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es) 译/和卫 校/李亮
前言
在过去三年里,我经历了:
因机构精简而被裁员,
掉了一颗牙,
我的双胞胎兄弟死于心脏病突发,
又抱了两个孙子,
和我结婚38年的妻子被诊断出纤维肌痛,
我更深地体会到神坚定不变的信实,
有了更丰富的祷告和赞美的生活,
也有了更强烈的渴望,想给后辈留下有意义的传承。
六十出头,我的老年生活才刚刚开始。
出自恩典,神赐下衰老这一礼物,让我们思考和面对生命中一些重要议题。当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其人生经历会产生出全新和未曾预料的课题。环境改变了,完全没有预期的挑战会出现,从前优先的事也会变得不再那么至关重要。就如在我人生中所发生的那样,有时改变来得很突然。但多数情况是,它的到来是渐进的。这些改变会激发一系列情感反应,既有伴随重大的失落感而来的悲伤,也有从未经历过的人生丰富惊现时的喜悦。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搜集有关衰老的圣经观点,可称为“有关衰老的实践神学”。这一神学之重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圣经对进入晚年的人强调什么,为个体和教会提供洞见,用以帮助进入老年的人获得更深的使命感、成就感和意义感。它也会给出一些预防性的指导和策略,让人们到这个特别的人生阶段后能够采用。婴儿潮一代[2]的文化鼓励永葆年轻,回避任何身体变老的迹象,我们也需要让圣经里有关衰老的真理来重塑我们的衰老观。简言之,对衰老这一主题的探讨对当代教会和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圣经大量谈及衰老和老年人。旧约和新约都将人生比作是旅程或客旅(创47:9;诗39:12,84:5,119:54;来11:13),圣经也描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大多遵循年岁或代际的顺序:孩童、小孩子、少年人、成熟的父辈(申32:25;利27:1-8;诗148:12;约一2:12-14)——上述经文表明,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变老是正常人类经验的一部分,孩童和成人皆然。出生在婴儿潮年代的人,或许应该学一学族长约伯,在他年老时,坦然接纳自己的“暮年”(伯29:1-6)。在描述年老时,圣经有好几个称谓,常见的有“老迈”、“老人”、“年老”、“老年人”和“有年纪的”(撒下19:32;约12:20,15:10,29:8,32:9;耶6:11;路2:36;多2:2 -3;门9)。
有关人生和衰老的根本观点
在实际考虑老年事工时,圣经里一些有关生命和衰老的概念能起到支柱性作用。这些概念也是我们理解衰老的基础。
1、 所有人类生命都是珍贵和神圣的。人是神特殊的创造。人类生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尊严,当受敬重和接纳。只有人才能和基督建立特殊的立约关系(创1:26-28;诗8:5-6,139:14;林前15:39-40)。
2、人的肉体生命是暂时的。生命发展的轨迹是单向的,只能朝向终点走去。衰老的过程能清晰地揭示肉体生命的短暂存在。“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他发旺如野地的花,经风一吹,便归无有。”(诗103:15-16)世人的生命如同快快过去的影儿(诗144:4)。
3、衰老的过程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和动态的。从婴儿到成年,每个人都要经历它。它终将侵蚀一个人生命的资源和精力(创3:19;王上2:2;诗39:4;传3:1-2)。
4、年龄的增长不会降低灵魂的价值和对救主的需要。对基督位格化的信靠是人生目标和安慰的最终来源。神救赎罪人的心不会因为人年老而消失。每个老人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基督是替他们而死(可16:15;徒1:8;林后2:16;约一2:1-2)。
5、衰老为加倍的属灵成熟和智慧增长提供了机会。使徒劝诫在基督里的人,要在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不断有长进(弗4:15;西2:6-7;彼后3:18)。这样的长进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身体、社会关系、情感、心理和灵性(路2:52;罗12:1;来6:1)。
6、一生的信仰旅程使信徒有信心、盼望面对艰难和死亡。每个圣徒被呼召多行善事,多结果子,并持续与他人和睦。死亡是生命历程中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盼望之锚不在这个世界上(约15:1-8;罗14:7-9;林前15:26、42-44;弗2:8-9;多2:13;来6:19)。
7、基督徒肉身的死亡是打开进入新存在状态的大门。有更多的要来。我们日渐领悟,这世界不是我们最终的家。我们都是神的大使,在这世上短暂寄居(林前15:19;林后5:20)。每个基督徒都被呼召,来面对衰老的过程,并确信将来有一种更好的存在状态在等待着他(林前2:9;来11:13-16)。
与衰老有关的圣经主题
在谈论衰老和老人方面,圣经作者的观点高度一致。他们的立场既现实,又富有盼望。保持两者间的平衡对从神学角度看待衰老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如何开展老年事工,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个人生命的这最后阶段。神的道并没有忽略年老可能导致的损失。然而,虽有损失,人也是在变老的过程中成长,见解日渐丰富,盼望和爱心日增。
有关衰老,圣经给出了三大主题。衰老乃神所赞许(Divine Tribute)的,是必来的试炼(Definite Testing),也是独特的成就(Distinct Triumph)。每个主题各自独立,但每个主题也只是其中一方面。只强调其中一方面而忽略其它,将扭曲衰老的整全意义,也扭曲基督徒对衰老的经验。这三个主题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观点,共同解释人生后半程的失去和得着。
主题一:神所赞许的
老年是神所赞许的时期,这是有关衰老的第一个主题。很多经文都教导要敬重那些年老者,认为他们应得到尊敬。古人相信,能活到年纪很大是神的恩惠。想一想婴儿的死亡率和那些死于战乱和饥荒的人便可得知,活到老是一种胜利,是值得庆祝的事。
在白发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19:32)
年老而终表明了神对人的特殊恩待,是从神而来的福分,是时空内神所赐下的恩典。在利未记19:32的诫命中,摩西将尊敬老人与敬畏神联系在一起。“神在老年人身上得到尊崇,为此,必须敬重老人”。那些熟悉生命整体——从其入口到出口——的人更能领会生命的真意。一位未留名的诗篇作者将长寿等同于神的信实(诗91:16)。既然神选择让老人拥有更多的寿数,那么他们就该得到尊敬。尊敬老年人显示的是对神选择赐谁活得长久的尊重。
并非每个人都获得长寿的恩赐。不管圣经人物对衰老的本质了解多少,他们都希望活得更长久。“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便是记录诗篇作者的哀叹(诗102:23)。长寿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愿望。一项相关调查中,93%的参与者都希望活得长久。那些出生在婴儿潮早期(1947-1955年)的人更关注寿数,在他们看来,活得越长,越能保持一种活跃、高效和富有意义的生活。
《拯救大兵瑞恩》有力地展现了过完人生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在电影最后一幕,那场关键战役的孤独幸存者已成为白发老人,回忆起当年他的很多战友被杀,而自己却活下来,他再次意识到,那些战友的生命过早地结束了。为了救他,他们的生命被削减了,没有机会经历正常的人生四季。在那群奔赴战场的士兵中,只有他得到了长寿的礼物。在泪眼中,他让他的家人告诉他说,他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意思是说他的一生值得那些战友所付出的牺牲。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只有10%的人能活到65岁。而今天,那些2000年后在美国出生的孩子中预期有90%能活过这一年龄。
对老年人要:尊敬、爱戴和敬重
在第五条诫命中,活得长久取决于孝敬父母。这段经文的长寿保证是双重的应许,既面向迦南地的以色列民,又针对个人。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
为着老人而有的积极行动能表现对他们的尊敬:满足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建议,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提前5:1a;利19:32;箴23:22)。莫伯格(Moberg)认为,尊敬老年人最具体的方式是关注他们的身体、物质、社会和属灵方面的需求(1984)。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年老的人能够得到年轻人的爱戴和敬重,他们身上的重担也会减轻很多。
箴言书的作者提说老人时的语气是赞许的。
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箴16:31)
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箴20:29)
“荣耀”(splendor)一词给出的信息很关键,表达了对于长者敬重的最高程度,且是“装饰”或“伴随”他们的。一提到“荣耀”,人们想到的画面是君王头上戴着皇家冠冕。箴言书经常使用该词来表示神的尊贵。这样的敬重和爱戴原本只属于神,在这两段经文里却用来描述老年人,只因他们步入年老的阶段。所有的老年人都应该得到尊重,那些过着虔敬生活的老人应更加给予特殊的尊崇(申5:16;王上3:14)。
具体如何敬重老年人,可以在圣经里找到多方面的例子:路得对年老的拿俄米的忠心(得1:16),从金钱上帮助老年人,尤其是寡妇(徒6:1-4;提前5:3-8),为他们提供团契和关爱(徒2:42-46),积极地听取老人的建议和智慧(提前5:17-18)。在最后这点,或许可以回想一下罗波安王的故事。由于他拒绝听取长者的建议,他的王国一分为二(王上12)。
圣经使用强有力的词语表明,老年是神所赞许的。对于那些被赐予寿数的人,我们应该称许、尊敬、爱戴和敬重他们。神将特殊的恩惠给予那些长寿的人。这是一段特别尊贵的人生年岁。
反面:不敬和恶待
我们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古代希伯来人会完全遵守摩西和智慧书上的训诫。事实上,诗篇71篇里一位老年人的呼求正表明,尊敬和爱戴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当失去身体机能和经济能力时,很多老人遭遇的是鄙夷、拒绝和遗弃。箴言的作者显然意识到以色列民对尊敬老人这个命令的忽视(箴23:22,19:26)。
新约时代也曾发生不尊敬老人的情况。耶稣严厉谴责了借着“各耳板”的拉比教义而逃避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可7:9-13)。在“各耳板”的实践中,已经成年的子女欺骗自己的父母,拒绝供养他们,打着将自己财产“献给主”的虔敬借口,继续过着一切财产全归自我的生活。一个人可以宣誓,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神”,因此是神的财产。如此,他们便能拒绝抚养年老的父母,藉着诡称他已经一无所有,但实际上他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金钱或财产。耶稣说,这种行为违背了神的道,使其被架空(可7:13)。
在使徒著作里,我们看到教会对分发日常饮食时被忽略的希腊寡妇给予特殊的关照(徒6)。使徒保罗指示,要供养那些忠心服事穷苦疾病者的老年寡妇(60岁以上,提前5:3-11)。如此保罗也是在暗示,并非所有的教会会众都敬重和尊荣这些敬虔寡妇的工作。
根据经文我们得知,在每个年代,神的立约群体都没能很好地做到尊重老者。“年老歧视”指因为年老而遭受的任何形式的不公、偏见或偏待。它大大减损了我们尊敬、爱戴和敬重老人的能力。通常,人们很容易跟从流行的文化偏见,厌弃老年人或衰老的过程,以各种形式歧视和恶待老人。这是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都有的问题。
尊重老年人:当代的挑战
那我们如何按照神话语中的诫命来尊敬和爱戴长者呢?圣经里神的子民也曾不断地问到相同的问题。每个年代的教会会众都必须找出自己的正确答案。致力于尊荣老人的教会,面临的挑战至少有两个:一是对老人的文化迷信和偏见,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老人的负面态度;二是需要对老年人所面临的文化转变作出及时的回应。
在事关衰老和老人的议题上,教会里许多人通常接受了很多负面的文化迷信。 这种做法充斥着我们的社会,让教会沉溺于一种高度悲观的衰老观。婴儿潮一代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文化性地过度关注永葆年轻,他们拒绝思想衰老。为提高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爱戴,教会必须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富有成效的老年事工框架。其中包括帮助婴儿潮一代实现过上有意义、活跃和有目的的老年生活的计划和愿望,那些帮助老人处理衰老的价值观问题的教会也将成长。庆祝婴儿潮一代进入老年,既将其视作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同时倡导主动、活泼和年轻的观念,会使我们开展面向婴儿潮一代的事工事半功倍。
教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开展及时的事工来回应美国社会中正发生的剧烈的人口变迁。目前的美国5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庞大,到2025年近四分之一美国人将属于这一群体,这代表着教会将具备更大增长的可能,但是很少有教会为针对这个最长人生阶段的服事做有计划的安排。一个人在老年度过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其他年龄阶段,它长达30多年!根据霍尔(Hoare)的划分,童年是1岁到10岁,少年是10岁到22岁,青年大概15年,中年是18年;老年阶段从55岁开始,直到85岁或更久。关键的成长、转折会在这一人生阶段发生,新的学习机会也会出现,此时间段内出现的属灵成长及其影响潜力也会是惊人的。
敬重和尊荣老年人的最好方式是,从战略层面实施对该年龄段人群有针对性、目标化的事工计划。碌碌无为是对老年人群的不敬,在寻求开展老年事工计划时,每间教会都应该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教会有多少百分比的资源用于此年龄段人群的成长、服事、关怀或福音事工?这与教会老年人数或教会服事对象的人数成比例吗?
2、我们怎样在当前的事工里继续关怀老年人,同时开展新的事工,为那些即将步入老年的“新人”做准备?
3、我们怎样设计这一事工,更加吸引那些关注保持年轻和积极的心态、同时又富有效力和活得更久的老年人?
4、需要怎样的具体策略或教导来满足这一阶段人群独特的发展需要?
5、面向和通过老年人开展事工的异象是什么?
6、我们何时需要雇佣在老年学领域有过培训的牧师?
7、由于成年人分组通常会吸引岁数幅度范围在12-15岁之间的人,因此开展事工针对的具体年龄段是多少?需要多少老人小组?(图1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划分。)
在教会生活中,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很重要。若对一个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服事不周,也会对服事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带来连锁的负面影响。然而,教会有必须完成的使命,提供为老年人也通过老年人展开的事工。不能将老年人群边缘化,他们的灵魂并没有失去价值。今天的教会需要留意和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和开展各样活动来敬重和尊荣老年人。当我们为他们、也通过他们开展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意义的服事时,我们便是在恭敬长者了。
主题二: 必来的试炼
有关衰老的第二个主题有某种现实主义的意味。这部分主要谈论圣经里记载的与变老有关的亏损。它能帮助得出相关的实践神学的理解,也为教会如何回应那些在经历特殊试炼的老年人提供建议。
摩西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年老的伤痛: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
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
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
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9-10)
生命以一声“叹息”而结束,在希伯来文中,该词是一个复合词,表达了对生命终结时伴随的倦怠的双重强调。
老年事工面对的最大任务或许是,如何成功地处理年老时面临的损失和试炼,同时也在以下两个方面保持积极、满有盼望的专注:1)里面每日被更新(林后4:16);2)在天上过上与基督同在更美生活的最终盼望(林后2:9,15:19-26;西1:5;多1:2;来11:13-16)。尤其是我们的文化倾向于不去思考死亡、也不关注与死亡有关的话题,在这样的文化中挑战变得更加急迫。奥斯瓦尔德·桑德斯(J. Oswald Sanders)在以下文字里表达了这样的积极平衡:
黑发真的会变白或脱落;呼吸时真的会气喘;肌肉真的会松弛;我们的身体逐渐地衰残。尽管有如此诸多的不便,很多人在年老时依旧保持强健。(备注:他当时92岁。)
损失和调整
人的能力会随着变老发生变换,身体的亏损也需要重新适应,这是不可避免且是正常的。虽然活着本身就是神的恩惠,但神并没有保证衰老的过程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如本杰明·布莱什(Benjamin Blech)所谈论的,变老既是祝福,也是咒诅。有个老人如此评估他健康的衰败,“我过去力壮如牛,如今却气短如驴。”
圣经里谈论身体衰老最直接的经文是传道书12:1-7。学者们认为,这段经文描绘的画面生动地记述了一个老年人所经历的身体衰败,接连不断的损失,无可避免地走向坟墓。[3]在我接下来会发表的文章里,借鉴了老年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对这些经文进行了当代性的解释。这种做法之所以可取,是因为这首诗歌记述的正是衰老带来的损失,其中共描述了进入老年后十八种不同的身体或心理损失。(具体请见图2。)
图2
我们需要对圣经有关衰老的第二个主题展开清醒的分析。随着一个人年事渐高,生命力和生存感也将改变,很多人变得日渐脆弱。传道书12章主要专注讲述了生理和心理的损失、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衰老会侵蚀一个人的生命泉源,到了最后,电池的电量终会衰竭。
然而,这种失丧和衰弱感不是完全负面的。神通常使用身体领域的事来教导更深的属灵的洞见,用暂时领域的事教导关乎永恒的思想。例如当我大概20岁刚出头、还在圣经学校学习时,我想我的身体太好以至于去天堂太可惜了。如今我60多岁了,我已经充分意识到,在永恒里不再拖着这具满是伤痛的残缺身体,将是多么的开心!我更期待将来全新和荣耀的身体。无论是经历还是情感的层面,我都越来越多体会到基督救赎的大爱。在衰老的过程中,关于神在基督里的良善我学到了更深的课程。
我们要记住,一个人内在的灵魂和外在的躯体是不能等同的。美国早期的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深知这一真理。当被问到他境况如何时,他的回答表明,尽管意识到身体的衰败,他却更是积极地盼望将来。他说:
先生,约翰·亚当斯本人很好,虽然他所住的居所正摇摇欲坠。年月和季节几近将它摧毁。如今屋顶破了,墙也裂了。风一吹,整个房子都颤抖。我想约翰·亚当斯很快就要搬出去了,但他本人却是很好。
在必来的试炼中经历的失丧,不仅局限于生理层面。衰老也会带来社会地位、自尊和价值感的失去。诗篇的作者描述了这多重的损失:
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
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
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
我的骨头也枯干。
我因一切敌人成了羞辱,
在我的邻舍跟前更甚;
那认识我的都惧怕我,
在外头看见我的都躲避我。
我被人忘记,如同私人,无人记念。
我好像破碎的器皿。
我听见了许多人的馋谤,
四围都是惊吓。
他们一同商议攻击我的时候,
就图谋要害我的性命。(诗31:10-13 )
先知约珥描述了一个老年人的伤心,因为蝗虫吞吃了一切(珥1:2-4,2:25)。蝗虫能代表多种损失。比起其他年龄群,进入晚年的人要承受的损失更多,损失的重要性更大,面对损失的频率也更高。除了传道书12章里描述的生理损失外,可能的损失还包括:因死亡和迁移失去朋友,失去支持体系,失去财务安全,失去健康,丧失独立,失去尊重和失去重要性。如同蝗灾一样,损失逐渐增强,一层高过一层。通常,损失是一波还未平复,一波又来侵袭。有时,失去的痛楚如此真实,会让一个真正敬虔的长者疑惑,神是否因他年老而“丢弃他”(诗71:9)。约珥书剩下的章节给出了积极的提醒,即便外在日渐衰残,但神依旧在老年人里面工作。主的应许是:“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你们必多吃而得饱足,就赞美为你们行奇妙事之耶和华你们神的名。”(珥2:25b-26)
在年老的国度
进入年老的国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与你从前所想象的大为不同。你不会知道这个国度会是怎样,直到你在那里居住过,并得到公民证。
多数人会在年老国度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保险分析人士曾统计,只有24%的老人会突然死亡。踏上人生旅程这一阶段的人将经历逐渐衰老的过程。多数人会经历蛮长的、逐渐展开的机体衰退过程。年老会不断带来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的疼痛和苦难也越来越重。
有四个概念可帮助我们拥有一种强健的关于衰老的实践神学,通过帮助他们面对失丧和受苦的现实,来服事老人和开展老年事工。第一,必须深入地教导受苦的目的和意义,老年事工才是整全的。基督徒受苦有着多重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他人的益处,可能是为了炼净个人的软弱和局限,可能为了促进对基督的爱更深的理解(罗8:17;彼前2:20, 5:10)。将自己遭受的折磨和损失看作一种提醒,令他们想起基督为救赎他们所受的苦、所遭的损失,很多年老的基督徒因此经历了灵性的更新。患难中的基督徒能真正体会到基督大爱的长阔高深(弗3:18)。
第二,教导基督徒死亡观和如何面对死亡很关键。其实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是如此。耶稣说是死亡而非出生迫使一个人去领悟生命的终极意义(太16:26、27)。教会有关基督战胜死亡(林前15:20-28, 54-56)、复活的盼望(帖前4:13-16)、死亡的事实和传福音之必要(罗6:1-11;约一5:16-17)的教导是构成有关死亡和面对死亡教导的基础。一个成熟的老年事工应该处理个体面对死亡的担忧,以及老人的家人、朋友对其死亡的关切。
第三,接受年老以及随之而来多方面的改变是最健康和最有益的立场。老年人在变老过程中,若有这样的心就会获益最大。学会满足于在自己衰老过程变化的环境是需要保持的健康心态(腓4:11)。如果婴儿潮一代人所做只是在总体年轻化的方向内重新调整,如果操作得极端,便会造成对衰老的不健康的否定。要保持人生关键议题的中心地位:生命的目的、传承、意义感、智慧和超越性。大多数老人依旧保持活力和激情,甚至直至八九十岁高龄。肉体衰老的过程是渐进的,多数老年人能够加以调整和适应。多数慢性健康问题也能得以控制。一个年老的圣徒曾告诉我,她一天走两英里,“我可以走得更远点,但那些与我一起散步的人比我走得快,我就让他们先走。我已经92岁了。我并没有老,倒是我对生命的热情和意义领悟日渐丰富了。”
第四,对少数面临死亡的老人来说,提醒他们人生的价值不是由做事的效率和活力所决定的,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宽慰。即便肉体日渐衰残,内在的成长依旧是可能的。即便条件受限,一个人仍能做好管家的职分,这样的教导会对多数老年人有益。老年事工需要以公开、诚实和荣耀基督的方式解决伤痛和失丧的问题。
不仅是普通的试炼
教会对经历远非普通试炼的老人们该负的责任是什么呢?比如我的岳母,她已经被诊断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二级晚期。面对这些特殊个体,基督教会应该怎样回应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那些患有重度精神性或情感性痴呆、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呢?对那些因卧床不起无望康复的老人应作何回应呢?随着联邦政府被要求更有智慧地使用财政,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等议题将得到更多关注,对此基督教会应当如何回应呢?
在神学上,我们要记住的是,所有人类生命都是神圣的(创1:26-28;诗8:5-6;林前15:39-40)。致命性疾病和因病死亡会带来复杂的议题。如果把情感因素考虑进来,决定远非有了理性的观点或教理就能做出的。我外婆人生的最后五年,与我们住在一起。当她长期患病而最终去世时,一些家庭成员表示那像是从监狱得到了释放。他们一直害怕将外婆一个人留在家里,怕她会伤害自己。现代医疗科技能维持人的生命,有时却是让人不能自然离世。如果你的妈妈或配偶告诉你,她希望不要过度医疗,作出符合她们愿望的决定是很困难的。
教会有责任为那些即将经历人生终了的老人提供基督般的爱和关怀。即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机能不再健全,对他们的服事仍是可能的(太25:40)。教会会众给经历特殊患难的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可以有:护理扶助小组、临时看护、派人接受史蒂芬事工[4]的培训、老人日间看护、交通帮助、牧区护士等。面对有限的生命即将终了,也面对一段相对无助的时期,没有基督的老年人会非常绝望,他们往往对福音有更好的回应。
和拒绝长大一样,拒绝变老是愚昧的,这也是不可能的。从圣经看待衰老提醒我们,生命衰残之季也是种种试炼必要来临的时期。圣经还提供了塑造我们衰老的实践神学观的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是与现实主义相反的概念。如果神的道只专注于人在衰老时所经受的患难,那么衰老带来的更多可能性仍然是未被发现和未被唤醒的。与第二个主题相比,第三个主题有着显然不同的强调。
主题三:独特的成就
生命的每个季节都有其特殊的美丽和目的,每个阶段有自身的吸引力所在。对老年基督徒,变老也为进深的信心操练提供了大好机会。从以下两个角度,圣经将年老视作一段显著的成就时期。
见证神的信实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
使徒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解释道,他所以乐意承受各种患难和危险,是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复活的盼望。这是他服事的动力(林后4:15)。这盼望对正在变老的基督徒同样是真实的。虽然身体不断衰败,但这只是暂时的(林后4:17);虽然这苦楚会使我们叹息辛劳,但内在的属灵更新却使我们能在艰难处境中勇往直行。
大好消息是神允许老年人经历每日更新和重建。随着我们的外貌和身体不断地改变,陶匠仍在工作,好将我们塑造成合他心意的形状(耶18:1-4)。比起生命的其他季节,老年人更有机会经历“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这种软弱和依赖使我们生发出全新的自我意识。有几个作者描述了在受苦和将死的困境中想要称颂生命的情形。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称这种接受的举动是“智慧”。与那些经历过沧桑后依然坚定持守的人相比,谁更能真正理解和彰显神的主权呢?这或许正是约伯在谈到“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时心里所想的(伯12:12)。通常在经历大试炼时,神会彰显他的大信实。
过度的绝望似乎不是神对老年人的生命计划。很多人称诗篇71篇为“一位敬虔老者的诗歌。”请注意第18节的最后两处经文。他的渴望是将属灵的传承带给下一代和后世的人。在人生寿数圆满之季,他获得了全新的洞见。他所领悟的是年轻人所不能达到的,即神的威严和大能正掌管整个宇宙和永恒。他急切地想要将这智慧与所有能听到的人分享。
神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
求你不要离弃我,
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
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诗71:18)
教会的会众可以从那些饱经人生风霜的老年信徒身上,学到他们灵性的成熟、智慧、谦卑。当老年信徒分享神在他们一生中所彰显的信实时,他们便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成就,给他人提供了典范和指导。
在不断结果子中收获喜乐
多结果子是老年信徒庆祝晚年的独特胜利的第二种方式。
义人发旺如棕树,
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
他们栽于耶和华的殿中,
发旺在我们神的院里。
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
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好显明耶和华是正直的。
他是我的磐石,在他毫无不义。(诗92:12-15)
圣经里经常描述与神同在的老年人和没有神的老年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正直人发旺如同棕树和香柏树。香柏树代表着力量和坚韧,而棕树象征着美丽和多结果实。信徒生长葱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每天与主有团契交通,从他那里吸取力量和养料。衰老不会损害他们结果子的能力,反倒会增强。
在希伯来文中有一种棕树叫作椰枣树,它在成熟时才正式结果子,果子的总重量达300-600磅。它持续不断结果子,甚至直到150岁树龄后!结果子的概念贯穿着圣经的始终,它既包含其生产力(所做的活动),也包含其存在(内在的品格特质)。这包括八福(太6)、圣灵的果子(加5)、善行(西1:10)和带他人进入与耶稣基督的救赎性关系中(徒1:8;林后5:18)。耶稣呼召他的门徒多结果子,而不论他们年纪如何。多结果子并结丰盛的果子形式有很多,对老年人结果子的神学,有三对并行的概念能提供特别支持。
祷告和赞美
老年信徒两大最有力的属灵资源是祷告和赞美。尽管不是老人的专属,但人们常常是进入人生后半程才意识到这些操练的重大价值。祷告和赞美能除去孤独,克服抑郁。想一想吧,老年人面临的两大慢性心理问题可以因此而胜过!多达500项研究,包括声誉崇高的杜克大学宗教/灵性和健康医疗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都表明,祷告能带来个人的平静感,有助于缓解孤独和恐惧,给人力量,提升自尊,防范焦虑和疾病。有规律和持续地为他人代祷,能加深与神的相交,打开属天的能力,消除自我专注的抑郁。
长者代求的能力在旧约的记述中生动展现出来。约书亚与亚玛力人争战(出17:8-16),只要八十高龄的摩西高举双手为以色列人代求,以色列军队就会胜利。藉着祈祷的双手,不费一兵一卒便赢得战争。摩西的双手是神暗中工作的器具。以同样的方式,今天的老年人也可成为神的祷告战士。
操练赞美是神赐给老年信徒的秘密礼物。诗篇的作者要求我们每天七次赞美神(诗119:164)。根据以赛亚书61:3,赞美是神赐给信徒代替忧伤之灵的新衣。公义的老年人会不断地操练赞美。这是一个人生习惯。注意诗人所说的:
你的赞美,你的荣耀,
终日必满了我的口。
我却要常常盼望,
并要越发赞美你。
我的口终日要述说你的公义和你的救恩,
因我不计其数。
我要来说主耶和华大能的事,
我单要提说你的公义。(诗71:8, 14-17)
成长和服事
当人们谈到变老时,过多地强调了衰老,而不是成长。圣经里很多例子显示,处在年岁带来的改变中,老年人依旧能保持属灵的成长和活力。迦勒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书14:6-15)。85岁高龄时,他“还是强壮”。在所有希伯来人中,唯独他独自将迦南人从分配给他的地土上赶了出去。他在衰老的年纪,却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他最后的年岁成了他最好的年岁。
很多老人自愿地选择去服事。84岁的亚拿在殿里禁食祈求,昼夜事奉神(路2:36-38)。在路加的记述中,她还将婴孩基督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的人讲说。这段文字描述了她在年纪老迈时的事奉,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啊!在当下的社会,75岁之后志愿服事就大幅下滑了。让他们用主动的服事来代替因年老而经历的角色缺失,难道不可行吗?这是很多教会会众都未曾探索的领域。开展多样化的宣教活动便是一种方法,帮助出生在婴儿潮初期的老年信徒满足对意义和目的的追求。
内在的美丽和敬虔的智慧
老人的美在于其灵魂深处;其魅力从内里散发出来。它是神所宝贵的安静和温柔的灵的反映(彼前3:3-4)。虽然外在效率降低,成就减少,容貌衰退,但充满温柔、怜悯、无私和敬虔智慧的生命总是富有吸引力。在一个崇拜年轻和美貌的文化里,我们必须崇尚灵魂在真理中的美。
老年人的一个发展趋向是不断从外在转向内在。向着更多内省发展的倾向会带来生命回顾,也让人保持高度的觉醒。这时会发生从所做(doing)到所是(being)的焦点转移,这样的关注与新约中强调基督徒生活中的被动面(态度或品格)一致。马太福音5:1-8里论说的福气本质上大部分是被动的,这也同样适用于哥林多前书13章里阐述的爱的品质,加拉太书5:22-23里的属灵果子也是如此。
一些年老圣徒的智慧和生命达到某种深度,被公认为资深辅导者或属灵长辈。用现代术语来表述,当加强式的属灵意识在生命中发生时,他们便成为属灵长辈。这也被称作“年老超越性”——这样的人生活在“灵魂时间”里。他们有高度 “清醒的永恒意识”。他们全景式地看待时空,并评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属灵长辈能将人们的价值从物质主义关切导向整体和永恒性的关切。当拥有这样智慧的属灵长者出现在会众中,作为“被呼召出来的一群”的教会的整体灵性都将大大提升。每个地方教会都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将这样的老人纳入到教会生活中。基督身体的每一代都需要敬虔的属灵长者的影响。
教会大大受益于看到和听取像约翰·卫斯理这样的属灵英雄长者。在那个年代,他走到哪里,就将他的喜乐传播到那里。他散布了欢喜、满足和平安。不管什么人,看到他而没想过“我的后半生像他那样就好了”都是不可能的。卫斯理是度过敬虔生命的老年人的模范。
结论
关于衰老的话题,圣经谈论了很多。三大主题总结了经文的中心教导。进入老年是神所赞许的,进入人生后半程的人应受到尊重和爱戴,人生的冬季也存在很多的活力和价值。变老也带来必然的试炼,但也有很多特别的祝福。身体的逐渐衰残会日渐加增患难,消耗人的精力。然而,老年人日渐衰老时也能以独特的方式荣耀神,当如此行时,他们也能发现意义、极大的满足和喜乐。他们能继续结果子和见证神在他一生中的信实,也会有全新的领悟和灵性的深度。衰老的过程也可成为一种特殊和独特的成就。
[1] 本文选自: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Series3, Vol. 5, No.2,Fall 2008, Ministry by and for Those Beyond the Age of 55。该刊物是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拜欧拉大学托尔伯特神学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 of Biola University)主办的一份半年刊。——编者注
[2] 婴儿潮一代(baby boom),此处指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在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人数大约有7800万。
[3] 关于如何解释这篇诗歌,人们共识较少。有人将经文视作象征性的比喻,一种对衰老简单和直接的呈现。一些人认为它是对随着年龄增长、具体身体部位功能衰减的寓言性描述。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段经文兼有寓言和比喻。所有这些思路都不能解答2到6节的文本难点。在古代诗歌中,字面叙述和比喻似乎常常参杂使用。此外,这也是教会历史上对传道书12:1-7最普遍的解释。
[4] 该事工位于圣路易斯,装备平信徒人士一对一地帮助那些有着情感、身体或属灵问题的人。很多的教会都使用这一事工培训项目。
参考文献
Blech, B. (1977). Judaism and Gerontology, Tradition.
Blythe, R. (1979). The view in winter: Reflections on old 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hechowich, F. (2001). Aging,ageism. In M. J. Anthony (Ed.),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education.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Cole, T. R., & Winkler, M. G. (Eds.). (1994). The Oxford book of ag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wley, M. (1989). The visit of 80. In D. Hall (Ed.), The Contemporary Essay (pp 79–82). Boston, Bedford/St. Martins
Dass, R. (2000). Still here: Embracing aging, changing and dying.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Delitzsch, F. (1951). The Proverbs of Solomon. Vol. I. Translated by M. G. Easton.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Delitzsch, F. (1952). The Psalms. Vol. I & II. Translated by F. Bolton.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Downs, H. (1994). Fifty to forever. Nashville, TN: Nelson.
Durbanville, H. (1950). The best is yet to be. Edinburgh, UK: Barbour.
Dychtwald, K. (1990). The age wave: How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 of our time can change your future. New York: Bantam.
Erikson, E. (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A review. New York: Norton.
Green, B. (2006). Marketing to leading-edge baby boomers: Perceptions, principles, practices, predictions. Ithaca, NY: Paramount Pub.
Hoare, C. (Ed.). (2006). Handbook of adult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Huber, L. (1995). The church in the community. In Kimble, McFadden, Ellor & Seeber (Eds.), Aging,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 A handbook. Minneapolis, MN: For- tress Press.
Jamieson, R., Fausset, A., & Brown, D. (1961). Jamieson, Fausset and Brown’s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Keil, C. F., & Delitzsch, D. D. (1950). Biblic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The Pentateuch. Vol II. Translated by J. Martin.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Koenig, H. G. (1994). Aging and God: Spiritual pathways to mental health in midlife and later years. New York: Haworth.
Koenig, H. G. (2005). Faith and Mental Health. Radnor, PA: Templeton.
Koenig, H. G., & Lawson, D. G. (2004). Faith in the future: Healthcare, aging and the role of religion. Radnor, PA: Templeton.
MacDonald, W. (1989). 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Nashville, TN: Nelson.
Moberg, D. (1984). Ethical Dimensions of Aging. Augsburg, MN: Augsburg.
Murphy, R. E. (1992). Ecclesiastes. Dallas, TX: Word.
Olitzky, K., & Borowitz, E. (1995). A Jewish Perspective. In Kimble, McFadden, Ellor & Seeber (Eds.), Aging,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 A handbook.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Sanders, J. O. (1993). Enjoying your best years: Staying young while growing older. Grand Rapids, MI: Discovery House.
Smith, J. W., & Clurman, A. (2007). Generation ageless: How baby boomers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live today and they’re just getting started. New York: Harper & Collins.
Tolson, C. L., & Koenig, H. G. (2003). The healing power of prayer.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Tornstam, L. (1973). Gerotranscendence: The contemplative dimension of aging.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Census, U. S. Pop- ulation Projections 2000–2025. Retrieved July 1, 2008, www.census.gov/main/www/cen2000 .html
Van Tatenhove, F. (1995). Evangelical Perspec- tives. In Kimble, McFadden, Ellor & Seeber (Eds.), Aging,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 A handbook.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作者简介:
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es)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方向是老年学。他曾执教于托科阿福尔斯学院、加拿大神学院和辛普森大学。近年来,他担任卡卡拉马斯社区大学学生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