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河中受洗的故事 ——司布真系列故事(2)

河中受洗的故事 ——司布真系列故事(2)

 

文/张瀚中(Geoff Chang)    译/王濯扬    校/尽心

 

司布真成长于一个公理会家庭。正如之前所提到的,他的祖父是一名公理会牧师,所以司布真在婴儿时便受了洗。但当他到了青少年时期,他研究了新约,便开始相信“信而受洗”(可16:16)的教义,即一个人应该先认信再受洗。于是他决定等到自己有一天真的归信了,他将接受洗礼。不隶属于英国国教就已经够糟,而成为浸信会信徒就更将会在社会上被边缘化了。司布真写道:

 

在十四岁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浸信会信徒。当我听说他们时,关于他们的描述根本不是正面的……我不禁觉得,不管在哪,我一定听到过一些针对他们的诽谤,不然我怎么会有那种看法呢?

 

1850年1月,司布真成为了基督徒,现在他想要顺服基督的命令去受洗。于是他立刻开始寻找浸信会牧师为他施洗。他找到了威廉·坎特洛(W. Cantlow)牧师,他曾在牙买加做过传教士。与此同时,他希望得到家人的许可和支持。他首先告诉了他的祖父,祖父说:“可以,只要你不成为那些认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才是基督徒的浸信会信徒。”司布真回答说:“对此你不必担心。”然后他写信告诉了父亲,父亲表示很不高兴,并花了很长时间来回应,司布真不得不多次写信给他。最终,他得到了父亲的批准。他的母亲对他说:“啊,查尔斯!我常常祷告,求主使你成为一个基督徒,但我从未求主使你成为一个浸信会信徒。”司布真回答说:“啊,母亲!主已经像往常一样慷慨地回应了你的祷告,祂赐给你的,远超过你的所求所想。”

 

司布真在河中受洗[1]

 

于是,1850年5月3日,在他母亲生日那天,司布真在纽马克特镇(Newmarket)外的拉克河(River Lark)渡口受了洗。那时的浸信会信徒仍然在户外进行公开的洗礼,群众常常会聚集观看这些场面。在那之前,司布真从未见过洗礼,他请求让另外两位受洗的姐妹先行,这样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从司布真母亲的话中,你甚至可以听到一丝失望或对浸信会信徒的些许低看。但司布真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要加入某个群体,也不是因为在意谁的看法。对司布真来说,这关乎对神话语的顺服。关于这一点,他这样写道:

 

我感觉好像天堂、大地和地狱都在注视着我;此时此刻,我并不羞于承认自己是神羔羊的跟随者。我的胆怯被洗掉了,它顺着河流漂进了大海,被鱼群吞噬了,我以前从来没有那样的感觉。洗礼也松绑了我的舌头,从那天起它便再也没有沉默过。我所有的惧怕都被丢在拉克河中了,我发现“守着这些便有大赏”(诗19:11)。

 

所以,河中受洗的故事告诉我们:顺服总会带来大赏

 

顺服是要付出代价的——顺服可能导致你处于社会的边缘;顺服可能意味着要遭到自己家人、朋友和所爱之人的拒绝;顺服可能意味着经历各种的艰难困苦。但最终,你绝不会后悔于顺服神的命令。这在末日是如此,在今生也是如此。

 

顺服的大赏之一是,当我们行在顺服中,神便装备我们来服事祂的子民。尽管我们有时不顺服,神也会使用我们。但更多时候,神喜悦使用那些乐意行在顺服中的人,哪怕是微小或不起眼的顺服。

 

司布真说,他的舌头在他受洗时被松开了。这种顺服让他走上了一条愿意做正确事情的道路,即使代价高昂。这样的仆人正是当时的教会所需要的,也是今天的教会所需要的人。当我们行在对基督的顺服中时,我们便被装备去服事祂和祂的子民。如果你想知道服事神的那种喜乐,就请确保自己行在对祂命令的顺服中。

 

[1] 图片版权归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中西部浸信会神学院(Mid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以及司布真图书馆(The Spurgeon Library)所有。感谢授权本刊使用!非经许可,不得自行转载。——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