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宣教士灵修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16)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16)

文/亦文

 

 

众人都喜欢听祂。(可12:37)

And the common people heard Him gladly. ( Mark 12:37)

 

宣教历史

 

1890年10月,鲍金花姑娘陪同曹明道师母去了一次东川,八天走了14个村子,讲道23次。每到一处,村里的信徒和慕道友先跑出来迎接布道团,很快全村人都会跑来看“番婆”,甚至有不少人跟到船上继续谈道。遇到潮汐等情况,他们也会在船上聚会。两位女宣教士晚上睡在自己船上,相对自在些,虽然有老鼠奔窜,影响睡眠,好在带了蚊帐,不至于碰到身体。第三天她们来到沙头,晨祷之后出发,正午时分抵达东川,在众目睽睽之下用热水洗漱,不断有人伸手摸她们的衣裙,评论她们的长相。大家端着饭菜躲进所谓的卧室,发现四壁和屋顶处处透风露天,满地窟窿,几个男孩甚至爬上草堆居高临下地盯着她们进食,甚至午休都不得不在众人眼目下进行。

 

主日那天,上午、下午和晚间都有聚会,本地传道人和曹师母轮流讲道,介绍福音书籍。师母嗓子都哑了,大家仍不愿意回家,因为喜欢听她讲。到了周一,她们又上山到了一个村子,前院摩肩接踵,约有百人,只能把门和挡窗口的木板拆下来。鲍姑娘还不能用当地话讲道,只能站在椅子上供人“参观”。有一位听道非常专注的妇人,先是带她们去自己家,又带她们进了村里大祠堂,站上戏台布道。听众增到三百人,福音书籍也销售一空。

 

第二天,她们边走边传,先后在五个村子讲道。最后一场,曹师母先请大家安静,因为她已经声嘶力竭,但看到大家听得那么全神贯注,又备受鼓舞,讲了很长时间。有的村民因为白天忙农活,便请求晚间加一场聚会,如此日以继夜连续一周,曹明道累得筋疲力尽,回到船上倒头便睡。当风尘仆仆地回到窗明几净的家中时,鲍姑娘明白了为什么当地人常说她们的住处美如天堂![1]

 

经文默想

 

耶稣在世的时候,也常常吸引大批的听众。虽然耶稣出身比其他拉比低微,面貌比同龄人枯槁,但祂的教训大有权柄,祂的道理深入浅出。马可福音中,时不时地提到“众人都找祂”(1:37),“人从各处都就了祂来”(1:45,2:13)。有些地方和鲍金花笔下的描述非常接近:“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1:33);“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2:2),以至于“拆了房顶”(2:4);“甚至祂连饭也顾不得吃”(3:20);“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4:1)。这些情景,在教会已经成熟的西方非常罕见,宣教士只有到了亚非拉才能亲身经历原先只是在圣经中读到的场景。

 

今日应用

 

曹雅直初入温州城,迎接他的只有顽童的飞石,他只能和一个中国助手互问互答,吸引路人来听道。曹明道刚到温州城,男女老少簇拥着她评头论足,根本没留心她在说什么。虽然所到之处能吸引大批人群,最初不乏出于“看西洋镜”的好奇心簇拥而至的看客,但仍有人因此而听到了真道,在新鲜劲儿过去之后,继续留下来追求。福音的种子就这样播撒出去了,在神所预备的人心土壤里慢慢抽芽吐穗,稚嫩的教会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众人喜欢听你的分享吗?你所传讲的,是耶稣所传讲的吗?你是否效仿耶稣的沟通能力,把天国的奥秘用浅显生动的比喻阐明给同时代的人?你是否预期神会在未信的群体中做大事,并预备在这些人中为神做大事?

 

代祷事项

 

1.为禾场上的单身女宣教士祷告。不便的生活环境、落后的医疗条件,她们常和弟兄们一样,顶着炎炎烈日,在风吹雨淋中奔走作工,把她们的锦绣年华奉献在一线禾场,有时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好看衣服,孤单、压力、缺乏安全感常是她们的挑战。让我们在祷告中托住她们、记念她们,愿她们的生命故事能激励更多年轻的弟兄姐妹献身宣教。

 

2.为禾场上的宣教士妻子祷告。同为宣教士的她们期待自己可以学好当地语言,和丈夫一同参与到当地的福音工作中,但事实上,家务、儿女教养以及接待服事就已让她们分身乏术,内心常在角色迷失与渴望价值体现上不断挣扎。求主帮助宣教士妻子们在不同的服事阶段,理出不同的优先次序,带领她们明白,若是心志被神得着,无论她们做什么,都是在服事神。

 

[1] 曹明道,<第十五章:东川行,乡村情,楠溪景>,于《二十六年》,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