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大能的言说
阅读更多 »上帝的话就是上帝的行动!
对上帝的话仅仅理解为静态的对救赎事件说明、对神学思想的陈述,对教会和基督徒来说都远远不够,这错失了上帝话语的非常重要的本质——上帝的话语作为上帝的行动。时艰之中,虽然服事策略或有调整,但基督的子民所当有的,仍是满怀豪情地走上讲台和进入布道现场。
阅读更多 »讲道今昔——按着神的圣言讲
[桂丹诺(Sidney Greidanus)] 今日的讲道者既不是旧约圣经时代的先知,也不是新约圣经时代的使徒。他务要谨记今昔讲道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今日的讲道者不再如同先知那样直接从神那里领受信息。今日的讲道者也不能像使徒们一样宣称自己是“目击证人”。然而,只要他们的讲道基于圣经,今日的讲道者仍然可以宣称自己所讲的是神的话。
阅读更多 »上帝与圣经:经文概览
[提摩太•瓦德(Timothy Ward)] 上帝选择将祂自己呈现给我们,并且在人类的话语中并亦通过人类的话语在我们身上行动。当我们遇见这些话语时,上帝便在与我们的关系中行动,尤其在祂向我们做出约的应许上。上帝用祂的应许行动定义祂自己,以至我们遇见上帝的应许本身就是遇见上帝。上帝来要与我们在祂约的应许中相遇,祂所使用的至高形式是通过作为一个整体的圣经的话语。因此,遇见圣经的话语就是遇见行动的上帝。
阅读更多 »附录:对《上帝与圣经:经文概览》一文的品读与短评
作者通过扎实的圣经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重要结论:上帝自己和祂所说的话之间有着令人惊奇的密切关系。上帝将自己投身于祂的话语中,以至任何人如何对待上帝的话语就是如何对待上帝自己。这对于我们被神的话语所征用而牧养灵魂非常有意义。
阅读更多 »认出神话语的能力 ——关于讲台事奉的对话
[本刊编辑部] 传道人预备讲道时做出解经大纲,只是他的准备工作。他不能停下来,而是要继续追问:“为什么我要在这个礼拜天对上帝的这些百姓说这些信息?”神的道并不是追着、撵着替我们解决问题,而是把我们带到我们生命真正的问题上。神的道在我们的自觉中创建我们原来没有意识到的处境、没意识到的关系,然后在那里向我们发出命令和邀请,对顺服者给予应许,对抵制者给予审判的警告。
阅读更多 »基督的呼召 ——《我们合理的信仰》第20章阅读札记
[漫波] 传道人蒙召作神话语的管家(林前4:1),应当不断提醒自己对道的专注,专注于对道的钻研和传讲,按正意分解神的道;并以对“得救的信心”的分辨,来确认听道者“是否重生得救”——蒙“外在呼召”者果真经历了“内在呼召”了吗?以此忠心于主的托付,竭力得蒙神的喜悦。
阅读更多 »什么不是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
[彭强] 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是要着眼于这段经文帮助我们看到:上帝是怎样的上帝,上帝的荣耀、性情;上帝对人有怎样的要求,在这当中找到人悖逆堕落的焦点,看到人对福音的需要,人需要被上帝所更新、所改变;耶稣基督福音的焦点从里面被带出来。用经典的《海德堡要理问答》的范式来表达,你认识自己的愁苦和罪,然后认识怎么在基督里得拯救,随之生出感恩和顺服——福音的动态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阅读更多 »Z城教会的传承与更新
[本刊编辑部] 伴随着教会的复兴,史芳看到兴起下一代人服事教会的重要性。1992年,史芳37岁的时候,她开始发动全教会的人为一件事祷告:求神兴起年轻的同工传棒接力。当时弟兄姊妹每个月都有一个星期要到教会晨更祷告,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大家就一起为这件事情祷告。全教会为此坚持祷告了15年。
阅读更多 »纪念多特会议(1618-1619)
[康纳利斯•P•维尼] 今年距离在荷兰多德雷赫特召开的多特会议已经有400周年。在当时的荷兰教会内,亚米念及其追随者就有关拣选问题的教导引发了一场持续的争议。多特会议正是为解决此争议而召开的,给教会留下了丰富的福音遗产。因此,对于那些珍惜“救恩是唯独倚靠恩典并唯独通过基督的工作”这个教导的人来说,通过纪念这场伟大会议召开400周年及其所产生的信条,即《多特信经》,是一次向神表达感恩的好机会。
阅读更多 »一八七七年浙江教会后续报导
十二年前,戴德生在成立内地会时曾挣扎于这个问题:“如果招募到的宣教士在华服事期间去世,生前只带领了一个中国人信主,值不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在这封信中,他大为振奋地告诉《亿万华民》的读者:哪怕神通过中国内地会所做的仅限于上述所言的事工,也已有足够的恩典可以数算。对戴德生而言,这些事工已经获得奇妙的预备,若是靠着圣灵的能力,有智慧地良好运作,必将有巨大果效。
阅读更多 »福音钟声
忠译圣言
忠译圣言
阅读更多 »忠译圣言,以学事主
再来一碗“基督教牛肉面”
[凯若思] 一个是“永恒、属灵的基督国”,另一个是“作为过渡的今生”也即“物质和世界国”。基督徒在前一个国里的生命实际,将会(“应该”)呈现在后一个国里。问题在于,信心在行为中的呈现“有诸多弹性、自由、模糊、相对、多元、错误、不确定和历史的局限”。
阅读更多 »《官话和合译本》翻译过程 ——内地会宣教士鲍康宁的回顾[注1]
[鲍康宁(F. W. Baller)] 和合本长达近三十年的孕育过程中,西方宣教士团体需要应对宗派分歧、神学争端、英美差异、各圣经公会的偏好等种种张力,而中国同工则需要协调译经原则、行文风格、方言差异方面的问题。圣经得以以统一的面貌在神州大地上通行,殊为不易。
阅读更多 »附录:中文圣经译本名录[注1]
本名录主要基于“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道在神州: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一书的原附录、译者蔡锦图博士的考证以及同书中的附录“中文圣经的流传”一文整理,并根据多方面的资料补充了部分传教士的中文名和国籍背景。
阅读更多 »从功能理论进路探索汉译圣经前路[注1]
[彭国玮] 找出译文的对象后,就要进一步回答以下问题:预期达到的功能是什么?若偏向工具化翻译,那是否容许运用目的语的文化?若是文献化的,译文要反映源文化多少的语文形式和特色?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翻译任务概要,用这任务概要来评定译文是否适切。
阅读更多 »如何翻译圣经?[注1]
[皮薛士(Vern S. Poythress)、古德恩(Wayne A. Grudem)] 语言学家和翻译教师提出“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此理论倡导的核心原则是含义优先于形式。译者首先需要译出一篇文章的基本含义或者明显含义,但是译者也不该止步于此,而是应该尽自己所能,包括更多的附属含义。换句话说,译者应努力达到“最全面的对等”。
阅读更多 »圣经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注1]
[圣经翻译机构联盟(FOBAI)] 圣经翻译机构联盟(FOBAI)肯定圣经提供的灵感及其权柄,并委身于实现以下的目标:1.要精确地翻译经文,绝不丢失、改变、扭曲或润色原文的含义……5.要竭尽全力确保译文没有被任何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议题、文化议题或神学议题所扭曲。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