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栏目 | 事工探讨 | 带着使命前进!——浅思教会植堂之道

带着使命前进!——浅思教会植堂之道

文/许韦

 

一、引言

 

两千多年前,耶稣曾吩咐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历史的车轮走过两千年的岁月,尽曾有艰难异常的岁月,但放眼现今,几乎处处都能看见主耶稣基督的教会,即被神从世界中所呼召,又被神差遣到这世界当中的信仰共同体。我们深信,教会之所以在全地被建立,乃是因福音的大能。耶稣基督曾指明教会的宗旨,是借着他的权柄与同在,使人作他的门徒,完成大使命以荣耀神。每当福音的种子传播到一个地方,自然就会有教会被建立起来。植堂就是与此相关的一个教会增长事工。历代的教会借着开荒与植堂,把福音传到世界各地,特别是那些福音荒凉或福音未得之地。在本文,我们就植堂作一些思考。

 

二、植堂的牧者

 

当教会要发展的时候,会从一间教会继续分散种植到另外的地区。我们可以理解为,看见某个有需要建立教会的地区,然后有计划地差派植堂者(传道人)去传福音和建立教会。那所被差传的传道人在那地,会建立教会、牧养信徒。一般来看,所建立的教会多数会带有母会的色彩。

 

在探讨植堂以先,首要关注的一个核心元素是植堂者。如果说植堂的工作如同盖一座楼,那么传道人或教会的领袖就是建筑师。建筑师会按着雇主的要求来设计大厦的蓝图。同样,植堂的牧人也根据神的旨意,去设立植堂的蓝图。因此,作为植堂者——牧者,必须是一个有异象的人。他必须有从神领受的植堂异象,按着神的心意,凭着信心设计一个植堂的蓝图。此外,他还要能够把植堂的异象传达给长老、执事和信徒,同心植堂。牧者要有美好的生命见证。有生命的见证和榜样,牧人才会被信徒信服跟从。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好牧人为羊舍命,羊会听牧人的声音,跟随牧人的脚踪。牧者也要常常带领教会的方向,不断鼓励和推动教会向传福音和植堂的方向工作,让教会最终能达成植堂的目标。当然,牧者必须能够发掘人材和知人善用,正如摩西需要千夫长、百夫长协助管理百姓一样,培养同工协助推行和实践植堂的异象和计划。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关注点放在牧者的品德及灵性上。但是随着现代教会的发展,以及中国教会在神学装备上的需求,植堂的牧人除了与神的交通密切之外,在神学上当有坚定、稳固的立场,同时兼备教育及沟通方面的技巧,以求更好地进入牧会现场。

 

三、正确的教会观与策略

 

到底何为教会?这个问题是植堂者必须深思熟虑的。尽管我们通过能力与技巧,也会使教会外在上有规有模,但时间久了,就会因为忽略了何为教会的关键性问题而偏离轨道。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植堂初期,植堂者往往被先存的模式及经验所主导,并不怎么考虑何为教会的本质,而意图快速按部就班地建立事工,以至奔波于牧会现场,根本无暇去思想教会的本质。

 

忽略本质的教会,将使会众周而复始地聚集在安逸、舒适的宗教式活动里,灵性越来越迟钝。尤金•毕德生博士曾指出:北美的宗教活动犹如“宗教船”一般,基本上是一种消费的宗教。美国人把神当作一种可以提升他们生活质量,或比这更好的产品。抱持这样的想法,他们就会像消费者一样,购买最划算的宗教。毕德生博士也指出:过去的宗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讲究公关、形象塑造、推销、市场营销术,这些正是自由企业行遍天下的那一套。放眼各地,当我们在谈到何为教会时,大多数人会说:教会就是那些告白耶稣是救主的人的聚集。这并没有错误,然而仅仅把教会看作是“人的聚集”的话,那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把人聚集在一起。简单来说,与俱乐部无异。而神呼召教会是为要实践大使命,荣耀他的名。

 

玉汉钦牧师指出:“教会论决定牧会哲学”。植堂牧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教会观。所有的牧会实践方式都源于我们的牧会哲学,同时牧会哲学来自于教会论。首先,圣经所阐明的教会论,牧者必须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与众圣徒们一起祷告与查经,提炼出相应的牧会哲学。并以此牧会哲学作为教会的策略指导,系统性地表达、开展事工,玉汉钦牧师所带领的韩国“爱的教会”实践牧会策略的方法是门徒之道。为了达成爱的教会所认定的教会论,该教会设计出一系列的牧会的方法,诸如:福音传递、新人慕道、基要课程、委身小组、门徒训练、事工训练。经由这循序渐进的栽培,让他们实践出门徒之道即 “爱的教会”之核心的观念:“我们是从世界被神呼召的百姓,我们又是被神差遣到世界的耶稣基督的门徒。”

 

教会要怎样荣耀神?关键在于装备人们成为门徒。进一步的期待,是这些被装备的门徒也成为能影响周围人的存在。透过这有力的异象来看教会,当作“有机体的组织器官”,以至于有神的救恩从教会里涌出,影响所在的社区、城市。让他们能够从会众身上认识神,听闻福音,以至于有很多人被引领前来敬拜神。这并不是一幅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景。基督实在是如此应许我们,他的同在与能力,是我们达成使命的能力。

 

我们是在建立怎样的教会?是被世人所夸奖的教会?还是被神所期待的教会,我们在这其中有哪些失落?失落之处,往往正是我们将实践大使命的牧会方法与教会观相隔离。故此,牧者需要常常回归到圣经所阐述的教会观里,重申、提醒、传递牧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藉此我们选择切实有效的方法,这样会确保植堂事工在正常轨道上前进。

 

四、适宜的方法论

 

前面提到,牧会哲学或策略是原则。方法则是在具体处境中,行之有效地将原则实践出来。我们牧会时,会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考察来选择确切的、被检验过的方法。神把建立教会的蓝图赐给教会,比较遗憾的是多数教会一直都是牧人自己在拼命建造,会众们则以传福音、作义工、奉献、恒守礼拜来要求自己。当然这是需要被肯定的,不过这中间看起来有一道鸿沟无法逾越:虽然会众们努力地在教会里如此持守,却仍没能在社区里投下关乎信仰的痕迹;虽然事工火热进行,但只停留在教会的环境里。

 

研究教会成长的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是卡尔•乔治,他发掘了健康教会的三个特征:庆典性的礼拜、相交性的团契、小组。另一位《自然教会的成长》一书的作者施瓦茨,强调小组事工带领人。他在全世界各地调查了近十万间教会,在统计的数据里,找到了健康教会的八个特质:使人得力的领导力,以恩赐为中心的服事,满有热忱的灵性,功能健全的组织,属灵感染力的礼拜,全面坚固的小组,以需要为主的传福音,相亲相爱的会众关系。马鞍峰教会的华理克牧师提出健康教会的五项目标:敬拜、团契交通、传福音、训练、社会服事。为了达到这五个目标,他特别强调一点:每个人是在生活中发现这五个目标的。无论是卡尔•乔治、施瓦茨、马鞍峰教会,亦或是爱的教会,虽然他们的牧会策略会有所不同,但这其中通过总结可以得出结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建造活泼、健康有效的小组,从而带动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教会。(对于教会增长学的各类理论,批评性的研究参:王文基,《“以客为本型教会”的研究与批判》(《教会》2010年3月总第22期,14-26页)。正如玉汉钦牧师指出的,“健康的”牧会策略必须出自合乎圣经的教会观,不能单单以成效为评估标准。——编者注)

 

初期教会的情形与现今中国的家庭教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我们可以在建造教会的时候,借鉴使徒时期的教会形式。这一切又是在以神的话语为基础的,忠心的建造。面对一间教会,该如何让这共同体里面的生命之泉流淌出来?如何帮助“以救主耶稣基督为主”的会众积极、健康、有效地进入到世界里实践使命?在什么环境下感受彼此的内心呢?答案是在小组环境里。那些被神的话语医治,被圣灵更新,而致力于成为“从世界中被召,又走向世界的”主的门徒,正是在此准备出发。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