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可·阿布德米瑟(Mark Abdelmessieh) 译/乔天 校/无声
内容概览
马可·夫罗格波(Mark Vroegop)在其《幽云厚恩:哀歌中的恩典》(Dark Clouds, Deep Mercy: Discovering the Grace of Lament)一书的引言中写道:“发现哀歌中的恩典,就会看到幽云之下的厚恩。”这是一本有关苦难之中的恩典的书。夫罗格波既不是纸上谈兵的神学家,要就苦难这一复杂主题写一部恢宏巨著,他也没有保证此书将提供一种方法,能一劳永逸地应对艰难的处境或者糟糕的感受。他的书其实源自于他的家庭和个人的哀恸之旅,其中包括他即将出生的女儿却胎死腹中这一令人悲痛的事件。
本书指出,有关哀恸的不同经文,尤其是哀恸类诗篇(本书第一部分)和耶利米哀歌(本书第二部分),都是神给祂的子民在经历痛苦时的礼物。“哀歌告诉我们,可以伤心哀恸,但是要信靠;可以痛苦挣扎,但还是要相信。”因此,夫罗格波将哀歌定义为“在痛苦中带领人走向信靠的祈祷”,是神赐予的特定选项,来替代绝望、否认、无声的苦毒、虚无缥缈的希望和无法平息的混乱。哀恸并非我们的天然本性,而是需要习得。“哭泣乃人之常情,而哀恸却是基督徒所为。”事实上,我们哀恸的时候,就是在跟随耶稣。新约圣经引用哀恸的诗篇来描述耶稣为圣殿焦急的心情(参约2:17,引自诗69:9),耶稣引用哀恸的诗篇来谈及自己遭人出卖(参约13:18,引自诗41:9),祂在十字架上最令人费解的话语也出自哀恸的诗篇(参太27:46,引自诗22:1)。
在第一部分,夫罗格波侧重于如何从诗篇中学习哀恸(如诗77、10、22、13)。诗篇中最大的类别当属哀恸类诗歌,占据三分之一的篇幅。[2]哀歌一般至少提出两个问题:(1)“神啊,你在哪里?”(2)“如果你爱我,为什么让这件事情发生?”[3]大多数的圣经哀歌都包括四个关键因素:(1)对神说话(选择向神祷告,而不是沉默放弃);[4](2)倾诉(勇敢而谦卑地向神说明导致我们痛苦的境况);(3)求告(倚靠神的性情,大胆求告);最后,(4)表达信靠和赞美(积极地等候神,回想祂拯救的作为)。[5]总之,哀恸就是转向神、诉诸神、求告神以及信靠神。
关于倾诉,夫罗格波竭力排除“自我中心地向神发脾气”,因为这种行为无论何时都不荣耀神。倾诉要以神为中心,发自肺腑,渴望看到神的应许和痛苦现实之间的距离能够被填补。夫罗格波教导我们,正确的倾诉是:(1)以谦卑的态度:“在开始倾诉前,要确保你已经把傲慢放在门口了。带着痛苦,而不是骄傲,来到神的面前。”(2)倾诉时,要按经文祷告,使你的哀恸不会出格。(3)诚实地向神表达你的恐惧和痛苦。要记得,神不会感到惊讶,耶稣与我们共情,而且圣灵为我们代求(参来4:15;罗8:26)。(4)不要为了倾诉而倾诉,要追求与神一起前行。
向神倾心吐意之后,我们要大胆求告。夫罗格波坚称,事实上,神命令祂的子民,要坦然无惧地向祂求(参来4:16)。[6]在哀恸诗篇里,哀恸的人发出了九种呼求或者请求。“耶和华啊,求你起来!”“求你帮助我们”;“求你记念你的约”;“愿你施行公义”;“求你不要记念我们的罪”;“求你使我们回转!”;“求你不要闭口,求你垂听我的声音”;在我痛苦时,“求你指教我”;“求你为我伸冤!”我们在按这些经文祈求的时候,要相信“痛苦的哀歌和忧伤的人子在我们的痛苦中与我们相遇”。这也是为什么坦然无惧的求告,最终应当带领我们信靠神。诗篇中像“但是(but)”这样的字眼往往标志着把心转向信靠神(参诗13:5;31:12、14,新译本;71:10-11、14,和合本翻译为“却”;86:14-15,新译本)。通过这种转向,我们选择以多种方式记念神的救赎之爱,但我们最终来到福音书,祂那恒久不变的爱在这里熠熠生辉。信靠神的应许不会“结束苦难,但它们给我们的苦难赋予目的”。对神的信靠不一定会终结苦难,但这种信靠可以“成为敬拜的平台”。
在第二部分,夫罗格波带我们学习耶利米哀歌。这卷书篇幅不长,大部分都以离合体(acrostic form)[7]的形式写成,教导我们“从头到尾看待苦难”。我们从哀歌的头两章,学到至少三个智慧功课。首先,罪是真正的问题。“耶路撒冷的毁灭、所有的痛苦和我们一切的哀恸,背后的根源都是罪。”其次,看见耶利米为国家哀恸哭泣,让我们学到,我的罪和苦难并非唯一的问题。这样,我们不再专注于自己的痛苦,而是学习为神所关心的以及令祂人心碎的事物而哀恸。第三,我们看到,哀歌使我们的灵魂苏醒,把我们的心扭转“向神的视角”。[8]
耶利米哀歌第3章是本卷书的高潮。当耶利米的心思转向思考和记念神,追想神的救恩和往日的怜悯时(参哀3:21),决定性的转折点来了:绝望和毫无光明的黑暗(参哀3:1-20)不再占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盼望和信靠(参哀3:21-66,尤其是55-58节;比较18节和58节)。[9]这一章显而易见的教导是,“心里可能有个声音说:‘没希望了!’但我们要反驳。”[10]耶利米哀歌第4章显明,神能通过苦难让我们看见自己内心的偶像,并救我们脱离这些偶像的辖制。因此,哀歌“为信错了对象而哀伤”。[11]耶利米哀歌第5章几乎包含了哀歌的所有元素,但重点是求告、转向神而得盼望。整卷书以充满盼望的祷告结束(参哀5:21-22):“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哀5:21)
在第三部分,作为本书的结尾,夫罗格波给出了个人性的和群体性的应用。他给出了使用圣经哀歌的个人性成长步骤:(1)反复阅读圣经;(2)识别或大或小的景况下的忧伤;(3)使用哀歌进行辅导;(4)以属神的方式在神面前哀恸,从而战胜苦毒;(5)为罪忧伤并向神认罪;(6)通过哀伤把自己的感受带到神的面前,从而战胜孤独;(7)“继续信靠使你持续信靠的那位。”[12]在最后一章,夫罗格波鼓励传道人在葬礼上使用哀歌的语言(而不是出于善意却不明智地回避痛苦的方式),传讲并教导耶利米哀歌以及哀恸类诗篇,通过自己的榜样教导他们为自己的哀恸祷告,并且鼓励他们在公众敬拜时吟唱相关经文。
该书对传道和辅导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帮助
在个人辅导和公共布道事工中,夫罗格波的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在辅导的时候,可以教导被辅导者使用哀歌来代替(a)过度的不健康的内心自省,因为后者只会增加痛苦;(b)急促和缺乏同理心的回应,或者在没有提供恩典框架的情况下应用真理。“如此一来,哀歌就能成为辅导过程中的帮助。情感得以表达,恩典受到拥抱,心灵得到更新。”我们教导心灵受伤的人,他们“可以哀恸,但不要以无目的、自私的方式”。因此,若牧师或辅导员能毕生学习、祷告并且应用哀歌的经文,这对他本人及其辅导对象的心灵必大有益处。此外,被辅导对象也应该将其作为一项辅导作业,学习和使用这些哀歌来祷告,直到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哀歌祷词。
辅导过程中对他人的苦痛的倾听和哀恸的教导,必将丰富传道人的公共布道事工。会众里总有人在经历不同的艰难(家庭冲突、财务困难、孤单寂寞、健康问题、不信主的家人和朋友),这一事实应当推动传道人使用神在哀歌中的恩典。传讲那些明显的哀歌,突出那些隐含在经文中的哀歌,当神使用哀歌增加我们的盼望时,亲身分享这种方式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祷告生活。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中就采用了类似的方式,这是有关圣灵里的生命和基督徒确据的最伟大的篇章,保罗在此使用哀恸的诗篇来阐述基督徒的伟大盼望(参罗8:35-39;引用诗44:22)。最后,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忘记,也不可使会众忽视这一真理:我们的救主是最伟大的受苦者,祂不仅与我们一同受苦,在我们受苦时支持我们,而且还承诺必会终结所有的苦难。在神的应许成就之前,让我们继续信靠使我们持续信靠的那位。
作者简介:
马可·阿布德米瑟(Mark Abdelmessieh)是神学硕士,目前是清教徒改革宗神学院的在读教牧学博士生。已婚,妻子名为罗西,育有四个男孩。他是埃及长老会教会的长老,也在亚历山大神学院教书。
[1] 本文翻译自Reformation21网站的书评,原题目为Review of Mark Vroegop’s Dark Clouds, Deep Mercy: Discovering the Grace of Lament。网址链接:https://www.reformation21.org/blog/review-of-mark-vroegops-dark-clouds-deep-mercy-discovering-the-grace-of-lament。2024年12月存取。承蒙授权翻译转载,特此致谢!——编者注
[2] Bruce K. Waltke, James M. Houston, and Erika Moore, The Psalms as Christian Lament: A Historic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14), 1.
[3] Michael Card, A Sacred Sorrow: Reaching Out to God in the Lost Language of Lament (Colorado Springs: NavPress, 2005), 17.
[4] 亚历山大·麦克拉伦(Alexander Maclaren)写道:“疑虑若不直言明说,便会像有毒的迷雾一般弥漫于心,遮蔽内心的光明。思想,无论是好是坏,当其被清晰表达出来的时候,便可以被讨论。”引自James Montgomery Boice, Psalms, vol. 2, Psalms 42–106, An Exposition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Baker, 2005), 640–41. (Vroegop, p. 32; “silence is soul killer” p. 32)。
[5] Stacey Gleddiesmith, “My God, My God, Why? Understanding the Lament Psalms,” Reformed Worship, June 2010, www.reformedworship.org/article /june-2010/my-god-my-god-why.
[6] “我们坦然无惧地祈求,因为祂深切明白。”(参来4:15)
[7] 离合体又称为字母诗,每一节的开头是按希伯来字母表22个字母的顺序从头依次排到尾,每一章的节数都是22的整倍数,正好形成循环。不过,这需要在希伯来原文中才可以看得出来,英语和中文圣经都没有办法体现字母诗的神韵。——译者注
[8] “当我们沉迷在享乐之中,神会对我们耳语;当我们良心发现,神会对我们讲话;当我们陷入痛苦,神会对我们疾呼:痛苦是神的扬声器,用来唤醒这个昏聩的世界。”引自C. S. Lewis, The Problem of Pain (New York: Collier, 1962), 93。“我将透过泪水看世界。或许,我会看到未流泪时所无法看到的景象。”引自Nicolas Wolterstorff, Lament for a Son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7), loc. 127 of 562, Kindle.
[9] 夫罗格波简洁地总结了22-33节的真理:神的怜悯(hesed,此为希伯来文英文转写)绝不断绝(参哀3:22-24);等待不是徒然(参哀3:25-27);终末的话语还未宣告(参哀3:31-32);神总是良善的,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哀3:33)。
[10] Timothy Keller, Walking with God through Pain and Suffering (New York: Riverhead, 2013), 289–90. 夫罗格波在书的第105页对其进行了引用。凯勒完整的表述如下:“心里可能有个声音说:‘没希望了!’但我们要反驳,要说:‘那要看你希望些什么。是否应当放太多希望在那里?’留意诗人如何分析自己的希望——‘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再看他如何告诫自己:‘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祂。’(参诗42:5)诗人是提醒自己的心,要寻求神,仰望神。”
[11] 夫罗格波指出了耶利米哀歌第4章中提到的五种偶像崇拜。这些偶像包括:执着于财务安全(参1节);将人当作救主(参5、8-9节以及描述耶利米书39:1-10情景的20节);渴求文化舒适;偶像化属灵领袖(参13-16节);妄想神的恩宠(以色列自以为蒙恩,却因滥用神的恩典,而比所多玛更糟糕(参6节))。经过了沉重的一章之后,耶利米在22节以盼望作为结尾。他相信“神不会让祂子民流亡的时间超过必要的限度”。
[12] 摘自夫罗格波失去女儿时,约翰·派博写给作者的一封私人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