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彪
一、什么是耶稣基督的门徒
什么是门徒?就最基本的概念而言是学生、学徒、门生。有人认为门徒是委身的信徒;有人认为不仅要委身,还要参与事奉,把“门徒”限定为精英主义;还有人割裂了“门徒训练”(以下简称为门训)和“归信”,说传福音信主是第一步,门训是后面的事;也有人把门徒看作是进入门训过程的归信者。
迈克尔·威尔金斯(Michael J. Wilkins)以圣经神学的研究方式写了一本书,相当完整和权威地探讨了从旧约到新约直至当代的“门徒”和“门训”的含义[1]。从广义来说,门徒是指委身跟随一位伟大的领袖并产生了某种学派或者某种运动的一群人,所以苏格拉底有门徒,孔夫子也有门徒。但是耶稣的门徒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从狭义而言,耶稣的门徒是那些到祂这里得永生,认信耶稣是救主和主宰,且踏上跟随耶稣的道路、永不反悔的人。所以他特别强调“门徒”是个复数,是在教会的处境中,不是一个人跟随主,而是一群人共同跟随主。而“门训”,从广义上讲是一个门徒持续成长的过程(隐含的意思就是一个门徒一定会门训其他门徒);狭义上,“门训”意味着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上与基督联合,活出一个真正的完全的“人”的生活。这含义是非常丰富的:恢复上帝的形像,越来越像上帝的第二个位格——道成肉身的基督的形像、举止、情感。耶稣呼召门徒是一个决然、彻底的呼召,但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呼召。在你的教会中,不光是几个热心委身的人是门徒,而是全体会众共同领受这个呼召,他们将在这个世界中活出他们的本质,成为上帝国度的见证人。
而现在,我尝试以另一个视角来看门徒——具有末世—国度性视野的门徒,这涉及到对末世、国度、门徒及其历史性世界观的解读。特雷文·瓦克斯(Trevin Wax)在Eschatological Discipleship[2]一书中, 认为末世论应当包含三个要素:个体、整体和宇宙,在这三个要素中基督徒会找到自己独特的位分。个体末世论谈论我们在上帝里的永生、灵魂的永存;整体的末世论是我们个人身体复活,进入与上帝和其他得救之人的永远团契中;宇宙末世论涉及到整个宇宙的更新和新天新地的建立。第三千禧年(Thirdmill)的《愿你的国降临:末世论》[3],将个体和整体模式论归在个人末世论下,是“对个体的人如何经历末后日子事件的研究”,而宇宙性的末世论对应于普遍末世论,是“对上帝在末后日子审判和拯救之普遍作为的研究”。
我们需要永恒的智慧活在现今的时代,需要将圣经的教导应用在我们个人、教会和社会中。
我修订了特雷文·瓦克斯对门徒的定义,将“国度”加入其中:“具有末世—国度性视野的门训,寻求建立在当今处境中的智慧,好使基督的门徒(在不同的时间和发展观中)界定他们自己,并且呼召他们在处境中顺服基督,展示出他们的基督教信仰,见证圣经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启示是真理。”
二、 末世—国度性视野对于门训的意义
1、国度——圣经中与福音最密切相关的主题[4]
今天许多福音派人士认为,福音是说明了一个人要在基督里找到救恩必须采取的一些步骤。但这并不是耶稣当时的意思。虽然我们应当常作准备,与其他人分享如何成为跟从基督的人,但圣经中的福音,讲的却是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福音这个词首先不是指任何个人或人群的得救,而是指上帝的国度得胜的好消息。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就需要认识到新约圣经的作者,其实是从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即七十士译本得出“传福音”这说法的。七十士译本使用了一个动词“euangelizo”二十次。这个词是用来翻译希伯来文“basar”这个动词,它的意思就是“带来或宣告好消息”。但是,就像撒母耳记上31:9[5]和撒母耳记下18:19[6]这样的经文表明的那样,当这些词用来指君王和国度的时候,它们表明的是在战斗中得胜的好消息。这个观察很重要,因为新约圣经中的“福音”是如此经常和上帝国度的得胜联系在一起。我们实际上可以把路加福音4:43“我……必须……传上帝国的福音”,翻译成“我……必须……宣告上帝的国得胜的福音。”
当新约圣经讲到上帝的国得胜的福音时,它指的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得胜。新约圣经中福音的基本概念,就是上帝的国度得胜的好消息。
同样,在旧约圣经中,上帝通过祂的先知说话警告以色列人,因为他们对上帝不忠心,马上就要遭遇失败和被掳;但上帝有怜悯,也默示先知呼吁那些被掳的人悔改,应许有一场重大胜利临到。这些预言总体来说,是上帝要挫败祂的仇敌,拯救祂的百姓进入祂充满荣耀、普世国度的祝福当中。
我们可以在旧约圣经预言的许多地方看到这些盼望,例如以赛亚书52:7中广为人知的预言:“那报佳音、传平安、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上帝作王了!’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这节经文明确提到了上帝国度得胜的佳音。它也密切对应了以赛亚书40:9:“报好消息给锡安的啊,你要登高山;报好消息给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极力扬声,扬声不要惧怕。对犹大的城邑说:‘看哪,你们的上帝!’”这两处经文的上下文表明,这“佳音”指的是上帝的国度在以色列被掳结束之后史无前例的得胜。这些充满盼望的预言,贯穿在一世纪绝大多数犹太人的神学思想中,它们也贯穿在新约神学中。
在以赛亚书52:7中,首先,以赛亚说那些信使要给锡安“报佳音”和“报好信”。这两个说法都是希伯来文动词“basar”,七十士译本译作“euangelizo”。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新约圣经用这同样的术语来指在基督里上帝国度得胜的福音。
第二,我们看到罗马书10:15[7]引用了以赛亚书52:7,保罗在这里表明,基督徒的传道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就是以色列被掳结束之后,报信的人是宣告“佳音”。
第三,以赛亚预言说,这佳音就是宣告“平安”和“救恩”。在以弗所书6:15[8],保罗讲到基督徒“平安的福音”;在以弗所书1:13[9],他提到“叫你们得救的福音”。
第四,这一节经文最后的部分概括了福音,它宣告:“你的上帝作王了。”这信息构成了耶稣和新约圣经的作者反复提到的“上帝国度的福音”或者“上帝作王的福音”的基础。上帝作王了,祂的百姓蒙福,祂的仇敌被击败。
从总体来看,我们把新约圣经对于上帝国度临到的观点看成是一种三重得胜。首先是开启,上帝通过耶稣的生死、复活和升天,通过耶稣在一世纪的使徒和先知根基性的工作,开启了国度的得胜。在这之后是延续,耶稣在祂天上的宝座上推进上帝国度的胜利,耶稣要贯穿教会历史继续推动国度的拓展。最终耶稣要带来国度的完满,那时祂要在荣耀中再来。这就是上帝国度最终的得胜,那时一切的邪恶都要被摧毁,上帝荣耀的国度要扩展遍满全世界。
首先来看上帝仇敌的失败在这三个阶段中的体现。
第一,新约神学强调,在国度的开启中,耶稣的策略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祂要对上帝灵界的仇敌施行上帝的审判。贯穿祂的事工,耶稣把邪灵从他们占据的权位上驱赶下去,就这样剥夺了他们的权力。但是在另一方面,伴随着这种针对撒但的积极进攻,耶稣也向人类传讲救恩,祂向这些上帝在人间的仇敌展现出上帝的怜悯。而这也进一步挫败了邪灵,夺去了服事他们的人。上帝灵界的仇敌被击败,这对于基督开启的工作来说如此重要,以至在希伯来书2:14-15[10]这样的经文中,新约圣经作者是以这样双重策略角度来描写基督在十字架上赎罪的死——耶稣通过祂的死,打破了撒但辖制人类的权势;耶稣通过为人类的罪赎罪,就释放了那些曾经做罪和死奴仆的人,使他们得自由。这些观念在歌罗西书2:15也清楚表明出来,使徒保罗写道:“(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第二,那么当我们思想教会历史中基督国度的延续时,我们发现跟从基督的人,要追随耶稣在开启国度时使用的策略。我们现在不是关注基督胜过上帝在人间的仇敌,而是关注那些反对上帝之道的邪灵。虽然许多当代的基督徒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新约圣经的国度神学经常提醒我们,耶稣的教会并不是与人争战,而是与撒但和其他邪灵争战。这就是为什么以弗所书6:11-12[11]这样的经文把我们遇到困难和挣扎解释为是与邪灵的争战。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我们就能战胜这些反对上帝国度的邪灵。
第三,新约神学也把上帝仇敌的失败与基督国度的完满联系在一起。但很重要的是要看到,在完满的时候,耶稣的策略发生了剧烈改变。基督再来的时候,祂不再把怜悯赐给上帝在人间的仇敌,而是要带领我们,与上帝在灵界和人间的仇敌展开争战,使他们彻底失败,从地上被消灭,受永远审判。正如启示录19:13-15所描绘的:“……祂的名称为上帝之道。在天上的众军……跟随祂。有利剑从祂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而“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20:10)。
我们已经看了上帝国度的三重得胜是怎样体现在击败上帝的仇敌这方面,而上帝百姓的得救,也在新约神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在上帝国度开启阶段最大的祝福,就是基督给所有相信的人带来永远拯救的这份恩赐。这就是为什么在歌罗西书1:13-14[12],保罗描写领受在基督里的救恩,就是从一个国度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度。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新约圣经如此强调圣灵的工作。圣灵是基督加在我们身上的“印”,祂是“凭据”。(林后1:22)换言之,圣灵是跟从基督的人在基督荣耀再来时要领受的那伟大基业的第一部分。
第二,新约神学也鼓励跟从基督、生活在祂国度延续阶段的人,把他们的盼望牢牢地放在那将要临到的国度这更大的祝福上。希伯来书12:28呼吁跟从基督的人“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上帝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上帝”。
第三,耶稣开启国度的时候,祂拯救祂的百姓进入国度的祝福当中,国度的祝福贯穿历史,在教会生活中延续;但圣经教导说,上帝的百姓完全得救进入上帝国度的祝福,这只能到国度最终完满的时候才会成就。在完满的时候,上帝的百姓要完全经历国度所有应许的祝福。我们在启示录11:15看到:“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基督再来的时候,这世上的国要被上帝得胜的国完全取代。
首先是有一个国度,其次才有这个国度的公民。所以,我们今天传福音和带门徒的时候,需要自觉地联接国度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保罗虽然很少直接用“国度”这个词,但他所教导的与国度息息相关。保罗谈到教会是国度的彰显,是耶稣的身体,而门徒的人生应当聚焦在基督的十字架上,门徒应该如何活在基督的死和复活、基督掌权、赐下圣灵和再来的教义下。保罗是以一个国度临到的角度,讲我们怎样在这位国度的君王的死和复活上与祂联合,在祂的得胜上联合。为此,近年来更多的牧者开始突出上帝国度在门训中的地位[13]。
2、末世——宏观故事和十字架故事的交汇,而不单单是思想观念更新而已。
在圣经中,时间和空间都非常重要,但是第一个神圣的概念实际是时间,创世记2:3说:“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而“末世”这个字眼和教导最早出现在摩西的时候。申命记4:30中说:“日后你遭遇一切患难的时候,你必归回耶和华你的上帝,听从祂的话。”后来先知们根据摩西最初的预言讲以色列人的回归,随着上帝启示的展开而逐渐丰富,例如“万国归向耶路撒冷,万民登雅各上帝的殿”,这是末世性的教导。
关于时间的观念旧约有一节很重要的经文,大卫的时代里,“以萨迦支派有二百族长,都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他们族弟兄都听从他们的命令”(代上12:32)。这两百个“通达时务”的族长的智慧体现在: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刻以色列人所当行的,虽然当时可见的王是扫罗,上帝应许给大卫的王权暂不可见,但他们仍在信心中预备立大卫做王。那么,应用到我们今天,基督的门徒了解现在是天国已经临到的末世吗?了解在这末世之中上帝的作为吗?虽然基督目前还没有在地上全然掌权,以可见的方式治理万有,但祂已经从死里复活,在高天之上治理万有,那么基督的门徒应当如何回应祂的王权?今天你的教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上帝的治理?要以真理、智慧来治理你的教会,牧养你的会众,宣讲福音,现在是非常重要的时代。
马太福音28:18-20[14],大使命的经文是以门训为中心的,同时又具有末世性国度的架构和导向——世界的末了和天上地下的权柄。耶稣基督作为天国的王即将升天,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这是国度已经临到的标志。“使万民作门徒”是主词,“施洗”、“教训他们遵守”,都是作门徒的方式;并且,有很明显的时间观念——直到世界的末了。耶稣的门徒要遵守祂一切的教训,广义而言是整本圣经,最狭义的理解就是马太福音中耶稣的教导。马太福音五大讲论(太5-7,10,13,18,23-25),八福、主祷文等重要的天国伦理的教导,都是在末世性国度的背景下展开的,如果没有基督的复活,这些伦理是人无法实现的。耶稣所讲的天国比喻,每个都带有末世来临的急迫感,反映出天国的价值观、世界观,把我们放在末世性国度的架构里,让我们认识上帝、认识世界、认识我们自己。门徒在跟随基督的过程中要付代价。基督已经付了昂贵的代价,而我们要跟随祂,全人全心地跟随祂,这是在弥赛亚国度里面事奉的标准,是对天国来临的热切期待。
在歌罗西书第1章中,福音的末世性、国度观,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与人类救赎,教会、新的人生伦理和宇宙万有更新交织在一起,可见这些密切相关。这表明教会的“门训”,必须要在国度福音的末世论背景和视野下,被认真对待。
3、国度、末世与教会门徒塑造的处境相关联
教会门训必须要面对门徒所在的这个堕落世界。当代中国有几个深深影响社会文化的“末世观”,是我们门训时不可避免地需要以基督教的末世—国度观来回应的:
(1)回应世俗自由主义
启蒙运动带来了后来形形色色的世俗自由主义,比如: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普遍的世俗化、不信主义(新无神论)……他们核心的、共同的野心就是理性和独立思想。启蒙运动主导的世俗自由主义的末世观,绝对简明扼要——人类自己会不断进步,“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世俗主义的失败,其中之一就在于人类对普世价值从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到来的反而是道德上的多元主义;同时,理性主义从未有能力代替宗教(例如基督教在亚非拉的兴起,伊斯兰教的卷土重来,佛教、印度教在亚洲的影响力)。
而福音告诉我们,世代的转折点不是什么理性时代的来临,而是两千年前开始的那个新创造,末后的日子/将来的世代已经来临。我们不认为人类社会能够自己进步,进入那个自然主义秩序的梦中乌托邦,而是走向万物更新的新天地,那时万膝都要敬拜耶稣基督,万王之王。
具体有几个回应的要点:
第一,究竟什么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是表面的因果关系,还是有一个终极的原因——有位格性的上帝?人类的命运在于个人的主观解读,还是有一个客观公共的事实和主宰?如果基督门徒被世俗个人主义的末世观席卷,虽然这不会让我们公开地否认基督在末世开始时的复活事件,但却容易私有化、个人化复活的重大意义,只把基督教萎缩为个人敬虔或个人得救。面对世俗自由主义的末世发展观,一定要用基督复活和将来复活的公共事件来揭穿。
第二,在世俗主义理论和实践主导的世界中,宗教对世界事物的影响力仍旧在增长,而不是如他们声称的那样“过时了”。更重要的是世俗主义根本无法解决邪恶、罪、死亡的重大问题,唯有基督教不但给予答案,更提供真正的盼望。但如果基督信仰是答案,教会是答案吗?教会需要改变——被这些思潮绑架的教会要从中出来。例如,我们如何看待教会过去黑暗的历史或是基督教的黄金年代,教会历史是百宝箱不是地图;又如,以福音的盼望胜过虚假进步的盼望,教会共同体的见证大过个人明星式的见证。
(2)回应物质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特征是其文化的核心价值来自消费,而非其他事物。这种消费个人主义将人的需要局限在这个世界、此时此地,抹杀了超越的观念。 它的末世观,是以个体性的堆积财富的英雄故事为盼望——一个来自社会底层一无所有的人,如何通过自我奋斗来自我救赎,消费主义的自我实现或救赎就是在积货仓里找到消费的满足。
消费主义的“终极关怀”对当代基督教有极大的侵蚀:基督徒把福音当成一种消费品,人们接受了宗教服务,奉献成了交钱的消费行为。人们开始变得更加“现实”——立竿见影的事奉,投资回报的形态,更加重视回报率又高又快的“教训”和事工,忽略上帝国度、救赎历史和三一上帝自己。教会被社会、经济和分工分隔了:教牧人员提供属灵的物资,一般会众消费这个物资;教会之间是商家竞争;量身定做,适合不同族类和阶层的教会。人与上帝的位格际的相交沦为道德心理自然神论——“上帝存在,祂造了世界,设立秩序,眷顾地上的人”;“上帝想让人都做好人,友善,公平,如同各个宗教都叫人为善的”;“人生的目标是追求快乐和自我感觉良好”;“除非我们有难处的时候,上帝不必介入人的生活”;最后,“好人死后,都会上天堂”。基督教的信息不是宣讲的,而是市场营销式的。
具体回应的要点:
第一,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选择中,再次呼吁成为基督的样式是我们的人生目的,并且,这不是个人主义的追求,而是活在一个基督徒的共同体里面。通过门训,在这种有多种选择的处境中,门徒选择高度委身于教会,“舍己背十字架,跟随主”。我们是彼此依赖和共同建造的新创造,而不是创立某种品牌、地位和效益。
第二,倡导财务的管家事奉,积财宝在天上。
第三,安排时间,特别是节假日的度过。主日敬拜和领受圣餐体现我们等待一个美好的将来。我们该如何记念上帝救赎计划的里程碑和历史进程?这和属灵纪律的操练有着相当的关系。
(3)回应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无神论的末世论目前仍旧是对大陆最有影响的“信仰”群体。具体回应的要点:
第一,教会必须坚持合乎圣经的教会论和政教关系。这意味着教会要意识到自己是上帝国度在地上的彰显。
第二,教会必须要回答: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不光是要有一个政教关系的评估,清楚界定刀剑(政府)和话语(教会)的边界,更需要知道我们活在“末后的日子”里。一方面,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已经在天父右边掌权,统管天地万有,祂作为教会的元首在带领、保护教会,教会活在将来世代中;另一方面,基督尚未再临这个世界更新万有、审判一切,死亡和败坏的现今世代尚未消失。也就是说,教会在国度延续的这个阶段中,要为基督和福音的缘故受苦,背十字架,倚靠恩典,好在磨难的日子站立得住。
三、具有末世—国度性视野的门训对现有不同门训模式的强化与补充
教会界对于门训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思路。特雷文·瓦克斯归纳了当代保守福音派中三种主要的门训模式[15],它们基本对应了傅瑞姆的三重视角。布鲁斯(A. B. Bruce)的《训练十二门徒》代表了一个方面[16],他发现耶稣训练十二门徒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福音倍增模式,即1)归信(信主),2)同在(作门徒),3)使徒(带人作门徒);因此,这种模式十分注重领人归主的目的,影响了很多人对门训的理解。我将这类强调传福音使命性的门训称为“处境式”,它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宣告——认识福音导致人悔改和信靠耶稣;第二阶段是发展——与主同在,舍己,作门徒参与事奉;第三阶段是差派——刻意差遣他们到全球万国中领人归主。也就是说,信徒在与耶稣的亲密关系中,从信徒成长为门徒,再上升为带领人成为门徒的人。
而达拉斯·威拉德(Willard)在《教会失落的艺术》中提到另一种成长过程——敬虔操练过程[17],我将之概括为“规范式”。他说理解门训如果太注重事工的话,可能有缺陷,于是提到另一种顺服上帝的生命成长历程。总体来看,敬虔操练模式是一种强调规范的视角,因为他们强调使用一切属灵操练的方式使门徒成为圣洁。与福音倍增模式不同,它不是一种事工能力技能的发展(为门徒—作门徒—带门徒),而是一种被救赎的个人的成长历程。 这个历程的第一阶段是归属基督与祂联合,受洗归属主,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成为上帝的儿女。第二阶段是进入属灵操练,这阶段的操练在于跟随耶稣,效法祂,展现出一种生命和行动特征。第三阶段是跟随基督成为了门徒的第二天性,固定新习惯。他们认真地克服己身,保证它将来能够自动地事奉义,做义的奴仆,如同从前做罪的奴仆。第一代圣经辅导的倡导者亚当斯就属于这一类,他特别强调人在上帝的标准律法下面、在福音里面怎么样养成一个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第三种思路以提姆•莱恩(Tim Lane) 和保罗•区普( Paul Tripp) 为代表,我将之称为以福音为驱动力的“存在式”。[18]他们注重福音为基础的三个事实:1)我们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罪的权势脱离,恩典已经掌权(我们在基督里);2)基督已经透过圣灵住在我们心里 ,我们心意更新变化(基督在我们里面);3)在已然与未然之间,基督的死和生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发动,生出新的感恩顺服(在基督里的感恩顺服)。
虽然这三种视角之间的内容有相当的重叠之处,福音倍增也会谈论个人敬虔,或福音驱动的动力,反之亦然。他们甚至都在某种程度上提到国度论与末世论对门训的影响,但是他们都没有刻意把上帝末世性的国度,和当前是什么时候、什么处境关联起来,没有处理这个世代的文化偶像和世界观。
我们需要把这末世—国度性的福音视角应用在常见的三类门训模式中,从而在当前的门训中带来强而有力的垂直动力和广泛领域的互动。
1、加强福音倍增模式 (处境式)
从以末世性国度的视角弥补福音倍增模式的目的出发,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这种模式的优点与不足。首先,它倡导向未信之人宣讲福音,使人归信,同时又成为福音的宣讲者,这实在美好。产生生生不息门训的再生系统就是圣经倡导的“属灵生养”。其次,我们必须肯定这种模式没有把传福音当作资深信徒的特权,而是所有耶稣跟随者具有的特质。第三,门训必然要有宣教的导向,这本是圣经天经地义的命令。
不过,这种门训模式也有着它特定的弱点。首先,福音倍增模式的定义和发展阶段容易引起混淆。一方面门训发展有三个阶段:归信,作门徒和带门徒。另一方面,它又定义真门徒就是要能够再生、带门徒的人。这样,无形中,又否认了第一、二阶段的人是真门徒。它一方面说人人都要传福音,但另一方面又说带门徒必须是更加成熟的门徒的事奉。这种发展阶段与使命倍增性的定义相互冲突。其次,它说“活着就是为了宣教”,而它传福音的维度主要是个人传福音和关注人的灵魂得救,这样很容易失去了国度福音原本具有的整全性,忽略了对全人的关注和与当下文化的有效对话,进而无法处境化地传递福音,无法挑战、拆毁文化中的偶像,容易产生属灵与属世截然二分的门徒。
因此,一个“人人宣教”的教会门训中,特雷文•瓦克斯认为末世—国度性的门训视野可以在两个方面加强福音倍增模式。[19]首先,强调门徒们一起组成了一个整体教会,以彰显上帝国度的见证,不同成熟程度的门徒都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上来见证福音,体现教会的有机性和有形性,避免了在见证福音时将话语和行动对立,反而形成彼此补充。其次,通过对所在文化的理解,解析其堕落特征,强调福音真理怎样在社会人生的每一个层面有形有体地呈现合乎上帝国度的末世伦理,更有效地使福音在另一种文化中宣讲。门徒们能够学习和理解在特定文化中,福音切实有效地挑战文化中的偶像和败坏,同时又提供福音中的盼望和目的。
2、加强敬虔操练模式(规范式)
敬虔操练模式正确认识到只要是重生归主的人,就一定是门徒了,注重全人的救赎是从归正开始一直到基督在里面成形。为此,传福音主要是依靠我们个人品格的吸引力。
我们必须肯定敬虔操练模式的两个主要优点。首先,它意识到在个人属灵塑造过程中文化的角色。我们必须关注什么价值与方式在塑造我们,因为人的习惯和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彼此相互影响的。其次,这种门训模式是基督从我们像基督的本性中自然流露,先专注我们是谁,然后才来见证上帝拯救的作为。
然而,这种强调属灵操练的模式也有它的弱点。它强调信徒内在塑造的属灵操练向人见证上帝救赎的作为,可是这与使徒们在使徒行传中宣讲福音的优先性,或者在书信中对救赎历史的强调十分不同。也就是说,这种门训模式不太注重我们目前的文化处境,很容易然导致信徒在个人属灵操练时,陷入另一种不合圣经的末世论或大议题中,特别是在启蒙运动影响下那种割裂事实与价值、分裂公共真理与个人信仰的陷阱里,我们必须防止个人的属灵操练有可能被其他的末世论劫持。比如纳粹德国的教会对灭绝犹太人的麻木,当年美国南方基督徒对种族隔离的视而不见。我们可能在强调耶稣是我们灵魂的主宰时,却忽略了我们在生命的所有层面中都要以耶稣为主。
末世—国度性的门训视野可以在两个方面来加强个人敬虔操练的门训模式。首先,它能够防止属灵操练沦为自我帮助的消费主义。并且,一个属灵操练的门训如果没有宏大的终极目标,很难保持长远的动力,末世—国度性的门训视野能把只是个人成圣的目的提升到上帝救赎作为的圣经叙事大蓝图上。
其次,它能给基于文化处境的属灵操练增加弹性。不同的文化处境,属灵操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如果此文化认为禁欲主义能够让人讨神的喜悦,那么就该提倡一种庆贺性的属灵操练,而非更加强调节制。如果主导文化是忙碌不停的,那么就该提倡一种独处安静的操练。用约翰•斯托得的话说,既不是避世也不是效法。这就能在个人敬虔操练中加入了不同的混合元素。这意味着,在一个提倡多元主义、物质主义、道德相对和自恋自乐的文化处境中,当我们追究 “这是什么时候?”的世界观问题时,我们就给门训操练加强了一种能力,既能站立在文化处境中,又能抵御文化中的盲目性。
3、加强福音驱动力模式(存在式)
近年来牧者们更加注重以福音为中心的门训方式。虽然他们关注门徒要传福音和个人敬虔的果效,但他们更加聚焦在福音和福音动力上。原因是其他门训模式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将门训等同于信息灌输”或“视门训只是行为修正”。前者导致教会知道一切基督的命令却不一定会遵守,后者使得教会注重外在行为方式的改变却不一定有内心反转。为此,福音驱动的门训模式更加关注在加深我们对上帝在基督里为人成就的救赎大工的认识与经历上,以聚焦福音作为顺服基督、更像祂的动机和燃料。
以福音驱动的门训模式至少有两个优势。首先,它把个人的改变与上帝的救赎大故事从内心更新到外在行动紧密连接在一起。宣教本是因为恩典更新引发的、从里向外的、从超然到自然的举动,这些注重以福音为中心的门训的教会往往有很坚实的宣教事奉。聚焦福音往往激发了基督徒从与上帝和好关系的喜乐中生发了顺服,而不只是责任和要求而已。其次,这种进路的门训提供了十分健康的福音理解和经历,从而纠正了个人敬虔操练可能会有的机械僵硬。它提醒我们,改变不是一种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的机械过程,而是一种我们与基督不断联合的圣约关系中的驱动,基督从里到外改变我们。这种在福音中以神为乐的驱动力不是让人对上帝命令作一种程序式的顺服,而是人心在位格关系中被“命令的给予者拥有”。
可是,以福音驱动的门训模式也有两个弱点。首先,理解福音和福音带来的改变本应在强烈的末世论光照下的,但是这种模式往往只强调了个人的层面,而漏掉了群体和宇宙的层面。至少没有明显突出福音本是国度的福音,拥有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耶稣呼召他的门徒要在人生的所有领域中活出基督的主权。其次,以福音驱动的门训模式的另一个弱点是过于强调基督过去的作为。许多强调福音为动力的门训,会过分对比福音是“耶稣做成了”,而不是我们“做成”。其实福音不光是基督徒在基督里的称义,同时也是基督在我们里面借着圣灵使我们做成得救的工夫。
对那些注重福音驱动带来顺服的门训模式而言, 末世—国度性的门训视野将会在两方面上对它有补充。首先,它会提醒我们福音是一个公众性的真理,补充和强化宇宙性的末世论。比如在综合性的门训书《信仰构图》(Faith Mapping)中[20],作者在每章后面都问这一系列世界观问题,探求门徒作为敬拜者、家庭成员、仆人和见证人的角色。这些问题是:“我是谁?”“我在何处?”“我该做什么?”其实,当上帝子民早晨醒来意识到他们对上帝是至关重要的,看到整个福音展现在他们的人生里,这必然改变一切。他们的罪得以赦免;有一个好消息要与他人分享;他们现在成为一个宏大永久世界的一部分。福音信息的宇宙性含义将帮助人从上帝对宇宙和世界的计划看待如何活在当下的复杂情形里,而不只是我们个人性的成圣。特雷文•瓦克斯说:“如果我们个人得荣耀和成为主基督样式的异象给我们个人性的盼望和顺服,那么将来世界的更新和国度成全的异象将给我们在这世界中行动的盼望和方向。”[21]在谈论“这是什么时候”之时,新约圣经不光基于上帝过去在基督里的作为,往往还基于上帝对未来的极大应许。现在的命令不仅基于过去成就的事实,还在于永恒上帝在圣约中对将来的确定应许:祂的再来将带给我们复活的身体和万有的更新。从这应许中,已经进入将来世代的圣徒可以得到力量和盼望,积极顺服地活在现今这个悖逆弯曲的世代中。
4、结论
许多教会现存的门训视角已经帮助教会看见耶稣对我们的呼召和使命,但无论是福音倍增模式、个人敬虔操练模式,还是福音驱动力模式都需要有末世—国度性的世界观视角来补充和强化。把教会放在历史的处境中,好让基督徒积极成为世上的光和盐,以顺服基督所有的命令,拒绝各种抵挡基督和祂国度来临的不合乎圣经的末世论,成为天国在地上的智慧大使。
[1] Michael J. Wilkins, Following the Mater: Biblical Theological of Discipleship, (Zonddervan. 1960).
[2] Trevin Wax, Eschatological Discipleship, (B&H Academic, 2018).
[3] 第三千禧年,《愿你的国降临:末世论》,第2-3课,2018年9月10日存取,http://c.thirdmill.org/seminary/manuscripts/YourKingdomComeTheDoctrineOfEschatology.Lesson2.Manuscript.Chinese.pdf。
[4] 这部分大量引用了第三千禧年(Thirdmill)《新约的国度和圣约》系列的第二课内容。参:http://clearning.thirdmill.org/course/view.php?id=22,2018年9月10日存取。
[5] 撒母耳记上31:9:“就割下他的首级,剥了他的军装,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报信与他们庙里的偶像和众民。”
[6] 撒母耳记下18:19:“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说:‘容我跑去,将耶和华向仇敌给王报仇的信息报与王知。’”
[7] 罗马书10:15:“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8] 以弗所书6:15:“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
[9] 以弗所书1:13:“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
[10] 希伯来书2:14-15:“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11] 以弗所书6:11-12:“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12] 歌罗西书1:13-14:“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
[13] Charles Dunanhoo, Making Kingdom Disciples, (P&R, 2005).
[14] 马太福音28:18-20:“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15] Trevin Wax, Eschatological Discipleship, ( B&H Academic, 2018).
[16] AB Bruce, The Training the Twelve, 11-12.
[17] Dallas Wilard, Kingdom Life: A Practical Theology of Discipleship and Spiritual Formation.
[18] 参:提姆•莱恩和保罗•区普,《人是如何改变的》,(基督使者协会)。
[19] Trevin Wax, Eschatological Discipleship, chapter 9.
[20] Montgomery and Cosper, Faithmapping, 202.
[21] Trevin Wax, Eschatological Discipleship, chapter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