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45)

期刊

让我们都到公园去吧

文/老漫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好的传福音的方式,也是能够带动教会整体传福音热情的途径,就是组织大家去公园传福音。   周六教会的几个弟兄姊妹约好了去植物园传福音。植物园里人山人海,草坪上到处都是人,还有的人家带着帐篷来的。我们找了一处草地坐下来开始唱歌,一开始我们的状态都不太好,歌声也不嘹亮,没有人注意。后来歌声大一些了,没想到首先吸引过来的是已经信主的两家人。他们和我们一起唱起来。看到有人加入,我们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唱的气势也不一样了。就这样游人开始被吸引过来,问我们,“你们唱的是什么?真好听!”我们就跟他们讲我们是基督徒,唱的是赞美上帝的诗歌,就这样开始讲福音,也发出了不少小册子。我还和一个年轻人聊得很好,他虽然从未去过教会,但他承认人都是罪人,人没有行出恶来是 …

阅读更多 »

十九世纪末三藩市华侨事工对今日民工事工的启示

撰译/亦文   引言   民工事工对国内教会而言,似乎是一个新工程;但是在海外教会发展史中却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先例。本文希望借着对美国三藩市(即旧金山)浸信会华侨事工的史实梳理,对从事当代民工事工的教牧同工有所启发与助益。   美国早期华侨与当代中国民工有很多相似之处。华侨之移居海外,是由很多“推动”和“拉动”的因素造成。鸦片战争清政府之战败、农民起义、族群世仇、口齿繁增、干旱、饥荒、经济拮据都把中国人“推往”美国打工;而西方的富有、受雇机会和金子也把很多人从家乡“拉往”“金山”。因为文献阙如,无法确定首名华侨何时抵达加利福尼亚。最早的文字记载显示,早在1847年,便有一名广东商人来到了三藩市,也正是他,把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回家乡。1850年时,加利福尼亚只有500 …

阅读更多 »

灵修阅读指南

文/侯士庭   人类生活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从文化而来的压力使人们相信社会活动及义务更为重要,因此这些责任让人们觉得比生存本质“有价值”。只是,人的灵魂却愈来愈空虚,内在的任性发出了呼求,渴望得到更大的满足,然而人类最大的满足,只有在“认识神”当中才能得到。   这个指南并不囊括万象,也不是你获得灵丹妙药的一个原则清单,但是它能向你建议有益于灵修的经典作品和相关讯息。有一种灵修阅读的艺术,注重的不是释经或文学方式,而是心灵在神面前被提升、造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此方式来阅读这本灵修文学作品,从中得启发,让“内在的我与神同步”。灵修文学能引导我们朝向天堂,并且在基督里塑造我们的人格。   虽然市场上涌现大量的新书和灵性文学的再版作品,却没有多少指导能供读者明白如 …

阅读更多 »

晚祷

文/小约翰   你到我房间来,带着初夏清新的气息,使黄昏那么凝重,空气那么圣洁。   你望着我,静静望着我,不说话。微笑眼眸映出雨后原野那姹紫嫣红的欢乐。 就这么坐着,望着。 沉醉无言。 很近很近的距离,伸手可及。却又那么庄严高洁,穿越整个青春的沼泽都无法到达。 这是个神圣而忧郁的傍晚,夕阳染红明净玻窗。 我流泪了……   你并没安慰我,只轻轻拥我。 向你,敞开最阴暗肮脏的角落,被你神秘天光抚摸。   暮色四合。 那时故乡炊烟升起,牛羊下来,鸡鸭入埘的时刻。 游荡的心也开始回家。 仿佛回到童真岁月,却又全不一样了。   温柔低语。 而后靠着你,不再说什么,什么也不再说。 安静是你我共用的语言,沉默是你我共奏的琴歌。   心灵荒野上那 …

阅读更多 »

浪子的上帝——寻找你在天国筵席中的位置

文/提摩太•凯乐        译/何新东   编者按 如果说教会是上帝国度在地上的彰显,基督主权运行和治理的所在,那么在教会的创建、发展、成熟、再生和不断更新中,什么是关键的内在核心和综合的动力机制?有人注重领袖的生命和品格,有人注重福音信息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述,还有人注重道理的纯正,各不相同。   本文作者,提摩太•凯乐(Timothy Keller)牧师和他带领的美国纽约救赎主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以及城际植堂中心是从各种发展模式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20年内,他们在世界35个重要城市开拓了超过150间教会;在曼哈顿当地建立和帮助了70多家不同族裔的教会,带来城市文化的转变。凯乐牧师被《今日基督教》评论为有世界性影响的牧师。   …

阅读更多 »

清教徒教育理念与今天的我们

文/小约翰   2010年高考结束,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了74万,比前年减少上百万。有些人报考了,但没去考,或考试成绩过线干脆不去报到,而是选择出国读大学。一些海外大学干脆到中国来现场招生,选择去海外留学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去香港、台湾的也不少。有一次我在去美国的飞机上,旁边坐的便是一位高中刚毕业就去美国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陆学生,他在中国也参加了高考,过线了,但没上,而是选择去了美国,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在20万以上也在所不惜。今年年初我去香港大学开讲座,发现在那边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港大甚至专门设立了机构,负责向大陆招生的工作。   近来抽空看了一下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发现出得实在不怎么样,尤其安徽省出了一首古诗,听说一些学生楞没看懂啥意思;四川省出的作文题中有这样的 …

阅读更多 »

教会被掳于阿米念

文/吕沛渊   马丁·路德在1520年所写的《教会被掳于巴比伦》,旨在说明:教会在中世纪沦陷,被掳于教皇专权的黑暗权势之下,宗教改革是要归回圣经,如同以色列民自被掳之地巴比伦归回。假如路德在今日看到教会的乱象,则他所写的书必定改名为《教会被掳于阿米念》。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自中世纪直到今日,一直是在半伯拉纠派“神人合作、天助自助”的祸音之下。而宗教改革之后的基督教会则不断遭受阿米念派思想的侵扰;阿米念派人本思想以不同面目在历史中出现,直到今日。   本文的目的,乃是从教会历史学到惨痛的教训,痛定思痛,坚壁清野,亡羊补牢,归回并持守宗教改革信仰。由于我们里面的老我旧人,正是人本思想的根源与大本营,它会伺机而动卷土重来;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祷告,穿上新人,治死 …

阅读更多 »

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的共同点

文/林慈信     华人基督教圈子里,有些同工、同道忧虑基督徒对加尔文主义的兴趣日增,可能对教会的合一性有害。笔者写了这份备忘录,强调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之间的共同点。   各位主内同道,我们不论是加尔文主义或是阿米念主义者,只要真正相信圣经的默示与无误,相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和已完成的救赎大工,我们在信仰上就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我愿意指出一些共同点,以表示我们在主里的合一。   我们必须用爱心说诚实话,指出我们的共同点与分歧之处。大部分的加尔文主义者与大部分的阿米念主义者,在很多教义上是一致的。让我指出以下十三个方面:   1.“叫一切信他的”﹕福音诚恳地呼召与白白的邀请    我们都同意福音是上帝的呼召、邀请和吩咐。上帝 …

阅读更多 »

性:使徒保罗的教导

文/爱德华•韦尔契       译/锡安   现今,性纯洁并不被看重。我们可以从艾滋病的危险和婚外性行为的严重后果看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有利数据,证明不曾婚前同居的夫妇,较之曾经婚前同居的夫妇,婚姻关系持久的机率稍大一些。然而这一切的说法都无法抵挡人对性的欲望。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性痴迷的文化中,同时又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让我们去追求贞洁,或筑起坚固的墙,将性的自由保守在婚姻的界限内。   有责任心固然是好的。我们告诉自己,“不要这么做”,并请别人帮助自己信守诺言。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寻求更多支持,但我们更希望真理的教导来给予我们劝勉和激励。我们的责任心需要更强有力的真理基础。例如,面对两位看上去彼此爱慕且开始有一些性爱举动的单身成年人,我们该说些什么?这样 …

阅读更多 »

“唯独圣经”与“只有圣经”——从宗教改革的角度看圣经与传统的关系

文/游冠辉   中国教会普遍认为自己是福音派信仰。福音派信仰最核心的内容包括:高举圣经无上的权威,承认耶稣基督的独一无二,注重个人重生得救与生命更新,以及热心传福音等。福音派神学的根源当然在圣经。但从历史神学的角度来看,福音派神学传统要追溯到宗教改革甚至更早。美国福音派学者伯纳德Ÿ兰姆在《洪流中的坚信——福音派历史神学探源》一书中指出,大部分福音派信徒对于历史神学之了解极为贫乏。这种对历史的无知即便没有构成危险,也是一种神学上不健康的表现。兰姆认为,没有历史意识使得福音派信徒对自己的神学和属灵的连贯性失去真实的感受,这必然导致我们的信仰流于肤浅。[1]作为一个新教尤其是福音派信徒,要想对自己的信仰传统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宗教改革的神学。许多敬虔的信徒认为,我们只要回到圣 …

阅读更多 »

一字之差:唯独圣经与“唯奉”圣经

文/基思·马提森       译/诚之       校/王培洁   每个援引圣经的人,都是援引对圣经的解释。唯一真正的问题是:援引谁的解释?   20世纪,粗略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神学无政府状态(theological anarchy)的世纪。自由派和一些极端教派已经公然拒绝许多正统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而就在最近,很多宣称自己是福音派的学者,已经在倡导各种教义的修正版,例如“开放神学”(openness theology)的倡导者就在提倡修正过的神论[1]。“末世预言实现论”(Preterism)的支持者则推动修正后的末世论[2]。一些“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s on Paul)的学者则提倡修正后的唯独因信称义教义。通常,修正者会宣称他们只是在重述一项比较 …

阅读更多 »

新型神学院提案

文/约翰•弗兰姆       译/安娜       校/煦   一、概况   美国更正教发展初期,教牧人员的培养是由教会牧师进行的。若一个年轻人感到上帝呼召他去事奉,他会联系一位教会的牧师,接受他的训练,参与教区工作,甚至住到牧师家里。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最终认为这种体系不再适当,也许是因为能够并且愿意接受神学生的牧者紧缺;也许是因为随着会众文化水准的提高,需要教牧人员具有更正规的教育——用当时的话说就是需要“博学的事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神学训练机构化了,同时也学院化了。学院制度的使用几乎无可避免。在德国,神学教育在大学里进行,事实上在任何需要系统训练的领域中,大学教育是唯一得到普遍认可的模式。   1848年,戈丁纳·斯普林(Gardiner Spring) …

阅读更多 »

何谓基督教教育?[注1]

文/魏司道      译/赵中辉    所说的基督教教育乃是指以历史的基督教上帝观、人观和宇宙观为其根基与一致原则的教育。此历史的基督教哲学在加尔文主义或改革宗信仰中有极广泛而坚强的表现;基督教高等教育,必须以改革宗信仰的上帝观、人观和宇宙观及其互相之关系为基础。   一、为什么必须要有基督教教育?   此种需要的主因并非在于训练传道人才;训练传道人才的教育机关是神学院,而非一般的基督教大学。   1、基督教教育之必要乃为神的缘故   经云:“你要……尽意(With all thy mind)爱你的上帝”(太22:37)。这就暗示着在人类理智活动的范围中,必须承认上帝,尊荣上帝和服事上帝。在人类与社会的需要之上,人类有一个主要的义务,就是尽意 …

阅读更多 »

校训与信仰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1643:Veritas(察验真理) 1650:In Christ Gloriam(荣耀归于基督) 1692:Christo et Ecclesiae(为基督•为教会) 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唯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源自约翰福音8:32:“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 …

阅读更多 »

基督徒灵性三动态

文/史歌致       译/赵炳灵      方旋莉       校/煦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林前15:46   许多年以前,我的家庭参加了一个暑期圣经研习会。这是一段愉快的回忆。会议地点在多伦多以北的穆斯科卡(Muskoka),一个位于清澈的湖泊与覆满松树的花岗岩山坡当中的环境优美的地区。直到今天,我还可以回味起营地的种种细节:厨房里烤盘上吱吱作响的熏肉,粗燥的树皮内分泌出来的树胶,铺在小石路上防止灰尘漫起的废油,冷水缸里陈放着成排瓶装汽水的糖果店,一个帆布作的保温帐棚,喜运来(Evinrude)牌船舶引擎所发出来的汽油烟幕,以及我们兴高采烈地从湖泊里带回来准备清理的鼓目鱼。   但我也记得每一个星期天,船只静静地停在湖边,使 …

阅读更多 »

如今在哪里为基督受苦?

文/一乐   “弟兄,最近读圣经有什么亮光?跟随主有什么体会?”在教会经历最严酷逼迫的文革年代,两个基督徒相见、交通时最平常,也是最经常提到的这两个问题,深深印在我童年的脑海中。对于祖辈与父辈的基督徒们,能够有机会在家里分享读经的体会与生命的经历,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我每每见到他们交通完后脸上流淌着的眼泪。那时,舍己背十字架跟随主,向自己死,经历基督,是信徒生命的范式。虽然神学知识有缺欠,教会组织形式很简单,但对基督的依靠、跟随与为主受苦是每一个基督徒生命的印记。   1992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几周前,我还在北京一个只有9个人的小教会里,与弟兄姐妹们低声地,用连隔壁邻居都几乎听不到的方式唱诗敬拜。当我第一次参加美国教会的主日崇拜,与全场三百多人站在神面前,高 …

阅读更多 »

我为什么要读神学著作

文/竹梅   “读读《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吧,橡树的新书。”“好!支持橡树。”拿来一看,橡树一贯的作风——沉闷。哎,沉闷代表着高深啊!为了脱离幼稚,还是读吧。还没翻完导论,眼睛已睁不开了。算了,幼稚点也没关系,不要自讨苦吃,和自己过不去。从此,那本向许弟兄借来的书一直放了半年,心里惦记着方便时还回去。“我们下一本书读《改教家的神学思想》。”读书小组终于开始属灵阅读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还是要读宗教改革,要读神学思想啊。当初兴致勃勃期待图书馆的读书小组早日成立,然而一看小组成员心里就犯怵了——一位出书的,一位卖书的,两位写书的,后来又加入一哲学博士。主啊,怎么会这样啊!既然这样,怎么我也得参加了啊!不会大家觉得不好意思拒绝一直嚷嚷要读书的我吧!主啊,玩笑开大了,我还是自己乖乖地想 …

阅读更多 »

认识教会的敬拜

文/杜鹏   对基督徒来说,敬拜神是非常重要的事;但可惜许多信徒今日对于敬拜一事究竟为何,知之甚少。他们真愿意敬拜神,但却不知从何做起。到底何为敬拜,谁能敬拜神?在何处敬拜?如何敬拜?这些问题不知困惑了多少基督徒。   教会的敬拜聚会在各种聚会中至为重要,各宗派和教会,都以其主日的集体敬拜为活动核心,藉此标志着其教会的特色,荣耀其所敬拜的主。无怪乎现代的教会,不论中、西方,都或多或少注重其崇拜的素质,并且借着多方面的更新,希望能重燃信徒敬拜的热火。然而,在这些改革的背后,是否有扎实的神学基础以作配合,好叫其敬拜讨神喜悦;或只是抄袭别人的敬拜模式,但求哗众取宠,敷衍问题了事呢?我愿意再次思想怎样才是合神心意的敬拜,希望借此好叫我们所敬拜的神,得着配得的赞美和敬拜。 &nbs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