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济民 作者引言:先知预言是一个大题目,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题目!它也是目前教会界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因此,明知整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笔者仍然尝试分享一些读经的心得与事奉的观察,希望达到造就教会的目的,克尽一个教师和牧师的本分。 要坦然地面对未知的将来,有时并不容易。 神学院的老师得了癌症,全校师生都为此禁食祷告。上帝会垂听吗?一位同学说,他在祷告中听到神的声音,保证这位老师一定会得医治。真的吗? 生意场上忽然出现一个大好的机会,看来可以大赚一笔,可是风险不小。经人介绍,去找一位“先知”祷告,他说在祷告中看到求问的人好像走在一片薄冰上。这是什么意思? 失业了一阵子,上帝好像开路,在另一个地方预备了一份优厚的工作。正想搬家前往,有人却预言,那 …
阅读更多 »创世记1:1-2:3释经
文/斯科特•林赛 译/诚之 想象有一天你拾起一本有关棒球历史的书,布置好你最喜欢的椅子和最喜欢的香浓咖啡或其它的饮料,然后打开第一页,开始阅读。经过几分钟,你翻开一页又一页,发现在你翻到的下一页的页顶,用黑体字写着:“第一章”。然后第一行字写着:“棒球的故事是这么开始的”。 看到这里,你停了下来。你翻回前面你读过的,然后问自己,“且慢,如果这里说这是第一章,如果这页说这是起头──那么前面几页是作什么的?它们也讲了很多介绍棒球的内容啊!我没有看到哪里有‘前言’或‘简介’,或任何相似的字眼。”然后,你会怀疑你刚刚读过的那几页与你下面将要读的有什么关系。 这个假设的经验与一个人开始坐下来阅读创世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你刚读完开头的章节,看到各种 …
阅读更多 »袁相忱的一九五七
口述/梁惠珍师母 整理/白民 从一九五六年的下半年起,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运动,意思就是“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为党和政府提意见”,“三自会”也随之在教会内搞起了“鸣放”。但是,这样看似宽松的形势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在一九五七年时突然被另外一个名为“反右”运动的高压政策所取代,几乎所有在前一个运动中曾经提出过不同意见的人都受到严厉的追究。 就在“反右”运动开始前不久,相忱又被宗教事务处叫去和“三自会”的人一起开会。会议由李处长主持,开始的很多天,相忱还是照旧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后来李处长直接点到了相忱的名:“袁相忱,你也该发发言了,怎么老是坐着不说话啊?”相忱回答说:“我不用发言了,听听大家的就行了。”李处长却没有就此放过相忱 …
阅读更多 »大有功效的祷告
文/司布真 译/中天 校/郭恩惠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约伯记23:3-4 约伯在极度痛苦绝望中如此呼求神。像其他在苦难中煎熬的神的儿女一样,他所深切渴望的,是再次得见父的面。虽然饱受痛苦折磨,但他开口祷告时,并没有求神医治他的恶疾,除掉他身上的脓疮,使他的儿女从坟墓里复活过来,或希望从那破坏者的手中得回他的产业。他最先,且最迫切的呼求是——“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我的神,能到他的台前!” 暴风雨来临之际,神的儿女都会赶快跑回家去。这是满有恩典的灵魂所特有的属天本能。这特质驱使他在遭遇任何危难之时,都会去寻求神的庇护。只有那些以神为荫庇的人,才配称为 …
阅读更多 »向世俗理念传教
文/提姆·凯乐 译/江子 校/诚之 编者按: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是美国纽约救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建堂牧师。据《今日基督教》杂志2007年的报导,该教会名列美国成长最快的25个教会榜首,被誉为“曼哈顿最有活力的教会”。他的近作Reason for God: Believe in an Age of Skepticism(Dutton Adult, February, 2008)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本文译自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Volume 14, Nr. 1, 199 …
阅读更多 »以神为乐的人生是否可能?——“盐与光”系列丛书的见证
文/约书亚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诗23:4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一问:“人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荣耀神,永远以他为乐。”有人说,这句话可称为改革宗神学思想之中心内容,因为高举上帝的主权和荣耀。最近,笔者在教会中讲这个题目,慢慢体会到,在这句简单的答案中,蕴涵着深刻丰盛的内容。教会牧养的一个实际需要,就是将我们所确信的这个真理,充分有效地融入到信徒的生命中。 多少有些可惜的是,中国传统家庭教会的信仰系统有时候无法为这个世界的系统找到详细、合适的解释和位置。往往是过于简单化的圣俗两分。因为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合乎圣经的、整全的神学架构,我们其实无法真正构建信徒在此世生活中所需的,充分的信仰支持。 这似乎说明,对于上帝的护理,对于上帝与这个庞大的世界和复杂的生活那种 …
阅读更多 »贪婪的产物
贪婪的产物——次贷风暴和奶粉污染
文/陈彪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6-10) 两个揭示性的事件 本人短短几周回国出差的前后,强烈地经历了发生在太平洋两岸的两个事件。这次回国,没有赶上精彩纷呈的奥运会,不过看到了残奥会的风采。忙里偷闲还回了一趟兰州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和久别的弟弟一家。从几十年前的全民经商,到近几年来的全民炒股,如今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股市弄潮儿。在家人谈论到今年股票损失和对生活的影响时,我当时的直觉是,中国教会和牧者们是否预备好,有针对性地从管家身份和职责的角度,教导和牧养弟兄姐妹,而非简单地抱怨厂商、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无论得时不得时,如何能切入慕道朋友的人生,让他们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看到基督真理之光?同时, …
阅读更多 »从“于丹现象”反思教会讲台事奉
文/紫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而迅速蹿红,名扬海内外。 她的讲座得到大众热烈欢迎,书也极度走俏、畅销。显然,她在市场上赢了,因为市场以受众与发行图书的数量为硬道理。但数量是否能说明一切,说明这样的学识是有真学术含量,以及这是求真的学术吗?还是玩弄经典,娱乐大众甚至是“愚乐大众”呢?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吗?有人称她是“不学而术”,缺乏对经典的扎实研究与正确解读的基础。 于丹是当代批量化文化生产机制的产物。就像这个机制曾经创造了超女、郭德刚、张艺谋、易中天、王朔一样,它也创造了于丹这个可以供大众消费的文化符号。北大、清华等校十博士称她为:“学术超女”,称她所讲的是“心灵鸡汤版《论语》”。 从于丹现象我们 …
阅读更多 »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
文/李健安 前言 今天在东、西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教会,崇拜仪式中必有一段称为“敬拜赞美”的时段。这时段的特点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短诗;且几乎都是以“赞美”为内容的短诗。再者,这段敬拜赞美所唱的短诗与崇拜过程中的其它环节,特别与讲台的信息,是完全无关联的。在乐器方面,除了钢琴之外,也使用电子合成器、吉他、敲击乐器、鼓、铃鼓等。另外,除领唱者之外,尚有两三位伴唱者。这种普遍的崇拜聚会现象,不只是风气,更是一股潮流,冲击、席卷着教会。 这样的敬拜赞美,表面上给传统教会的崇拜注入一股活力,也似乎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参加聚会。但背后是一股教会世俗化的洪流,正在腐蚀教会的正统,进而对教会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使教会腐化,令人忧心忡忡。 (一)世俗化思潮 …
阅读更多 »不义的钱财——路加福音16章1-13节的比喻
文/康来昌 因信称义与欧美的金融风暴有关吗?与中国的毒奶粉事件有关吗?与台湾的政客腐败有关吗?当然有,因信称义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指导原则,包括在动荡、危险、下流的世界中生活的指导原则。路加福音16章1-13节的比喻,很恰当,很切时地表达了此一观念。 这个比喻宜分为三个部分: 1-8节: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 …
阅读更多 »辅导与圣灵的工作
文/李台莺 我们圣经辅导学的研究所课程里面,有一门《辅导谘商与圣灵工作》(Counseling and the Word of Holy Sprit),这是世俗心理学课程中所缺乏的。世俗心理辅导工作是在辅导员(或称谘商师)和被辅导者(或称当事人)之间进行。辅导员有系统地与当事人互动,以协助当事人有效地解决问题:行为改变,心态改变,并适应环境。辅导员改变当事人的能力,加上当事人愿意改变的意志力,是辅导个案成功的两大要素。当一个个案被视作成功时,多数人会将功劳归给那位“有智慧”、“有经验”的辅导大师。这是世俗心理辅导的通识。 然而圣经辅导却持另类观点。我们圣经辅导学认定福音的大能和神的恩典拯救罪人,耶稣基督已为罪人受死,并从死里复活,破除一切罪的诅咒和捆绑,使信耶 …
阅读更多 »圣诞节与传福音
文/子衿 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庆祝的圣诞节又快到了,这个纪念救主基督耶稣降生的日子原本是充满了神圣、崇敬、感恩,如今却脱离了它的本意,变成了驯鹿、圣诞老人和圣诞树装扮的普天同庆的公众假日,也成为众多商家青睐的年末商业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期和舞台。不仅商家们绞尽脑汁筹备圣诞节的种种促销活动,很多教会也积极准备和精心策划圣诞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安排种种节目,力求能在年终这个最后的节日里大有收获,满载而归。 在圣诞聚会数周之前,教会同工们就要开会讨论和安排具体的事项。但我们今年的同工会在讨论到圣诞聚会的主题,应该是以传福音为主还是赞美敬拜为主时,引发了很多的争论,这其实表露出我们 …
阅读更多 »请你来当陪审员——扬州教案140周年纪念
文/亦文 民教冲突是中国近代教会史的重要特征,140年前发生的扬州教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一事件在中国被称为“扬州教案”,在西方则被称为“扬州暴乱”(Yangzhou Riot)。这一事件在国内受重视,因为这是近代史上长江三角洲地区“最早的一次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群众斗争”1;它在英语世界受重视,因为曾在英国政界掀起轩然大波;而它在教会史研究中受到重视,则因为这桩教案涉及到最大在华差会的创建人是否扮演过“不光彩的侵华角色”。在浏览古旧案卷的同时,笔者也邀请各位读者穿过时空隧道,扮演一回“陪审员”,评一评当年谁是谁非。 2003年10月在《档案与建设》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档案里的扬州教案》(下简称《扬州教案》)的短文,也许可以代表国内近代史普及出版物对这一事件 …
阅读更多 »用爱心说诚实话——改革宗传福音之道[注1]
文/ 金·瑞德贝格 译/文睿 校/煦 (一) 何为传福音? 对许多人来说,基督徒生活的实质就是“向别人传讲耶稣”,但是在太多的例子中,传福音变成了向别人传讲自己,述说基督教是如何冲击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要为传福音下定义时,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我们发现人们经常混淆了自己的见证、个人经历和圣经对耶稣基督的见证之间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尝试使别人相信的时候,会如此容易就去谈论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叙述福音的事实。太多人以为传福音的实质就是个人见证,而非圣经的见证。 按照维尔•麦兹格(Will Metzger)那本很有帮助的书《说出真相》(Tell the Truth)的说法,圣经对基督作的“见证”(witness)和我们自己信仰 …
阅读更多 »愿万国得知你的救恩!——从“光与盐”丛书看文字事工对教会建造的益处
文/老漫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光与盐”丛书带有浓重的宣教色彩,所推出的六本书中有五本是宣教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前两本,尤其是《穿越荣耀之门》,读了又读。 就在此时此刻,大约有5万名美国宣教士,1.5万名韩国宣教士在世界各地领人归主,而中国派出的宣教士寥寥无几。国内教会对社区传福音和短宣很熟悉,但是对跨文化、跨语言、跨民族的宣教(如去穆斯林国家)比较陌生,并且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光与盐”丛书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对宣教朦朦胧胧、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 首先,当我们谈到海外宣教的时候,弟兄姊妹们马上的问题是:“在国内,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信主,我们为什么要劳民伤财,跑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呢?”《穿越荣耀之门》一书 …
阅读更多 »现在是什么时刻?
现在是什么时刻?——福音派基督徒的危机与挑战[注1]
文/林慈信 现在是什么时刻?人类的历史已进入什么时代?教会应如何回应? 研究历史的进展,分辨所处的历史时刻,素来不是福音派属灵传统的一部分。除了认清主必快来,我们必须脱离世界,努力传福音,分别为圣,追求圣洁,我们的属灵观是分隔的:属灵的管属灵,属世的管属世,两者毫无相关。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转变。当前许多事无不令人担忧:天灾人祸,伊斯兰教的复苏,家庭与道德的崩溃,同性恋群体的政治力量,新纪元运动的兴旺,福音派神学与教会的无能,市场学代替上帝的话在教会大行其道,世俗心理学取代圣经辅导,上帝的儿女们饥饿。我们不得不问,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时刻?基督徒的生活,教会的事工模式,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属世。教会诚然在世界里,但世界不可侵入教会。事实上,我们要拒绝世俗文化, …
阅读更多 »奥运后的中国与中国教会未来发展趋势
文/蔡少琪 编者按:奥运结束,中国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国家和教会此后的日子将会如何,相信是许多基督徒心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作者蔡少琪弟兄系香港九龙城浸信会牧师,曾于建道神学院任教八年。九龙城浸信会创立于1931年,为香港最大教会之一,会友达一万四千名,许多大型聚会,如著名的“港九培灵研经大会”即在此举行,建道则是香港最大和主要的神学院之一。相信蔡牧师所代表的,一定程度上是香港教会的主流立场与感想。本刊希望借此文促进香港和内地教会彼此更深的了解与交流,共同思考和面对文中所涉及的,诸多极有价值的问题。 又艰难又强盛的中国年 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也可以说是中国年。2007年年底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崛起”(WhatR …
阅读更多 »浮沉后现代思潮中的教会
文/李健安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起,后现代主义渐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潮,并于十年之间由边缘文化转为主流文化,渗透并且主导了学术各领域之前沿。这股思潮也侵入了教会,影响教会的诠释学、管理学、崇拜学等,使教会传统的“犹太-基督教伦理道德模式”转变成为更开放、更相对化的模式。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与了解,已是燃眉之急,不容迟缓。 本文尝试从各层面阐述后现代思潮对今日教会的冲击与影响。希望藉此启发教会正视危机,深思如何应对、化解、回应这一挑战,避免陷入更深之淤泥中。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1.西方思想史发展中的后现代主义定位 从罗马帝国没落到文艺复兴(A.D.1400-1600)这一段时期,一般称为中古世纪(middl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