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迈克尔•霍顿 译/文睿
马丁·路德用“十架神学”来对照所有的“荣耀神学”。后者常常可以被归为三类,正如马丁·路德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为见那“赤裸裸的神”而试图攀爬的三种“天梯”,它们是:神秘主义,猜测和凭功德。我想按着这些划分来讲讲几种荣耀神学的现代表现形式。
追求神迹
就像我们主当年的情形一样,今天追求神迹的人很少对神迹所指向的感兴趣。耶稣说“一个邪恶的世代求看神迹”,保罗提醒说,他的犹太人同胞如此忙于求神迹,以致他们在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上跌倒。不通过默想圣经、传道和圣礼而寻求与神的直接经历,这就是一种荣耀神学。追求“权能相遇”,我们就因着十字架的软弱而绊倒。我们的得胜主义也是一样,这一直是福音派复兴主义的一个问题。它以得胜和作王为异象,结果就将我们的救主恩赐我们和他一起分享的,背负十架的基督的生命,用追求得冠冕于未到所定之时取而代之。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我们主事奉时他的门徒一样。腓力把耶稣看作达到一种目的的手段: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那些想在能力的彰显中寻求神的人,却错过了神在这位受苦仆人的羞辱和软弱上的真正显现。当耶稣说他必须要受苦,要死时,他的门徒从来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每次他带出这个话题,他们都努力去视而不见;或者,好像彼得的例子的一样,他们训斥主说:“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正如撒但要给耶稣冠冕,而要免去十字架一样,连耶稣的亲兄弟,因着他行神迹的成功而惊奇,很心急地要他去到各大城市去巡游一遍。类似地,雅各和约翰要天上降下火来落在他们的敌人头上,他们的母亲到耶稣这里来,求他容许她的儿子在他的国度里坐在他的左边和右边。每一个人都为荣耀打算,但耶稣是为十字架打算。“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耶稣对他们骄傲的母亲说,“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们当然可以!”他们很着急地回答说。得胜主义忽视十字架,试炼(犯罪,失败,不受人欢迎,羞耻和逼迫)来到的时候,我们就像门徒一样逃跑,找地方藏身,而不是和基督一同受苦。
在今天大多数广受欢迎的基督教音乐中,我们可以找到荣耀神学的、得胜主义的身影。在其中,生活的真实景况被陈词滥调和感情主义所取代,远远偏离了诗篇作者充满感情和感动的话语。和莫拉维兄弟会,路德宗和改革宗赞美诗作者,查尔斯·卫斯理,以及老一派的美国黑人灵歌的经典赞美诗的深度相比,大多数的现代基督教音乐真是大相径庭。
追求伦理道德
让人伤心的是,今天福音派和自由派读圣经的方法非常相似。前者可能在对圣经的解释上更保守,但两者都倾向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圣经,传讲圣经。就是说,不是把圣经作为更好生活的积极指示,就是作为对人没有按理生活而作的批判。这样,圣经的主要人物成了人应当去效法的英雄,而不是围绕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救赎历史线索的人物。
耶稣对法利赛人说,尽管他们表面上很忠于圣经,他们实际上却不明白他们所读的,因为他(耶稣)是一切圣经的焦点。类似地,在他复活之后,他责备门徒,说他们不明白他的死和复活是圣经已经预言了的。“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24:27)如果沉迷于“权能相遇”,就因着十字架的软弱而跌倒,那么,沉迷于伦理道德,就会认为传讲十字架是“愚拙”的。恶人还在罪中的时候怎么可以被称为义呢? 如果我现在就知道,我做的一切都不能换来我的得救,为什么我还要成为圣洁呢? 神不按着他所拣选的那些人的任何行为,或任何对他们的预见而作拣选,这真不公平。或者,就像我们从费尔巴哈笔下所看到的那样:“因信称义的基督教理论是根基于对道德追求胆怯的放弃”,相信这点只不过是“一种逃脱机制”。我们堕落的感知起来反抗神拯救之道的全然本乎恩典的特征。
当罪与恩典被对治疗、伦理、政治和实用主义方面的关切所取代的时候,很显然我们就是因着这让人讨厌的磐石而绊倒了。清教徒托马斯·古德文(Thomas Goodwin)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即使作为基督徒也有试图把信心变成行为的倾向。人看到他信心和顺服之船的情形,想要重建另外一艘船,“就这样他废弃了他努力所做的,通过努力上天堂而下了地狱。”
追求神秘主义
正如自由派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所指出(证明)的那样,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同出一辙的。像柏拉图一样,神秘主义-理性主义者对这个世界不太关心,希望通过对“神性”的抽象思维而逃脱“表象”的世界。基督教对这个世界有极深的承担(创造,护理,借着历史性事件的救赎,时代尽头对整个受造物的恢复,包括我们身体的复活),宣告神不能被我们的理性直接认识,而是他一定是屈尊俯就到我们的程度来启示他自己。那试图通过猜测,或者通过宣告在圣经启示以外对神的旨意有秘密的认识,以此来穿透神隐藏的旨意的神秘主义哲学家,就是一种荣耀神学的神学家。神施恩,在成了肉身的道以及笔之于书、宣讲于口的神的话语中启示自己,十字架神学的神学家满足于按此认识神。
作者简介
迈克尔•霍顿(Michael S.Horton),英国考文垂大学及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哲学博士,美国加州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梅钦教席系统神学及护教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