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宣教士灵修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7)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7)

文/亦文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路22:35)

He said unto them, “…Lacked ye anything?” And they said, “Nothing.” (Luke 22:35)

 

宣教历史

 

内地会成立之后,始终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戴德生一直秉持着“信心原则”,维持同工们的生活和事工的开展。曹雅直夫妇加入之后也持守这一财务原则。女校的事工渐入正轨之后,校舍和宿舍都需要扩建。除了同工和代祷伙伴们知道这一需要之外,没有人公开募捐。1877年4月,因曹明道身体不佳,曹雅直陪同她一起返英述职。起先只有爱尔兰偏远地区邀请他们去作宣教分享。那里的教会十分贫穷,除了祷告,无法提供进一步帮助。曹雅直看重祷告胜过奉献。有一次,在一户农家聚会结束时,一名穷妇人含着眼泪塞给曹雅直一块钱。回到住处一看,原来是一枚半便士硬币。曹雅直大为感动:“若是我只拿得出半便士可以奉献,我会怕丢人而不好意思交到别人手里;她比我更有信心和爱心。”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妻子说:“神似乎告诉我,祂将再赐下50英镑。”第二天,他们到一个朋友家小住,男主人真的交给曹雅直一笔钱,不多不少,正好是50英镑。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收到过单笔超过5英镑的奉献。

 

离开乡间,他们又去了都柏林,继续应邀作宣教分享,邀请更多的人为温州祷告,尤其为尚未展开的妇女事工祈求。1878年的最后一天,曹雅直夫妇回到温州,第二年夏天开始筹建女校。原先只计划建一栋楼,但神的供应超过他们的所求,最终建成了两栋。有两次,夫妇俩以为不得不叫停工程,但神的供应亦在那个关键时刻接续上了。整个工期没有因为资金短缺停过一天工,也没欠过一块钱的债。而妇女事工,也正是在那一年打开了局面。[1]

 

经文默想

 

耶稣差遣十二门徒和七十人出去传道时,曾吩咐他们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甚至不要带鞋(路9:3; 10:4),两批人仍然凯旋而归。这是路加福音22:35的背景,门徒对一无所缺的“实习”仍然记忆犹新。但是接下来,耶稣却一反常态,要求他们带上钱囊和口袋,卖衣买刀,似乎前后矛盾。难怪当年巴恩斯利的公理会牧师会对跃跃欲试的少年戴德生说:“主在世的时候行得通,但今时不如往日。孩子啊,等你长大一点,就会变得聪明一点。”多年后戴德生回想起这段话时说:“我现在已经长大很多,但并没有变得聪明一点。我反而愈来愈相信,如果我们遵照主的吩咐,也相信祂所作的保障,那么,这些吩咐和保障既在昔日行之有效,也同样适用于今日。”供应有保障和凭信心生活,两者没有本质上的矛盾。不论是来自教会、联会、差会、基金会的供应,还是个别奉献者的供应,神都是最终的供应者。

 

今日应用

 

由于内地会没有任何宗派联会做后盾,也为了不转移其他差会的经费,戴德生要求自己和同工遵循“信心原则”的财务理念:只分享需要,不公开募捐。日后成立的跨宗派机构颇多效仿,也成为动荡时代中国教会的典范。然而,今日有些教会的长执错误地应用“信心原则”,甚至仍在以培养传道人的信心生活为由,而压低他们当得的工价。另一方面,宣教事工在西方也越来越职业化,预算的制定面面俱到,或是因筹不到款导致工人出不去,或是因坐拥金山而遥控禾场走向。这些现象都不是神的本意,也都不讨神的喜悦。若是今天的教会拥有了金和银,却丧失了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叫人起来行走的能力,教会一定不堪一击;若是今天的差会聚集了巨额的宣教经费,却丧失了单凭祷告依靠神感动人奉献的信心的话,宣教也很难有突破。不知今日的你,所恃为何?缺少什么?从何得供应?又听命于谁?

 

代祷事项

 

  1. 为中国教会的财务管理祷告,愿主激励肢体们有乐意奉献的心,愿主给教会牧者智慧,善用资金,投资在传道人的培育与供养上。

 

  1. 为中国教会在宣教上的投资祷告。宣教士及宣教事工,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愿主感动弟兄姐妹的心,让他们乐意奉献;更求主感动教会的领袖,乐意支持宣教士及宣教事工。

 

  1. 为宣教士在资金上的信心祈祷。中国教会有“信心生活”的悠久传统,这带给宣教士美好的榜样,愿主恩待今天的宣教士,学习信心的功课,专心仰赖神的供应。

 

 

[1] 曹明道,<第六章:1877年温州通商建关时,回国休假;1879年筹建“姐妹团“>,于《二十六年》,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