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期推荐文章 (page 8)

本期推荐文章

基督教、文化与两个国度

[大卫•范德卢内(David VanDrunen)] 圣经要求我们重视受造界和文化活动,但也要求在基督天国的神圣事情与目前世界的普通事情之间作出一种区分。它要求在神行使护理之工、为全人类维系文化,与和神荣耀地救赎一群选民、现在招聚他们进入一家教会、有一天要招聚他们进入新的受造界直到永永远远这二者之间作出分别。一些人确实落入一种没有根据的“二元论”,但对二元论的恐惧绝不可胜过我们作出清楚和必要的区分的能力。“两国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阐述整个圣经叙事。

阅读更多 »

“基督教王国”的幻象

[麦克•霍顿(Michael Horton)] 可能存在着一个“基督教国家”吗?上帝的国与这世界上的国有何关系?基督徒在世界上的活动与教会在世界上的活动会有所不同吗?这些和其他许多类似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若不加以解决,我们的公开见证就必然会混乱不堪。更正教改教家们深信,混淆律法与福音的关系,导致地上的事与天上的事混淆,这世界的国与上帝的国混淆。我们在本文中要看到这种智慧是何等具有现实意义,何等符合圣经,我们重新发现这种区别,是何等至关重要。

阅读更多 »

反思新加尔文主义

[科尼利厄斯•普龙克(Cornelius Pronk)] 凯波尔的普遍恩典教义是他全部工作和思想的关键所在。他将此教义与“对立”的教义娴熟地运用在一起。一方面,他宽慰了要求保留教会与世界之间区别的人士的关切;另一方面,他也满足了改革宗阵营里知识分子的需求,他们至少欣赏文化的某些方面。普遍恩典的作用则包括:第一,在一般意义上,限制人类罪恶的毁灭进程;第二,虽不能使人重生,它却能使人发掘宇宙间的潜能,正面推动实现上帝在堕落前给人的文化使命。凯波尔过多地单方面强调了文化和社会参与,以致造成他称之为恩典教义的外部化,尤其是有关称义和重生的问题。尽管称义没有被否认,但再也不是在路德、加尔文和那些靠着神的话而不是人的思想而生活的信徒们所经历的那样。这不是说凯波尔本人无视罪以及罪对人类和万物造成的恶劣后果。他本人深信对立法则,也因此相信普遍和特殊恩典之间的根本区别。然而,我们不能认定他的跟随者也是如此。

阅读更多 »

荷兰新加尔文主义及转变论的根源

[威廉·D·丹尼森(William D. Dennison)] 基督教末世论的未来构想越来越多地被移入到当下世界,而且不仅仅是基于释经和神学的原因,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如果说哲学家们是在用现代的材料重建圣奥古斯丁的天上之城,那么许多基督徒则是在试图用基督教的材料重建现代城市。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启蒙运动却已经设计好了末世城市的基础结构。启蒙运动的末世论愿景的基础已经逐渐笼罩了新加尔文主义的末世论愿景。十九世纪,新加尔文主义运动提出了针对罗马天主教思想和现代世俗思想的改革原则,它的特点主要可以表述为在圣经光照之下形成的涵盖一切的世界观。凯波尔企图摧毁启蒙运动用现代材料建造起来的新的天上之城,同时试图结合后启蒙时代的欧洲的某些世俗原则来恢复一个基督教的天上之城。突然之间,在十九世纪,加尔文主义的末世论开始强调当下的天地与新天新地之间的连续性。换句话说,通过基督徒的社会活动,上帝将恢复并拯救当下的被造界。巴文克最重要的主题——“恩典恢复自然”——的涵义是“拯救本质上就是恢复被造界的所有丰盛”。当他把这样一个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目的论的历史概念应用于圣经末世论的结构时,巴文克落实了关于被造界与新天新地之间连续性的革新式图景,为未来二十世纪新加尔文主义的同伴们做了准备。

阅读更多 »

上帝的话语:恩典的管道

[卡尔•楚曼(Carl Trueman)] 上帝的言语创造和决定现实。从“上帝通过他的话语说话”转换到“传道人向会众传讲上帝的话语”,了解这一点是关键所在。当传道人忠实地讲道时,事实上就是上帝在对会众说话。为了使组成教会的男女老少能在他们的生命中结出果子,上帝首要的行动就是在讲台上宣告他大能的拯救行动。这意味着,传道人需要明白他们所做的是执行一个需要谨慎和热忱的神学性行动,因为他们所处理的是上帝的话语,信息的力量最终并不在于他们这些信使身上,而是在于通过信息说话的上帝。那些不明白这一任务的各种要素的传道人,再没有什么能比他们更快让教会衰亡了。

阅读更多 »

个人布道与使命型教会

[ 卢克 ] 在使命型教会中,个人布道和教会的福音事工是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传福音常常是随机发生的,不全都是由教会推动的,弟兄姐妹会在生活中自发地传福音,因为他们平时在教会里就是这样被教导和训练的。个人布道和教会事工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在事工当中有个人布道的机会和操练,同时,在个人布道中也可以得到教会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教会将会保持健康持续的增长。

阅读更多 »

门徒训练现场化:个人布道的重要性

[ 本刊编辑部 ] 在这一强调个人布道操练的门徒训练中,主的真道在被充分教导的同时,也经由布道现场被学员更好地吸收。在门徒训练现场化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学员们既经历了知性的长进,也得到了情感和意志上的造就。既见证了学员个人性的成长,同时也看到了共同体的成长。整个门训共同体既经历内部的建造,也在受训的同时担当着主所托付的大使命,这就既保证了共同体内部的健康,也促进了向外的扩展。这样的门徒训练一定会促进全教会的健康和发展:“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阅读更多 »

传福音误区面面观

[ 王以撒 ] 既然我们蒙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所洒,既然我们所盼望的主耶稣就快再来,既然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我们就当继续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守并传扬这救人灵魂的福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交流与祷告,相信主会借着我们这样的努力,使我们逐渐学会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传福音的误区,也使我们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到他伟大的拯救行动之中。

阅读更多 »

两种传福音的观念:“现代的”与“清教徒的”

[ 巴刻(J.I.Packer)] 在本文中,我证明了清教徒在赢取灵魂这个任务上,其方法如何被他们的神学所规范。这种神学认为,堕落的人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转向神,传福音者也没有能力使人这么做。清教徒的看法是:只有神透过他的圣灵并藉着他的话语,才能使罪人产生信心;而且神如此做时,不是按我们的想法,而是按他自己自由的旨意。清教徒会说,我们传福音的方法,必须与这条真理一致。任何基于其他教义的行事方法,都不能被接受。清教徒的看法,似乎无可辩驳地符合圣经,而且,正如我在本文中所部分证明的那样,其结果对改革延续到今天的福音派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阅读更多 »

中国内地会的巡回布道策略 ——戴德生牧师在1877年赴华宣教士大会中的发言

[ 戴德生 ] 巡回布道并非今天流行的短宣。今天的短宣通常是去到福音已经成熟传播的地方获得体验,而十九世纪末的巡回布道则是到福音未及之地拓荒撒种。戴德生所描述的理想的巡回布道方法,是系统地循环走访某个地区的大城和要镇,作为将来植堂布道、掘地深耕的预备工作。整个事工都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每个人只能履行一小部分而已,但他却又不是孤立的。我们的主会呼召一个人放下一事,也会预备另一个人拿起同一件事。保罗这位撒种的,他自己未必会见到他所作之工的果效,但是神差派了亚波罗去浇灌。“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阅读更多 »

在基督里献上神所悦纳的灵祭[注1] ——“信徒皆祭司”的教义与应用

[ 马修(P. G. Mathew)] 所有相信基督的人都是祭司,路德想到了这一点,是在他确信圣经是基督徒唯一的权威之后。当他研究圣经,尤其是保罗的罗马书时,他发现,在基督里并透过耶稣基督,信徒拥有神的义,因此可以直接亲近神,不需要傲慢的祭司制度作为媒介。因此,“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是“称义乃唯独本乎恩典,唯独藉着信心”的教义之续篇。那些披戴了神完全之义的人,是在神面前蒙受欢迎的。没有一个基督徒需要主教(pontiff),意即“架设桥梁者”,因为唯独耶稣基督是通往天父的道路。

阅读更多 »

从改革宗传统看基督徒的事奉方式[注1]

[ 麦克•霍顿(Michael Horton)] 要么在从事世俗职业的同时,通过传福音扩张神的国度,像其他基督徒一样;要么离开世俗的工作,开始蒙召进入话语和圣礼事奉的过程。虽然这种对事奉的理解看起来更加复杂,但最终会大大简化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它不仅释放了原本认为基督徒的热情必须通过全职事奉才能表达的信徒,使他们继续从事世俗的职业;同时也鼓励我们将我们的牧师看作是基督特别的代表,使他们离开管理饭食的工作,更多地投入到祈祷传道的事工。

阅读更多 »

对“祭司职分”的圣经神学式研究

[ 林昱 ] “信徒皆祭司”的教义不仅成为新教与天主教的重要分水岭之一,也成为改教历史中激励新教信徒可以前赴后继地改革和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的重要动力,既然这个教义如此重要,那么仔细去探究整本圣经对祭司职分的启示就尤显关键,这不仅能够为我们找到“信徒皆祭司”的圣经支持,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思考该如何在日常的基督徒生活中去应用这个真理。

阅读更多 »

祭司的国度 —— 再思“信徒皆祭司”的释经基础

[ 狮亚 ]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虽然都引用祭司的国度所涉及的经文来阐述福音与教会的议题,但却并未就祭司的国度本身的圣经脉络做深入的讨论。本文将对“祭司的国度”这一圣经神学的主题做一个概要的梳理。我们将看到它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信徒皆祭司的论点,也使我们进一步深思教会当怎样在十字架的福音这一根基上建造。本文认为“祭司的国度”这一论题不仅为解决改教时期教会秩序的错谬提供了基础,也回答了教会的建造和复兴为何必须是以十字架的福音为中心和根基的。祭司的国度提供了一种圣经神学式的教会论框架。

阅读更多 »

座谈会:“信徒皆祭司”与今日教会牧养

[ 本刊编辑部 ] 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同工 ,一起探讨“信徒皆祭司”这一教义所涉及的对福音和教会的理解,以及对当下教会建造的意义,会中所探讨的论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徒皆祭司与宗教改革的“福音再发现”有怎样的关系?第二,“信徒皆祭司”在更正教教会论的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三,弟兄姐妹受现代个人主义的影响,经常将此教义误解为基督徒都成为自己的祭司,从而不需要他人,这样的误解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第四,既然“信徒皆祭司”,在牧养中该在哪些方面具体地推动信徒的个人生命成长?对于教会共同体的建造,这一教义又有哪些建设性的意义?教会在面向不信的世界时当有怎样的责任?

阅读更多 »

为主忠心服事老年人

[ 本刊编辑部 ] 在教会内的老人身上投入牧养精力,不像做大学生或职场事工那样容易显出外在规模上的果效和带动教会整体的发展,但请不要忘记,比起外在规模和整体的发展,神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灵魂。将来见主面的时候,我们不单是为我们事工的规模交账,更是为一个一个的灵魂交账。老人的灵魂,在已经不多的时间里亟需得救;已得救的老人,他们的灵魂需要为将来神的国被预备、被牧养。不是为了更多地参与事工,而是为了更好地见主。因此,需要有人为他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并且将来要为之交账。你是那交账之人吗?你愿意为此受托吗?

阅读更多 »

有关“衰老”的神学 [注1]

[ 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es)] 衰老是神所赐恩慈的礼物,为要使我们思考和解决人生中必须面对的真正问题。关于衰老的议题,圣经有三个主要观点:1)进入老年是神所赞许的,老年人应该受到尊敬和爱戴;2)衰老在带来福分的同时,也必将带来试炼;3)进入人生晚年也能以不同的方式荣耀神,老年人将产生新的领悟和属灵的深度——衰老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成就。我们如何开展老年事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衰老。在致力于永葆年轻,避免任何衰老的迹象的文化中,让圣经里有关衰老的主题来不断地塑造我们的衰老观,会大有益处。

阅读更多 »

“当您老了” ——就基督徒的老年访谈越寒老弟兄

[ 本刊编辑部 ] 老年基督徒,甚至说同样都是一生信主的基督徒,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就是在神的引导下一生跟随主走十字架道路,老了,虽然身体照样衰残,但是对神的爱却更深了,与主更合一;而另外一类,也说是信主,但是生命状态没有多少长进,没有靠主对付与洁净自己,把许多痛苦压制在内心里,以致苦毒泛滥。老了以后的光景,取决于自己一生是不是活在主的救恩里靠着主走十字架的路。一个人与神的关系对老年时的生命状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阅读更多 »

照主的心意奉养父母

[ 米利暗 ] 基督徒如何在奉养父母上寻求神的心意,而不因自己的罪和现实的压力被世俗观念和私欲所掌管,以致违背神在此事上给我们的明确教导,错失神所应许的福分和见证主名的机会?期待本文可以引发弟兄姐妹对于养老问题的思考,积极地在神的心意中去奉养神赐给我们的父母。

阅读更多 »

基督徒如何面对死亡?[注1]

[ 约翰·布兰查德(John Blanchard)] 我们在“死荫幽谷”中的行程可能充满了长久的艰辛和痛苦。我们的坚忍将会受到试验。在走向死亡这段不可避免的旅途中,深知他的良善和怜悯一直保守着我们的信心,正如约翰·班扬所描写的:“死亡不过是一段从监牢走向宫殿的路程。”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