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22年09月号(总第91期) 教会使用“天国钥匙”的权柄——执行教会纪律惩戒的原则与实践

教会使用“天国钥匙”的权柄——执行教会纪律惩戒的原则与实践

 

文 / 阿尔弗雷德·鄱锐尔(Alfred Poirier) 译 / 美意  校 / 梁曙东

 

按照对圣经中有关执行教会纪律(church discipline)背后原则的认识[2],我们可以说,执行教会纪律(discipline)就是门徒训练(discipleship),训练门徒(discipling)就是执行教会纪律。执行教会纪律是神期望人在耶稣基督主权下生活的正常之道。正是耶稣的主权为教会执行纪律提供了基础。也正是从基督作主的权柄,教会获得了管教的权柄,作为“天国钥匙”的管家行事,为要尊崇神的荣耀,保护教会的纯洁,将罪人挽回。

 

本文将注意力转向执行教会纪律和惩戒的实践。知道我们有权实施纪律和惩戒,以及为什么实施还不够,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神的家中实践教会纪律和惩戒。

 

使用钥匙权柄的方式

 

人们经常把如何实施教会纪律惩戒想得太过狭隘,认为这只是马太福音18:15-20讲的。然而马太福音18章的其余部分对这一主题同样具有启发性。在15-20节之前的三段经文,阐明了耶稣的门徒应该如何看顾神的百姓,实施教会纪律惩戒。首先,在1-4节,耶稣谈到了我们的态度,呼吁我们谦卑。其次,在5-9节,耶稣告诉我们,就罪的严重性,我们如何关系到彼此。最后,在10-14节,耶稣与人分享了一个好牧人寻找迷羊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牧人的心肠。15-20节提供了一个明显的家庭视角,教导人如何实践管教和惩戒,着重强调教会领袖如何像父亲管教家人一样实践惩戒。

 

虽然我们可能认定与耶稣同行的不止十二位使徒,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耶稣的话是直接对即将成为初代教会领袖的十二使徒说的。所以马太福音18章记载的是耶稣对祂的门徒,特别是对教会领袖的教训。

 

因此,如果我们要按耶稣所吩咐的那样来实践教会纪律和惩戒,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简要考察。让我们依次来看每一个议题,思想它应如何塑造我们的实践。

 

谦卑

 

在马太福音18:1-5开始,有人向耶稣提出一个关于在天国的地位、位置和权力的问题:“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的回答是把一个小孩子叫到祂身边,告诉祂的门徒,他们若不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耶稣所指的不是小孩子的天真,而是小孩子不关心地位问题的谦卑。

 

地位问题是“惧怕人”这个问题之下的一个子问题。当我们问地位问题时(“我的行为如何影响我在人面前的地位?”),我们实际上就是承认人是主。小孩子样式的领袖,就是谦卑地施行教会纪律;不是为了他们的地位(“会众是赞成还是反对我们的行动?”),而是着眼于基督的主权(“我们应该如何明智地管理基督给我们的钥匙?”)。

 

谦卑的心是我们与会众展开各种互动,尤其是在诸多不同方面劝勉和责备会众时,必须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作为教会领袖,我们表明谦卑的一个非常明显方式,就是公开承认我们自己的罪。让我分享我自己教会的一些例子。

 

几年前,我和秘书关系开始恶化。我没有按理待她,她发现在我手下工作越来越难。但她没有离开,而是请管理我们教会的人帮助她恭敬地向我申诉。她既没有逃跑也没有攻击,而是努力做一个使人和睦的人。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型调解,消除了许多误解,认罪并予以饶恕。

 

当然,我并不需要与全会众分享这件事,但我认为明智的做法是,征得秘书同意后,我要向会众指出她处理这件事时的智慧、爱心、和睦和谦卑的态度。此外,我希望会众看到,即使我们这些牧师,也需要并且希望领受当面的建议和批评——当然是本着尊重和恩慈的精神,而不是背后的批评和诽谤。这次认罪让我有机会与会众分享我可能会怎样冒犯他们,作为一名牧师,我并没有特权可以不受其他人,包括那些在我手下工作的人的劝诫和责备。这也让我有机会呼吁我的会众为我祷告,因为我也是一个需要别人代祷的人。

 

通过公开认罪,我能间接辅导我的会众如何谦卑地应对冲突,而不是吸引人过度关注我自己,或奉承我的秘书。最重要的是,我有机会呼吁人关注与我们和睦的神的良善和荣耀。我的认罪对我的会众产生了有益影响,证实了我这样做是有理由的。一些认定我是难接近的人来找我,感谢我向他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牧养方式。教会的朋友告诉我,我的行动在他们决定成为教会会员这件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他们所说:“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其他人感谢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承认我的认罪暴露了他们自己缺乏谦卑,并在他们心中重新燃起了谦卑与神同行的愿望。

 

我个人所做的事情,我的长老会几年前也做过。为着我们应该做但没有做,以及我们不应做但做了的事,我们专门向一位成员和他的家人公开认罪。我们在认罪前告诉会众我们为什么要公开认罪,并呼吁他们祷告祈求神改变我们有罪的心。

 

此前处理的这案子,与这位成员在我们教会和长老会“接受照管”(under care)的身份有关。“接受照管”是一种教会身份,表明一位成员通知他所在的地方教会和长老会,说他想从事事奉工作,并愿意服从他们的建议和指导,为此做好准备。由于我们在会议环节提出了几个问题和担忧,他最终辞去了“接受照管”的身份,决定不上神学院。虽然我们确信问题不是非黑即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双方都有过错和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但我们对这位弟兄执行教会纪律的方式是鲁莽和冷漠的。

 

在我们长老向会众认罪后,这个年轻人和他的家人饶恕了我们。他们泪流满面,出乎意料的是,那是喜悦的泪水。看到教会领袖公开降卑并承认自己的失败,教会中的许多人——教会会员和访客——都来找我们,感谢我们以身作则,并活出了我们所宣告的:我们是一间使人和睦、以福音为动力的教会。

 

耶稣呼吁我们像小孩子一样谦卑,就是呼吁我们这样的领袖要谦卑。滥用职权不是一眨眼就发生的,当我们所行逐渐偏离了首要之事——起初的爱,并渐行渐远时,滥用职权就出现了。滥权始于逐步忽略天天认罪,以及指着神在基督里的圣洁和怜悯夸口,亦即轻视福音

 

然而,人倘若能屈膝祷告,就能良好和适当地使用权柄。当牧师和教会领袖想要成长为使人和睦的人,并看到他们的教会在和睦的文化中兴旺时,我鼓励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认罪和祷告开始,这其实就是谦卑采取的行动。

 

认真看待罪的毁灭性质

 

耶稣呼吁我们要谦卑,然后指示门徒应该如何对待祂的“小孩子”(太18:5-9)。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贯穿本段经文:“使人犯罪”。[3]耶稣警告世人(太18:7)和基督徒(太18:8),不要引诱别人犯罪。

 

对耶稣来说,执行教会纪律惩戒建立在对神的圣洁和罪的邪恶的深刻认识之上。教会的管教和惩戒并不是要对不够义的人采取吹毛求疵或过分挑剔的态度,这是关乎认真对待罪的问题。罪与神为敌,自我与邻舍为敌。罪是不法,是毁灭的种子。罪不是文化上的过失,它足以将人送入地狱,所有的罪都面临地狱的危险。愤怒、诅咒、淫荡、违背誓言和许下漏洞百出的誓言,都是需要惩戒的罪,因为它们都让人落在地狱的危险之中。[4]

 

因此,教会不执行纪律惩戒显然会产生永恒的后果。执行纪律不仅仅是保守羊群在地方教会的范围内,也是保守羊群在神的圣约当中。难怪耶稣把一些最严厉的话语和警告留给那些导致他人犯罪的人: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太18:6-7)

 

如果肆无忌惮地犯罪是蔑视神,会把教会变成更多罪的温床,把罪人送进地狱,那么我们就不能不严肃地对待罪,也不能忽视实践教会惩戒。基督的心柔和谦卑,但祂也手持鞭子站在那里,赶走所有将祂父的圣殿变成贼窝的人。基督洁净圣殿,这件事本身就是神圣的惩戒行动,这表明柔和与严肃对待罪并不对立。相反,真正恨恶罪催逼人更爱失丧的人。

 

怀有牧者心肠

 

为了避免我们认为,恨恶罪必然导致在践行教会惩戒时态度严厉和挑剔,耶稣在谴责罪之后,讲了一个好牧人撇下九十九只羊去寻找一只迷羊的比喻(太18:10-14)。耶稣在这里为我们描绘了牧师在实践教会惩戒时应有的心肠和态度。践行教会惩戒要有牧者的心肠。

 

就像耶稣的所有比喻一样,这个比喻有出其不意的地方。就在我们急于为自己牧养得好沾沾自喜时,耶稣让我们看到,我们的内心与真正的牧者心肠相距何等遥远。祂知道我们是多么容易松手搁置执行纪律惩戒的事。我们当中许多人看着一只迷路的羊,决心表现出“无条件的接纳”,结果是把头转向一边,避免自己“情绪痛苦”。我们其他人厌倦了寻找和照顾这只虚弱的羊,常常默默地想:走了就好了!此外,我们倾向于受健康而不是软弱,义而不是不义的人吸引;我们倾向于去寻找九十九只羊,而不是那一只羊。我们合理地解释说,任何人只要付出99%的努力,都会获得成绩A的荣誉。

 

耶稣也知道我们很懒惰,我们会找借口,并且我们会利用我们的牧师职位自高自大;或者我们仅仅因着面对矛盾的信息就瘫痪、不知所措;这些信息让我们要做各种各样的人,唯独不做一个牧者:

 

牧师要成为他向往的神学院首席教授;

牧师要成为首席执行官,经营一家盈利、市场驱动的公司;

牧师要成为脱口秀演员,成为自我感觉良好者;

牧师要成为法西斯独裁者,为自己的小小事业而反对全世界;

牧师要成为教会界负责舆论监督的自媒体人,总是在揭露自己宗派里的其他教会或更大的福音派群体中的失败;

牧师要成为奥秘的预言大师和礼仪专家,只在周日早上和周三晚上现身,带给人们启示性的话语。

 

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耶稣的“好牧人”比喻强烈指向旧约以西结书34章对“牧人”的评说。耶稣强调:“不要像他们一样。”祂重新定义了牧者的工作:“就是牧养我的百姓。”因此,我们最好再看看先知对他那个时代以色列牧者的可怕警告。

 

以西结书34章宣告的是审判和应许——审判假牧人,应许那位好牧人要降临。牧羊人这个比喻既温柔,也有力量。主对大卫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撒下5:2)[5]牧养不仅意味着养育和照顾,还意味着引导(引导羊群到草场)、保护(防备狼群)和管教(“你的杖和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4)。事实上,牧羊人的杖既是保护也是纠正——击打狼和纠正任意妄为的羊。

 

然而我们在以西结书34章看到,牧羊人既没有保护也没有纠正。因此先知呼吁神降灾在以色列牧羊人的头上。祂谴责他们不看顾群羊,不给软弱的人加力,不医治病人,不缠裹受伤的人,没有领回走偏路的羊和寻找迷路的羊(结34:2-4)。

 

正如马太福音18章提到的,在这情形里,迷路的羊不是不信的人,而是以色列的羊(结34:2),迷途的圣约群体成员。有趣的是,以西结对牧羊人的控诉,列出了他们在照顾这些羊方面的失败或疏忽。换句话说,他们滥用权柄,这表现在他们疏忽使用权柄上。此外,经上把这些失败概括描述为“用强暴严严地辖制(羊群)”(结34:4)。[6]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受到没有传福音的责备而深感刺痛,但在马太福音18章,对牧师的真正责备是我们疏忽了寻找迷路和走偏路的人。这里讲的是我们看顾信徒,而不是非信徒的问题,神要按照我们如何牧养祂的圣约子民审判我们。

 

先知讽刺这些牧人利用他们有权柄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他们的信任来谋取私利,却忽视了照管神羊群的呼召。与以色列的这些假牧人不同,耶稣这位神子民的真正牧人,现在教导祂的门徒如何牧养——供应、保护、看顾、培养和管教祂的百姓。这意味着寻找迷途的人。这意味着我们欢喜地去做挽回罪人这项艰苦的工作。

 

虽然马太福音省略了,但路加福音的平行叙述补充说,牧人不仅找到了迷失的羊,而且还把它扛在肩上带回羊群(路15:3-7)。肯尼思·贝利(Kenneth Bailey)是著名的圣经学者,他把从中东风俗习惯收集到的丰富洞见带进读经中,鼓励我们不要忽视这看似偶然的描写。贝利引用易卜拉欣·萨义德(Ibrahim Sa’id)的话说:“萨义德观察到,牧人把羊扛在肩上,‘知道在他前面还有艰巨的工作’。挽回工作这个主题很重要。故事并没有随着找到羊而结束,羊被找到后,必须得到挽回。第二段的中心是挽回,其中有隐含的负担和清楚表明的喜悦,也是全诗的高潮。”[7]

 

耶稣的比喻不是给祂最初的听众留下一种矫情伤感的印象。他们明白祂的教导意味着挽回工作是繁重的。找到迷失的人是一回事,挽回是另一回事。艰苦的工作,沉重的负担,漫长的回家路,坚持的毅力——这些都是努力挽回迷失的教会成员所需要的。然而,辛苦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喜乐——迷失的羊得到挽回,重回羊群。

 

因此,耶稣让我们注目这来之不易的奖赏,就是将人挽回。正如任何一位牧师都可以证明的那样,挽回一个迷途的人,比在羊圈中安全的那九十九个人更令人欢喜。

 

当作家庭管教

 

至此,我们已经讨论了使用天国钥匙的方式,我们要以谦卑、严肃看待罪和牧者的心肠来做此事。然而根据马太福音18:15-20,我们还要按另一种方式行事——认识到使用天国钥匙,这是家庭管教

 

在马太福音18:14-15,耶稣将比喻从羊群转移到家庭,从牧人转向父,告诉我们:“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太18:14)牧人的故事讲的是我们在天上的父。同样,牧养不仅关乎照料羊群,而且关乎照顾家庭——神的家。我们在上一段中听到了同样的主题,基督将我们的会众成员称为神的“小子”,并将神称为他们的“天父”(太18:10-11)。这些反复出现的家庭用语形象表明,教会纪律是家庭管教。

 

马太福音18:15强化了这一观念。当耶稣告诉我们去见罪人,并指出他的过错时,祂说的不只是另一个人,而是我们的弟兄:“倘若你的弟兄(或姐妹)得罪你。”追着寻找得罪我们的罪人,是兄弟追着寻找兄弟,这是一个家庭问题。因此,这应该强有力地提醒我们,我们在天父面前拥有奇妙的平等。它应该唤醒我们,留意到这个事实,就是得罪我们的人比我们以为的更我们,他是家人,他是我的弟兄,我是他的弟兄。

 

既然教会纪律是家庭管教,我们就应给我们会众的思想和心灵留下这个深刻印象,即执行教会纪律是神家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当耶稣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的时候,祂是在讲我们所有人:成人和儿童、男人和女人、教牧同工和平信徒。基督的爱应催逼我们所有人去寻找、追寻和努力挽回我们犯罪的弟兄姐妹。

 

然而,我们不应对这现实视而不见,就是我们所爱并努力挽回的人,并不总是把我们当作弟兄。可悲的是,犯罪的人会经常将我们帮他从罪中转回的努力解读为过度侵扰。他会告诉我们管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他会指责我们严厉、没有爱心和自义。那些犯罪的人甚至会质疑我们的权柄,问:“你以为你是谁,居然对我说我错了?”在整件事里面,他会采取与该隐一样的防御,争辩说:“你不是看守你兄弟的,我做的,不关你事。”然而我们必须回答:“是的,我是。你是我的弟兄,我作为你的弟兄而来,知道试探的力量、罪恶的束缚,还有救主更大的大能。这是我的事,这是爱的事,这是神国的事。”

 

马太福音18:15-20教导我们,身为教会领袖,我们不仅作为弟兄,还作为父亲行事。如果行使教会纪律是在神家中进行,接受教会纪律的人是我们的弟兄姐妹,那么教会中的领袖不仅是作为弟兄,也是作为父亲执行这管教。

 

根据耶稣基督的话,如果我们寻求担任教会领袖,就必须效法我们在天上的父——祂身为父,寻找失丧的人(太18:14)。此外,我们从提摩太前书3章得知,我们首先要在家里作无愧的丈夫和父亲,因为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就不能照管神的教会。我们管理自己家的一种方法,就是门训我们的孩子。门训就是管教,而管教我们的孩子,就是门徒训练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学会了门训和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得到了更好的装备,在教会全职服事,作我们会众的“父”。

 

父亲如何管教孩子的画面,在箴言书中最为生动。箴言是一卷关于父亲劝告、鼓励、教训、责备、纠正和训练儿子行义的书,教导他如何思想和行事有智慧,这一切都关乎管教。因此作为教会领袖,好好阅读和查考箴言书,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弊。[8]

 

箴言书示范的父亲式管教

 

箴言在两方面指导我们这些牧师。首先,它强调我们作为教会的“父”,是何等有必要管教我们的“儿女”。箴言还教导我们,父亲管教儿子时,表明了他真正的爱:“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13:24;另见诗94:12;箴6:23;来12:1-14;启3:19)

 

爱和管教对许多人来说是对立的。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神是父的时候,马上联想到的就是。但我们当中没有多少人把祂与管教联系起来,即便确实想到这一点,也很少会认为这是好的。然而管教是好的,因为施行管教,正是神自己作为父亲的特征。

 

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诫游移不定的羊群,说他们没有听从劝他们如同劝儿子的鼓励的话语。他们忘记了所受的苦难——主的管教——这正是主爱他们的标志:

 

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祂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来12:4-6)

 

希伯来书的作者直接从箴言引用这论到“儿子”的鼓励话。他认定箴言中父亲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我们天父的态度和行为——祂所爱的,必施行管教。我们这些由祂任命作所在教会的“父”的人,也应管教我们所爱的人,以此努力反映出我们天父的形像。

 

父亲对儿子的爱表现为管教的行动,这在我们天父“管教”祂自己儿子这件事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希伯来书的作者再次告诉我们,耶稣学会了顺服。换句话说,祂从天父对祂的“管教”中学会了顺服——尽管在基督的情形里,这种管教不是纠正性的,而是指导性、教育性和叫祂成熟的。虽然如此,耶稣基督作为神的儿子,并不逃避管教。事实上作为神的儿子,作为人子,耶稣与我们有同样的人性,祂忍受一切的事情,包括祂父的管教,但没有罪,正如我们身为神所收养的儿子,必须忍受一切(来2:14、17,4:15,5:8,12:4-7)。父允许祂的儿子忍受管教的苦难,以此表达对子的爱。

 

如果管教表达的是爱,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教我们的教会成员,就是不爱他们,或者正如圣经更大胆指出的那样,是恨的记号。因为圣经警告说:“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利19:17)还有:“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箴13:24;另见箴5:23)所以我们这些教会领袖要问的不应该是:“我们管教还是不管教?”而是必须问:“我们是否足够爱我们的会众,因而管教他们?”当人们争辩说教会管教是没有爱心的时候,我们应该反驳说,恰恰相反——不管教我们的会众,就是恨恶他们。

 

箴言还指导我们这些为“父”的牧师,让我们看到如何管教我们的“儿女”。然而,无论箴言如何多多劝人用杖管教,它并没有把这当作灵丹妙药。箴言间接教导父亲几种有力的方法,激励他们的孩子选择智慧,远离愚昧。[9]

 

首先,箴言的作者贯穿整卷书认定,父亲和孩子相互喜悦,以对方为荣。箴言17:6明确表达了这一基本认定:“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神安排孩子要珍惜和祝福他们的父母,父母也要珍惜和祝福他们的孩子。[10]培养和看重孩子对我们的感情和取悦我们的愿望,是我们这些父母激励孩子过智慧生活的好办法。同样神安排我们这些教会领袖要爱和祝福我们的教会成员,而他们也要祝福我们。如果我们能在神的家中培养这种动态关系,就会发现,激励我们的教会成员追求敬虔生活,要容易得多。

 

其次,箴言描述的父亲恳切动情地呼吁他的儿子要听(见箴1:8,4:1、10、20,5:1、7)。父亲不是说:“你听”,而是说:“,你要听”。他没有冷冷地威胁说:“因为这是律法”,而是温柔恳求说:“因为这是父亲的教诲”。他的用语是个人化的(“我的”、“你的”),重复出现。这是对“你的父—我的儿子”这种关系的肯定。[11]最重要的是,这有力激励了他的儿子回应他的呼吁。

 

这种类型的呼吁是教会纪律惩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实施教会纪律惩戒会使关系紧张。当我们这些牧师不得不管教某个成员时,愤怒和怨恨会疏远我们与那人的关系,犯罪的弟兄姐妹常常觉得与我们这些作领袖的关系疏远。可悲的是,我们不是凭着在基督里作他们朋友、兄弟和牧师的关系温柔恳求他们,而是用律法冷冰冰的要求,让我们的弟兄或姐妹孤立无援。我们忽略了去理解、辅导他们,为他们祷告,以致他们没有动力去留心我们的管教,或努力得到挽回,归回基督和神的家。

 

第三,箴言教导我们要合宜有效地管教。父亲不会千篇一律地对待儿子,因为并非所有罪人都是亵慢人、愚昧人或恶人,有些只是简单和幼稚而已。因此,父亲以切合儿子为人和所做事情的方式施行管教。同样,不是每个你必须去规劝的弟兄姐妹都以同样方式,或出于同样原因犯错。明智的牧师会智慧而恰当地运用神的话语,教导需要教训的人,责备陷在罪中的人,纠正容易被误导的人,训练不成熟的人。[12]

 

此外,箴言中的这位父亲并没有给他的儿子列出一份纯粹命令的清单。他明白,仅仅在外表上遵守一套规矩的管教并非真正有效,这位父亲所做的是努力赢得儿子的心:“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箴23:26)他想要用真理改变儿子的内心,他渴望在儿子生命最深处教导他智慧,[13]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改变是由内而外。

 

并且,这位父亲希望在儿子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内心改变,我们经常发现,他把内心的态度与眼睛、手指或颈项的动作联系起来(箴3:3,6:21,7:3,23:26),因他渴望整个生命得到改变。他呼吁他的儿子不仅要迈出不同的一步,而且要走上全新的人生历程,灵魂和身体的圣洁习惯是他所追求的。

 

帮助会众作出与内心改变一致的生活改变,是牧师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我们不能仅仅告诉人“停止犯罪!”就认为我们已经很好地履行了职责。人被罪所困,当他们悔改时,我们必须通过帮助他们摆脱罪的习惯,养成改过自新的生活方式,以此帮助他们摆脱罪的捆绑。就像管教孩子一样,对悖逆的行为,用手打上一巴掌可能就够了,但明智的父母会用教训和引导的话语跟进,以免孩子重蹈覆辙。纠正之后必须接着重建。

 

第四,箴言中的父亲—牧师提醒儿子,神的应许如何在他身上工作,以此激励儿子追求智慧和节制的生活。例如,他呼召他的儿子信靠主,遵循主的命令,并保证神一定会为我们开辟道路:“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3:5-6)以类似的方式,这位父亲在箴言书其余部分,把福音的话语与律法的忠告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织锦。他指出了可以应用的应许,去对抗那些驱使我们犯罪的试探,例如惧怕人(箴29:25)、贪婪和小气(箴19:17,28:25)以及报仇(箴20:22,25:22)的试探。

 

我们这些牧师很容易使用恐惧和威胁,而不是使用应许来激励人。然而这种做法是短视的,因为律法尽管可以引导人,但也可以定人的罪。只有福音,只有神的应许,才能使我们摆脱恐惧、愤怒、痛苦、绝望、情欲和懒惰的束缚。就像箴言中的父亲,我们作为牧师—父亲,也必须为我们的会众编织一件律法和福音、警告和应许的彩衣。我们也必须学会根据当下的需要,巧妙改变我们的语气——大声斥责听不进去的人,低声纠正那些已经知罪和羞愧的人。

 

箴言中的这位父亲智慧激励儿子的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帮助儿子从永恒的角度看待生活。具体来说,他不仅从智慧直接叫人受益或愚昧带来痛苦的角度,还从生与死的角度谈到后果(箴14:12,18:21)。因为他认识到,管教牵涉的问题并非琐碎,而是意义深远。他儿子的永恒命运悬于一线,正如C. S. 路易斯提醒我们的:

 

世间并无普通之人(ordinary people)。你与之交谈者,从非可朽之辈(a mere mortal)。国族、文化、艺术、文明——这些都是可朽的,它们之生命与我们相比,蝼蚁般短暂。倒是那些我们与之开玩笑、与之共事、与之成婚、甚至轻慢、任意剥削的对象,才是不朽的一群——要么是不朽的恐怖,要么是永远的光辉。[14]

 

这就是我们这些牧师努力要挽回的人。如果我们要忠心管教神托付给我们的不朽灵魂,雅各的话对我们就有很大的鼓励和应许:“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19-20)重新引导一个人的永恒命运,是牧师职分中一件喜乐和戏剧性的事,其意义浩瀚深远。神没有专门任命其他人来完成这“天堂助产士”的任务!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那些拒绝听从神和祂的教会的永恒后果。因此,一位牧师从事看顾灵魂的工作事工,既有极大的喜悦,也有极多的悲伤和哭泣。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牧师是父亲,父亲要有智慧地管教他们的儿女。现在让我简要呼吁人留意滥权这个非常实在的问题,以此结束我对“父亲式管教”的观察。

 

父亲式的滥权

 

作为牧师、父亲和有权柄的人,我们这些教会领袖必须提防我们以“执行教会纪律”为名,滥用权柄和苦待会众的许多表现。教会纪律遭人忽视,或者即使执行也被视为冷酷无情的原因之一,就是实施的人冷酷无情。我们没有把犯罪的人看为弟兄或儿子、姐妹或女儿,而是看为仇敌。我们不是动情恳求,而是荷枪实弹,高度怀疑他的动机、言语和行为。

 

我们心怀这种态度的极大原因,是我们未能与会众建立关系。我们未能建立关系,但又必须执行管教时,人们就更有可能生气。因此,我们会带着防御的心态去找他们,预料会有最坏的结果。用智者的话来说:没有关系的治理导致叛逆。这个简单的原则再次提醒我们救赎的福音故事。首先,主与我们建立圣约的关系。然后,也只有在关系里,祂才会将我们置于祂的治理之下,并施行管教。同样,如果我们不与我们所带领的人建立和维持恩典的关系,我们这些使用天国钥匙的人就会滥用权柄。

 

另一种滥用权柄的表现,就是机械地解释基督在马太福音18:15-17的命令——用我们能多快把犯罪的人逐出教会来衡量效率。挽回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这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教会领袖,当这过程拖延时,我们会受到试探,想用滥权的方式使用权柄。顽固的罪人会激起我们极大的怨恨,他们愤怒、苦毒和不诚实的态度又会诱使我们做出同样的回应。因此,我们不是耐心地努力挽回,而是一心反击,试图加快处理敏感问题的速度。

 

即使是像“挽回罪人”这样的美好愿望,我们也会僭越为像神一样发出要求。当手头处理的事情特别需要智慧、温和以及坚持不懈的辅导和教导时,我们反而会被激发我们行使非同寻常的权柄,直接执行正式的教会惩戒。但是,教会领袖“开庭起诉”弟兄或姐妹的正式教会纪律惩戒,应视为一项非同寻常的措施,因此不应仓促展开。这样的步骤应当在漫长的过程中结束,只有在我们用尽所有挽回措施并证明无效之后,只有犯罪的人被充分证明他不愿悔改之后,才走这一步。

 

实际上,这个过程涉及面对面寻回我们那任性的弟兄或姐妹,而不是通过教会正式发函的方式处理。它可能涉及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这些人与需要接受教会纪律惩戒的人关系更密切。做完这一切之后,我们必须长久忍耐,努力打开瞎子的眼睛。我们必须像我们希望别人待我们那样,始终谨慎地对待我们犯罪的弟兄或姐妹。

 

告诉教会

 

我一直主张的是,我们要努力让牧师实行教会惩戒时去掉“官僚作派”。在行使教会纪律时,我们会像常言所说那样:本末倒置。我们让过程优先于目的。技术规则、程序手册、《罗伯特议事规则》等等,在我们的领袖会议上成了我们“把蠓虫滤出来,把骆驼吞下去”的艺术——这就是我不首先讲技术流程问题的原因。我把它们归为次要问题,但我并不是说应当无视正当程序。大多数宗派给他们的教会领袖提供详细的宗派政策和程序手册,这些应该指导你行使教会纪律的过程,解释你可以对一个人提出什么样的责备,以及如何公平地召开司法法庭。因此我鼓励你查阅这些资源,获取指导。

 

在这一部分,我具体关心的是解释“告诉教会”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究竟谁是“教会”,然后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寻找迷途的羊,如何以及何时让全教会参与这过程。

 

谁是“教会”?

 

从我们对天国钥匙的考察可以清楚看到,马太福音18:17的“教会”,首先指的是有代表来行使治理的教会。唯一应该执行教会纪律的人,是那些已经被赋予合法权柄,以这种方式执行纪律的人,这些人是教会的长老(徒20:17、28;帖前5:12-13;提前3:1-8,5:17;多1:5-9;来13:17),他们也被称为牧师、牧者、监督、长老、教师。[15]

 

然而,在一些执行教会纪律劝惩的情形里,“告诉教会”成了一种合宜的举动——这教会就是地方教会的整个信徒共同体。教会是基督身体的这一圣经教义提醒我们,发生在一个肢体身上的事必然会影响整个身体。正如保罗所教导的:“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6;另见林前12:12-27)“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此外,保罗还教导说,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5:6),一个人的罪会影响所有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保罗谈到教会应该如何责备一个人的时候,他不仅是对长老们,而且还是对帖撒罗尼迦的全体会众说话,警告他们要特别留意不遵守使徒教训的教会成员。他告诉全教会要“远离”和“不与”这样的成员交往,这样他们就可能会自觉羞愧并悔改(帖后3:6、14-15)。在哥林多前书,保罗号召全体会众聚集,赶出犯下乱伦罪的人(林前5:4-5、13)。在马太福音18:17,耶稣告诉全教会要把被逐出的人视为外邦人和税吏。

 

如何寻找迷途的羊?

 

在马太福音18:17确定了谁是“教会”之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寻找迷途的羊?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离开教会时,“告诉教会”涉及什么?(我在这里所讲的离开,是逃避教会纪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教会成员出于正当理由,希望参加另一家教会的正当离开。)

 

那我们该怎么办?如果一个人犯了严重的罪——比如争吵和分裂——在执行教会纪律惩戒前就离开了,那该怎么办?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强迫他留在我们的教会,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让这人一走了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必须做的,就是继续执行纪律惩戒的程序。换句话说,我们应尽可能地走完这个程序。

 

这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我们希望能够尽一切努力挽回这个不悔改的罪人。例如,如果一个受教会劝惩的人放弃教会成员身份,并开始参加另一间地方教会,我们就应该通知这间教会:这个人还在接受教会劝惩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的教会(无需提及其他细节),并且我们正在努力挽回这人,使其与我们和好。我们还应该鼓励那间教会私下询问这个人,了解问题,并表达我们挽回的愿望。

 

采取这种行动,会让接受教会劝惩的这人意识到,他不能就这样溜走,同时警告其他教会要保持警惕。正如有人曾经说过那样:“接一位约拿上船,这绝对于事无补。”(见罗16:17;林前5:6;提后1:15,2:16-18,4:10、14-15;约三9-10)

 

然而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因为这一间教会可能会给我们吃闭门羹。不幸的是,今天许多教会轻率看待严重的罪,拒绝处理。例如,我们教会曾经有一位妇女因通奸而受到教会劝惩,她不仅承认此事,还继续犯罪。在我们实施教会劝惩的过程中,她为了逃避劝惩,开始去另一间教会,甚至在她被我们逐出教会,我们把这件事通知那间教会之后,那间教会还让她继续在唱诗班唱诗!

 

靠着神的恩典,如果那间教会同意我们的请求,而且如果被管教的人承认了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寻求调解(包括这个人和两间教会的代表),并为挽回祷告。如果这个人拒绝配合那间教会的努力,但愿那间教会会为他与他们的团契设置界限,直到他悔改为止。

 

我们继续教会纪律惩戒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结案。通过了结案件,我们向我们的教会保证,我们没有忽视我们的责任,而是谨慎行使了我们的权柄。我们也向他们保证,我们关心他们、爱他们到一个程度,要去把他们寻回。因为我们已经证明,我们没有让迷途的弟兄姐妹溜走,堕入罪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挽回他们。

 

结束案件的一部分,涉及将接受劝惩的人的状况正式通知我们的教会。如果有人拒绝我们教会的劝惩,我们有权改变他们的身份(从成员名单中除名),将这一改变通知会众,并正式从我们的看顾和监督之下移除。

 

涉及整个教会身体?

 

当教会如上面的例子,试图挽回一个不悔改的罪人时,应在什么时候告诉教会中的其他人?一般的经验法则是,在执行整个教会纪律和劝惩的各个阶段,只有拥有正当知情权的人才应被告知。正如我们已经认识到的,教会纪律是从非正式和私下开始的,弟兄去找弟兄(太18:15;加6:1)。如果有必要,有争议的弟兄可以向教会领袖或其他真正能提供帮助的人寻求建议(太18:16)。

 

在教会纪律的所有阶段都应保持同样程度的谨慎,直到需要向教会宣布。在大多数行使教会纪律的案件中,第一次需要告知全会众的时候,是逐出教会的情况。即使是受责备暂停领主餐,我也会鼓励同样的做法。另一方面,责备某人,罢免其教会职分,这需要通知全会众(帖后3:6-14;提前5:19-20)。

 

当有必要通知会众时,教会领袖应思考和祈祷,如何才能最明智和谨慎地陈明教会纪律事项。通常,教会会在周日早上的敬拜聚会上公开宣布责备事项。一些教会,包括我自己所在的教会,已经开始重新考虑这项政策。我们发现参加主日敬拜聚会的,是信徒和非信徒、会友和非会友的混合群体。如果我们要认真对待家庭管教,在一个只有成员才能参加的特别召集的会众会议上做这样的宣告,似乎更符合圣经(并且在法律上也是审慎的做法)。换句话说,因为手头处理的事情是家庭事务,所以,应只与家人分享。因此,我们只给成员发信,召集特别的成员会议。

 

一旦我们将成员聚集起来,就一定要告知他们四个关键问题。首先,我们告知成员,我们对不悔改的人责备的性质和理由。(我们不会详细介绍细节,只分享足以证明他确实犯了罪的内容。)其次,我们向他们说明,受责备的人现在在成员身份方面的新关系(例如暂停圣餐、撤职或逐出教会)。在这一点上,我们会警告成员不要散布流言蜚语,并提醒他们这件事是“家庭事务”,应留在地方教会的范围内处理。第三,我们呼吁每一位成员省察自己的罪和罪的习惯,鼓励他们治死自己罪性的恶行(西3:5-10)。最后,我们为这人得挽回归向神和教会而祷告。

 

很明显,这些特别会议可以成为教导和看顾我们会众的大好时机。我们发现,它们常常带来我之前所说的“喜乐圣洁”。在这种类型的处境中公开处理这样的教会劝惩案件之后,我们的教会领袖看到他们的辅导负担增加,也看到弟兄姐妹参加门训和小组的兴趣增加,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因为敬虔的教会纪律惩戒促进了门徒训练。

 

结论

 

教会纪律无处不在。作为牧师,我们在讲台上,在教导中,在辅导中,以及在会众的家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教会纪律和管教的话语。这些通常是容易说的话,困难的是,当一个人拒绝倾听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迫使他悔改。没有人喜欢这样,然而为了维持和促进在神家中建立和睦,进行父亲一般的教训和管教,就既有益又至关重要。让我在结束时为你引用十九世纪伟大的苏格兰牧师麦琴(Robert Murray McCheyne)的这段话,他承认自己在思考教会纪律和惩戒方面发生的转变:

 

当我第一次进入你们中间开始事工时,我对教会纪律的重要性是非常无知的。我认为我重大、几乎是唯一的工作,就是祷告和讲道。我看到你们的灵魂如此宝贵,而时间又是如此短暂,以至于我将所有时间、关注和精力都投入到传道和教导的工作上。

 

当教会劝惩案件带到我和长老面前时,我看它们是如此令人厌恶,这是我要逃避的责任。我真的可以说,这几乎要把我赶走,不再在你们中间从事传道的工作。

 

但是,神对祂仆人的教导有别于人的教导,神喜悦祝福一些教会劝惩的案子,让我们看顾之人的灵魂得到明显和无可否认的归正。从那一刻起,我的脑海出现了新的亮光,我看到,如果讲道是基督设立的一种蒙恩之道,那么教会纪律惩戒也是如此。

 

我现在深信两者都是出于神——基督交给我们两把钥匙:一把是教义的钥匙,我们用它打开圣经的宝藏;另一把是教会纪律的钥匙,我们用它打开或关闭通往印证信心的蒙恩之道的道路。两者都是基督的恩赐,放弃任何一样都不可能无罪。[16]

 

你相信天国的钥匙是基督的礼物吗?圣经对教会纪律的清晰教导,牧师温和地实施教会纪律,这不会赶跑相信的人,相反,这会吸引人来到我们的教会。神家的成员也会感到安全。事实上,他们想成为这样一个家的成员。因此,基督给我们钥匙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和祂的荣耀。要使用它们!阿们。

 

[1] 本文选自作者的《使人和睦的牧师》(Alfred Poirier. Peacemaking Pastor: A Biblical Guide to Resolving Church Conflict. Grand Rapids: Baker, 2006)一书中第12章的内容,文章标题另取。承蒙授权转载,特此致谢。——编者注

[2] 详见本书第11章。读者可以阅读有关“教会纪律”的系统论述文章,如:约拿单·李曼,<教会纪律入门>,九标志事工,2022年8月16日存取,https://cn.9marks.org/article/church-discipline-primer;或自行检索其他书籍、文章。——编者注

[3] 这四节经文使用了动词skandalizo和名词形式skandalon

[4] 关于发怒和诅咒,见马太福音5:22;关于情欲,见马太福音5:28-30;关于违背誓言或作假见证,见马太福音5:33-37。

[5] “牧养”(poimaino)的动词形式在新约中被用作“统治”的近义词(见启示录2:27,12:5,19:15)。

[6] “强暴”这词只在旧约圣经另外两次用到。这里实际说的短语“严严地辖管”,只在另外两处出现过——利未记25:43、46。在那里讲的是一条禁令,禁止以色列人恶待他们为奴的同胞。他们不应严严地辖管他们。出埃及记1:13-14讲到了类似的想法,把埃及人描述为残忍或严厉地使唤以色列人为他们服务。显然,以西结使用这短语,表明在他那个时代,以色列的官长对待他们自己的人民和埃及人在为奴之家的表现同出一辙,这样,牧养就已经变得相当堕落。参见William Gesenius, A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trans. Edward Robinson, ed. Francis Brown, S. R. Drivers, and C. A. Briggs (repr.,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9), 827。

[7] Kenneth E. Bailey, Poet & Peasant and Through Peasant Eyes: A Literary-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Parables in Luke, combined edi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3), 148.

[8] 参见George M. Schwab Sr., “The Proverbs and the Art of Persuasion,”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14, no. 1 (Fall 1995): 6–17。

[9] George Schwab的文章(见脚注8)极大激发了我在这方面的思考。

[10] 今天最有见地的其中一位护教家是J. Budziszewski,他论述“道德和社会设计”(moral and social design),表明神以一种特殊方式创造了人类。参见J. Budziszewski,“The Third and Fourth Witnesses,” in What We Can’t Not Know (Dallas: Spence, 2003), 86–106。

[11] “我的儿子”在箴言中使用了23次,“你的父”使用了3次。更常见的是,父亲教导儿子的行为会对父亲产生影响,以此强调他们的关系。

[12] 提摩太后书3:16-17不仅教导圣经有益的用途,而且暗示了圣经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无知的人需要教训,顽固的人需要督责,错误的人需要归正,幼稚的人需要训练学习。当然,任何人都可能同时需要这一切(见帖前5:14)。

[13] 大卫知道神对他也有同样的愿望,他在诗篇51:6有力地认罪,祈求神在他身上做出这种改变。

[14] C. S. Lewis, “The Weight of Glory,” in The Weight of Glory and Other Addresses,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ed. Walter Hooper (New York: Macmillan, 1980), 19,中译本:C. S. 路易斯,<荣耀之重>,于《荣耀之重及其他演讲》,邓军梅译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3。

[15] 为了比较这些称谓可以如何互换使用,它们都指的是同一群人,请参见提多书1:5(长老)和第7节(监督),以及使徒行传20:17(长老)和第28节(监督和牧者)。

[16] S. Maxwell Coder, “Biographical Introduction,” in Memoirs and Remains of R. M. McCheyne, ed. A. A. Bonar (1947; repr., Chicago: Moody, 1978), xxii–x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