣对那个试探祂的律法师说:“你去照样行吧!”就是说,如果那个撒玛利亚人在向他的敌人同样尽邻舍的本分这方面做得好,那么你这个犹太人在这方面也该做得很好。基督在这里清楚地教导,就算我们的敌人,就算那些虐待和伤害我们的人,只要他们是我们的邻舍,爱邻舍如同自己的原则都同样适用!

 

  1. 另一个普遍原则是,我们得到了一条新命令,就是要像基督爱我们那样彼此相爱(约13:34,15:12)。基督称它为新命令,是就着那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旧命令说的。这命令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比从前更进一步向我们要求了我们的本分。我们不仅要像爱我们自己一样,更要像基督爱我们那样爱我们的邻舍。这意思不是说,我们应该以与基督爱我们同等程度的爱来彼此相爱,而是说我们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彼此相爱。例如,基督曾爱我们,甚至为了帮助我们,愿意忍受极大痛苦为我们舍己,所以我们也应该愿意为邻舍舍己,互相帮助。基督爱了我们,向我们显出祂极大的仁慈,所以我们也应该向我们的同胞表现出仁慈。尽管基督知道我们根本无以回报,却仍如此甘心地舍己帮助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同样愿意摆上自己,帮助我们的邻舍,不期待任何回报。尽管我们非常邪恶可憎,品行败坏,除了忿怒和憎恨,不配得到任何好的对待,然而基督却还是爱了我们,善待我们,并愿意解救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愿意善待那些脾气极坏、不配别人对他好的人。虽然我们是基督的敌人,并且恶待祂,但是基督还是爱了我们,甚至为解救我们摆上了自己;因此,我们要像基督爱我们一样,救济那些敌对我们、憎恨我们、对我们有恶心、虐待我们的人。

 

其次,许多具体的原则同样让我们有义务履行这项本分。比如上帝就明确而具体地要求我们要效法祂的榜样,善待那些不知感恩的邪恶之人,因为祂使日头照好人和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之人。因此我们有义务,不仅要善待那些善待我们的人,也要善待那些憎恨和恶待我们的人。

 

反对6:有些人可能会出于自己的境遇而提出反对:他们没有什么多余的可以给人,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还不够呢。

 

首先,无疑,必须允许一些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免除给予他人的义务。例如,如果为穷人捐款,那些与捐款对象同样缺乏的人,就没有义务参加捐款。

 

第二,如果按照这说法,几乎所有人都有资格提出这种反对。所有人都可以说,他自己的需要还有待满足呢。即使是那些有钱人,如果按照他们对“够”的理解,也可能会说他们自己还不够呢,更别说那些不如他们有钱的人。这样就再也找不到可以给予穷人的人了。

 

第三,按照福音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可能有义务,即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别人。如果我们邻舍的困难和需要,比我们自己的大得多、急得多,并且不太可能靠其他办法摆脱苦境,我们就应该愿意与他们一同受苦,替他们担当一部分重担。否则,我们怎能行出要彼此担当重担的命令呢?因此,非常贫穷的人可能也会有义务,要救济比他们贫困得多的人。(路3:11)使徒称赞马其顿的基督徒,虽然他们自己极度贫穷,却对弟兄慷慨乐捐。(林后8:1-2)

 

第四,那些存粮不多的人,应该留出种子来播种,好让他们后来能有所收成。也许他们确实非常需要那些撒在田间、似乎是扔掉了的种子,需要它们作为食物。然而,还是应该把它们留出来播种,好让他们可以预备未来,并可能获得收益。前面我已经表明,圣经把给予穷人比作是撒种,它不会导致贫穷,而是相反;它不光不会使我们的财物减少,反而会使我们的财物加增。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难处在于将我们所给予的交托给上帝,信靠祂的应许。人只要能相信上帝信守祂自己的应许,就会甘心乐意地给予了。

 

反对7:有些人可能反对某个具体的人,因为不确定他是否应该是行善的对象。他们不完全了解他的情况,也不知道他的为人。他们不知道他是否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匮乏。或者如果他们了解这些,却不知道他是怎样落入缺乏的,是不是因为他自己的懒惰或是挥霍。因此,他们争辩说,除非他们确实了解了这些事情,否则他们就不可能有义务履行此本分。

 

首先,这是拿八的反对意见。但亚比该谴责拿八,称他为彼列之子,并说他的性情与他的名字相称(“拿八”就是“愚顽”的意思)。亚比该因此受到极大的赞扬,圣灵告诉我们说,她“是聪明俊美的妇人”;而上帝对拿八这一次的表现则是极为不满,祂击打拿八,拿八就死了。(撒上25)毫无疑问,圣经告诉我们这故事,部分原因是为了这目的,就是警戒我们对行善的对象不要过于谨慎,不要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的情况,就反对向他行善。固然,若有机会,我们的确是应当确切了解他的情况,这是好的,不应受责备。但是,错误地给予了几个不是行善对象的人,总好过打发一个该向其行善的对象空手离开。

 

其次,我们奉命要善待我们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情况的陌生人。这命令出现在许多地方,在此我只提一处,就是希伯来书13:2:“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反对8:有些人可能会说,除非穷人主动请求,否则就没有义务给予他们。如果有人有需要,就让他自己来告诉我他的困境,到时我会给他的。或者,如果他需要公众捐款,让他自己提出来。除非他们请求,否则我认为会众或教会没有义务对他施行救济。

 

首先,救济这些贫困的人的最慈善的方式,就是我们向他们施以最大的恩惠。既然如此,我们要做的是了解他们的处境,然后救助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推到必须乞求的地步,这才是对他们施以的最大的恩惠。我们中间如果有一个人是身处他们的境况,一定会把邻舍来了解我们的情况,并自愿帮助我们看作是更加恩慈良善。必须乞求才能得到邻舍的救济,这是多么痛苦的事。行善不要等人乞求,这才更加仁慈,更有兄弟情分,更符合基督门徒的体统。我认为这根本就是不言而喻、无需证明的。

 

其次,这不符合圣经表明的慷慨之人的品格。如果我们忽视所有的乐捐,只等穷人向我们乞求,那就不是谋划慷慨的事。去了解谁需要我们去行善,并设法以给他们带来最大益处的方法救济他们,这才是谋划慷慨的事。(赛32:8)

 

第三,我们不会赞扬一个对自己的弟兄如此行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弟兄姐妹落入到极大的困境中,他自己也有能力帮助他们,但却说:“他们缺什么,就让他们自己来要,我会给他们。”我们很难认为这人的行为像是一个弟兄会做的事。而基督吩咐我们要像弟兄般彼此相爱,我们应当在基督里确实看彼此为弟兄,待彼此为弟兄。

 

第四,我们会赞扬那些做法与该反对意见相反的人。如果我们听到或看到一个慈善的人,他对穷人如此关心,不愿他们当中有任何一个人受苦,常常努力了解他们的情况,找出谁是有需要的,并自愿慷慨地供给他们,我们岂不觉得这人实在是很好吗?我们难道不会因此称赞那人吗?

 

反对9:是他自己的过错导致他陷入匮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你所说的“是他自己的错”是什么意思。

 

首先,如果你的意思是,一个人天生不具备经营能力来让自己得益,这被视为是他的错。我要说,这种能力不是每个人本来就应该具有的,而是上帝赐予一些人,却没有赐予另外一些人的恩赐。你应该感谢上帝给了你这样的恩赐,但上帝却没有把这恩赐给那人。你去帮助上帝没有赐予这恩赐的人,让他与你分享这恩赐的好处,这正是你向上帝表达感恩的合宜方式。上帝赋予了好视力的人,应该甘心去帮助那些上帝没有赋予好视力的人;上帝赐予了智慧的人,应该乐意让无知者一同享受他的知识所带来的好处。这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人的每一样东西原都不是自己的。

 

第二,如果他们是因为某种疏忽而使自己落入缺乏,这并不能使我们免除对他们行善的本分。如果我们因此永远拒绝帮助他们,那么我们就是把他们轻率和不明智的行为作为一项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完全违背了福音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如此强调饶恕。对那些我们所亲爱的人,比如我们的孩子、朋友,我们不应如此厌恶他们的疏忽。他们若因自己考虑不周而给自己带来了缺乏和痛苦,我们不应该拒绝帮助他们。同样,我们应该关心所有基督徒同胞的福利,像爱弟兄一样,像基督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

 

第三,如果他们因为懒惰和浪荡才使自己陷入贫困,除非他们继续沉溺于这些罪恶当中,否则我们就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帮助他们的本分。如果他们不继续沉溺在这些罪中,福音的原则就指示我们原谅他们。如果他们的过犯得到赦免,那么,这就不再是我们行善救助他们的障碍。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的行为就完全违背了要如基督爱我们那样彼此相爱的原则。基督已经爱了我们、怜悯了我们,摆上祂自己来救我们脱离由于我们自己的愚蠢和邪恶而招致的困苦、悲惨。

 

第四,如果他们还继续走老路,这却不应成为我们不对他们无辜的家人行善的借口。我们救助他们的家人,这可能不可避免地让他们也在当中有份,但这不应成为我们行善的障碍。他们的家人应该得到我们的救助,因为对有需要的人行善的命令是积极和绝对的。如果我们把那些还继续走老路的人得着我们所给予的帮助完全看为是损失,那么我们宁愿失去这些财产,也不愿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行善对象得不到救济。

 

反对10:有些人可能反对说,其他人不履行他们的本分。如果其他人都尽了他们的本分,穷人就会得到充足的供应。如果其他人都像我们一样按照能力和义务慷慨去行,那么穷人就有足够的帮助,可以让他们摆脱困境。或者有些人可能会说,别人比我们更有本分。穷人有亲属,更应帮助他们。或者还有其他人比我们更适合尽这本分。

 

我们应该救济那些在困乏中的人,虽然他的缺乏是别人的过错造成的,但却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帮助他的借口。也许尽这本分的责任的确更多地属于别人而不是你,但如果那些人忽视了尽他们的本分,致使我们的邻舍因此仍然陷在缺乏中,我们就有本分救济他。

 

因此,一个穷乏人如果有儿女或其他亲属,救助他的本分原本最应当属于他们,但他们若不愿这样做,救助他的义务就落在了别人身上。如果其他人同样也疏忽了尽他们的本分,那我们就应做得更多,为那穷人解困。

 

反对11:法律要求每个城镇的政府都要为穷人提供供应,因此,一些人认为,再也没有向具体的人行善的机会了。他们说,我们现在的情况与早期教会不一样了,因为当时的基督徒是在异教政府统治之下,不管他们的行善是多么值得称赞,但现在我们的情况不同了,我们现在没有个人行善的机会了。基督徒现在所处的光景,是用别的方法供应穷人。

 

这反对是建立在这两个错误的假设之上:

 

首先,这种说法其实是认为,只有那些一无所有、无以为生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慈善对象,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回答第四个反对意见时,我已经证明它是错误的。只救济那些极端贫困的人并不符合圣经行善的原则。

 

并且,设立要求各个城镇的政府帮助当地穷人这一法律的初衷,我认为绝非是要完全切断基督徒行善的机会,而是为了给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提供稳定可靠的供应,这原是好的。在这个败坏的世界上,自愿行善是一件不确定的事。那些落入极端贫困中的人,不应该只有如此不稳定的供应来源。他们极其需要救济,因此,应该有一些可靠的供应,让他们有所依靠,这是合适的,是立法者的智慧。

 

其次,这种说法错误地认为,除了那些由城镇政府救助的人,就再也没有一个人是合适的施舍对象。不管设计法律的用意如何,如果事实上确实有人如此匮乏,以至于需要我们行善,那么法律并没有免除我们救助他们的义务。因为正如我刚才在回答上一个反对意见时所表明的那样,如果有人比我们更理当救济他们,但却没有那样做,我们就无法免除自己的责任。

 

[1] 本文英文原文取自Truth in Heart网站,http://truthinheart.com/EarlyOberlinCD/CD/Edwards/Sermons/Charity[1].htm。2020年8月11日存取。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刊对译稿进行了大幅缩编。——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