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教会都派人进入灾区服事灾区同胞,有很多美好的见证并逐步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也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我们深刻反省。我不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仅仅是一个在灾区待了一个礼拜的四川人,接触过不同的机构和个人,也到现场和当地的志愿者深入沟通,发现一些事实,有过一些想法,现在不成系统地记录下来一些,仅供参考。
1)为什么发生汶川大地震?
这个问题,不仅基督徒问,非基督徒也问,中国人也问,外国人也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而带着不同答案进入灾区的人,心态和服事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其一:“审判,肯定是上帝的审判!你看四川多少偶像啊!”如果这个想法很强烈,进入灾区后不一定但更可能倾向宣告审判的信息和砸偶像,我在灾区已经听到这样的情况,在大街上呼喊,“你们要悔改,否则也要如此灭亡了!”
其二:“末世的征兆,主马上就要来了”,持这样观念的人,不一定但更可能倾向轻视爱心服务而更愿意从灾难与末世的角度传福音;
其三,“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如此,不一定但更可能倾向爱心服务,强调长期服务,透过服务建立关系,在关系中传福音;
其四,“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持这样答案的肢体,不一定但更可能倾向注重个人在上帝面前是何等光景,在救灾与重建中不容易表现出英雄主义和救世情怀,在服事的同时注重成全自己的生命;
其五:“有原因,但是我等难以准确知道,我知道的是,主甘愿与患难之人同担苦难,陪伴他们,向他们施恩,包括救恩。”持这样答案的肢体,不一定但更可能倾向平和地陪伴受灾的人,和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感受。
以上五种答案,只是众多答案中的一部分,除了第一种需要仔细考虑,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以外,其他的都有明确的圣经依据,不过如果单单抱持一个答案,都容易剑走偏锋,引起争执。目前在救灾前方和后方都仍然进行着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实在不愿意看到,一群基督徒在灾区同胞面前为此争论不休,也不愿意看到,不是因为圣经本身而是因为我们个人的考虑不周的网络发言,而让教会成为全民公敌。
2)这不是社会福音吗?
这个争论由来已久,地震灾后的重建,为教会打开了参与的门,也打开了争论的门。关注社会责任与强调拯救灵魂如同钟摆一样,已经在教会历史上摆了好多回合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责任与社会福音的区别是什么?教会参与社会爱心服务就是社会福音吗?中间的界限在哪里?社会福音的错误是因为社会参与吗?它的主要诉求是什么?另一方面,“务要传道”是不是一定排斥社会责任?“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道”与“无论方式是否恰当,都要传道”是否有所区别?传道是否只是用言语宣传固定模式的福音?道成肉身在传道中的份量是什么?爱心服务与传道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别有何侧重?如何衔接?到灾区去的目的是什么?教会需要就这些问题进行神学反思!
3)简直就是灾区观光团!
“今天我们去什邡的红白镇。”“我们昨天不是才去过吗?”转述的肢体说,“这样的话,只有旅游的人才会说,如果真想实实在在帮助人,就应该选择一个地点,然后长久坚持。”空穴来风,“灾区观光团”的说法已经开始在灾区盛传。到什么地方都是,快速地走走看看,以灾区同胞为道具,拍照,然后走人。弟兄姊妹当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果你想去灾区,先想想为什么去灾区?
4)灾区在汶川?
由于媒体的渲染,很多人的热心都被激发起来了。截止6月3日,志愿者数量超过490万,仅仅共青团系统的就有338.7万,[1]还有红十字会系统组织登记的志愿者,以及不知道多少的无名志愿者进入灾区。不过也观察到,包括弟兄姊妹在内的志愿者,到成都以后,就打听怎么去汶川或者北川,这是被报道最多的地方,当得知这两个地方都需要通行证才能进去以后,一下子没了方向。这次地震,共有21个县受灾严重,四川西北部哪一个地方没有受灾呢?媒体、资源、志愿者集中在不多的几个地方,江油、平武、小金县、黑水县、汉源县、大邑县、崇州县、松潘县、宝兴县同样是受灾县,却少有人问津,这些地方,教会关注也少。越是被关注的地方,教会的活动空间越小。
5)谁是灾区同胞?
在汶川和北川吗?这两个县的人大多数已经紧急转移。在21个受灾县吗?是又不是,四川西北部哪一个地方不是灾区,哪里没有灾区同胞呢?仅仅8000名重伤员就分散在21个省和直辖市接受治疗。从心理上来说,哪一个中国人不是灾区同胞呢?有心理学者说,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心理抚慰。你和我也是灾区同胞,向什么人就做什么人,我等不是英雄,也不是救世主,而是学习救世主的道成肉身。
6)弟兄告诫说不准随便传福音!?
“有没有搞错,为什么!?”我在灾区也多次听到类似这样的告诫,自己也能理解。请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灾区同胞,哪些传福音的方式我接受不了?我为什么跟着祷告?据说那个就是决志祷告,像卖身契一样,一辈子就这么定了,太恐怖了,我只是想“如果我配合,可以先得到救灾物质。”(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另外,如果我是灾区警察,我会如何管理,哪些是我能容忍的?什么情况下,我会默许?另一方面,谁说不能传福音了,不是每天都有生命传递生命的事情在灾区发生吗?在非灾区,这样的故事发生岂不是更多吗?一个团契在学校传福音,自地震以来,除一个礼拜外,没有一次没有新信主的。还有一个姊妹,在这段时间内,一个同学两个同事信主,还有两个同事在了解中。你的福音对象在哪里?
7)教会物资分配不公平!
甘肃天水一个姊妹电话里这样告诉我。她不是抱怨,是提醒我们注意。我也相信物资分配不均是事实。也有弟兄亲眼看见一个称为弟兄的,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把一卷给灾区同胞的彩条布私自拿回家。弟兄姊妹仍然有人性的软弱,当如何制定物资分配方案?当如何管理在前方服事的弟兄姊妹?如何保护在灾区服事人员免受试探?
8)我们决定采用轮替的方式长期服事!
这是一个基督徒灾后重建机构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的。“每一批一个礼拜,坚持在一个地区扎扎实实做。”选择一个小的范围长期做是好的,不过有没有考虑这样做的成本,或者这样说,太没有爱心和人性了。教会总要正常维持,重建事工要长久坚持,如何解决动员成本、旅程成本、吃住行成本、当地教会或机构接待培训成本?有没有一种方案,使教会对服事对象的副作用降到最小,而效果却可以持久?可以训练并派出灾区宣教士吗?可以在县城设立宣教站或志愿者服务站吗?
9)请给我安排服事任务!
这是大多数到达灾区的志愿者的心声,有的人排队几个小时,只是为了和几个人一起装卸一卡车物资,以不虚此行。志愿者进入灾区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一个具体的方案。如果救命阶段是这种情形,可以原谅,发生在重建阶段,就不好说了。有的教会募集的救灾款有20%以上用于前期的了解情况,40%用于志愿者的住、用、行,而用于灾区的款项最后不到40%,且这40%还不一定用在刀刃上。教会有必要这么浪费吗?难道就没有人起来策划一些可行的方案,供给各地教会使用,并做人员和资源的协调吗?教会的特长和使命是什么?如何解决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因素?
10)下一次灾难什么时候发生?
我不是幸灾乐祸,期待灾难发生,却要常做准备,免得像这一次救灾一样混乱,地震都过了一个多月了还就一些初级问题争论不休。如果下一次灾难来临,如何帮助本教会的弟兄姊妹,关怀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如何迅速有效地动员、组织基督徒志愿者投入救灾和重建?有什么紧急预案?有否专业机构?如何处理公共关系?如何在灾区和非灾区做见证荣耀主名?
11)生活还要继续……
目前包括教会在内的各方面关注灾区很多,不论是送物资,还是派志愿者做的工作很到位。比如有的肢体,两个人陪护一个地震伤员,全程陪护,伤员转院,回家都陪着,甚至比伤员自己的家人做的还要多还要好;也有的做儿童爱心站,有的一一做家访,有的做图书室,有许多创意涌现。生活要继续,教会要继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离开灾区,让专业人士和愿意中长期委身的人继续帮助。这些理念和创意是否也可以应用于教会平常的牧养工作?这中间有哪些值得保留和发展的理念?有哪些值得反思,以在牧养当中解决?
无论怎样,我的反省很有限,也很肤浅,如果能对教会、对灾区同胞有一丁点儿的帮助,我就满足了;另一方面,如果冒犯了一些肢体的感受,请先接受我这个初学道之人的歉意。
[1]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致敬,中国青年志愿者!》最后一段的数据计算,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8-06/17/content_8383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