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戴德生:信心之旅的展开——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一)

戴德生:信心之旅的展开——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一)

文/ 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了十二位,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来在良友电台播放的广播剧,声情并茂、内容充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年前辈所走的天路历程,是不错的通俗文艺作品,也推荐给弟兄姐妹。

 

(一)戴德生:信心之旅的展开

 

1988年,一块老旧的英文墓碑在镇江博物馆的库房被发现。历经了内外战乱、文化大革命,一个洋人的墓碑竟能完整保存逾八十年是多么难得!但这块墓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上的英文题词:纪念令人尊敬的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牧师。如果称这墓碑主人为伟大的使徒,他肯定会感到不自在,他认为自己只是按着天上主人的心意去服事亿万华民。1854年,当戴德生抵达清朝晚期的上海,他大概难以想象:一个单纯的顺服,竟然开启了一段长达150年的信心之旅……

 

出发

 

祷告是旅程的开端,它能让最不情愿的旅人甘心乐意踏出第一步。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年轻的戴德生不经意拾起了手边的福音单张。这种制式的单张他看得多了:前半故事,后半讲道,其中尽是些老生常谈的基督教道理。虽然出身敬虔的基督教世家,但他总抛不开金钱与享乐的诱惑,因此感觉自己罪恶深重,无药可救。想到这里,戴德生心中有些消沉,但既然闲来无事,就用单张前半的故事来打发时间吧。说也奇怪,单张当中的“成了”一词吸引住戴德生的目光,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世人不需再追求什么,也不需再多做什么,救恩已经成就了!这个信息拯救了戴德生,他也决心要将自己奉献与主。当他和母亲、妹妹分享重生的喜悦时,她们虽然欣喜,但并不意外,因为她们已为戴德生祷告多时,而母亲也在祷告中获得了神赐下的回应。祷告,不仅改变了戴德生的生命,也成为未来内地会的重要标志。

 

冒险

 

1865年夏天,漫步在英国的柏莱顿海滩,戴德生的步伐却是如此沉重。他开始回想这几年在中国的事奉:宣教机构总部位于大后方的英国,缺乏对于前线的支持与应变能力,前线人手极度缺乏,其中好些宣教士根本不愿认同中国人……这些现象让戴德生十分忧心,本来回英国是要好好调养身体的,他却东奔西跑,试图唤起众教会对中国的负担。在这空无一人的海边,创办专门向中国宣教的机构的念头再一次浮现,但他明白这是件难事:没有宗派教会支持,就等于没有人、没有钱,这样要怎么打仗?而他又要怎么向这些愿意加入的宣教勇士负责?当他即将被各样的思虑与愁烦击溃,他听到上帝清楚的应许:“你若顺服我的命令,我便负全部的责任。”戴德生试着将困难交托给神,随即将身上所有的十英镑存入一个名称为“中国内地会”的新户头,然而他深深明白,户头里不只是那十块英镑,还有上帝满满的应许。

 

为什么叫做“中国内地会”呢?原来当时宣教士大多集中于少数开放通商的沿海城市,戴德生觉得应该要尽速向“内地”前进,用“中国”当地的方式,向那些未曾听闻耶稣的人传讲福音。为了服事广大的中国人,中国内地会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像是将总部设于中国,让组织的决策更贴近现场;为解决人手缺乏的困境,内地会大胆起用女性、学历不足的宣教士;为了贴近中国人,内地会还要求宣教士留长辫、穿汉服,生活起居都遵照汉人习俗。这些措施在今日看来非常先进,但在150年前的中国,宣教士们必须放下熟悉的西式生活,走出相对安全的城市,甚至承受深入内地的危险与孤单,需要格外的牺牲。当时很多西方人认为戴德生的作法是鲁莽的,甚至批评内地会不顾宣教士的质量、尊严与安全。但是戴德生知道:“我们为神所摆上的若完全谈不上冒险,我们也就不需要信心了。”这是一种对信心的深刻认识,然而,冒险必然伴随着代价……

 

考验

 

进入内地,宣教士不只要克服物质和心理的难关,还要面对中国人怀疑、嫌恶的眼神。1868年,扬州城内关于洋人生吃婴儿的传言甚嚣尘上,累积已久的仇外情绪终于沸腾,成千上万名群众包围了内地会的房宅。戴德生与同工试图按照中国的规范解决事件,遂前往官府求助。但当他们几经波折,好不容易带着官兵返回的时候,现场已是一片狼藉,还有火烧的痕迹。内地会有几个同工遭到殴打,财物遭到抢夺,就连女同工身上的手表、戒指也被暴徒强掠。群众虽然散去了,但风暴仍未平息。当英国领事一得知事件发生,就在舰队的保护之下开拔至扬州,质问当地的清朝官员为何未善尽保护之责。在政治的冲突下,中国人更加仇视炮舰簇拥的洋教,就连英国人也指责戴德生是宗教狂热的滋事分子。纵然两面不是人,但戴德生依然坚持上帝赋予的使命,不只是顺服,还有舍己——他极力避免母国政治方面任何暗中的支援。1900年,义和团的疯狂行径震惊了世界,极度仇外的拳民群聚攻击寄居的外国人、基督徒。在这场世纪末的浩劫中,内地会损失惨重,共有宣教士58人、宣教士子女21人、中国基督徒2000余人为主殉道。年迈的戴德生此时正在瑞士养病,禁不住一再询问,身边的同工才勉强透露此一噩耗。这是何等的打击,“我不能看书,我不能思想,我甚至不能祷告”,然而戴德生接着说:“但是我能信靠”。回到信心的原点,戴德生再一次体察了神的心意,就像耶稣在十架上所展现的饶恕之爱,内地会决定放弃中国政府一切的赔偿。

 

成了

 

1905年,在儿子和同工的陪伴之下,戴德生造访了湖南。在屡次的失败、多年的祷告之后,最坚硬的土地上也开出了福音之花,戴德生终于亲历长沙教会,又一次亲见上帝的工作。这趟旅行也是戴德生在世上的最后一程,彷佛瞥见了神应许的迦南地,他安静地在客房内被主接去。他的棺木沿着长江运回镇江,与早逝的爱妻玛莉亚、四个夭折的孩子团聚,一同长眠于挚爱的中国。

 

“神的工作通常有三个步骤:从‘不可能’,到‘困难重重’,最后‘成了’”,这是戴德生的名言。从福音单张上的“成了”、决心创建内地会的“成了”、各个福音据点的“成了”,以及为爱舍己的“成了”,这几个步骤不断重复、进深。但这一切并非无意义的循环,而是要让人们更清楚看到神的工作。踏上信心的旅程,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不可能”、“困难重重”、“成了”,还是神的信实与动工?

 

 

 

延伸阅读:《带着爱来中国》,《挚爱中华》

 

广播剧链接:

http://www.729ly.net/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8911&Pid=51&Version=0&Cid=1407&Charset=gb2312

第一集:青年戴德生

(蒙恩走上宣教之路的浪子,如何回应为他“成了”救赎代价的主耶稣?)

第二集:初来乍到的宣教士

(面对百般挫折,戴德生如何坚守从神所领受的,并经历“我总不撇下你”的应许。)

第三集:新差会的创立者

(甘做仆人,与神亲密交往,为神受苦,不以此为傲——正是差会需要的。)

第四集:众人的领袖

(虽然历经伤痛,靠主仍站立得稳。神赐能力给软弱者,也供应一切给信靠他的人。)

第五集:晚年戴德生

(年老体弱的戴德生在宣教士们不断殉道的悲痛中,不能思想,甚至不能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