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迈克尔•霍顿 译/文睿 马丁·路德用“十架神学”来对照所有的“荣耀神学”。后者常常可以被归为三类,正如马丁·路德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为见那“赤裸裸的神”而试图攀爬的三种“天梯”,它们是:神秘主义,猜测和凭功德。我想按着这些划分来讲讲几种荣耀神学的现代表现形式。 追求神迹 就像我们主当年的情形一样,今天追求神迹的人很少对神迹所指向的感兴趣。耶稣说“一个邪恶的世代求看神迹”,保罗提醒说,他的犹太人同胞如此忙于求神迹,以致他们在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上跌倒。不通过默想圣经、传道和圣礼而寻求与神的直接经历,这就是一种荣耀神学。追求“权能相遇”,我们就因着十字架的软弱而绊倒。我们的得胜主义也是一样,这一直是福音派复兴主义的一个问题。它以得胜和作王为异象, …
阅读更多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注释:1-3章
文/拉尔夫•戴维斯 译/李金湘 校/杨基 尼希米记第一章 王宫中的祷告 一、背景-尼希米记1:1-4 作者:尼希米在尼希米记1:1-3介绍了他和他的时代。我们在读他的日记。 时代:“二十年”(尼1:1)这个日期是指亚达薛西王一世二十年,或公元前445年。比较以斯拉记7:7,我们发现这比以斯拉到达耶路撒冷晚了13年。因此,很明显,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不是要提供给我们一份完整的记录,而是有选择性的记载,突出与耶和华的工作和他百姓的存活有关的情节和事件。基斯流月是11至12月。 地点:书珊城位于现在的伊朗西南部,波斯湾以北150英里处的冲积平原上,是波斯国王冬天居住的行宫。 帝国:关于亚达薛西王一世和他的统治,有一些特定的背景知识需要记住:[1] 1.公元前 …
阅读更多 »获得植堂异像:圣经基本原理——《救赎主教会植堂手册》连载之一
文/提姆·凯乐 艾伦·汤普森 译/以斯帖 校/锡安 煦 编者按:本文蒙许可摘自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植堂手册》。在今日美国,救赎主教会及其其主任牧师提姆·凯乐(Tim Keller)的声誉和影响力日渐增长。救赎主教会开创十年内人数达4,000多(白领为主,包括许多亚裔);并且,20年内在世界35个重要城市开拓了超过150间教会;在曼哈顿当地建立和帮助了70多家不同族裔的教会,带来城市文化的转变,他的护教著作Reason for God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今日基督教》杂志评论凯乐牧师之所以有世界性的影响,就在于他在曼哈顿当地的影响。 在众多的植堂书籍和手册中,提姆·凯乐和艾伦 …
阅读更多 »教会成熟之路——在中国基督徒中培养教会意识
文/林慈信 今天的华人教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宣教浪潮。20世纪60年代末,东南亚的一些华人教会在宣教事工上独占鳌头。北美华人目前的宣教热情是建立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学生查经班的基础上,这些学生查经班于80年代演变成华人教会。到90年代,这些华人教会中许多已经有了宣教预算,每年召开宣教年会,差派短宣队尝试和参与宣教,也呼召基督徒考虑在宣教工场中长期服事。今天的华人基督徒已经在以色列、俄国、伯利兹、新西兰、泰北、巴西和关岛向当地的华人传福音,并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华人教会。华人基督徒和华人教会的华福运动,在语言上及华裔第二、第三代基督徒不同族群方面已经日益多元化,未来他们会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复杂也更令人激动兴奋。 华人教会从西方宣教士身上继承了先锋性的拓荒精神。在有意无意中 …
阅读更多 »神学的主题:犯罪的人和称义的上帝
文/奥斯瓦尔德•拜耳 译/蔡述宁 校/何当 编者按:本文承接上一期的文章《每个人都是神学家:路德对神学的理解》。译自Oswald Bayer, Martin Luthers Theologie: Eine Vergegenwärtigung (Tübingen: Mohr Siebeck, 3., Auflage, 2007) 的第二章:“Das Thema der Theologie: der sündigende Mensch und der rechtfertigende Gott”。 Theologia est infinita sapientia, quia nunquam potest edisci 神学是无限的智慧,因为它是人 …
阅读更多 »爱任纽有关基督论与救赎论的摘要
Irenaeus 5:14:3 主没有犯过罪,在他的生命里没有诡诈,与此相反,我们却是罪人。如果有人因此争辩说他的血肉之身与我们的不同,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但是如果他进一步假设主拥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血肉之身的本质,这种关于(与神)和好的讲法没有办法与人合到一处――因为被和好的是那个原先(与神)为敌的东西。如果主取的是完全不同的血肉之身,他无法借此使得那个因为违背神而与神为敌的人与神和好。如今,主借着与他自己的联合,通过他自己的血肉之身使我们与他合好,借着他的血救赎我们,因此,主已经使我们与父神和好。正如使徒对以弗所人讲的:“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 …
阅读更多 »路德的十字架神学
文/卡尔·楚曼 译/唐兴 校/何当 没有人会想到,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为反对赎罪券所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会引发宗教改革运动。这份文件本身只是要为一场大学辩论的内容提出一个架构。路德只是要对赎罪券的实施提出修正,并非要废除它。他肯定不是在提出一个全面的神学和教会改革方案。 其实,在1517年9月4日驳斥经院神学的辩论中,他曾提出更具争议性的议题:他整体性地批判中世纪神学几个世纪以来所使用的方法。但这个辩论没有什么争议地过去了。的确,从人的角度看,是许多社会、经济和政治性的外在因素的偶然结合,使后来的辩论成为点燃宗教改革的火花。 海德堡辩论 而当导火索被点燃后,教会显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把此事件看成微 …
阅读更多 »圣灵保惠师的同在与充满
文/越寒 一、圣灵奉差而同在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约14:16-17) 圣灵降临来作保惠师,是父应耶稣基督的请求所赐给、所差来的,“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约14:26)。也是因基督的差遣而来,“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15:26)。同等、同尊、同荣的三一真神同心合意为成就父救赎的旨意之事“差”遣。父差子道成肉身成为人,父与子差圣灵来作保惠师;耶稣基督以“差”表达出代表性与使者性来。他告诉我们,子是父的代表与使者,圣灵是父与子的 …
阅读更多 »Anfechtung:上帝的拥抱——路德的试探观
文/柯哲辉 路德从来没有系统性地谈论信仰生活所面对的Anfechtung(试探)。但若是仔细翻阅路德著作,不难发觉试探时常被提及、讨论。原因是路德认为试探与信徒的信仰关系非常密切,简直可说是阴魂不散地缠绕在信徒的左右。路德一生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试探,他可说是对试探了解最透彻的人。研究路德的学者勒芬黎赫(Walther von Loewenich)甚至说,路德在修道院所经历的试探启发了他对宗教改革的洞察力,任何对路德性格的研究必须认真考虑试探的层面。 路德本身也曾宣称,真正的神学的建立,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信仰中的试探。他的一句名言是: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神学家,是因为他曾面对生、死、咒骂,而不是因为他能理解、阅读和默想。” 可见,路德的神 …
阅读更多 »“这是我的身体”——改教时期关于圣餐的争论
文/晨辉 对于21世纪的华人基督徒而言,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关于圣餐的争议似乎只是一个古老的神学话题,改教阵营内部因着对圣餐的不同理解而分裂更是一个毫无必要的悲剧。今天的福音派基督徒更关心灵命的成长,走进任何一家福音派书店,你都会看到书架上放着无数关于灵命成长的书籍,“舍己”、“教会增长”、“如何摆脱各种辖制”,甚至“中世纪教会灵修手册”等等。这些书籍的确为信徒提供了一些好建议,但你很少会看到“领受圣餐是基督徒灵命成长的途径之一”的说法;甚至在教会的讲台上,主日学的教室里,很少听到详细解释改教时期圣餐争议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符合圣经的圣餐观。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在淡化罗马天主教与更正教之间信仰的本质差别的同时,强调超越宗派的“爱心、谦卑、合一”等等。这些都是圣经中的教导 …
阅读更多 »草木禾秸中的金银宝石
文/康来昌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3:10-15) 这段经文讲到“建造”。神无所不能,无所不做,做无不善,教会,是神借着他的仆人造作而成的(弗2:10、20),保罗说自己是“聪明的工头”,把教会建造起来。 对一个建筑物而言,最重要的是基础。教会和每个基督徒的 …
阅读更多 »以斯拉-尼希米记注释:9-10章
文/拉尔夫·戴维斯 译/恩惠 王培洁 校/煦 以斯拉记9章 圣约之城的麻烦 综合以斯拉记7:9、8:31和10:9里记载的时间,当拉9:1-2所提到的问题引起以斯拉注意之时,以斯拉在耶路撒冷呆了约有4个半月之久[1]。 一、获悉圣民不忠(拉9:1-4) 1.使人难过的消息(拉9:1-2) 如果以斯拉在耶路撒冷呆了四个半月,为什么此消息令人如此震惊?以斯拉为什么对此一无所知呢?拉8:36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以斯拉到达耶路撒冷后,可能没有呆在耶路撒冷,而是“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将波斯王的谕旨传告给王所派的在犹大地邻近一带的总督省长们。”[2] 这是一个关于圣洁的问题(以色列民……并 …
阅读更多 »华人教会的反理性传统——华人教会探源系列之三
文/林慈信 译/诚之 煦 谈到“反理性主义”(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华人信徒可能有两种极其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因此反智是基督徒生活真义的一部分,反智的生活、思维方式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另外有人会觉得,踏进21世纪,讨论反智已是过时,大部分青年信徒已不了解华人教会反智传统是怎样一回事了。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西教士来华以来,华人教会一直流行着一种反理性、反神学(反教义)及反文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根植在传道人及信徒的生活与事奉中。在21世纪中国教会事奉的人,无论我们对反理性主义的看法如何,我们都需要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并了解应该如何回应它。 反理性主义的定义 究竟反理性主义是 …
阅读更多 »为谁倾倒——《何竟如此》读书笔记
文/子衿 近来常常听到一种论调,教会规模一定要做大,一定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一定要成为社会的主流,似乎惟有这样才能成为造在山上的城,才能成为照在世界的光,才能在人前作见证,才能将荣耀归于主。于是,需要巨型教会的呼声,也不可避免地日益高涨。姑且不论其中的神学问题,或者参与者的心态如何,我们只是就着如何荣耀神的话题,简单地从一本由主内长者近年翻译并重新印刷的的小书《何竟如此》(To What Purpose)中,寻找一些答案。书名源自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经文: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to what purpose)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 …
阅读更多 »每个人都是神学家——路德对神学的理解[注1]
文/奥斯瓦尔德•拜耳 译/蔡述宁 校/何当 Omnes dicimur theologi,ut omnes christiani 我们都被称为神学家,正如我们也都被称为基督徒 什么是神学家? “以色列啊,你要听!”(申6:4)“只有耳朵是基督徒的器官。”[2] 但听什么呢,自始自终要听的是什么呢?答案是:十诫的福音性序言:“我是耶和华你的神!”(出20:2) 路德从这问询(Anrede)和应许出发来理解信仰,而不是反过来,即从信仰出发理解问询的话语。否则,上帝的话语就仅仅是我们的宗教感受的表达。 不,在路德的教理问答体系[3]中至关重要的是:认信是在十诫之后,是紧随并从属于十诫的福音性序言的。因此,纲领性的,对路 …
阅读更多 »小要理问答不可磨灭的印记
文/华腓德(Benjamin B. Warfield,1851-1921) 译/文睿 什么是“小要理问答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是一位美军将军小小的个人经历。在一个极其动荡,充满暴力骚乱的年代,他正在西部的一座大城市。每天街上到处都是危险的人群。一天,他看到一个人正向自己走过来,身上有一种结合着镇静和坚毅的风采,一举一动都带着鼓舞人的信心。四周纷乱环境下如此举止深深打动了这位将军,以致这人走过的时候,他转头去看这人,却发现这位陌生人也在转身看他。见他转过头来,陌生人立刻回到他身边,用食指顶着他的胸膛,单刀直入地问道:“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他得到同样方式的对待,“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神,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 ——“啊!”他说道,“我一看就知道,你小时候学习过小要 …
阅读更多 »唯独十字架是我们的神学——世纪婚礼事件引发的反思
文/何佳 上篇 世纪婚礼 一、事件始末 今年五月,武汉曙光教会提摩太之家团契(以下简称“提家”)举办的“世纪婚礼”在教会与社会界均引起很大反响,一时间,当地民众中、各种网站上、武汉乃至全国家庭教会内部,围绕此事的讨论与争执颇多。 世纪婚礼的创意源于提家几个弟兄姐妹的灵感,认为最完美的婚姻模式是圣经中以撒与利百加的模式,即:男方的父亲托付一位老仆人,借着神的引导确认新娘并将之领回,两人即结合为夫妇。 经过若干次由教会带领人李太元牧师和张翼师母组织的同工婚姻辅导,提家决定照搬这种“以撒-利百加模式”,鼓励未婚的弟兄姐妹报名加入“以撒团队”和“利百加团队”,并由教会中较年长的牧者、同工组成“老仆人团队”。老仆人们通过自洁与迫切祷告,向神求印证 …
阅读更多 »加尔文论圣灵见证圣经——读《基督教要义》第一卷6-9章
文/亚伯 巴刻(J. I. Packer)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他每次阅读《基督教要义》都会感到新奇与惊讶,因为他经常发现,往往似乎是最近刚出现的一个异端,加尔文早已在这本书中深刻地批判过了。同样,相比先辈们的信念,今天教会在“圣经论”上的偏移,越来越让人感到不安,需要我们急切地寻求关于这个主题的古旧教导。五百年前加尔文对此主题的阐释于我们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圣经对认识神的绝对必要性 普遍启示作为神赐给人必要、清晰、充足的启示,由于人的罪的缘故,在人的心中被压制、被“阻挡”(罗1:18);正如“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罗8:3),神已经显明在人心里和被造万物中,叫人无可推诿的普遍启示,也因“肉体软弱”而“有所不能行的”——使人对神普遍启示的认识 …
阅读更多 »圣灵在启示历史和救赎历史中的独特工作
文/禾壮 引言 圣灵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大非常难的题目。而圣灵的恩赐只是圣灵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已。本文只针对神迹性的恩赐,特别是启示性的恩赐问题,作一些粗略的讨论。限于篇幅和所讨论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仅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许多论证都无法详尽展开,甚至有些地方只能给出结论,敬请见谅。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笔者不认同那些受“启蒙运动”熏陶的理性主义者对圣灵的工作和恩赐的看法。他们对神的看法与机械神论相差无几,认为在完成创造之后,神就不再以直接和超自然的方式介入世界和人类;正如一位钟表匠,在精心设计并制造了一只完美的钟表之后,便不再与它有任何的关联。这是我们不能认同的。应该毫无争议地说:“上帝可以做任何祂喜欢做的事。”我们可以完全相信他如此做,因为他是圣洁、智慧、全能,且有奇妙的良善和恩慈。事实上,我们 …
阅读更多 »以斯拉-尼希米记注释:5-8章
文/拉尔夫·戴维斯 译/恩惠 校/煦 以斯拉记5-6章 神仍旧是统治者 严格说来,以斯拉记4-6章应该属于同一段落。同一类习惯用语出现在拉4:4和6:22:前者是“使他们的手发软”,后者是“坚固他们的手”,这是一对关于灰心气馁与安慰坚固的用语。作者特别地将它们像书档一样分别置于这一段落的开始及结束,旨在对比神百姓身处的不同境遇。尽管如此,这部分我们来看以斯拉记5章和6章。 这两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由达乃(Tattenai)的问难(拉5:3-17)和波斯王宫给与的有利回应所组成(拉6:1-13)[1]。记住拉4章结尾所讲述的处境:神殿的工程就停止了。 一、“激动我们的”话语(拉5:1-5) 我们从这里开始: &nbs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