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宣教士灵修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14)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14)

文/亦文

 

不是我差遣你去的么?(士6:14)

 

历史故事

 

1877年圣诞节,离家16个月的戴德生回到伦敦,与妻儿团聚了(玛莉亚离世后,戴德生迎娶了兰茂密尔团队的成员福珍妮[Jennie Faulding])。全家团聚的欢欣只享受了两个月,戴德生却向珍妮透露了一个不寻常的计划。华北大旱,很多妇孺被买卖甚至饿死,内地会虽然筹集到不少善款,但需要一名资深女宣教士带队进入山西,负责赈济与救济。他环顾团队成员,发现只有自己的妻子最合适。

 

珍妮大为挣扎,她已不再是11年前登上兰茂密尔船的那个无牵无挂的年轻女郎,而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要照顾玛莉亚留下来的四个孩子和积劳成疾的丈夫。但是二十出头便在杭州宣教站独当一面的她,深知中国的妇孺在天灾人祸中悲惨的下场。为了说服自己,也为了说服可能反对她“抛夫弃子”的亲友们,珍妮破例向神求印证:“既然我的处境和基甸如此相似,我便求羊毛的印证,让神亲自确认:‘不是我差遣你去的么?’”正如基甸用羊毛向神求了两次,珍妮也向神求了两笔资金:一小笔置装费和一大笔生活费。第二天,有一位朋友来看她,临走留下十英镑,这正是当时内地会配给每名宣教士赴华的置装费金额。一周之内,远在巴恩斯利的公婆寄来的信中夹了一张五十英镑的支票。当戴德生一时不知如何使用这笔费用时,珍妮才透露了她与神之间的约定。对她而言,这一天收到的这笔钱胜过其他时候神赐给她的任何财富。

 

神按珍妮的祈求为她预备,但是六个孩子怎么办呢?这时候,戴德生的妹妹、已经育有四子六女的贺美(Amelia)知道了这件事,便向家人宣布:“假如神呼召珍妮往中国去,祂便是呼召我照顾她留下的孩子们。”神不仅精准回应了珍妮的请求,连她没有求的也赐给了内地会:当珍妮带领一批新宣教士搭乘轮船的前夜,她收到了一笔一千英镑的巨额奉献,用作灾区孤儿院的筹建。至此,没有人再怀疑,是谁差遣她重返禾场了。

 

原文精意

 

“差遣”(send)的原文是שלח。历世历代的基督徒都在问:如何确认差遣是出于神?当神找到基甸时,他正在为了防备米甸人而躲在酒榨打麦子。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他只能躲在家里,保持实力,守住祖上留下来的一亩三分地。当神的使者向他显现时,基甸仍认为古时的神迹奇事今天不会再现;当耶和华亲口呼召他时,基甸仍聚焦于他的种种不胜任;当神用杖与火悦纳了他献的肉与饼,他仍要求神用正反两种方法在羊毛上施行两种印证。我们都蒙了“大使命”的呼召,但是神“差遣”我们的方式和所去的禾场却又各不相同。即便平凡踟蹰如基甸,神也有足够的耐心和方法让你我确认祂是反常识、非典型的差遣者。

 

今日应用

 

在福珍妮的时代,很少有教会差遣姐妹去异国宣教。即便到了中国禾场,无论是单身女宣教士,还是宣教士夫人,大都留守在通商口岸,依附男性同工从事辅助性的工作。所以当戴德生提出让自己的妻子带领新加入的姐妹,走两个月的陆路深入内地,创建新事工,实在是“异想天开”,“骇人听闻”。内地会也确实在这方面遭受了很多批评。这是珍妮需要反复向神求印证的时代背景。在个人层面,忙于相夫教子的珍妮,和在酒榨埋头打麦的基甸一样,甘于扮演一个等候、旁观、辅佐的角色,“让神兴起他人成就丰功伟业吧。”然而,神对他们的呼召竟是打头阵、做领袖,冲锋陷阵、开疆辟土。今天,有什么预设立场,传统流程,在阻碍你和你的教会投入宣教禾场?在确认呼召是否出于神的过程中,你是否想过可以像基甸和珍妮一样,向神求具体的、甚至是多重的印证呢?

 

祷告

 

为庄稼的主人、工人的差遣者而感恩。为所有正在寻求神旨意的潜在宣教工人而感恩,求神赐给他们清晰明确的印证,一步步引导他们走跨文化差传的道路。也求神帮助我们有智慧分辨,何时何地才需要寻求“羊毛的印证”这样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而不至过度谨慎,或陷入试探神的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