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勒
克罗尼(Edmund P. Clowney)以三一神论为根基,沿着圣经神学救赎历史的轴线,将教会描绘为与三一神相对的“上帝的子民”、“基督的身体”、“圣灵的团契”[1]。这一研究呈现出作为救赎历史之目的的教会,极大地丰富了教会论。本文通过对创世记1-2章以及启示录21-22章的查考,试图从上帝心意中和创造计划之时间性的延续中,探讨基于创造计划的末世论空间;并以末世论空间支撑下的整体创造论,去透视人论与救恩论,试图寻找创造论与救恩论、人论与教会论在末世论中的同一性。由此提出,教会不仅仅是救赎历史的目的,教会就是最终的人/人类/人性[2],是上帝起初创造之心意的最终成全。教会就是按照上帝形像样式而造的那个人(人/人类/人性),代表上帝掌权、作王,直到永远。教会就是历史的目的。
创造的最终目标:创造中的末世论
在基督教神学领域,创造论几乎可以与创世记前两章划等号,因为这两章记载了创造的起始。虽然创世记的文学叙事结构以时间先后次序为框架,但叙事本身并不仅仅是为了记载创造的时序,而是要在这个顺序中突显出最后的人的被造,这才是上帝一切创造的核心,是上帝的心意。从神学建构来看,人论是创造论的核心。
人是创造的核心
创世记1章有七段有关创造的叙事,26-31节对人的创造是其中最长的一段。在这6节经文中,上帝通过对自己创造心意的启示、创造的行动以及对人(与万物)的吩咐,规范了上帝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与次序:上帝作为万物的创造者,具有至高的权柄;而作为具有上帝形像与样式的人,一方面需要臣服于上帝,另一方面又要代表上帝,忠心地运用上帝所赐的权柄,治理上帝所托付的万物与全地。这就是上帝创造万物与人的心意。
创世记1:26-31可以分成三段:1)26节表明上帝自我显明创造的心意与目的。2)27-30节记载上帝为了完成26节的创造计划,而实施的具体创造。27节描述了上帝具体实施创造的主动行动;28-30节记录了上帝对人(人类)的直接命令与吩咐,进一步阐明上帝如何通过他对人的命令来完成创造。在人这方面,就是人通过领受上帝的使命,主动顺服上帝的命令,具体地执行上帝的计划,即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并治理万物、统管全地,以最终实现上帝创造的心意。3)31节是上帝对创造的评议。
上帝的心意
对比前面的六处创造叙述,26-31节独具特色。在26节中,上帝不是作为创造和命令的主体,讲出命令性的创造内容,通过他的话语实行创造;而是以自言的方式,在主语中主体性地现身,启示出创造人的心意与目的——按自己的形像样式造人。自我启示的“我们”与“我们的形像样式”,指向上帝与被造之人的位格性对照关系——那原本的一位已经讲话,要按自己的形像样式创造。上帝以自己的登场,启示出他的心意中与他形像对应的、被造的另一端,预示着另一位的登场。这个结构在前面六个创造叙事的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不可能出现。
从整个句子来看,上帝是要按照“我们的形像样式”,造出由众多的人(“他们”)构成的整体的人(或者说人类)。整体的人是上帝的形像样式,他们作为一个共同体完成治理全地和万物的工作。一般提到上帝形像样式时,常常论及的是作为个体的人,但26节的整体行文却显示出,“形像样式”不仅是个体的人,也同时包括整体的人类。上帝的三而一,对应人的多而一,以至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管理全地。
造人的目的
上帝创造人的目的,是为了赋予人权柄和使命治理“全地”(26、28节)和一切被造的活物(26、28节)。26节在句子结构上,把人(类)安排在上帝自己与其他受造物之间,授予统管(掌权统管)[3]万物的责任,这是上帝造人的目的。虽然没有直接陈述,但在句式结构中,“形像与样式”隐含了:1)只有具有上帝形像的人,才有能力进行统管;2)人被造,并且统管万物和全地,本身就是有上帝形像和样式的具体表现;3)因着“像”上帝而对万物实行的统管,是代表创造万物的上帝进行管治;4)因着有上帝的形像,被上帝授权而统管万物的人,应该像万物一样,降服在上帝的权柄与统管之下,完成他被赋予的使命。
上帝创造的主动行动
27节概括性地交代上帝为了完成自己造人的心意,所进行的具体创造行动。一方面在上半节通过交错配置结构(chiasm),再次强调突出人是按着上帝的形像被造。另一方面,进一步启示出,上帝的形像包括男性和女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作为人,本质上都有上帝的形像,在这个意义上两性没有区别。同时,一个同等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的是,不仅单数的人(男或女)个体性地具有上帝的形像,而且男女连合在一起构成的共同体,是另一个层面的形像[4]。人类作为具有上帝形像被造的存在,同时是个体的与整体的。
26节的“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这一计划,对照了27节的“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以及28节的“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和“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也就是说,上帝在26节启示的在他永恒心意中的创造计划,是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的:1)上帝亲自主动创造出男女;2)上帝赐福给他们;3)上帝命令他们生养众多以至遍满地面。随着具体实施创造具有上帝形像的人,“创造”一词衍生出双重语义:既可以狭义地指上帝亲自实施的、从无到有的创造行动,即2:2-3所指的创造之“工”;也可以广义地指完成26节上帝创造心意的一切工作,包括上帝主动的行动和对人的命令(“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也包括具有上帝形像之人,对上帝创造命令的顺服和完成。在这个意义上,“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是上帝广义创造的一部分,是按上帝形像样式造人的具体实施。在上帝一方是主动的命令,而在人一方则是主动的顺服。直至生理性的“生”,及生理性与文化性的“养”,使得主动顺服上帝命令的人“遍满地面”,代表上帝“治理这地”,完成人的创造和上帝创造人与万物的目的。
上帝对人创造的命令
28节上半节和22节结构相似,同样记载了上帝的赐福,和对被造物的命令——“生养众多”[5]。一个不同的细节是,28节中上帝的命令指向宾语的受者“他们”——人,而22节的“说”没有受词宾语。不仅如此,28节下半节,上帝以命令形式向人讲话,重复26节中上帝创造的心意——主动地治理万物。上帝这个命令的行动,是他实施创造的一部分,期待着人聆听后主动的行动,完成上帝的吩咐——使28节命令的宾语受词具体化。在圣经中,上帝与被造之人第一次位格际的交流,以完成上帝创造的计划为内容,以命令的形式出现,本身就极具启示性。如果与前面的六段创造叙述相比较,可以看出,上帝与人的这一独特且关键的位格际关系,本身就是人具有上帝形像的特点与结果。主动创造的上帝,对另一个可以主动行动者的吩咐,继续彰显出位格性的对位[6]。
主动的创造者与发令者,向具有自己形像的人讲话,预设并期待着被造者的聆听与行动。同时,人作为被造的形像,主动聆听并顺服上帝的命令,正是被造位格的本分,也是对形像的完全与完成。因此,在28节的位格性对位中,当上帝发布命令,被造之人完成上帝创造的心意,本就是人的使命与目的。上帝主动的创造行动,加上上帝的命令与人主动顺服使命的持续行动,共同完成26节启示的创造心意。
创造中的末世论张力
26节所启示出的上帝创造的全部计划和创造秩序——具有上帝形像的人(类),代表上帝治理全地和统管万物,与上帝实际的主动创造行动之间有一个空间。
上帝直接主动的创造行动本身(造出一男一女,在创世记第2 章具体显明),并没有完全完成上帝完整的创造心意(按上帝的形像样式创造出整体的人(类),治理万物并统管全地),这一差距需要通过人主动顺服、实施上帝的命令,在历史中去填补。被造之人需要与上帝同工,共同完成上帝创造的心意。
这一创造计划部分完成却未完全完成,有待具有上帝之形像的人,在时间中,以主动顺服来实现。这制造出一个以位格对位关系为本质,以历史时间与宇宙空间为外衣的紧张张力,指向26节启示的上帝计划的历史性终点,上帝创造心意的最终实现。末世论开始呈现。上帝创造心意已经起始(上帝亲为)却尚未实现的张力,以及创造者上帝通过他的命令与具有上帝形像、被造之人间的位格对位张力,营造出一个持续的张力空间,即通常所讲的末世论空间,也是人类的生存与伦理空间。由此可见,末世论深深植根于上帝的创造,源于尚未完成的上帝创造心意。末世论之所以可以产生,是因为创造尚未完成。
上帝对人的持续供养
为了让人以及万物可以完成上帝的命令(创造与治理),29-30节规范了上帝所赐之福——物质生命的供养,这一重要层面,也为人的治理与权力划下边界。上帝既然赐下菜蔬与果子给人,供养人肉身的需要,那么作为有着上帝形像样式、将要主动顺服上帝命令之人的灵性需要从何而来呢?那就是在28-30节不断出现的,上帝亲自的在场与话语的带领。人与上帝同在,并在上帝的话语中,明白上帝的心意。在29节,那位28节的启示与命令者,那位称呼人为“他们”的上帝,在29节与人面对面,直呼人为“你们”,成为亲密的位格性相交者。26节出场的“我们”,至终在29节,从上帝心中领出了他所钟爱的“你们”。
虽然创造人的过程和先前六次的创造相比,有极大差异,但圣经依然按着前六次的方式,宣告“事就这样成了”。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他的心意计划一旦立定,无论过程如何,必定成就。上帝在1:31审视所有的创造,虽然1:26描绘的最终场景并未出现,但上帝却认为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因为一切都在他的心意中,并且即将按着上帝的计划发展。
创世记2:1-3总括了整个第一章天地万物的创造,结束了上帝直接的创造行动,开启与前六日截然不同的第七天。在第七天中,上帝不再进行直接的、从无到有的创造行动,而是安息在他的创造之工上。从此,将是被造的人,在上帝的赐福里,主动顺服,完成上帝创造的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上帝形像样式、继续顺服上帝命令进而完成上帝创造与治理计划的人 /人类/人性,就是上帝的安息之所。上帝之所以安息,是因为人开始接续上帝做工;上帝安息在做工的人当中,人在上帝的安息中工作。
伊甸园——人性的摇篮与起点
创世记2:4-25,详细记载了1:27-30中上帝创造之工的实施。在1:26-31设定的大构架中,这一更具故事化细节的描述,完全以人为中心,突显上帝的临在和对人精心的看护。
上帝的安置
上帝将人安置在他自己精心准备的园子中,并提供丰富的供应(8-14节)。园中长有美丽的树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出产果子,供养维持人的生命。园子中提供水源、滋润园子的河流,以及金子与宝石,都象征着极其丰富的供应。8节与15节重复提到耶和华将人安置在伊甸园中,9-14节被夹在中间,为要突显园子的丰富。
更为重要的,伊甸园是上帝的园子,本质上好比会幕与圣殿,有着上帝的同在。上帝把人安置在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家中,上帝的家园就是人的家园。
人性的看守
与上帝主动的创造之工对应,有上帝形像样式的人,做工修理并看守园子(15-17节)。修理看守的关键标志,是对“分别善恶树”的看守——不可吃,而防范的对象正是人自己。因着上帝的命令,人同时具有了守护者与侵犯者的双重角色。
上帝所立的园子既是人被供养生长的地方,也是劳作和看守的地方。在上帝的护理下,园子是人性的守护者,也是在人治理之下的被守护者。同时,人对“分别善恶树”的看守,也构成了对自己具有上帝形像样式之人性的看守。人对上帝园子最重要的看守,莫过于对分别善恶树的看守,也就是对自己人性的看守。
从创造的角度,对被造人性与上帝园子的守护,对上帝命令的顺从,于人而言,就是人在被造界对他的上帝的守护——位格对位的爱的关系,披戴着时空的衣裳,在具体的守护命令与顺服的完成中展现。上帝、园子、具有上帝形像样式的人,成为一个被守护的共同体。人要守护自己于这个共同体中,还是要分离出去?人是要信靠顺服创造他、供养他、命令他的上帝,成为遵守上帝心意的守护者,还是要违背上帝的心意,成为园子的侵犯者?2:16-17的命令与人的可能选择性,建立在1:28-30的命令之上,在创造论末世性张力的空间中,强制出非此即彼的选项,人要成为完成上帝创造心意与目的的守护者,还是要分离出去,成为背叛者?16-17节大大加剧了创造论末世性张力的空间。
学习治理
伊甸园是人开始学习和实行治理的地方(19-20节)。人在上帝亲密的同在和引领中,实行治理的权柄,对动物命名是行使治理和表达权柄的标志。这一点基本是解经的定论,不再赘述。
配偶与颂赞
18、19b-25节,是一首人性之歌。这首歌始于上帝,自上而下,他要创造女人,完成人的创造;又在女人的被造中,由男人唱起回响之歌,宇宙中第一次响起人声,绵延上腾,成为赞美。上帝完成了人性的创造,有男有女、孕育着整个人类和极大潜能的完整人性。在这对配偶的应和与吟唱之中,闪耀出他们位格的对位、跳跃、欢庆、愉悦,又在他们命定的连合为一体中,映照出形像样式的另一端——上帝自己,成为对上帝的颂赞[7]。帮手的出现仍是为着完成上帝创造的心意,他们为彼此欢腾,也为上帝踊跃。被造之人性,终以上帝形像样式之身份,成为对上帝自己的言说与赞美,完成着1:26上帝创造的心意。
以1:26上帝的计划为背景,2章的结尾留下一个极大的悬念和张力,进一步加深创造中的末世论空间。人会顺服上帝的命令,“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完成1:26的创造计划吗?人会将“分别善恶树”守护在上帝的命令中,成为上帝、园子、人性的守护者吗?那个最终完成的人,以及他对全地和万物的治理看守将会是什么样子?
人类在创世记第3章背叛了上帝―园子―人性共同体,从看守者变为侵犯者,自我放逐(编裙子遮羞、逃避上帝的面),戛然中断一、二章编织的期待。最终在上帝的审判中,人被赶出上帝的园子,离开上帝的面。从此,人类从第二章结束时、人性之歌的天堂,坠入没有上帝同在的凡世之尘。人手所搭建的文明,失去上帝的在场,再也没有可能成为一座永恒、辉煌的城市,至多不过是城外黑暗中、暂时的栖身之所。
人致终将会如何?上帝创造的心意和计划还能完成吗?1:30宣告的“事就这样成了”,真会成就吗?源自上帝不弃之爱的救赎历史自此开启。[8]
启示录中上帝创造的完成
创造论不仅包括创世记前两章,也包括启示录最后两章,特别是启示录21:1-22:5。圣经的前两章与最后两章完成了完整的创造叙事。前者彰显上帝创造的心意计划,描绘上帝最初的创造行动,记录对具有上帝形像样式之人的命令,以完成创造;是创造的初启。后者启示出上帝创造计划最终完成的末世图景,成为创世记第2章末了人性之歌的继续,化作对上帝创造的永恒赞美,并赐予当下末世张力中之人超越的盼望。启示录最后两章在创造论中的重要性,长久以来被极大地忽略,它应该与创世记前两章同等。下面择要讨论。
末世的全然来临——创造的完成
创世记1:1与启示录21:1对应:“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启示录中“新天新地”的“新”(καινός)和“先前”(πρῶτος,或译作“初始”)相对,是末世性的“新”。而这一末世性“新”的临到,竟然是宏大的“天地”,与上帝起初的创造相映,标志着末世的最终全然来临,也意味着起初创造的最终完成。无论是堕落前、创造的“起初”所指向的“最终”,还是堕落后所期待的“新”(“新的心”、“新的灵”、“新的那日子”、“新的创造”等等),都在末世性“新天新地”的来临中,最终实现。
救恩的彻底实现
在“新天新地”的背景下,为了解释约翰看到的启示的异象——“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宝座继续发出清晰的话语的启示:“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上帝的帐幕”指向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那座由天而降的圣城成为了上帝至终的帐幕、上帝的居所、安息的地方。“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与第7节的“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儿子”,不容置疑地突显出恩典之约的最终完成——“我要做他们的上帝,他们要做我的子民”全然临到。
耶稣道成肉身的“以马内利”,最终成全于圣城新耶路撒冷。自此再没有海,没有眼泪、死亡、悲哀、哭号、疼痛,因为拯救已经彻底成就——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示录的“新”不仅是与起初创造相对的末世成全,也是救恩的彻底实现。
新耶路撒冷是被成全的教会
新耶路撒冷是“新妇”,是“羔羊”之妻。以弗所书5章用婚姻中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指向基督与教会关系的奥秘。在这里,羔羊就是基督,新妇——新耶路撒冷,就是最后成全之教会的实体;上帝在救恩历史过程中,不断选召出来的子民,最终成为一座城。[9]
这座城的基本元素是人。门上有旧约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城墙的根基上是新约十二个使徒的名字。两幅图画跃然纸上。一幅是西乃山前,以色列十二支派与上帝立约,上帝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上帝,他们做上帝的子民。那是被上帝呼召出来,侍立在他面前的会众——属于上帝的人性共同体。另一幅图画则是耶稣在该撒利亚腓利比境内,对彼得代表的众使徒讲:“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新约的教会,是属于基督耶稣的会众,与旧约的会众既有连续性,也有不连续性。是在旧约救赎和启示之上,因着基督的位格身份和十字架的工作而被分别出来的子民。
上帝在旧约和新约时代的拯救之工,成就的是一座从天而降、属天的人性之城。那座由完整的十二支派和完整的十二使徒建立的圣城,是一个完整的人性。以城的形像指向本质的人性共同体。这座长、宽、高相等的圣城,本质上就是在旧约中上帝安息的至圣所(王上6:20),是一座圣殿城。而城内却没有殿,因为羔羊就是城的殿,是连接上帝与人的居所。一方面圣城与至圣所合一,隔断上帝与人的一切罪污已被彻底除去,实质的成圣已经完成。另一方面,道成肉身,神性与人性在圣子位格上联合,上帝与人同在。上帝—圣城—人,完全的联合,成为不再分开、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上帝永永远远安息在他的子民中。
新耶路撒冷是最终的人性之城,也是上帝创造心意的完成
新耶路撒冷不仅仅是上帝拯救的完成,也是上帝创造心意和计划的实现,是最终的人性之城——那个照上帝的形像、按上帝的样式所造的人。这座人之城不仅是由上帝所拣选的子民的人性组成的人性之城,她就是上帝在创造记1:26所启示的创造心意和计划当中的那个人,那个按着“我们的形像样式”而创造的“他们”的实现。
只有符合上帝形像样式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对比启示录21-22章,指给约翰看羔羊新妇之荣耀的天使,在17章指给约翰看“大淫妇”要受的刑罚(启17:1)。大淫妇与兽联合,她就是地上的大城巴比伦(启17:1)。21章新妇所代表的上帝—耶路撒冷—人性共同体,与17章的兽—巴比伦—人性共同体相对。前者是一座有着众人的名字(支派与使徒为代表)、清晰、明亮、愉悦的荣耀之城,与上帝联合、有上帝形像、反映上帝形像的人,他们是上帝心意中要造的人。后者却是一个污秽、可憎、放荡、背叛的灭亡之城,与兽联合,亏损并不断失去上帝的形像,直至倒塌,成为鬼魔的住处(创18:2),人已经不再为人。上帝在历史过程中,对两类人的拣选和分别,既是救赎的过程,也是完成创造计划的过程,为要按上帝的形像样式造出合乎上帝心意的人。救赎历史也是创造历史。
原初伊甸园中的所有元素,以完成的样式出现在新耶路撒冷,上帝的园子最终被建成一座完美的人性之城,那是创造的完成。园中丰富供应的金子与宝石,建成新耶路撒冷的城墙与街道,而且极其荣美。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的河,变成从上帝和羔羊宝座流出的生命河。悦人眼目、可以作食物的果子,成了生命树,丰富地结出十二样果子。在创世记3章一度出现过、被人用来遮羞的树叶,竟然也成了可以满足人真正需要的良药。
然而,在创世记以及旧约和新约不断出现的命令和主题——“生养众多”,却在新耶路撒冷只字未提。象征最终人性共同体的城墙有一百四十四肘,在启示录不断出现的圣徒人数是十四万四千人。那是完全的完全(12×12)。上帝心意中要创造的人(也就是名字记在生命册上的圣徒),已经通过“生养众多”作成了创造,上帝的命令已经完成。
城中有伊甸园中出现过的生命树,却不见了“分别善恶树”。因为,上帝看守人性的命令已经完成,人性已经成熟、被成全。替代“分别善恶树”的,是伊甸园中未曾出现的、被杀的羔羊。他在园外被放逐的旷野,击退撒旦的引诱,看守住自己的人性;他在客西马尼园,于祷告中走向十字架,在那棵树上救拔了失丧的人性;他在清晨的墓园,以得胜的复活,永永远远成就了人性。无罪的羊羔,走过堕落人性的荒原,用自己的死和复活,看守、拯救、再造、成全了人性,将人性的墓地变成通天的园子。
被羔羊成全的人性完全反映上帝的形像样式(启22:4,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再也不会离开上帝的面(启22:5,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上帝要光照他们)。伊甸园中的治理、修理、看守、命名,最终被成全为“作王掌权”,治理全地(新天新地),而且到永远(启22:5,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至此,上帝在创世记1:26的创造计划,被彻底完成。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启21:5)创世记1:30的断言终于实现——“事就这样成了”。
圣经神学视角下的系统神学
伊甸园是被造人性的摇篮与起点,新耶路撒冷是被造人性的成熟与完成。在拯救的终点,是创造的完成;创造中孕育着拯救,拯救里完成了创造。
在上帝圣言启示的前两章与最后两章的结构里,创造与救赎不再仅仅作为救赎历史的两个阶段而存在,而是两者有着相同的目的和目标,同为上帝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工作,不可分割。拯救包含着再造,创造通过救赎而完成。同样,人论与教会论也成为无法截然分开的两个神学领域,构成同一主题的两个方面。人论着重于创造与堕落的探讨,教会论专注于救恩过程中,上帝子民的建造。人论里面上帝心意中的人就是教会——共同体的人,而最终成全的教会就是上帝所造的人。
教会是永恒人性的圣城新耶路撒冷,今日所见的每一所地方教会,都是属天人性共同体的末世性临在。圣灵的工作就是在教会中建立反映最终人性的共同体,彰显上帝的荣美。教会与上帝圣灵同工,不仅仅是救赎之工,也是创造之工,与上帝共同创造上帝计划中永远的人。
教会不仅是救赎历史之目的,教会就是历史之目的。而今天一处处的可见教会,则是披戴着历史外衣的新耶路撒冷,是那座属天的人性之城的脚手架。他们的本质,是一座座被救赎的人性之城,为要彰显圣城的荣美。并在圣灵的工作中,不断成圣,奔向永恒的城邑,直至救恩的完全成就。
在历史的终点,人性之歌再次响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他是拯救的阿拉法,他是拯救的俄梅戛,他是创造的初,也是创造的终。他是在创造之初,断言“事就这样成了”的那一位,他是在十字架上微语“成了”的那一位,也是最终在宝座上宣告“都成了”的那一位!
看哪!创造已经全然成就,人已经妆饰整齐,等侯她的丈夫。上帝要与人同住,人成了上帝安息的居所。新天新地里回荡着人的吟唱,这一次是女人,要唱到永远:“我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参考书目
Alexander, T. Desmond. From Paradise to the Promised L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entateuch.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12.
Bar-Efrat, Shimeon. Narrative Art in the Bible. London; New York: T & T Clark International, 2004.
Beale, G. K. A New Testament Biblical Theology: The Unfolding of the Old Testament in the New.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 2011.
——.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eprint edition. Eerdmans, 2013.
Clines, David J. A. The Theme of the Pentateuch. Sheffield, England: JSOT Press, 1997.
Clowney, Edmund P, and Gerald Lewis Bray. The Church. Contours of Christian Theology.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95.
Gaebelein, Frank E.; Morris, Leon; Burdick, Donald W.; Blum, Edwin A.; Barker, Glenn W.; Johnson, Alan F.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12: Hebrews Through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1.
Gaffin, Richard B. Resurrection and Redemption: A Study in Paul’s Soteriology. Phillipsburg, N.J.: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 Co., 1987.
Kline, Meredith G. Kingdom Prologue: Genesis Foundations for a Covenantal Worldview. Overland Park, Kan: Two Age Press, 2000.
Mounce, Robert H.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evised edition.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97.
Osborne, Grant R.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 2002.
Ridderbos, Herman N. Paul: An Outline of His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ch.: W.B. Eerdmans Pub. Co., 1997.
——. When the Time Had Fully Come: Studies in New Testament Theology. Eugene, OR: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01.
Sailhamer, John. The Pentateuch as Narrative: A Biblical-Theological Commentary. Library of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 1992.
Vos, Geerhardus. The Pauline Eschatology. Phillipsburg, N.J. .: P & R Pub., 1994.
[1] Clowney and Bray, The Church.
[2] 希伯来文的אָדָם可以是对人类的泛称,也可以特指个体。
[3] 中文合和本与其他许多译本都采用“管理”一词,更加贴切的译法应该是“统管”或“治理”。希伯来原文为רָדה,含有“很强的权柄下治理,使万物与全地都降服在人的管理之下”之意。
[4] 这一点在2:24,上帝设立人类最基本的共同体单位——家庭时,有相应的表达。上帝造人的心意既是创造一个个有他形像的男男女女,也是造出具有上帝形像、由男男女女构成的人类(人性)共同体。上帝的形像与样式同时反映在个体的人与共同体的人两个层面。换言之,三而一的上帝的三和一,本身是上帝的形像,也在上帝所创造的人里面,人既是个体的多个人,也是整体的一个人(合一的人类、人性)。
[5] 原文中的两处经文一模一样,都可以译成“生养众多”。
[6] 指基于上帝的形像样式的,上帝与人相呼应,或人与人之间相呼应。
[7] 被造位格中涌现的一切美好,因为是按上帝形像样式而造,本质上都是对上帝的颂赞与赞美。
[8] 创世记第3章中的末世论已经有丰富解经和神学论著,不再赘述。详见Beale, A New Testament Biblical Theology. 与Kline, Kingdom Prologue.
[9] Beale, The Book of Revelation, pp. 1039–1121; Mounce, The Book of Revelation, pp.388–98; Osborne, Revelation, pp.745–67; Gaebelein, Frank E.; Morris, Leon; Burdick, Donald W.; Blum, Edwin A.; Barker, Glenn W.; Johnson,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12, Hebrews Through Revelation, pp.5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