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香柏 一切事奉都必须建立在真切实际的基础上 整本圣经,都在反复强调上帝的信实、可靠、真切和实际。圣经中“真理”(ἀλήθεια)一词,原文就有“真实、事实”的意思。离开了这一基础,就没有基督信仰的任何立足之处。这也是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与佛教的一个根本区别。这启发我们,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真相、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其结果和执行的实际情况,也一定要较真儿,包括各种比较和鉴别。我们从罗马书中也可看出,保罗在去罗马之前,对罗马教会各方面的了解,已经到了相当深入细致的地步。 但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到,中国人不较真儿、随意性等文化惯性,同样深深浸染着中国教会,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较真儿,只是跟着感觉走,随大流。同时可能因为对上 …
阅读更多 »举目向西展望——迪拜访宣经历分享
文/迪宣 中东是上个世纪中期一些中国信徒关怀之地,有位传道人赵崇义弟兄便改名叫赵麦加。麦加乃是阿拉伯的圣地。 1948年1月2日,边云波弟兄禁食祷告一天后写出了一首小诗。诗中说:“向西行,向西行,面向着耶路撒冷向西行!” 经过了 60多年的风风雨雨,2010年4月,我们几个来自北京、浙江家庭教会的肢体,终于在边老弟兄的带领下,由国内向西来到中东迪拜的华人教会中短期宣道,当地肢体说我们是第一支来自大陆的访宣队。后来,我们中的一位弟兄又在11月的时候,帮助两位家庭教会的带领人来到迪拜访宣,并带去大量传福音用品。在迪拜,我们实在看到神的荣耀,愿借着这篇小文,与弟兄姐妹分享。 迪拜(Dubai)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来迪拜打工、经商的华人约 …
阅读更多 »信仰告白:赞美和感恩之歌[注1]
文/赵刚 巴文克的《我们合理的信仰》是我刚开始对神学感兴趣时就接触到的几本书之一,但平心而论,当时并没有觉得太受吸引。不过,随着年日的增长,现在越来越觉得它的宝贵,甚至在教授神学入门课程时,几乎总是用它来做主要教材。因此现在当它的简体本出版之际,受邀再写一篇序来把它推荐给中国教会的信徒,实在非常乐意。不过因为已经有几篇序言了,特别是全文重新翻译的英译者序,对巴文克已有相当介绍,这里只补充澄清几个问题。 一、真正的敬虔和真正的神学 我想导致忽略巴文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从原来荷兰文的书名,到英文翻译的书名,再到中文翻译书名的变迁中,就可能发现一个。如前面其它序言中提到的,荷兰原文的书名是《上帝的奇妙作为》,光从名字来看,很难说这是一本温情的灵修作品, …
阅读更多 »不同的供物[注1]
文/陆昆 我们来看创世记4:1-7: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创世记4章的开始是一个转折点,就是从伊甸园内转到伊甸园外。这意味着生命从蒙受至福,转而进入到了一个极为悲惨可怜的境况。而这个转折的关键,在于有或者没有上帝的同在。 & …
阅读更多 »教会、信徒与消费主义时代
文/老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餐馆和各种娱乐场所,当结帐的时候,服务员会说:“先生,您今天消费了多少多少钱……”(以前说:“您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觉得“消费”是特别奇妙的一个词,好像一下子把简单的吃饭变得神圣了,立刻让人觉得我不再仅仅是个人吃饭而已,而是参与到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洪流之中,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力量,成为GDP的一份子。 我们今天实在处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教会应该如何看待消费主义及其带来的信徒心态的问题。 一、消费主义是教会要真正面对的“根本文化现象”之一 今天的教会疲于应付社会上各样的文化现象。一部电影流行了,信徒都在津津乐道,比如《阿凡达》、《2012》、《盗梦空间》,教会就要给出“官方意见”,本着圣 …
阅读更多 »发展救赎性的释经讲道
文/道德 引言 在中国教会的讲台上,充斥着各样不同的讲道法。由于神学思想、教育程度、宗派文化传统的不尽相同,中国教会普遍存在以下不同的讲道方式:知识普遍偏低的农村教会比较多采用分享个人见证及神秘经历为主的讲道,没有主题和大纲,只是读一段经文,之后就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见证与经历;在一些受神秘主义影响的教会里,信徒会比较喜欢灵意或寓意式的讲道,他们相信在圣经经文表面之下有真正的意义,是否能够找出经文之下的最高属灵意义成为衡量讲员讲道的标准;相对而言,那些发展比较有规模的教会(如温州教会)采用的则是主题式和经文式讲道,有题目,有大纲,而且主题明确,容易了解和记忆,但却是自由裁剪经文;另外,受到海外灵恩派的影响,新近一些比较开放的教会更是将讲道娱乐化,强调讲道过程中的回 …
阅读更多 »基督教牛肉面
文/康来昌 有没有“基督教牛肉面”? 没有,只有好吃或不好吃的牛肉面。基督徒做的牛肉面,不一定比非基督徒做的好吃,如果手艺不佳,材料不好,缺工具,厨师再敬虔爱主,也做不出好牛肉面。如果手艺好,材料好,即使厨师打老婆、酗酒、赌博,他仍能做出好吃的牛肉面。牛肉面好不好吃,与厨师信不信耶稣,有没有重生得救,死后上不上天堂无关,而与他的手艺、材料、工具好不好有关。这是常识和经验,你去某餐馆,不是因为那儿的师傅勤读经,爱祷告,是坚定的加尔文主义者,你去是因为那儿的菜好吃;你找油漆工,是因为他油漆得好,不是因为他是基督徒。烹调、油漆行业如此,医生、律师、老师行业如此,生活中每件事都如此。 有没有“基督教数学”?没有,只有正确和错误的数学[1]。基督徒算帐和非基督 …
阅读更多 »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是什么?
文/小约翰 很多弟兄姐妹认为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是小组,有的认为是团契,中国家庭教会普遍比较忽视家庭,其实,家庭才是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 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如下: 第一,圣经中上帝多次与代表家庭的家长立约,家庭在上帝眼中是一个最基本立约单位。 亚当代表全家乃至全人类与上帝立约(创2:15-17;何6:7;罗5:12),挪亚代表全家乃至全人类领受上帝的彩虹之约(创9:12),创世记9:1特地提到“上帝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亚伯拉罕代表全家乃至全以色列领受恩典之约,并以割礼为记号(创17:9-14)。其后,大卫之约也是如此(撒下7:8-16),上帝特别说:“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撒下7:16) 由此可知,在圣 …
阅读更多 »辅导单身基督徒
文/杰弗里•福瑞 译/王培洁 校/煦 不久之前,我在单身基督徒中作了一个非正式调查,其中大部分人来自圣路易斯地区。我提出的问题是:“今天的单身基督徒最迫切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与我在一家大型福音派教会中带领单身事工时面对的单身人士的想法惊人地相似。类似的回答反复出现,频率和强度之高,让我确信基督徒辅导员要想好好服事来接受辅导的单身信徒,就必须从神学和解经方面解答下面这三个问题。我自己在成年后作了12年的单身基督徒,最近才刚刚步入婚姻,我知道这些问题咬噬着单身者的心灵,挑战他们对神以及神对他们人生的权能旨意的认识。这篇文章就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问题一:我该如何应付孤独? 孤独是我们没有根的社会里的常见问题,尤其对单 …
阅读更多 »恩典更新[注1]
文/提摩太•凯乐 译/杨基 校 /煦 一、简介 17世纪早期,很多基督徒从欧洲移民到北美,满怀对新世界的憧憬,盼望信仰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逼迫。他们建立了数以百计由敬虔信徒组成的新教会。可是才过了两代人,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已经看不到属灵的生命力。虽然很多人认同正统的教义,生活方式符合伦理道德,受洗礼,领圣餐,但他们在生活中显示不出被圣灵重生以后的品格特征。他们虽然是受洗的教会会友,但他们却需要归信基督。 作为回应,很多新英格兰的牧师呼召教会会友进行自我省察和自我更新。随后,在复兴和“灵魂丰收”(soul harvests)的时代中,很多城镇居民见证了他们的属灵觉醒:好像从熟睡中被唤醒来拥抱基督。在18世纪,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巡回布道家展开这 …
阅读更多 »中国城市教会中性别失衡的问题
文/陆昆 一、难题 今天中国教会中的男女比例常常是2女1男,甚至是3-5女1男,这悬殊的比例和整个社会基本平衡的性别构成形成强烈反差。 虽然在国外教会中,包括在与大陆在文化上十分相近的海外华人教会和韩国教会中也有同样的问题,但不像大陆这样严重。海外教会有这样的情形,在于发达社会中,多为男子工作养家,女子在家中照顾孩子并操持家务。相对而言,男子在职场和社会中更加活跃而且繁忙,女子则有较多的闲暇,教会中的生活和事奉,为她们补偿所缺乏的社会生活及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机会。与此对应的是,大陆社会中虽然也不乏性别歧视,但社会结构和收入模式都使夫妇二人同时参加工作成为基本的情形。女子在没有减轻家务负担的同时,在社会上和职场中的压力和活跃程度,与男子相差无几。中国教 …
阅读更多 »预备婚姻预备心
文/欧尼•贝克 译/王培洁 校/煦 史黛西倍感挣扎,她还能找到共同牵手,承诺一生的人吗?她每天向主倾心祷告,但是一切还是老样子。主会预备满足她需要的人吗? 然后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她下课后,看到一个俊朗的小伙子坐在花园墙上,手中在读的书很像是圣经。这是来自于神的印证吗?祷告的回应已经出现在她眼前了,只能是出于神的!她走过去,做了自我介绍,简单聊了几句,邀请他去教会,结果发现对方是基督徒。但是史黛西不久就发现,因为彼此教会背景不同,双方存在着很大的教义差别。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这段关系没戏了。 史黛西想,神在拿我开玩笑吗?神真的在乎我吗?他在惩罚我吗?我还能找到“白马王子”,与他牵手一生吗?我到底有什么问题?绝望、焦虑甚至愤怒 …
阅读更多 »十九世纪末三藩市华侨事工对今日民工事工的启示
撰译/亦文 引言 民工事工对国内教会而言,似乎是一个新工程;但是在海外教会发展史中却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先例。本文希望借着对美国三藩市(即旧金山)浸信会华侨事工的史实梳理,对从事当代民工事工的教牧同工有所启发与助益。 美国早期华侨与当代中国民工有很多相似之处。华侨之移居海外,是由很多“推动”和“拉动”的因素造成。鸦片战争清政府之战败、农民起义、族群世仇、口齿繁增、干旱、饥荒、经济拮据都把中国人“推往”美国打工;而西方的富有、受雇机会和金子也把很多人从家乡“拉往”“金山”。因为文献阙如,无法确定首名华侨何时抵达加利福尼亚。最早的文字记载显示,早在1847年,便有一名广东商人来到了三藩市,也正是他,把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回家乡。1850年时,加利福尼亚只有500 …
阅读更多 »灵修阅读指南
文/侯士庭 人类生活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从文化而来的压力使人们相信社会活动及义务更为重要,因此这些责任让人们觉得比生存本质“有价值”。只是,人的灵魂却愈来愈空虚,内在的任性发出了呼求,渴望得到更大的满足,然而人类最大的满足,只有在“认识神”当中才能得到。 这个指南并不囊括万象,也不是你获得灵丹妙药的一个原则清单,但是它能向你建议有益于灵修的经典作品和相关讯息。有一种灵修阅读的艺术,注重的不是释经或文学方式,而是心灵在神面前被提升、造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此方式来阅读这本灵修文学作品,从中得启发,让“内在的我与神同步”。灵修文学能引导我们朝向天堂,并且在基督里塑造我们的人格。 虽然市场上涌现大量的新书和灵性文学的再版作品,却没有多少指导能供读者明白如 …
阅读更多 »清教徒教育理念与今天的我们
文/小约翰 2010年高考结束,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了74万,比前年减少上百万。有些人报考了,但没去考,或考试成绩过线干脆不去报到,而是选择出国读大学。一些海外大学干脆到中国来现场招生,选择去海外留学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去香港、台湾的也不少。有一次我在去美国的飞机上,旁边坐的便是一位高中刚毕业就去美国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陆学生,他在中国也参加了高考,过线了,但没上,而是选择去了美国,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在20万以上也在所不惜。今年年初我去香港大学开讲座,发现在那边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港大甚至专门设立了机构,负责向大陆招生的工作。 近来抽空看了一下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发现出得实在不怎么样,尤其安徽省出了一首古诗,听说一些学生楞没看懂啥意思;四川省出的作文题中有这样的 …
阅读更多 »教会被掳于阿米念
文/吕沛渊 马丁·路德在1520年所写的《教会被掳于巴比伦》,旨在说明:教会在中世纪沦陷,被掳于教皇专权的黑暗权势之下,宗教改革是要归回圣经,如同以色列民自被掳之地巴比伦归回。假如路德在今日看到教会的乱象,则他所写的书必定改名为《教会被掳于阿米念》。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自中世纪直到今日,一直是在半伯拉纠派“神人合作、天助自助”的祸音之下。而宗教改革之后的基督教会则不断遭受阿米念派思想的侵扰;阿米念派人本思想以不同面目在历史中出现,直到今日。 本文的目的,乃是从教会历史学到惨痛的教训,痛定思痛,坚壁清野,亡羊补牢,归回并持守宗教改革信仰。由于我们里面的老我旧人,正是人本思想的根源与大本营,它会伺机而动卷土重来;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祷告,穿上新人,治死 …
阅读更多 »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的共同点
文/林慈信 华人基督教圈子里,有些同工、同道忧虑基督徒对加尔文主义的兴趣日增,可能对教会的合一性有害。笔者写了这份备忘录,强调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之间的共同点。 各位主内同道,我们不论是加尔文主义或是阿米念主义者,只要真正相信圣经的默示与无误,相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和已完成的救赎大工,我们在信仰上就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我愿意指出一些共同点,以表示我们在主里的合一。 我们必须用爱心说诚实话,指出我们的共同点与分歧之处。大部分的加尔文主义者与大部分的阿米念主义者,在很多教义上是一致的。让我指出以下十三个方面: 1.“叫一切信他的”﹕福音诚恳地呼召与白白的邀请 我们都同意福音是上帝的呼召、邀请和吩咐。上帝 …
阅读更多 »性:使徒保罗的教导
文/爱德华•韦尔契 译/锡安 现今,性纯洁并不被看重。我们可以从艾滋病的危险和婚外性行为的严重后果看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有利数据,证明不曾婚前同居的夫妇,较之曾经婚前同居的夫妇,婚姻关系持久的机率稍大一些。然而这一切的说法都无法抵挡人对性的欲望。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性痴迷的文化中,同时又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让我们去追求贞洁,或筑起坚固的墙,将性的自由保守在婚姻的界限内。 有责任心固然是好的。我们告诉自己,“不要这么做”,并请别人帮助自己信守诺言。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寻求更多支持,但我们更希望真理的教导来给予我们劝勉和激励。我们的责任心需要更强有力的真理基础。例如,面对两位看上去彼此爱慕且开始有一些性爱举动的单身成年人,我们该说些什么?这样 …
阅读更多 »“唯独圣经”与“只有圣经”——从宗教改革的角度看圣经与传统的关系
文/游冠辉 中国教会普遍认为自己是福音派信仰。福音派信仰最核心的内容包括:高举圣经无上的权威,承认耶稣基督的独一无二,注重个人重生得救与生命更新,以及热心传福音等。福音派神学的根源当然在圣经。但从历史神学的角度来看,福音派神学传统要追溯到宗教改革甚至更早。美国福音派学者伯纳德兰姆在《洪流中的坚信——福音派历史神学探源》一书中指出,大部分福音派信徒对于历史神学之了解极为贫乏。这种对历史的无知即便没有构成危险,也是一种神学上不健康的表现。兰姆认为,没有历史意识使得福音派信徒对自己的神学和属灵的连贯性失去真实的感受,这必然导致我们的信仰流于肤浅。[1]作为一个新教尤其是福音派信徒,要想对自己的信仰传统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宗教改革的神学。许多敬虔的信徒认为,我们只要回到圣 …
阅读更多 »一字之差:唯独圣经与“唯奉”圣经
文/基思·马提森 译/诚之 校/王培洁 每个援引圣经的人,都是援引对圣经的解释。唯一真正的问题是:援引谁的解释? 20世纪,粗略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神学无政府状态(theological anarchy)的世纪。自由派和一些极端教派已经公然拒绝许多正统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而就在最近,很多宣称自己是福音派的学者,已经在倡导各种教义的修正版,例如“开放神学”(openness theology)的倡导者就在提倡修正过的神论[1]。“末世预言实现论”(Preterism)的支持者则推动修正后的末世论[2]。一些“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s on Paul)的学者则提倡修正后的唯独因信称义教义。通常,修正者会宣称他们只是在重述一项比较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