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09年11月号(总第20期)

2009年11月号(总第20期)

福音是什么?——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思考福音

文/丹尼尔   一、问题的呈现   在今天中国教会的神学认知和教牧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将福音狭隘化的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将福音理解为只是“建立个人与神的关系”,认为福音与社会和自然界并无直接的关系,并且由于受时代论影响,很多信徒认为“这个世界就像一艘将要沉的船”,我们只能通过传福音带领人更多信主,把过多的精力、时间、金钱花在所谓的“文化使命”[1]上毫无意义。然而,这种个人主义式的福音不仅需要面对如何处理对观福音(尤其是路加福音)对社会层面的强调,也需要面对使徒书信中一再出现的福音要带来“万有的和好与更新”这个主题(罗8:19-21,弗1:10,西1:20)。   第二,将福音理解为“关于使罪人得救的基要信息”,其核心就是因信称义。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 …

阅读更多 »

十字架是什么?——对《福音是什么?》的补充

文/何当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福音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就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除此之外,按照保罗的意思,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更多。   活在末世中的基督徒当用生命表明,我们已然清楚地明白和承认,福音的核心内容不是关乎我们,而是关乎基督:这一位神的受膏者我们的主耶稣,今天已然在全地做王,并在我们的全人中掌权,得了他一切当得的权柄和荣耀了!正如《福音是什么?——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思考福音》一文通过圣经神学探讨所呈现的,全备的福音不仅关乎个人的一次得救,更关乎神的国在全地的拓展与彰显。基督徒认识福音,传扬福音,见证福音,因而超越了个人性的层面,而同时具备了社会性特征;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这两个看似分裂、冲突的事 …

阅读更多 »

耶稣基督的福音

文/唐纳‧卡森  译/梁永胜   很多人都在议论一个事实,就是西方教会正处于一段异常分裂的时期,而且这分裂已经延伸到我们对福音的理解。对一些基督徒而言,“福音”是一套狭窄的教导,是有关耶稣——他的死和复活;这套道理只要信得正确,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人送进天国里去;之后,才要开始作真门徒和改变自己,不过这部分就不算作是“福音”;这种想法与新约圣经主要强调的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据新约圣经,“福音”是一个总括性的范畴,能把圣经大部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基督徒免于迷失和远离神。即从一个人悔改归正作门徒开始,至最终身体复活,进入新天新地。 有一些人则有另一种见解。他们将福音等同于两条最重要的诫命——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神,以及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极为重要,耶稣自己也强调这是先知和律法的总纲( …

阅读更多 »

使人离弃十字架的三种追求

文/迈克尔•霍顿   译/文睿    马丁·路德用“十架神学”来对照所有的“荣耀神学”。后者常常可以被归为三类,正如马丁·路德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为见那“赤裸裸的神”而试图攀爬的三种“天梯”,它们是:神秘主义,猜测和凭功德。我想按着这些划分来讲讲几种荣耀神学的现代表现形式。   追求神迹   就像我们主当年的情形一样,今天追求神迹的人很少对神迹所指向的感兴趣。耶稣说“一个邪恶的世代求看神迹”,保罗提醒说,他的犹太人同胞如此忙于求神迹,以致他们在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上跌倒。不通过默想圣经、传道和圣礼而寻求与神的直接经历,这就是一种荣耀神学。追求“权能相遇”,我们就因着十字架的软弱而绊倒。我们的得胜主义也是一样,这一直是福音派复兴主义的一个问题。它以得胜和作王为异象, …

阅读更多 »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注释:1-3章

文/拉尔夫•戴维斯        译/李金湘        校/杨基   尼希米记第一章 王宫中的祷告 一、背景-尼希米记1:1-4 作者:尼希米在尼希米记1:1-3介绍了他和他的时代。我们在读他的日记。 时代:“二十年”(尼1:1)这个日期是指亚达薛西王一世二十年,或公元前445年。比较以斯拉记7:7,我们发现这比以斯拉到达耶路撒冷晚了13年。因此,很明显,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不是要提供给我们一份完整的记录,而是有选择性的记载,突出与耶和华的工作和他百姓的存活有关的情节和事件。基斯流月是11至12月。 地点:书珊城位于现在的伊朗西南部,波斯湾以北150英里处的冲积平原上,是波斯国王冬天居住的行宫。 帝国:关于亚达薛西王一世和他的统治,有一些特定的背景知识需要记住:[1] 1.公元前 …

阅读更多 »

获得植堂异像:圣经基本原理——《救赎主教会植堂手册》连载之一

文/提姆·凯乐  艾伦·汤普森      译/以斯帖       校/锡安 煦   编者按:本文蒙许可摘自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植堂手册》。在今日美国,救赎主教会及其其主任牧师提姆·凯乐(Tim Keller)的声誉和影响力日渐增长。救赎主教会开创十年内人数达4,000多(白领为主,包括许多亚裔);并且,20年内在世界35个重要城市开拓了超过150间教会;在曼哈顿当地建立和帮助了70多家不同族裔的教会,带来城市文化的转变,他的护教著作Reason for God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今日基督教》杂志评论凯乐牧师之所以有世界性的影响,就在于他在曼哈顿当地的影响。   在众多的植堂书籍和手册中,提姆·凯乐和艾伦 …

阅读更多 »

教会成熟之路——在中国基督徒中培养教会意识

文/林慈信   今天的华人教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宣教浪潮。20世纪60年代末,东南亚的一些华人教会在宣教事工上独占鳌头。北美华人目前的宣教热情是建立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学生查经班的基础上,这些学生查经班于80年代演变成华人教会。到90年代,这些华人教会中许多已经有了宣教预算,每年召开宣教年会,差派短宣队尝试和参与宣教,也呼召基督徒考虑在宣教工场中长期服事。今天的华人基督徒已经在以色列、俄国、伯利兹、新西兰、泰北、巴西和关岛向当地的华人传福音,并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华人教会。华人基督徒和华人教会的华福运动,在语言上及华裔第二、第三代基督徒不同族群方面已经日益多元化,未来他们会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复杂也更令人激动兴奋。   华人教会从西方宣教士身上继承了先锋性的拓荒精神。在有意无意中 …

阅读更多 »

神学的主题:犯罪的人和称义的上帝

文/奥斯瓦尔德•拜耳       译/蔡述宁       校/何当   编者按:本文承接上一期的文章《每个人都是神学家:路德对神学的理解》。译自Oswald Bayer, Martin Luthers Theologie: Eine Vergegenwärtigung (Tübingen: Mohr Siebeck, 3., Auflage, 2007) 的第二章:“Das Thema der Theologie: der sündigende Mensch und der rechtfertigende Gott”。   Theologia est infinita sapientia, quia nunquam potest edisci 神学是无限的智慧,因为它是人 …

阅读更多 »

爱任纽有关基督论与救赎论的摘要

  Irenaeus 5:14:3 主没有犯过罪,在他的生命里没有诡诈,与此相反,我们却是罪人。如果有人因此争辩说他的血肉之身与我们的不同,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但是如果他进一步假设主拥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血肉之身的本质,这种关于(与神)和好的讲法没有办法与人合到一处――因为被和好的是那个原先(与神)为敌的东西。如果主取的是完全不同的血肉之身,他无法借此使得那个因为违背神而与神为敌的人与神和好。如今,主借着与他自己的联合,通过他自己的血肉之身使我们与他合好,借着他的血救赎我们,因此,主已经使我们与父神和好。正如使徒对以弗所人讲的:“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