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以永恒为关注”,既指信徒所面对的永生,也包括不信者所面对的永死;既是从个体的人肉体生命结束后来看,也涵盖基督再来末日审判的视角。教会牧养的所有层面本都应该是“以永恒为关注”的,因为我们所信的神,正是那一位立定宝座在天、作王直到永远的主。然而,近年来教会中却频频面对世俗化的挑战,在日常教导和牧养中,有必要重新思想并专注于圣经中所启示的永恒。因此,我们就导致信徒不关注永恒的原因和应对方式等问题,与几位牧者同工进行了座谈和访谈。愿文中对信徒状况的分析,以及牧者们的自我反思和在牧养上的探讨,能给弟兄姐妹思考这一问题带来帮助。
——“我们堂点的大部分弟兄姐妹知道永生这个概念,知道自己将来能上天堂,但是在对福音的热情等方面,却显出他们并不真关注永恒,甚至对永生的定义是不准确的。”
——“神爱我嘛,所以我肯定上天堂——这种一厢情愿的‘信心’是挺普遍的,可是真的明白所信的是什么吗?真的明白什么是得救吗?他大部分的信仰体验并不是从面对在基督里启示自己的神而来,而是从今世的生活而来。”
——“我们教会有几位阿姨在严重的病痛当中,但对未来满有把握,内心安息在神的应许里,愿意更好地追求成长,乐意服事别人,我看着她们就很受鼓励。可是,我也发现教会的年轻人现在很难参加周间聚会,对教会的委身不够,迫使他前行的是生活当中的压力,他对永恒应当有的关注被世界占据。”
——“我常用的一个比喻是,某个认为自己有永生,或者说有得救确据的基督徒活在人世间,就好像他生活在一个很大的房间当中,但他却把永生锁在一个小抽屉里面,上面布满了灰尘。他偶尔会想:‘我有永生了,在那个小角落里。’可这个一点也不影响他在这个房间里的生活。”
——“永生永死这件事太大了,一旦面对,人就不能安于现状。我虽然在教会中天天讲这些,但还是担忧,很多人说是相信有永生,也认为这是信仰的重要部分,但内心当中却发出抵挡。”
谈起教会弟兄姐妹对永恒的关注,被访的几位牧者不免叹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几乎所有基督徒在传福音的时候,都必然会引用的经文,但“脱离永死、进入永生”却未必是随之做决志祷告的人对福音的认识。甚至,在教会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弟兄姐妹对于信仰生活的理解,往往还是更多与今世的生活有关,地狱中永恒的受刑与天国中永恒的生命是遥远与模糊的,而主耶稣的再来、世界的结局,更是在《末日迷踪》这样的影片热映时才会成为教会众多话题中的一个。的确,相对具体的信仰生活,永恒似乎是一个抽象、很难有真实感的概念,只能凭相信神的话而望见,但是否真正关注永恒却因此更能检测我们究竟是以人为中心、将神纳入我们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之中,还是以神的旨意、神的作为为根据,重新审视世界和人生。对永生永死的认识,对罪的认识,对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认识,在福音中本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如果我们的信仰不能聚焦于永恒,在今世绝不能走上真正平安喜乐、充满盼望的天路历程。
所以,牧者们提出,在具体的牧养中,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判断弟兄姐妹关注永恒的状况:
第一,他的安慰在哪里;第二,他的盼望是什么;第三,他的动力是什么;第四,他是否关切自己得救确据的问题;第五,他的生命是不是被永生点燃,主动地寻求属灵的事情;第六,他是否对传福音有热情,对失丧的灵魂有担忧;第七,他看重什么,是短暂的今生,还是为永生而活。
这七个方面既是天国百姓属灵生命的检测仪,也是教会风气的风向标。那么,如果某个弟兄姐妹在牧者的敦促下仍然不关注永恒,而是注目今世,这意味着什么呢?岩铎牧师说:“永恒是一个终极性的问题,最终极的是神本身。我们的信仰是面对神的信仰,因此失去终极性就不再是基督教。在我传福音的体会中,我发现一般人回应福音的时候是先有对永生永死的关切,再有对定罪称义的认识。后来随着成长,他会越过对自己灵魂结局的关注,面对生命终极性的对象,再产生有效的福音意义上的对神的敬畏、罪感、对和好体验的感激。所以我觉得,对永生永死问题的觉察,不是在信心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有的,而是信心开始时有的。因此从不关注到关注的转变可能是从不信到真信的转变。”
“专注永恒不是教的,他里面若有基督的生命,就应该有这个关注,”沈权牧师说,“教会里,对一些人的牧养基本无法进行,正是因为他没有基于永恒的体验。如果圣经中如此实在的永生永死对他来说不实在,那他很有可能是‘稗子’,是属肉体的教会成员。那么,怎么让他对永恒有体验呢?只有信永生永死、基督的再来。所以要坚持不懈地给他传福音,忍耐他,等候他。我觉得牧者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带着盼望和信心,和这些没有生命活力的人在一起。”
正如两位牧者所言,是否关注永恒能够检测信心的真伪。所以,当一个弟兄姐妹始终缺乏这一关注时,需要牧者审慎地判断他是否真正得救。沈权牧师说:“如果一个人并不关心自己是否得救,对基督的工作也没有太多认识,教会却给他错误的得救确信,这是不应该的,一个人的得救确信应该是来自对基督为其所做事情的确切认识。教会中,有一类训练非常害人,使一个人在还没有来得及与基督建立一种位格性的委身关系、体验在基督里神的爱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一个观念说:我有得救确据。这反而妨碍了他对基督的认识,对基督的委身。”
确实如此,在牧养中,向弟兄姐妹确认他的认信是极为必要的,一个人只有有了基督的生命,才可能过以基督为主的生活,然而,我们却太轻易地告诉他:你得救了,完全不顾他实际信心的状况,接着就鼓动他过一种“符合标准”的基督徒生活。再没有哪种做法,比这个对一个灵魂更为有害了。所以,在面对教会中不关注永恒的信徒时,牧者自觉地关注他的得救确据是首先的。
但是,是否存在一个人确实得救了,却仍然有意无意地忽略永恒的情况呢?牧者们认为,这种情况不仅有,并且常见,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也较为复杂,稍作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牧者本身缺乏对永恒的关注
“牧者的自觉对牧养来说是决定性的。牧者若缺乏对永恒的自觉,所牧养的群体也会缺乏这个自觉,其中就算个别人本来有这个关切,也会慢慢在他的成长中淡化掉,被别的关注所取代,”岩铎牧师说,“比如说,我在教会中经常听到人这么教导:‘信耶稣想上天堂是不对的。就算没有天堂,为神、为真理的缘故也要信。’但圣经从来没有以任何角度指责过追求永生、追求不能朽坏之福的人,圣经一直指责又愚昧又邪恶的人不追求永恒,为眼所能见的东西而离弃永生神。当然,永生就圣经来说也确实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相对不死而言的、时间性的,另一个是指它的性质:神性的、与神相通的生命。如果我们有意强调时间性的层面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像神那样的生命,所以要变得越来越圣洁云云,对永生永死的自觉关注就渐渐变成对自己的某种实际上是宗教性的道德成长的关注,而不是对神恩典的正确体验。 另一个问题是,称义和成圣被割裂开来,称义成为廉价的‘确信’,而教导过早地转入所谓‘成圣’生活,使弟兄姐妹的注意力很快转向怎样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今世的生活。这个很容易夺走对永生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今天教会中极为普遍的问题。其实这个‘成圣’不是圣经中的成圣,成圣本是得救信心的应用,是顺服基督的主权和被福音支配的生活,但现在讲的‘成圣’却脱离了福音,进入往往连圣经中的律法都不是、人为编造出的一套行为体系中——神规定了家庭是什么样,金钱该怎么使用,工作、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竭力追求按照这套被神圣化的体系生活就是成圣。这不是圣经中的成圣。今天教会从牧者到信徒都非常缺乏对于永生永死、定罪称义的终极性关注,使人偏向今生的生活形态,而不是关注永生。”
教会教导的错误往往是源于神学与神学教育的问题。如果在教会界有相当数量的没有重生的神学学者,大量不专注福音的神学教师,很多不是因福音的呼召而出来传道的神学生,那么,漠视永恒是自然而然的事。徐楚传道特别感受到,在神学教育当中传递教义系统缺少终末的意识。使徒们强调:“主来的日子近了,主来的日子要像贼一样”,而这样的话语在今天的神学教育中极为缺乏,除了末世论的课程以外,不谈这些,而末世论的课程又未必是在一个时间维度的主再来的角度上谈。所以这是一个整体范围的缺欠。
陈已新传道谈到成功神学作为“另外一个福音”对教会的影响,他说:“教会中充斥着对于‘福’的错误观念。我们时常听到弟兄姐妹说:‘信耶稣吧,可蒙福了’,但很多时候所指向的是地上的福。虽然旧约圣经中也有很多地上的福,但旧约整体上是以地上的福来预表天上的福,新约更是直接讲天上的福。神让我们关注的不是地上暂时的状况,而是真正在永恒里的状况。并且,当今一些神学潮流中,对文化使命的强调也容易使人将关注点转移到今世文化的改变。我们所应当关注的是文化的改变,还是灵魂得救并过与福音相称的生活?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后者有时可能带来文化性的影响,但如果关注的是前者,很容易使人的目标偏离对永生永死的关注。”
作为神学教师,沈权牧师提出,把知识体系和信仰体验割裂的神学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知识体系是一个起点,是要与信心相调和的,而这不是课堂上就能够完成的。我们的神学教育体系是“批量生产”,神学院本身能承担的只是讲授知识系统。所以需要教会牧者意识到,当有一个人愿意奉献读神学的时候,他要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带他。影响工人事奉的,不仅是他的神学,更是他的信心。沈权牧师说:“所以,即使牧者的神学是正确的,实际驱动他牧会的信念与他的神学却没有融合在一起,他的神学不是他的信心,那么他也会错。牧者关注永恒的话,被他影响的人也一定会关注永恒,在教会中最重要的还是牧者自己,其背后就是他的神学和信心。”
从牧者的信心这一方面,苏民传道分析说:“因为做工人需要受苦,这条十字架道路本身就拒绝了很多假冒的跟随者,所以在教会之中能够付代价服事并坚持下来的人,很多是有对福音的认识的。他知道耶稣为他流宝血,洗净他的罪,使他称义,与神和好,作神儿子,得享永生。但是,在他的服事中,对永生永死、定罪称义的宣讲,却不一定会被他看重,或者说不是自觉地看重。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他希望教会的人多起来,某种事业心、对成功的渴望在影响他,或者是不愿意与人起冲突、不想让人觉得他太疯癫的‘面子’在影响他;因此,他容易受消费主义影响,就是会众喜欢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本来教会有福音的超越性,但他却不专注于此,提供的东西是消费主义的,投福音对象的属世所好。这样的话,教会也会来人,但问题是:来教会的人能够在这儿重生吗?”
“追求人前可见的荣耀,缺少主前交账的意识。这是牧者们需要警醒的。”徐楚传道说。
2、关注永恒的牧者在牧养中忽视了对个人的挑战
作为一个有得救确据的人,本身却不被永恒支配和影响,这不是圣经中所讲一个基督徒当有的样式。徐楚传道认为,如果一个教会,牧者本身是关注永恒的,但是他所带领的某个人却并不从心里感受到自己今生是客旅、是寄居的、应当盼望永生而生活,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缺少外在环境中的逼迫与患难;第二,教会牧养中缺少对他个人性的挑战。
那么,对于一个声称自己相信天堂、地狱,在实际生活中却完全显不出来的人,什么是“个人性的挑战”呢?岩铎牧师试举一例:“比如在一对一的牧养中,进行类似这样的对话:
‘你真的相信永生永死吗?什么能够说明你真信呢?’
‘我承认了还不行吗?’
‘什么能够说明你这个承认是真实的呢?什么能说明你承认的这件事本身是真的呢?你现在的承认与这件事的真实程度和决定性的程度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那你实际承认这是真的吗?’
‘照你那么说我就不算承认了……’”
“在这个时候,要求他真信,”岩铎牧师说,“因为当一个人说自己信的时候,意味着他对基督主权的委身。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主权的委身,却以为自己信,这个信是假的;他因着这个信而期待的永生也是假的。一个重生得救的人若是处于贪恋今世的状态,试图逃避自己要付的代价,他会感受到张力,圣灵会不断地催促他,但如果他在这种状态下平安,那最可能的是假信。”
圣经中说:“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林后13:5b)牧者应当帮助一个人这样来省察他的信心。他对弟兄姐妹的“个人性挑战”既可能是对知识和见识的挑战,也可能是在一些生活的具体选择中,挑战他做出对今生仿佛不利的选择,除了福音之外,他再也找不到支持这个选择的理由。如果他选择顺服,他是顺服福音对他的要求,因此会更深地经历福音的真实。
“在为了属灵的事情、为了教会舍己付代价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他是不是真去传福音?在面对一个个灵魂的时候,因为一个人的得救而欢喜,也因为一个人的拒绝而心里为他忧伤。这个时候他对永恒的关注也会不断地加深。”陈已新传道说。
个人性的挑战在牧养中是必要的,但却需要牧者付出很大代价,这也是一些牧者意识到其重要意义但仍然无法投入的原因。“我和六十个人讲三个小时,与我和一个人谈三个小时,差别挺大的。一年讲三次,和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某个人有这样的挑战,差别也很大,”岩铎牧师说,“我知道一些多年不改变已经成为教会的某种障碍的人如果被挑战,可能在一两年间扭转。但我一想到自己要开始这个挑战,每周要花一次时间在这个人身上,我还是觉得很难做到。既然开了战,不能打完枪就走,而是要进入一种实实在在的胶着状态中。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挺虚情假意的。为什么这个弟兄听道多年还是不关注永恒?其实我心里知道,因为有一个家伙不替他关注这个……”
这一牧养策略对牧者的挑战不仅在时间上,挑战也意味着冲突、受伤,因此,挑战需要有对对方的爱,对对方灵魂的负担。漫波传道说:“我现在有这样一个认识,我是被神使用来使这个信徒蒙保守的,神使用我和他开诚布公的交通来保守他,我从这一点出发来关心他,并且希望他成为一个真正被福音点燃的人。”
“在我们教会中常说一句话:‘知其为真,信其为真,真为其活。’——从话语中去确认福音的真实、永生的真实,也相信,也真为其活。但牧者本人是不是真为其活呢?如果没有,就没有挑战弟兄姐妹的勇气。”陈已新传道说。
3、信徒更关注自己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而不是神的话语、圣经所指明的人的问题。
从信徒自身来说,首先,也许他最初信的时候着眼点就不在永恒上。这可能是由于给他传福音的人的失误,也可能是因为他更关注自己感受到的问题。
李信传道以自己的信仰历程为例:“我在一个农村的家庭教会信主,那时虽然对‘不信耶稣下地狱,信耶稣上天堂’有概念,但没有永生永死的信仰实际。这是因为我开始走进基督信仰是基于我自己感受到的问题,而不是圣经揭露出来的我的问题。最初我走进教会,是因为经历挫折,对人生迷茫悲观,基督徒的生命很大地吸引我,他们常以一种非常洒脱和坦荡的口吻跟我说:‘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神要给你的比这个大多了。’所以,我渴慕在神的爱里面得到释放,渴慕在‘神凡事都能’的那个‘能’中会带给我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信仰的关注点一直在我的人生需要神帮助、需要神的能力干预、需要神的保守和眷顾上。我带着这样的期待,也实际经历过神对我的看顾,因此永生永死在我的信仰中很严重地被弱化。我喜欢听在我实际的困难中神怎样安慰我、听我的祷告,我人生的意义感、价值感等等。那时我所需要的耶稣基督,只是一个能行神迹保守我的神,而不是一个必须要上十字架、死和复活的基督。我一直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痛苦、我的空虚,但是我真正的问题是我有罪,神恨恶犯罪的我,神的审判临到我,我在今生要经历愁苦和各样的不幸,死了还要下地狱。而这才是神将他的独生爱子赐给我来拯救我的原因。”
其次,如果信徒不看重话语,不看重通过道而有的确信和体验,而是强调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话,也会忽略对永生永死的关注,甚至对于永生永死的概念可能都是错误的。苏民传道说:“我最初理解永死的时候,是以某种个人感受的方式去理解。比如我接受不了什么,那永死就是把那个乘以无数倍。我最接受不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所以我曾经把一个笑话里说的事当真:地狱里坐了一圈人围着粥锅,每个人都拿着特别长的勺子,他们拿着勺柄的末端,各人单顾自己,却又没办法喂自己食物吃,结果都饿死了。而天堂也是这样一个地方,不同的是大家都互相服事,照顾别人的饮食,结果每个人都活得很滋润、很健康。这显出我当时是真不理解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第三,信徒的生活被世界占据。“其实我们不是不知道关注永生永死能够让我们爱灵魂和有激情地顺服大使命,但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别的东西占据着,”苏民传道说。,“就整个社会来说,人们只顾今天的生活,只顾赚钱,受过教育的人都期待着自己过一个中产的或小资的、体面的或有格调的生活。所以人也格外承受欲望带来的压力,那怎么办呢?人就以给自己‘打鸡血’、喊口号的方式活着。就是所谓的‘正能量’。现在的媒体和科技很直接地影响人,向我们兜售的是产品,是生活的品质,是消费,还有价值观,我们周围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你应该活得幸福快乐,更好,更有品质……但实际的光景却是人活得更焦虑。基督徒也在这个世界之中,也面对这些诱惑。”
综上所述,导致得救的信徒忽视永生的原因,往往是教会牧者教导本身的问题,牧者随着会众平常能够意识和感受到的问题走,给了他们自己想要的答案,没有基于圣经所揭示出来的更本质的问题来给出圣经的答案。而在正确教导的教会,则可能是在牧养的具体实施中缺少个人性的挑战,在此,需要牧者更加付代价。毕竟,人类的天性是贪恋世界、拒绝福音和信心生活的,所以牧者需要在对灵魂的喂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关切这一点。虽然让人真信、让人关注永恒,确确实实是圣灵的工作,但是神也使用他的工人。
那么,一个自觉地关注永生永死的牧者,在具体的牧养教导中,应当怎样行才能促进信徒对永恒的关注,有对永恒真实性的确信和真实感的体验,并因此落实以福音为中心也必然是以永恒为关注的基督徒生活?
总结几位牧者的建议,首先是在讲道、查经教导时专注于永恒。
沈权牧师说:“‘信耶稣得永生’看似简单,但之后很多教导其实都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一个人从‘信耶稣得永生’开始,到被牧养很久后带着确信再回到这个起点,说:‘真的,我信他就得永生’——从信到信,是一个信心更加稳固的过程。教导本身是很重要的,教导者要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神让他牧养的信徒应该是什么样的,他认为自己的教导在达成这个目标中会起到什么作用。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照着这个目标讲道、查经、探访,进行个人性的挑战等等。我们要警惕自己牧会的目标有可能停在教会的外在形态建构、组织纪律上,而不太关心一个人生命的形态和他生命的动力。”
“对永生永死的认识会驱使我在预备讲道、带领查经的时候也希望我所服事的人明白永生永死,”李信传道说,“因为我能够想象我所服事的人也都有他非常实际的生活体验,以至于在这样或那样的痛苦中,他也期待在教会里得安慰,得到神的爱。我不太相信一个人一旦信了耶稣,就会非常快地以圣经的关切为自己的关切,以圣经的答案为自己的答案。因此,我要带着爱、体恤、关切聆听他们、陪伴他们,但我知道事奉不能仅仅到此为止,而是要引导他面对福音,面对神在基督耶稣里给他的彻底性救赎。无论他的感受多么真挚,多么强烈,我都必须本着圣经说这都是因着罪和罪招致的死亡带来的,而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面对的是罪和死,这个是根源。如果我们在事奉中不引导所服事的人脱离对于今生的关注的话,他绝不可能真正地成长。因为他不可能深深地在十字架面前默想,而他没有真正在十字架面前跟神交往的话,他就不认识:耶稣为何就是基督。在带领慕道友、向他们传福音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带他回到问题的本质那里,回到十字架,回到罪和死的问题上来。令我很感恩的是,一个通过这样的方式认信的人,他信得很牢固,理解圣经比较准确,特别容易懂福音书里讲的内容。”
苏民传道说:“我意识到在教会中应当以排他性的方式专注于福音,专注于传福音,专注于受洗前的培训。很长时间在讲道的时候,我面对一个压力,就是如果不宣讲耶稣的替代性救赎的话,我会害怕将来有一个人到神面前要求我为他的失丧负责,说:‘我不是没去过教会,但我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福音。’对于同工,我也期待他们有这样的意识。有这个意识以后,就会审视、反思自己的传讲:我在强调什么?有的同工并不是没有永生永死的关注,但没有专注于此,对他要传讲的内容不自觉。因此,我会直接和他谈:‘你承认永生永死的问题重要吗?那按照你所传讲的,你觉得能够让人意识到永生永死的重要吗?’以使他对自己所传讲的内容产生自觉。”
对于永生永死,不仅要讲,自觉地引导人关注,还需要在教导的时候再三强调以突出,杖恩传道特别谈到了教导应当避免平面化和板块化,他说:“福音是一个整体,在福音里所描述的各个要点,其本身有很深的内在关联。以我们今天的主题来说:整个福音是在一个很强的末世背景下被宣讲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其中‘天国近了’是头一句话,也是前提。所以,如果不放在末世背景下讲福音,无论多么有口才的人都无法讲得准确。我以前服事一个慕道友,他始终不接受基督的再临,却试图去理解‘基督解决我们的罪’这一命题,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不可信的事情。’从他的前设来说,结论只能是这样。所以,永恒的意识,不单是信仰中的‘板块之一’,也应当同时渗透到所有教导当中。现今基督徒的生活,有哪一块不是受到对永恒的关切的支配呢?倘若有,那么我们只能说:你那一块的生活恐怕‘不合法’,是需要反思的。
“此外,在教导的过程中也有特别需要牧者留心的。许多人在提倡一种‘整全、平衡’的教导模式。这在今天尤为流行,并且似乎在道理上说得通,毕竟‘圣经都是神的话’嘛,你不应该重视这一段而忽略那一段。但这话背后有很深的陷阱,我认为这样讲的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不太了解人性与人心。事实上,人的心,因为罪的影响,对神的道的抵挡是相当复杂、深入的。在实践中你会发现:往往越是核心、关键、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教导,他们抵挡的力度也会最大;相反,那些无关大局、不让人生命受到挑战的教导,他们的抵挡力度也会很小。所以,‘平衡教导所有真理’在实践中最后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那些次要的真理被人拼命吸收,并以实际不真合乎圣经的方式顽固持守;而那些核心的真理却无法被吸收,甚至完全排斥或忽略掉。——如果不反复强调,很少有人会那么认真地去对待关于永恒的事情,因为在人的心中,天然是更倾向于(极强烈地倾向于)对今生的关注。
“所以,作为牧者应当反复强调核心的真理!甚至不惜为了强调这些核心的真理,宁可少讲,甚至不讲一些通常看为‘有一定重要性’的道理。直到听者的心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止,然后才过渡到其他方面。——或者,他们的重视并不是‘认真对待’,而是‘开始厌烦’:这也是好事!因为当他们开始厌烦你不断反复强调那一个真理的时候,就是他们开始不知不觉地‘昼夜、反复思想’你所讲信息的时候,圣灵常常就在那时动工,改变他们的心。”
其次,在牧养方式上,牧者们再一次强调了付代价进行个人性牧养的重要性。牧者要推动弟兄姐妹成长,需要和他有真实的关系、爱的关系,所以牧者要付代价,并且要成为弟兄姐妹传福音的榜样。沈权牧师说:“怎么体验圣经中的永恒呢?圣灵的工作是在教会的共同体中,祷告、查经、彼此相爱就会有对永恒的体验,传福音收获灵魂的体验也是很不一样的。如果牧者不够付代价,像雇工,如果牧者本身缺乏为主癫狂传福音的样式,就是最直接的问题。”
最后,需要结合十字架的道路——受苦,才能够不断确信和真盼望永恒。苏民传道说:“基督徒受苦,一是因为担当福音使命主动地受苦,二是神加给信徒的试炼。在经历苦难的时候,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上,往往是会自怜而忽略永生永死的,因为人太容易自爱,他能够感受到的艰难太真实了。但是因为有对永生永死和替代性救赎的确知,即使不愿意面对这些,仍旧会发现这是逃也逃不掉的。苦难会很直接地让人面对圣洁的神,并经历信心的试炼:是否有什么使我不被神喜悦?我个人的体会是,苦难显出我隐藏的罪,把我逼到一个死角里,逼着我重新做选择:到底要下地狱还是要上天堂?我知道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得到永生,那么我是继续活在自己的罪恶之中,还是立志弃绝罪恶,并接纳和顺服主?在最终做出弃绝罪、顺服主的决定后,可能仍会有自怜和对罪中生活的不舍,但是,却也再一次地在信心和顺服中宣告:永生永死、替代性救赎更为真实。一旦如此决定,也很奇妙地伴随着得救的确据,即使仍在艰难中,信心却被坚固、得安慰。正如圣经说‘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1:3)这样实实在在地受苦,又实实在在地得着喜乐,就能够明白:我们有世上的苦难夺不走的福分,眼泪夺不走的喜乐!”
当弟兄姐妹的信仰被校准,我们将看到的是一群这个世界不配有的人。若一个人开始关注灵魂的结局、基督的再来,他便无法继续以自我为中心来信靠神。那时他也必真正地明白了替代性救赎,因此知道自己是何等蒙爱,而有真正的安慰和盼望。不论今世遭遇怎样的艰难,他知道他能够进天家,他知道“主必快来”。而在面对别的灵魂时,他能脱离对自己的关注,真正怜悯这些灵魂,担当起福音的使命。并且,面对流行文化的压力的时候,因为基督徒有基于圣经的超越性的认识,他就能看透了它——“我不能花更多的时间像你们那样为自己活了,我得为主活了,我得为更多的灵魂活了。”当基督徒再一次确认他的终点,就更清楚地看到脚下的路,那条十字架道路。正如苏民传道所言:“永生永死让我知道,真正有盼望的生活是与主同行的,我这样跟随主是对的,对付正在经历着的一些诱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十字架道路。因着永生永死,我觉得基督徒在地上也是幸福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