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洪斌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教会开始寻求未来的建造和发展之路,其中,面临着两个绕不开的问题:身份问题和治理问题。确立身份,就需要明确信仰告白;解决治理,就需要选择治理模式。如果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教会的重新建造这一重大事工,那就是“建制转型”。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会牧者和同工认识到,建制转型不是可有可无的事,相反,对教会来说,这是说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的事。如果没有建制转型,教会就会面临一种尴尬、艰难的境况:对内缺根基,对外无见证。
今天看来,改革宗长老会华西区会成都溪水旁归正福音教会的建制转型实践,正是出于当时教会同工一致的认识:建制转型是迫在眉睫的紧急问题,是不得不马上处理好的关键问题。在后来的建制转型过程中,的确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作为“过来人”,我要承认,不是我们做得有多么好,我们只是在那时的极度缺乏和软弱中,仰望福音的大能,靠着主的恩典,凭着主所赐的信心,才艰难完成了那一年的建制转型。我想,建制转型不必然会带来教会的复兴,但如果不进行建制转型就一定不会有教会的复兴。
一、挑战:确立认信与身份
建制转型,实际上是长期处于“散养”、“野养”的中国家庭教会的一次“认祖归宗”,是一次寻根之旅,是多年流浪在外的儿子,在绝望和痛悔之时做出的一定要重进主基督家门的决定,是在宗派上的选择和归回。王志勇牧师说:“严格说来,无宗无派就是不守任何规矩,唯独以自己的认识和解释为标准”。建制转型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以自我为中心,非要有家不回,独自在外流浪,那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边缘化,自己在外过穷日子、苦日子。我们回到大公教会的信仰传承中,才是真正回到了天父丰盛无比的家里,才是真正的“我信圣而公之教会”。
建制转型的过程,就是确立认信与身份的过程,挑战巨大,但我们需要在真理和爱中迎着挑战而上,这不是突显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为着要荣耀神的缘故,需要走出教会牧养和治理的“黑暗死荫幽谷之地”。我不知道,我们很多家庭教会是否都走过同样一段建制转型前的曲折之路。现在回过头看我们那时确实行在黑暗中,虽然当时自我感觉主里的相爱实在“很嗨”。
我尝试着罗列一些我们当年的问题,不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是否依然在困扰着其他家庭教会:1)核心同工制,实际上是冠以“带领人”之名的主教制;2)姐妹带领教会,常常软弱;3)没有神学和治理的传承。教会的会众,都是第一代基督徒,既缺乏神学装备,也谈不上在神学和治理上的传承,不可思议的是带领人从不鼓励大家参加神学学习;4)同工缺乏神学根基的建造。教会不仅带领人,包括讲道同工和主日学老师都普遍缺乏在神学上的系统学习,哪怕是自学成才也好,以致后来在讲道中出现了多次严重错谬。当时有一个用人原则是,谁可以照着教材进行流畅清晰的复述,谁就可以成为讲道同工;5)教会散漫的治理。带领人认为教会只需要圣灵的带领,不能搞成公司化,不需要制度和计划,这就导致教会长期在水中央摸着石头过河。
促使我们走向建制转型,有一个引爆点(即使没有引爆点,因为牧养和治理的种种问题,教会还是必须做出建制转型的决定,这样的建制转型,就是为久病、重病中的教会动大手术)。当时,教会带领人对一位未婚同居的姐妹擅自做出停领圣餐一年的惩戒决定,六位核心同工中有五位发现含混不清的会友手册根本不能作为惩戒的依据。这促使我们思考:教会为什么之前有很多问题?并且遇到问题,就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虽然彼此饶恕了,但问题没有获得最终解决。我们要正视:仅仅依靠爱和饶恕解决不了教会的治理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每次争论,我们如何才能不回到原点?2012年7月以后,有几位青年弟兄姐妹频繁找核心同工交通,急切地希望教会有明确的认信,教会要建造在真理的根基上。
教会前面的道路怎么走?我们只有祷告。2012年12月底,彭强牧师来到我们当中作了一次“在历史和生活中传承的改革宗信仰特会”的系列讲座。通过这次特会,彭牧师给我们梳理了大公教会的信仰传承,带给我们强烈的冲击,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属于基督教会,不是属于天主教,我们是宗教改革的后裔,我们的信仰绝不是从零开始,自搞一套,跟着感觉走,我们需要的是回到自新约教会开始以来的正统信仰传承中,就是归回到圣经的原则里。我们赞同彭牧师所讲的宗派现象是健康和正常的现象。宗派的差异,反映了圣经真理丰富而多元的特质。我们还认识到,比治理问题更迫切的是,教会需要信仰告白,要有明确的认信,因为教会是信仰的团体,持守信仰,不是仅仅在建造一代神的儿女,更是为教会立下永远的根基,在抵挡异端和异教之风时,教会的信仰告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反复学习和商议以后,在核心同工层面,我们完全认可了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但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改革宗神学其实要大于这五要点:强调高举神的主权,从神的恩典出发,人类真实的自我认识只能通过神的启示而来。改革宗神学还强调圣约神学,主张在崇拜中以神的道为中心,强调合乎圣经的圣餐观,坚持孩童洗礼。改革宗神学始终坚持以圣经中提出的伦理准则来约束信徒的生活,并强调信徒在公民社会和政治中的责任。改革宗神学是全方位的世界观,所注重的不仅是个人生命的改变,而且注重整个社会文化的改变。
在治理方式上,我们认为长老会的教会长老、执事这些圣职人员必须由合格的弟兄担任,众长老共和与代议的治会原则是极美的。所以,我们在核心同工层面上选定了走改革宗长老制的道路,乐意全力推动,把教会由福音派教会建制转型为一间改革宗长老教会。
尽管我们做好了心理预备,但建制转型的艰难还是超乎想象。开始讨论教会章程的草案时,我们并不知道会有哪些难题阻碍我们。而在这之后,难点逐渐出现:
1.同工之间如何合一。教会的核心同工和其他同工展开了充分的学习和交通,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教会是主基督的教会,圣经的原则是最高的原则,是最权威的意见,我们当先放下自己的意见,顺服在教会的权柄之下。后来的经历表明,同工之间的合一,是建制转型时的难点,也是必须突破的关键点。
2.会众接受不了宗派怎么办。有一次,彭强牧师和会众分享时,有一位老姐妹忍不住痛哭失声。她说,听到教会讲宗派,就以为是在搞派系斗争,她非常害怕,她本以为基督的教会是最团结、最合一的。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哭了,她说提到宗派,她就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派系斗争、阶级斗争,这把中国搞得很惨,她担心这会把教会搞得很惨。我当时跟她说,阿姨,感谢神,你的泪水不是为教会的宗派流的,而是为万恶的文化大革命流的。在会众接受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继续推动建制转型,只是更有耐心,也没有在讲台上一边倒地讲唯独改革宗、唯独长老制,而是不断柔和坚决地表明同工的选择,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出于爱基督、爱教会、爱弟兄姐妹的缘故。
3.教会的属灵权柄机构如何确定和发挥作用。为了避免会众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我们在建制转型初期,就明确了核心同工会是教会的最高属灵权柄机构,向大家讲明我们不是用强权来压制和推动,而是为着谦卑服事主基督和他教会的缘故,在属灵的层面上,以合一的决定带领教会做好这一最为关键的事工。
在建制转型过程中,恒切祷告是至关重要的。恒切祷告就是让主来做主。我们把祷告放在最前面,坚持定期祷告,有禁食祷告,求神按着他自己美善的旨意来带领,而不是按着我们的计划、目标来成就。2012年9月,作为带领人的姐妹突然提出了安息,我们认为是休息;2012年12月初,她自己再次提出神给她的看见不是认信改革宗、推行长老制,她提出了辞职,在我们反复挽留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了辞职。此后,教会同工们的意见就基本一致了,只有极其个别的同工在当时持保留意见,但后来也都与教会保持了合一的意见。
感恩的是,在2013年年初,秋雨之福教会和恩福教会成立了植堂小组,由彭强牧师带队,专门帮助支持溪水旁教会完成建制转型。这意味着,在还没有区会和植堂中心的时候,就先有了植堂小组。植堂小组和教会核心同工、全体同工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这些会议都极大地统一了同工的认识,坚定了同工的信心。王怡牧师、彭强牧师和王华生牧师每月轮流到我们教会讲道,每次主日崇拜结束后,三位牧师还特别应教会核心同工会的请求留下来,和教会全体同工举行专题交通会议,三位牧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工对改革宗神学和长老制的疑虑,使同工更坚定地认识到教会的建制转型实在是一条蒙神祝福之路。通过充分交通,90%以上的同工认可了牧师的教导和教会的选择,那就是溪水旁教会要成为一间改革宗长老制教会。因此我建议,在建制转型方面有挣扎的教会,一定要就近寻求兄弟教会的帮助,我们的信仰之路绝不是在单打独斗。
感谢神。苦过痛过努力过之后,我们最终确立了我们的认信和身份,明确了我们是大公教会的一部分,是宗教改革的后裔,领受改教运动的传承,是按照长老制来进行治理的教会,在我们的处境中坚持家庭教会的立场,坚持政教分立的原则。我们好像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我们知道,成就事情唯独出于至高的神。
二、机遇:众长老治会和会友制
在教会历史中,教会治理基本上有三种模式:主教制,长老制,会众制。我们选择了长老制,就是从会众中选举产生的众长老带领治会的治理方式,这样的治理方式强调教会的属灵权柄既不归属于某一个人,也不归属于全体会众。我们在教会建制转型于2013年7月27日初步完成以后,发现众长老治会和会友制是很美的,教会在与世俗文化的争战中迎来了深耕建造的机遇。
我们也有遗憾,教会只选举产生了两位治理长老。按照华西区会的要求,我们借来了彭强牧师作我们的教导长老,这样,三位长老组成了教会的长老会。教导长老做我们的长老会主席,是因为教导长老的工作是传讲神的道,对圣经通常比我们其他长老有更多的认识,我们在做决定之前,通常都非常仔细地思考并尊重牧师的意见。当然,在长老会议事时,我们三位长老有着同样的权柄。在每次长老会议时,我们总是由牧师分享神的话语,然后才讨论决定按照《信仰告白与治理章程》需要由长老会做出决定的教会事项。我们顺服在章程原则下平等议事,彼此尊重顺服,这成为了教会在合乎圣经的牧养和治理方面的极大祝福。
我们做长老的,是从主领受了呼召,神在他的教会中给予了我们治理的托付,给予了我们带领一群神的百姓的使命。我们明白,做好这一切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是否对真道有正确的理解和更深的认识。我们必须要做根基稳健的圣职人员。为此,首先,在2014年正式被华西区会按立之前,我们接受了一系列关于长老的培训,主要是对蒙恩之道和对改革宗信仰的再认识,对众长老治会原则和圣餐、洗礼、教会纪律的程序正义原则进行了再认识,并且随后接受了区会的笔试和面试。其次,我们更有意识地开始接受系统的神学装备,选修华西圣约神学院的课程,参加归正神学论坛和恩典城市“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培训,从2014年开始又参加了恩典城市的植堂培训。我们也鼓励教会同工参加系统的神学学习,每年在神学院选修一些课程。第三,在讲道、成人主日学和青少年主日学课程中,我们开始归正,明确反对和弃绝律法主义和道德主义的讲道和讲课,全面地开展以基督为中心、以福音恩典为动力的讲道和讲课,并始终以福音来回应时代的挑战。
自教会建制转型以来,我们归正的方面很多,如崇拜程序的规范、按罗伯特议事规则开会、教会开始有公开透明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纪律惩戒的执行、成立教会慈惠委员会、规范全职人员的待遇等等,这些都是按章程所做的调整和规范。
在教会建制转型完成两年多以来,教会的长老会议还没有因不同意见发生过矛盾和争执。我们也没有在存在不同意见时,非要通过表决投票来推动某些事工。我们总是等待着意见完全合一了,才在教会开始教导和推动。教会的长老会成员在牧养和治理教会时,就如同熬一锅中药,慢慢地熬,最后熬出来的,一定是每一味药材都达到了最好的药效。这个过程很慢,但我们既然选择在一起熬,就要看对方比自己强,就要存着感谢的心服事主,就要以接纳和尊重祝福对方的生命,最后,熬制出来的,一定是在圣道中生命的复兴,一定是弟兄相爱撼山河。
建制是重要的事,但不是简单的事。建制的三个模块:历史与传承 、建制与牧养、实务与操作,新约强调基督教的公共性或团体性,最后落实到教会会友制的实施。基督的身体、圣灵的殿、圣徒的团契、圣洁的国度、神的子民、神家里的人等圣经中的表述都表明,一个人不可能又信奉基督又不加入基督的教会。会友制的实行,有着充足的圣经基础。基督信仰绝不是个人主义的。救恩本身就包含了加入教会,教会实践中“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呼召牧师、选立长老执事、编制预算、建堂等等,如何做这些重要的决定?没有客观的教会会友制,谁有权来做这些决定呢?
不管我们怎么感觉,教会既是有机体,也是组织。差别只在于是良好的组织还是混乱的组织。今日的社会管理,需要看到教会有良好的治理。我们要带着护教的精神,表明教会有次序的治理一直是基督教的大公传统。圣经强调教会的治理。而治理就包括了:1)加入教会是有标准的(参徒2:47);2)教会有职分(牧师、长老、执事,参弗4章、提前3章);3)教会也会把一些人逐出教会(太18:17;林前5:4-5)。而这一切都蕴含了会友制。没有会友制,何须加入教会的资格标准?没有会友,何来选立教会职分?没有会友制,何来逐出教会?会友制治理的框架,也是牧养的体系。会友制是在堂会的基础上,落实牧养的工夫。
在一系列的教导、劝勉、等待之后,我们按照教会章程,展开对会友的家访和询问、登记工作,使会友自己讲出自己的内在呼召,表明自己在这间教会中的责任和使命,在这过程中有很大的激励。我们的步骤是:电话预约家访时间;现场登记填表;了解信仰状况;询问内在呼召;适度了解在家庭中的见证状况等。其中,有难度的工作是:有不少会友对身份证的确认和登记表示了反感,有些也表明了对教会发展没有太大的负担,只想做一个平信徒。我们采取了包容、接纳和忍耐的原则,尽可能地等候弟兄姐妹回应我们的会友登记工作,尊重他们做出的任何选择。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好本分,尽可能地耐心解释教会做会友制是为了牧养和治理的需要,是为了确认会友在圣职选举上的内在呼召,并坚固会友的信仰和属灵生命。
因为实施会友制而离开教会的弟兄姐妹,目前没有出现过一个。当时不理解的,后来也理解了,成为了教会的会友。我们的会友已从2013年第一次会友大会的六十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一百三十余人。我想,这既是神的怜悯,使教会在人人需要信仰的时代,收获到神所赐的宗教人口红利的果子,但同时,会友人数的稳定增长和信仰生活的稳固,又是会友制实施所带来的美善的结果。我们逐渐根据会友属灵生命的状况,有分别、有层次地建立了以会友为中心的牧养体系。荣耀归于至高的真神!
三、盼望:成为使命型的教会
福音是教会建制转型中最大的动力。教会因福音而建造,又因福音而兴旺。我们的建制转型,不是被我们驱动,而是被福音驱动。为着主基督教会的长远建造,我们愿意来推动教会的建制转型,不担心受到误解和攻击。
福音让我们刚强壮胆,因为我们所做的,不是为了荣耀自己,乃是要荣耀基督。福音让我们柔和谦卑。不管我们如何做沟通工作,不管牧师的讲道和分享如何清晰,始终有弟兄姐妹理解不了教会为什么要有这么大的动静来做建制转型。在这些时候,我们只有为他们祷告,柔和谦卑地与他们交通,等待他们回转心意。有几位弟兄姐妹,因为听了一两次讲道后,就莫名其妙地反对改革宗,做出了离开的决定,在挽留无效的情况下,我们祝福了他们的离开。
通过建制转型,教会走在了归正的路上。长老执事会议时,再没有漫无边际的讨论,无休无止的闲谈,总是在真道和章程中议事。有问题时,我们就看章程是怎么说的。若章程中没有,就请长老会开会商议决定。弟兄姐妹中喜欢听道、喜欢神学的多了;热心于自身生命建造的多了;关注教会发展的多了;教会事工开展前,大家都要先看看章程是怎么写的了;在小组中,弟兄姐妹关心怜悯和彼此代祷的多了;教会的副执事,都高度尊重长老会的决定了。
通过最近两年多来的教会牧会和治理实践,我认识到教会通过建制转型,成为了一间体制型教会;从合神心意的角度来讲,我们更需要成为一间使命型教会。
我们已认识到作为一间使命型教会的欠缺:在用通俗语言讲道、进入文化叙事、用福音重新讲述文化故事等方面,我们不断追求,有成长;但在让平信徒接受针对公共生活和世俗呼召的神学装备、在创建反文化和出人意料的基督教社区、在成都本地践行基督身体的合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缺乏和亏欠。在平衡的事工方面,在社会怜悯公义事工、信仰与工作结合等事工上,我们的缺乏是严重的。在门徒培训、群体高度委身的灵修生活、帮助教会新的领袖成长等方面,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真正的起步。但这些问题,本身不是改革宗长老教会的体制造成的,可能众教会都或多或少有这些问题,这是我们在认知上的有限、在服事中的懈怠所造成的。愿我们认罪悔改,殷勤服事那位复活掌权的主。
保罗·华许(Paul Washer)牧师认为,我们这一代人重新发现了宗教改革的五个唯独: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神的荣耀,这是不可妥协的基本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根基,我们也重新发现了过去伟大的神学家和传道人,这令人鼓舞。他特别谈到了自己的忧虑:存在向极端发展的倾向,想否认神自己和他作为的奥秘,空洞的唯理智论,神学方面的吹毛求疵胜过了爱,喜欢谈论改革宗和清教徒神学却不愿实践他们的敬虔和对神的委身,有些牧者尝试让自己显得现代、嬉皮、酷、自嘲甚至先锋派。王怡牧师还增加了两个忧虑:一是,我们在人文教育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下,有使教义变成教条、走向新律法主义和小群主义的危险,使改革宗神学失去其宽广的胸怀和遍满全地的应用性;二是,互联网和手机智能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徒团契相交的经验。愿保罗·华许牧师和王怡牧师的忧虑,给我们带来反思和帮助。
我的事奉和我们教会的历史都很短。但我们所认信的古旧福音、恩典的教义和长老会的传统却很长。所以,愿各个家庭教会、各位同工仰望主的恩典,在建制转型的问题上,一定要有坚定的认识:晚建制,不如早建制,乱建制,不如不建制;不以福音为驱动的建制,就是闹剧,不在圣经原则基础上的建制,就是悲剧;不要惧怕因为建制而走掉几只羊,如果不建制、乱建制,就会走掉更多的羊。我们要记住:建制转型只是我们成为使命型教会的起点。求主帮助我们。
作者于2007年受洗。2013年被选举为改革宗长老会华西区会成都溪水旁归正福音教会治理长老,2014年被正式按立。目前是教会全职长老,同时就读于华西圣约神学院。和妻子育有一女,女儿已读大学。
[1] 本文原为作者参加2015年7月由恩典北京主办的“教会建制与植堂研讨会”所讲专题信息,经修改扩充,在本刊发表。——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