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栏目 | 经典译介 |

| 经典译介 |

文/J.C.莱尔       译/老漫       校/杖恩   “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3:4)   任何人如果想要对基督徒的圣洁这个题目有正确的认识,他必须从考察罪这个巨大而严肃的题目开始。一个人若想建得高,他必须挖得深。若在这里犯错误,将造成最大的损害。对成圣有错误的认识,往往来源于对人性的败坏认识不足。在这本有关圣洁的书之开头,我将直截了当地分享罪的题目,对此我毫不客气。   明摆的事实是,对罪有正确的认识,乃是一个救人的基督教的根基。没有对罪的认识,称义、悔改和成圣都不过是没有具体涵义的“概念与名称”。所以,上帝在基督里造一个新人的时候,他首先做的事情是,光照这个人的内心,使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罪的罪人。创世之时,创造物质世界是以“要有光”开始的,同 …

阅读更多 »

灵修阅读指南

文/侯士庭   人类生活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从文化而来的压力使人们相信社会活动及义务更为重要,因此这些责任让人们觉得比生存本质“有价值”。只是,人的灵魂却愈来愈空虚,内在的任性发出了呼求,渴望得到更大的满足,然而人类最大的满足,只有在“认识神”当中才能得到。   这个指南并不囊括万象,也不是你获得灵丹妙药的一个原则清单,但是它能向你建议有益于灵修的经典作品和相关讯息。有一种灵修阅读的艺术,注重的不是释经或文学方式,而是心灵在神面前被提升、造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此方式来阅读这本灵修文学作品,从中得启发,让“内在的我与神同步”。灵修文学能引导我们朝向天堂,并且在基督里塑造我们的人格。   虽然市场上涌现大量的新书和灵性文学的再版作品,却没有多少指导能供读者明白如 …

阅读更多 »

一字之差:唯独圣经与“唯奉”圣经

文/基思·马提森       译/诚之       校/王培洁   每个援引圣经的人,都是援引对圣经的解释。唯一真正的问题是:援引谁的解释?   20世纪,粗略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神学无政府状态(theological anarchy)的世纪。自由派和一些极端教派已经公然拒绝许多正统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而就在最近,很多宣称自己是福音派的学者,已经在倡导各种教义的修正版,例如“开放神学”(openness theology)的倡导者就在提倡修正过的神论[1]。“末世预言实现论”(Preterism)的支持者则推动修正后的末世论[2]。一些“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s on Paul)的学者则提倡修正后的唯独因信称义教义。通常,修正者会宣称他们只是在重述一项比较 …

阅读更多 »

新型神学院提案

文/约翰•弗兰姆       译/安娜       校/煦   一、概况   美国更正教发展初期,教牧人员的培养是由教会牧师进行的。若一个年轻人感到上帝呼召他去事奉,他会联系一位教会的牧师,接受他的训练,参与教区工作,甚至住到牧师家里。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最终认为这种体系不再适当,也许是因为能够并且愿意接受神学生的牧者紧缺;也许是因为随着会众文化水准的提高,需要教牧人员具有更正规的教育——用当时的话说就是需要“博学的事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神学训练机构化了,同时也学院化了。学院制度的使用几乎无可避免。在德国,神学教育在大学里进行,事实上在任何需要系统训练的领域中,大学教育是唯一得到普遍认可的模式。   1848年,戈丁纳·斯普林(Gardiner Spring) …

阅读更多 »

何谓基督教教育?[注1]

文/魏司道      译/赵中辉    所说的基督教教育乃是指以历史的基督教上帝观、人观和宇宙观为其根基与一致原则的教育。此历史的基督教哲学在加尔文主义或改革宗信仰中有极广泛而坚强的表现;基督教高等教育,必须以改革宗信仰的上帝观、人观和宇宙观及其互相之关系为基础。   一、为什么必须要有基督教教育?   此种需要的主因并非在于训练传道人才;训练传道人才的教育机关是神学院,而非一般的基督教大学。   1、基督教教育之必要乃为神的缘故   经云:“你要……尽意(With all thy mind)爱你的上帝”(太22:37)。这就暗示着在人类理智活动的范围中,必须承认上帝,尊荣上帝和服事上帝。在人类与社会的需要之上,人类有一个主要的义务,就是尽意 …

阅读更多 »

美国长老会对公共敬拜的部分规定

  本文节录自美国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PCA)所制定之《治会章程》(Book of Church Order)的第三部分:“敬拜上帝之指引”(The Directory for the Worship of God) 第47章 公共敬拜之原则及要素   3.公共敬拜的目标是上帝的荣耀。他的子民应当以他的荣耀为唯一目标来参与所有的项目。……基督徒应当透过在主日的敬拜,学习如何在一星期每天所作的一切事上服事上帝。   7.公共敬拜有别于私人敬拜……是圣徒们身为上帝圣约之民和基督的身体,供奉给上帝的。为此缘故,约中之儿童应如成人一样,尽量在场参与……   9.圣经教导公共敬拜应包含下列项目:恭读圣经,唱诵诗篇及圣诗,献 …

阅读更多 »

同往锡安:加入皇家的行进队伍

文/迈克尔·霍顿         译/诚之   在1095年11月一个寒冷的日子里,教宗乌尔班二世唤醒聚集在他面前的群众,要担负起对抗伊斯兰教的圣战事业。他要人们不要彼此相争,而是要团结一致,对抗共同的敌人,夺回圣地。他劝勉他们:“如果必须要流血,就让我们倒在不信者的血泊中吧!”教会把一个文明理解为教会的身体,让自己取代了升天的主。教父优西比乌宣称:“我们受神恩宠的皇帝(康士坦丁),有如接收了神的主权的抄本,效法神自己,指导这个世界事务的治理。”优西比乌说,这还包括“镇压、抑制公开反对真理的人,以符合战争的用法。”   虽然已经减少了许多暴力的色彩,许多美国基督徒仍然想在文化中,看见明显的基督教标志。奇怪的是,今日许多非难“基督教国家”遗产的基督徒,仍然把基督恩典国度的推 …

阅读更多 »

基督徒应该读《天路历程》的理由

文/约翰·米赛尔        译/文睿     “最近读了什么新书?”走进改革宗神学院图书馆的读者很想知道应该,在他们的阅读书单上加上什么。但是在向他们介绍新书之前,我会提醒他们应当读哪些旧书。排在清单前列的,却又经常被人忽视的,是《天路历程》。你很难想象在大多数基督教书店里,约翰·班扬的这部经典也被小说《末日迷踪》、《直奔标杆》实用系列和《雅比斯的祷告》类的祷告手册挤到一边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的经历可能会给出一些答案。我读《天路历程》是在25年前,那时我对这本灵修经典充满希望,并且我没有失望。班扬将基督徒经历许多危险、劳苦和网罗之后,经历了十字架的奇妙描写得栩栩如生,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从毁灭城,经过灰心沼,到基督的十字架。谁说清教徒的书 …

阅读更多 »

什么是“福音的”?——路德神学的改教转折

文/奥斯瓦尔德•拜耳        译/蔡述宁  校/何当   本文承接2009年11月总第20期的文章《神学的主题:犯罪的人和称义的上帝》,译自Oswald Bayer, Martin Luthers Theologie: Eine Vergegenwärtigung(Tübingen: Mohr Siebeck, 3., Auflage, 2007)的第三章:“Was ist ,evangelisch’? Die reformatorische Wende in Luthers Theologie”。 Ich will nicht zu einem Ketzer werden, indem ich dem widersprchen, wodurch ich zu einem C …

阅读更多 »

每个人都是神学家——路德对神学的理解[注1]

文/奥斯瓦尔德•拜耳       译/蔡述宁       校/何当   Omnes dicimur theologi,ut omnes christiani 我们都被称为神学家,正如我们也都被称为基督徒   什么是神学家?   “以色列啊,你要听!”(申6:4)“只有耳朵是基督徒的器官。”[2] 但听什么呢,自始自终要听的是什么呢?答案是:十诫的福音性序言:“我是耶和华你的神!”(出20:2) 路德从这问询(Anrede)和应许出发来理解信仰,而不是反过来,即从信仰出发理解问询的话语。否则,上帝的话语就仅仅是我们的宗教感受的表达。   不,在路德的教理问答体系[3]中至关重要的是:认信是在十诫之后,是紧随并从属于十诫的福音性序言的。因此,纲领性的,对路 …

阅读更多 »

神赐的成长

文/马可•笛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教会成长。当教会一段时间不成长时,一些人就开始琢磨是哪儿出了问题。有人会说我们的标志太旧了;有人会说是教会传福音的方式不对;还有人会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友好、热情。传道人、同工领袖、周围社区都免不了被责备。但难道这些人是使教会真正成长的原因吗?难道神不是那真正应受责备的吗?我们基督徒应如何看待现代教会成长的思考呢?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圣经是一部宣扬成长的书,从创世记的伊甸园到启示录的上帝之城,神都透过成长来显现出一些他的生命和能量。在世上大多数的成长都是好的:我想做个更好的丈夫和父亲;我想提高工作能力;做为基督徒,我希望灵命成长。那教会呢——我们希望自己所在的教会成长吗?教会又是如何成长的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   如 …

阅读更多 »

大有功效的祷告

文/司布真        译/中天        校/郭恩惠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约伯记23:3-4   约伯在极度痛苦绝望中如此呼求神。像其他在苦难中煎熬的神的儿女一样,他所深切渴望的,是再次得见父的面。虽然饱受痛苦折磨,但他开口祷告时,并没有求神医治他的恶疾,除掉他身上的脓疮,使他的儿女从坟墓里复活过来,或希望从那破坏者的手中得回他的产业。他最先,且最迫切的呼求是——“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我的神,能到他的台前!”   暴风雨来临之际,神的儿女都会赶快跑回家去。这是满有恩典的灵魂所特有的属天本能。这特质驱使他在遭遇任何危难之时,都会去寻求神的庇护。只有那些以神为荫庇的人,才配称为 …

阅读更多 »

向世俗理念传教

文/提姆·凯乐       译/江子       校/诚之   编者按: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是美国纽约救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建堂牧师。据《今日基督教》杂志2007年的报导,该教会名列美国成长最快的25个教会榜首,被誉为“曼哈顿最有活力的教会”。他的近作Reason for God: Believe in an Age of Skepticism(Dutton Adult, February, 2008)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本文译自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Volume 14, Nr. 1, 199 …

阅读更多 »

一个初信者的护教故事

文/Dr. Richard L. Pratt, Jr    译/王志勇    校/陈彪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吴防卫。他听人传福音,就接受了耶稣为他生命的救主,只是他不太会为信仰辩护。信了耶稣之后,吴防卫心中充满了喜乐,而且非常火热,要传福音给别人。他就去拜访邻居夫妻,多疑的淮一傅和固执的兹信琦。走进他们的庭院,吴防卫就想起了他们一同度过的许多夜晚。那时,吴防卫还不信主耶稣,他们在一起总是嘲笑邻居中信耶稣的人。吴防卫希望兹信琦和淮一傅一家人都能慢慢晓得基督里的新生命,这新生命是他白白地得来的。兹信琦和淮一傅已经听说吴防卫归信了什么“新的宗教”。当他们欢迎吴防卫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让吴防卫明白回头是岸。一场冲突是在所难免了。吴防卫想方设法告诉这对夫妻,他们需要 …

阅读更多 »

附录:范泰尔的护教学简介

文/赵刚   哥尼流·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是美国费城威斯敏特神学院著名的护教学教授。1895年生于荷兰。10岁时移民美国。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神学院,获神学硕士学位。两年后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任普林斯顿神学院护教学讲师。1929年,普林斯顿神学院走向自由派,梅钦(John G. Machen)毅然率领部分老师脱离普林斯顿,成立了威斯敏特神学院。范泰尔追随梅钦到威斯敏特,任护教学教授,凡四十余年。1987年安息主怀,享年91岁。   范泰尔在护教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人认知时前设的重要性。故他所开创的护教学学派也被称作“前设学派”,与传统所谓之“证据学派”相对。而后现代哲学因为同样强调人认知时前设的重要性,故有时范泰尔也被认 …

阅读更多 »

用爱心说诚实话——改革宗传福音之道(节选)

文/ Kim Riddlebarger 译/文睿   (一) 何为传福音?   对许多人来说,基督徒生活的实质就是“向别人传讲耶稣”,但是在太多的例子中,传福音变成了向别人传讲自己,诉说基督教是如何冲击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要人为传福音下定义时,问题就很明显了,我们发现人们经常混淆了自己的见证、个人经历和圣经对耶稣基督的见证之间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尝试使别人相信的时候,会如此容易就去谈论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叙述福音的事实。太多人以为传福音的实质就是个人见证,而非圣经的见证。   按照维尔•麦兹格(Will Metzger)那本很有帮助的书《说出真相》(Tell the Truth)的说法,圣经对基督作的“见证(witness)”和我们自己信仰之路的“个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