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彼得·金特里(Peter Gentry) 译/托尼 校/启行
现在我们来考虑这个问题:旧约中的人如何得救?
基督徒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是因为我们是藉着信靠耶稣基督,藉着信靠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作而得救。但是,在旧约时代,耶稣还没有降生。很显然,旧约中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耶稣,那么他们如何得救呢?他们相信的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每个得救之人,都是藉着信心,靠上帝的恩典而得救。在旧约中,人们得救是藉着相信一位将要来到的拯救者,一位将要来到的救主。因此你可以说,旧约时代的人同样是因着信耶稣基督而得救,只是他们对耶稣基督的认识还模糊不清。
我们可以直接回到创世之初。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夫妻反叛上帝时,上帝临到他们,对他们施行审判。但在审判之中仍然有恩典:上帝谈到了蛇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要彼此为仇(参创3:15),但最终,女人的后裔要彻底得胜,给蛇的后裔致命一击。经文中说:“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创3:20)我认为这节经文不仅是在说,因为夏娃是第一个女人,因此所有的后裔都是从她而生;亚当之所以给妻子这样起名,更是因为他相信上帝的应许,就是将来有一位“女人的后裔”要来,最终给这世界的恶者致命的打击。
随着叙事不断展开,上帝的这个应许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继续向前推进。之后,情况变得非常糟糕,上帝对整个世界施行审判,唯独救了挪亚一家,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然而,这一切似乎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上帝又通过亚伯拉罕带来了一个新的开始。在亚伯拉罕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15:6)。因为亚伯拉罕相信上帝所说的是真的,所以他和上帝就得以进入一个盟约的关系。所以,亚伯拉罕是因着信耶和华而得救。之后,随着亚伯拉罕一家变成了以色列一族,上帝与他们立约,设立了祭司和献祭制度,并告诉他们如何与上帝交往,如何彼此相待。献祭制度基本上是一种宏大的、可见可感的交往,它表明了当你不信上帝的话,不顺服祂的旨意时,就必须接受惩罚而面临死亡。但显而易见的是,献祭制度本身并不能成功地消除罪恶。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献祭,这也正是希伯来书的作者所指出的,祭司天天站着事奉上帝(参来10:1-18),因为他们从未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献祭,所以,持续不断的献祭是传递给当时以色列人的一个信息,表明那并不是问题的答案。它所指向的,是一个最终可以完全平息上帝因着人类的背约所发义怒的将来的献祭。说到底,这取决于你是否相信耶和华,相信主。
这一点在整个旧约中逐渐发展出来。当你读到智慧书(比如箴言)时,上帝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9:10)。“敬畏耶和华”是指,在与耶和华的盟约关系中对约忠诚、信实。你可以去看箴言第三章,那里提到不要依靠自己:“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然后经文说:“要敬畏耶和华”,“要爱耶和华”,“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箴3:5-12)。这些经文都在教导我们,要相信上帝,相信祂的话,相信祂的应许和祂的教训。与此同时,关于那位将要来的救主的应许,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创世记49章说到,有一权杖必不离犹大,有一王将从犹大而出(参创49:10)。在假先知巴兰的预言中,也提到有一位将要来的王:“有欢呼王的声音在他们中间”(民23:21),“有星要出于雅各”“(民24:17)。这些都是关于将要来的王的预言,在整个旧约中继续得以发展。
当我们来到新约,可以看到保罗解释了耶稣基督里的好消息,比如在罗马书第三章里提到,上帝宽容我们先时的反叛、罪恶和过犯(参罗3:25),因为祂预先看到了耶稣基督的到来,在十字架上受死,替我们承担了我们反叛和犯罪所当受的刑罚。所以在旧约中,上帝的百姓基本上在模糊不清地盼望着耶稣基督。比如约伯,他的朋友们认为他遭遇这一切痛苦,肯定是因为他犯了罪。而约伯信靠上帝,与上帝有很好的关系,所以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要经历这些苦难,他想要面见上帝,期望上帝会在审判台前为他辩护,证明他无罪。他相信在某个地方,会有一位“至近的亲属”(参得3:12)或救赎主。这位“至近的亲属”将会担负责任,在上帝的审判台前为他辩护。(参伯19:25-29)我认为这就是耶稣基督。约伯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耶稣基督,他盼望着一位将要来的拯救者,一位将要来的救主,来解决他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耶稣基督已经来了,我们有福音书,有耶稣的生平,有耶稣的死和复活。我们有耶稣设立的使徒们所传的福音,我们无需再企盼,只要回看那给世界带来救赎的事件。
作者简介:
彼得·金特里(Peter Gentry)是南方浸信会神学院的旧约解释学教授,同时也是赫克普拉(Hexapla)研究所的负责人。他与斯蒂芬·韦勒姆(Stephen Wellum)合著了《圣约的国度:对圣约的圣经神学理解》(Kingdom through Covenant: A Biblical-The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venants)。
[1] 本文整理自美南浸信会神学院的“诚实的回答”(Honest Answers)视频栏目的第95集。视频网址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rhM-QoE9xA&list=PLBA1qC8OOEJBdivoQvS7wtiUgvF5jpkBe&index=6,2021年2月1日存取。承蒙授权翻译转载,特此致谢。——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