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期推荐文章 (page 11)

本期推荐文章

卷首语

本期专题“宗教改革与今日教会”,可以说是《教会》杂志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的一个开始。我们也期待在这两年间,能和主内的同工同道一起,回溯宗教改革的一些重要议题,并探讨它们与今日教会的关系。我们期待因着基督的恩惠,使我们藉着这样的回溯与探讨,重新发掘宗教改革的宝贵遗产,让似已尘封的历史能再放光彩,对今天的教会说话。同一位神,同一位基督,同一个福音,愿感动改教家及当年圣徒的灵也能感动我们,让我们看到是怎样的福音怎样的主激励他们也激励我们去改变、去持守、去宣扬。

阅读更多 »

中国教会要把什么传给万民?

中国教会正在预备向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福音未及之民进行跨文化宣教,如果我们自己对上帝及其旨意的理解(这比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挑战更为重要)都是错误的或不平衡的话,那我们就是在给那些仍在黑暗中的人们帮倒忙。如果我们对现今所受到的教导和影响不慎思明辨的话,人们从我们身上会认知到什么样的“上帝”?我们会使万民成为什么样的“门徒”?我们会建立起什么样的“教会”?再重复一次,我们是要为中国基督徒所带给万民的信息在上帝面前交账的!

阅读更多 »

座谈会:宗教改革与今日教会

马丁•路德的著作给我帮助最大、影响也最深的就是《论意志的捆绑》。我发现宗教改革中有极深刻的基于生存性的关注,不是社会性的,不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甚至也不是关于圣洁生活的,而是生存性的关注,就是对得救的关注。我一定要说今天的教会跟宗教改革时期有一个极重大的差别就是缺乏这个关注,甚至在这点上我们都不如当时的天主教;当时的天主教也关注这个问题,但是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而我们现在是不关注这个问题,使正确的答案落空。

阅读更多 »

宗教改革的神学[注1]

我们坚决主张,当时的宗教改革正是一系列神学教义的替代。这也正是路德的看法,也借由路德成为基督教界一贯的看法。其实路德所做的正是为了他自己——为平息他的良心和他越发强烈的罪恶感——重新发现那伟大的事实,是有罪的人所能意识到的所有伟大事实里最伟大的:救恩纯粹是唯独上帝的恩典。哦,但是,你会说,这是缘自路德的宗教体验。我们回答说,不,它首先是一个教义上的发现,离开这个发现或在这个发现之前,路德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宗教体验。

阅读更多 »

关于中世纪教会衰败的检讨:教牧和治理视角

中世纪有“信仰时代”之名,但从各方面观察,中世纪教会实在处于一种源自组织结构、逐步加重的世俗化进程之中。在时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教会未能完全以圣经为依据作出回应,常常夹在诱惑与恐惧两端之间,被世俗的社会结构所定义。对逼迫停止的欣喜以及对社会崩溃的担忧,若不能以超越此世却又深入实践的群体生活作出回应,哪怕吸引、聚集一批优秀的心灵与头脑,仍不能阻止世俗化的不断蔓延,最终必然造成福音极大的失落。

阅读更多 »

带着福音的关切去关心人——就教会的爱心关怀事奉访谈陈彪牧师夫妇

一方面,被福音改变了的生命一定会活出一个公义怜悯、满有爱心的生活;另一方面,当真的去关心一个人的具体需要时,不可能不给他传福音。当然,也需要注意传福音有不同的阶段。所以,我觉得应当是带着福音的关切去关心人,因为你知道真能给他带来生命改变的是福音。

阅读更多 »

传福音与牧养中的爱心关怀事奉——专访福建教会的三位牧者

在关心人具体的需要,与关心人灵魂的归宿之间,究竟有没有矛盾?服事弟兄姐妹时,怎样才能真正造就他们,而非只是维系人情?面对需要付代价的时刻,如何才能走出信心的一步?突发危机需要介入时,如何忠心又有智慧地事奉?对于在社会和教会中都容易边缘化、需要特别关怀的群体,教会应当如何来服事?因为了解到福建地区的几家教会在爱心关怀事奉上有较多实践,本刊编辑便专访了其中三家教会的牧者。

阅读更多 »

书评:《宣教中的上帝》 [注1]

我们会亲眼目睹儿童死于饥荒,邪恶的政权摧毁自己的国民,艾滋病蔓延摧毁整个社区,战争蹂躏整个国家,全球变暖若不得到控制就会引发环境灾难等等这些可怕画面。但我们只能听到和想象,数以十亿计的灵魂朝着地狱没有尽头的折磨走去,没有经历他们完全的创造主爱的同在,只知道他们已经与他为敌,他是审判他们的主。只有福音才能给他们那无止境的福分,让他们看到那复活羔羊荣耀的钉痕,使他们以荣美的创造主、救主和主宰为乐。

阅读更多 »

首届赴华宣教士大会的“中国呼吁” [注1]

你们手中有那不能朽坏的福音种子,能苏醒已死之人,使其进入永生,叫那如虫如土的人成为神的后嗣,与基督同作后嗣。你还对回应我们的呼召犹豫不决吗?如果能向亿万之众发挥影响力的话,你还会喜欢在相对狭窄的领域度过一生吗?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种种征兆都在邀请你参与这一圣工。这是一个可以让最丰富的恩赐与恩典、最卓越的天赋、最广博和精妙的阐述都能得到最大发挥的禾场。这是一个天使长都会为之欢呼的事奉。你们怎能对我们郑重的呼求、神的呼召,以及中国亿兆之众无声的呐喊听而不闻呢?奉基督的圣名,兴起!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的国。

阅读更多 »

被整全教会观推动的教会成员制——就建立教会成员制访谈彭强牧师

建制的过程其实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我们的身份。它首先不是制度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神学的问题。建制时最为重要的是:在“教会的身份”这神学性的建造的基础上,帮助弟兄姐妹理清他作为一个基督徒跟教会,跟国度,跟基督今天的恩典之国、将来的荣耀之国的关系,否则他不会明白自己作为教会成员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会为此欢喜。

阅读更多 »

从圣约神学看教会成员制的圣经依据 [注1]

“成员制”这几个字确实没在圣经中明文出现,单从新约找证据也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当我们把整本圣经正典作为背景,以圣约为线索,就会看到只要教会存在就必定存在成员制。旧约以色列作为教会具有可见的成员制一事十分明显,而新约教会则默认了只要信徒经由洗礼归入教会,领受圣约话语的教导,参与圣约中的圣餐,服从在教会惩戒的权柄下,就必定有成员制在其中运作。因此,我们可以坚定地认为,教会成员制是有充分的圣经基础和合理性的,是任何一个基督的教会都应当采用的治理模式。

阅读更多 »

“教会成员之约”是什么?[注1]

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使用教会之约。我们要求所有加入教会的成员签署这个盟约,我们也在成员大会之前和其他场合下作为一个基督的身体一起重新宣告和承诺这个盟约。透过这样的对盟约的宣读,我们尽力保守我们自己远离个人和集体的罪。同样我们彼此激励在一个更大的盟约的亮光下生活,这个盟约就是由神的慈爱而来,由基督的受死而印证,由我们的救主基督持守到永恒的新约。

阅读更多 »

一个改革宗浸信会教会建制转型的实践和反思 [注1]

教会在神学上归正之后,自然要在建制上改革。这两者相辅相成,唇亡齿寒。建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实施成员制。因为教会是由真归正的基督徒构成的,他们要委身在地方教会,接受牧养和参与服事。如何接纳一个人成为教会的成员,反映了教会的福音观是否纯正,也关系到教会治理的成败。因为,是福音使人成为基督徒,也是福音驱动他们过顺服上帝的生活。

阅读更多 »

就福音教会取消儿童主日学访谈高真牧师

随着教会近年来的婴儿潮,许多教会越来越重视基督教教育和教会中的儿童事工。但在今年年初,福音教会却取消了儿童主日学,并在几个月的实践之后,高真牧师在教会的月讯中发表了一篇题为“福音教会为什么取消儿童主日学”的文章。这篇文章经由网络在弟兄姐妹间广泛传播并引发对于儿童主日学事工的热议。那么,福音教会取消儿童主日学最主要的考量是什么?取消之后,福音教会的孩童们又如何与成人一同敬拜?这样的敬拜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会又会在哪些方面尽力服事他们,在基督里养育他们?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高真牧师,也期待在教会公共敬拜,以及教会对儿童的信仰教育方面,与大家一同反思和讨论。

阅读更多 »

卷首语

神的国或天国(神的王权、统管)是新约符类福音中的重要神学概念,也是整本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一方面与救赎论、基督论、末世论、教会论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具有极强、极深远的教牧实践意义,甚至说从很大强度上支配着已然未然阶段的教牧实践,起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作用。在近代自由主义的发轫期,对神的国的讨论占有很大比例,曾经导致不同的教会与世界的关系的实践。   今天,中国家庭教会走过极大政治性逼迫的时期,正在面对世俗化、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后现代思潮全新的社会文化处境;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人性废墟的西方,随着冷战的结束、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极端的人性乐观态度再次卷土重来,包括基督教信仰的适切性、同性婚姻在内的众多议题成为西方教会面对的重大挑战;同时,因着医疗服务的长足提升、社会的富有,死 …

阅读更多 »

座谈会:神的国与教会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近年来,符类福音所强调的“神的国”,在家庭教会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讨。因此,我们在规划本期杂志的主题时,也设计了一个问卷,邀请一些牧者、同工回答。在对问卷的整理中,我们发现,家庭教会对于“神的国”的研讨,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而已经对这一议题有所关注的牧者,多是在学习和讲解符类福音时对于“神的国”形成了模糊的概念,在加深对教会论的认识时,开始发现“神的国”在牧养中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在教会中教导“神的国”。因此,我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邀请几位牧者、同工一起讨论关于“神的国与教会”的一些重要议题。这些探讨,相信能给弟兄姐妹对“神的国”的认识,以及基于“神的国”的教牧实践,有许多启发和借鉴。 另外,在研讨会和问卷中,我们特别引用了一段霍志恒(Geerhardus …

阅读更多 »

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文/更深   编者按:每次读到牧者们的见证,心中便很受震动,因为所见证的,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而他们所走过的路,也极有借鉴的意义。因此,我们开辟了“教牧分享”这一专栏,冀望有更多的牧者能在此分享自己所走的“天路历程”,以及在牧会中的感受和思考,使得弟兄们可以彼此激励、安慰、劝诫、教导。更深弟兄在这篇文章中,回顾反思了自己事奉十年所走的道路,是怎样从一个逃避圣职、不甘心事奉、热衷于某种泛文化使命的公众关怀的基督徒知识分子,被呼召成为教会的传道人。他因为“对于福音的关注焦点清晰了”,而“对教会的边界也清晰了”,并认识到“教会在神的心意中有如此永恒而且超越的地位”,是“绝对区分于世界的神的国度,虽在地但有属天的根源,是基督救恩的产物”。因此,他改变了原来看重文化使命而轻视圣职的观念,回应 …

阅读更多 »

首届赴华宣教士大会报道(上) [注1]

译/《亿万华民》译友会      编校/亦文   译者按: 1843年8月,在香港、澳门、马六甲华人社团中服事的宣教士在香港召开了一个全体会议,当时只有四五个差会的14名宣教士参加,会期仅一天,主要探讨中文圣经翻译的事宜。三十多年后(1874年),一群长老会宣教士在烟台休假时,与其他差会的宣教士一起发起了大会的提议,最终于三年后的5月在上海召开了全体在华宣教士大会。1877年也是马礼逊抵华七十周年,当时中国共有来自29个差会的473名宣教士(含宣教士夫人),其中126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外加16名已经改行而被特别邀请的前宣教士。这次会议长达两周,整个会议记录和发言稿全文的完整记录曾结集出版,已成珍贵史料。因篇幅有限,本文仅逐字翻译整理了《亿万华民》1877年九月号第105-115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