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文/本刊编辑部

 

本期的封面主题是“讲道的信念与实践”,由“讲道释经”和“教会建造”两个栏目共同为读者呈现一系列文章[1]。这是因为,在大陆家庭教会的当代处境中,“如何解经讲道”的确是许多传道人、许多教会正在面对的议题。

 

具体而言,这一议题指向的是“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展开而言,指向了“解释时的方法”、“解释时的前提信念”、“如何应用”三个层面。就解释方法的层面,越来越多的传道人、教会开始关注,“观察—解释—应用”的传统释经式讲道和“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这两种释经讲道方法的异同。就前提信念的层面,不同的讲道人在解释与宣讲圣经时,往往带着各自已有的神学强调要点/体系。因此,即便使用相同的释经原则和方法,也无法保证大致相同的讲道内容。不同的传道人不仅有各自不同的角度、例证、修辞;而且,即便身处同一神学传统,认信同一份信条,也因为各自心里对信条的体验、关注点的侧重有差异,如同戴了不同色彩的透视眼镜,便得出了不同的经文意义。就如何应用的层面,大陆家庭教会过去存在“道德式讲道”、“讲台成炮台”的问题,为避免重入窠臼,许多讲道人在讲道的应用部分非常自觉甚至刻意地落脚于“以福音为中心的回应”,而忽略了所面对的当下听众、信徒的具体处境及对他们的具体指引。

 

不过,这些问题并不单是大陆家庭教会特别面对的问题。“健康教会九标志”的杂志曾以“在今天,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会有什么问题?”为主题,出版过一本刊物,在其卷首语中,期刊主编约拿单·李曼(Jonathan Leeman)提及自己曾与大卫·赫尔姆(David Helm)[2]有这样一场谈话。谈话中,赫尔姆表示,他“对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越来越流行感到担忧”。李曼不解,询问:“为什么会这样?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不是好事吗?”赫尔姆进一步解释:“因为这就本末倒置了,传道人会变得懒惰。他们不会仔细地做解经工作,不会宣讲他们讲道经文的重点,也不会以负责任对待正典的方式引向福音。换一种说法,他们会寓意化解经。”“当然,这不是当代讲道的唯一问题。有些传道人根本不传福音;还有一些人没有把经文应用到整个教会中去……”李曼接着写到。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大问题,我们无法在一期中给出所有答案。本期文章,试图在“方向、方法、典范”上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预备一篇呈现基督的讲章》对应着方向;《西缅释经工作坊的作业纸、作业指南及评估表》对应着方法;对加尔文的释经、讲道加以研究的三篇文章,对应着典范。甚至,本刊认为,这些问题本就不该太快地给出答案,而是应当悬于讲道人、神学生的脑海中,成为大家的问题意识,督促和“搅扰”着你去祷告、阅读、思考,直到你得到自己的结论,也得到理解他人的智慧及胸怀。

 

之于走成圣路的人,一切问题都伴随着“心”的问题。在具体问题上有不同观点时,我们或许会过快地下结论、“贴标签”、“选边站”,如此暴露的心之问题是——我们在血气中行事。因此,真正地解决问题,自然也涉及两个层面:“改变心”和“耐心地照着方法论重新思考”。这一原则,既可以应用于我们思考如何解经讲道,也可以应用于我们面对不同的讲道人。

 

本期在讲章的子栏目,提供了麦克阿瑟对路加福音15:11-32的讲章——《神救赎的大喜乐》。我猜想,您一定会想起凯勒对同一段经文的讲道——《浪子的上帝》(见本刊2010年09月号,总第25期)。我们诚邀您参考“西缅释经工作坊”提供的方法,对这两篇讲章做深入分析,若您有所得,欢迎您撰稿,发送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1] 在神的护理中,本期“历史回顾”栏目的前两篇文章恰巧也与封面主题密切相关;“神学探讨”栏目的文章,也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封面主题。

[2] 大卫·赫尔姆是《解经式讲道》一书的作者,西缅基金会/讲道工作坊的创始人。——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