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urchChina (page 4)

ChurchChina

预备一篇呈现基督的讲章

[文/埃德蒙·克罗尼(Edmund P. Clowney)] 沉闷的解经和字词研究仿佛一座不毛之山,对我们这些想要攀登“变像山”山顶的人而言,它们更像是沿途障碍而非登山路阶。但既然我们关注的是呈现耶稣,带着敬虔的态度去认真默想主的话语,仍然是在敬拜中进入主同在的关键。我们指望的不是,我们传讲神的话语时,突然产生一股力量;我们渴求的是,我们传讲耶稣基督的位格时,祂就与我们的讲道同在。

阅读更多 »

西缅释经工作坊·释经作业纸、作业指南及评估表

[文/查尔斯·西缅基金会(The Charles Simeon Trust)] 你若想要更好地理解《释经练习及小组点评作业纸》中的问题及相关概念,最好是注册西缅基金会网站的“首要原则”在线课程(https://simeontrust.org/zh-hans/在线课程/),聆听教导,并参加一次工作坊。你也可以访问网站,学习工作坊已有的课程。完成释经作业可能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我们不希望你对此过分焦虑。所以,我们为你预备了这份《释经作业指南》,对作业纸上的一些术语、概念和问题背后的意图进行解释。

阅读更多 »

加尔文关于真道宣讲的教义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文/约翰·H·利思(John H. Leith)] 加尔文认为,讲道是神实际临在于我们中间的主要途径,也是神在个人生活和共同体中施行作为的主要方式。作为一名牧师,加尔文通过讲道营造出一种敬虔的公共思想氛围,并以之为教会生活中的恩典途径。对加尔文来说,在改变或强化教会生活方面,讲道比纪律更重要。如果说加尔文创造了“新文明”或“新人”,那么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道实现的。

阅读更多 »

加尔文的释经理念

[文/约翰·汤普森(John L. Thompson)] 加尔文的一切释经理念,都受到一个基本信念所影响,这一信念也跟他所理解的圣经涵盖范围有关:圣经所讲论的只是神惟一的子民,惟一的恩典之约,惟一的福音,惟一的故事——关于那满有恩惠的神不离不弃地引领一群蒙呼召的子民归向祂自己的故事。最重要的,这是一个超越圣经延伸出去的故事,这故事延伸到加尔文的时代,也延伸到我们今天的时代。

阅读更多 »

神话语的讲道人 ——加尔文讲道十特点

[文/史蒂芬·劳森(Steven J. Lawson)] 加尔文首先是一位传道人;身为传道人,他主要视自己为圣经教师。除了圣经,加尔文没有别的武器。这位日内瓦改教家一个主日接一个主日,甚至日复一日地宣讲神的话语。他的讲道大有能力,讲台成为了一个宝座——神的话语在其中掌权。随着日内瓦的人们对神话语的了解并被其改变,这座城市——就像约翰·诺克斯后来所说的——成了一座新耶路撒冷。

阅读更多 »

安德鲁·富勒何以意义重大

[ 文/迈克尔·海金(Michael A. G. Haykin)] 安德鲁·富勒是18世纪末、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浸信会神学家。富勒的神学(今天有人称之为“福音派加尔文主义”),是他的好友威廉·克理的神学,也是他后来的崇敬者司布真的神学。这种神学能够将两点结合起来:一是对罪人的得救抱有强烈的热心,二是抱着对上帝主权的极大信心,以传道拓展上帝的国度。富勒作为牧师—神学家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聚焦十字架的典型的福音派敬虔观。

阅读更多 »

“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 ——安德鲁·富勒论荣美福景

[文/迈克尔·海金(Michael A. G. Haykin)、伯恩斯(E. D. Burns)] 富勒为挚友毕比·沃利斯送别的那场葬礼布道,反映了使徒约翰在启示录14:13中的原意,即鼓励受苦的基督徒盼望将来的奖赏,并因着逝者已经进入永恒的喜乐之境而欢喜。这次布道谨慎地将教牧应用与正统神学依据结合在一起。这次布道还强调,对天堂的体验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关于上帝的异象,是摆脱劳苦而得安息,以及因恩典推动的工作而得奖赏。总结来说,信徒最大的奖赏是上帝本身。

阅读更多 »

十架忠勇精兵 ——读戴存义师母所著《席胜魔传》

[文/笔芯] 中文版席胜魔传记,大都文字简略地记载了这位中国教会传奇领袖的一生,谈到他事工的果效和对教会、社会的益处。然而,这本英文传记却记叙了一些往往被人忽略不谈的方面:席胜魔在罪中挣扎,在成圣旅程中挣扎,在事工中挣扎,在主面前整日战兢,又或在骄傲时被主管教。他在牧养教会时也面对和我们今天一样的问题,然而他仍旧坚定地服事。何斯德这样写道:“他的基督徒经历非常深刻,充满艰辛,并不轻松。他的人生就是一场与邪恶力量相对抗的、从无止息的争战……”

阅读更多 »

“行为之约”及其应许

[文/庆君] 改革宗神学中,“行为之约”(covenant of works)的教义历来遭到诸多批评,这些批评来自不同批评者对宗教改革后的改革宗正统时期的评估,也因其各自的神学系统模型和解经原则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旨在考察行为之约的圣经依据(着重分析具有颇多争议的何西阿书6:7),以及论证:若亚当在行为之约中顺服,应许给他的乃是永恒生命。行为之约的教义并非是对圣经没有清晰启示之事的臆想和窥探。它关涉的是如何理解末后的亚当所成就的替代性救赎,尤其是祂的主动和被动顺服。这个教义也构成改革宗理解律法和福音关系的框架。

阅读更多 »

创造生命之道与被钉十架之基督的汇合之处

[文/卡尔·楚曼(Carl R. Trueman)] 既然基督已经升天了,那我们如今该在何处寻找这位道成肉身、钉十字架的基督?——路德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在宣讲的道和施行的圣礼中可以找到基督。这就是路德神学中创造生命之道与被钉十字架之基督的汇合之处;这也指明了教会群体对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

阅读更多 »

不要为自己图谋大事! ——提摩太·凯勒牧师带给我们的影响

[希伯、圣山] 5月19日,凯勒牧师离世归主。凯勒的生命、书籍、讲章及事工,都深深地影响着家庭教会,他的一生不断地将主耶稣基督指给我们看。许多牧者的生命因福音神学被更新,他们也会因福音神学、城市异象而反思、拓展自己的服事。盼望凯勒牧师给纽约救赎主教会弟兄姐妹的最后一个忠告——不要为自己图谋大事!——也成为我们的心志。

阅读更多 »

四季的轮转 ——创世记8:22讲道

[司布真] 我在我们必死的生命中看到冬夏的更替,看到顺境和逆境的轮转。至于属灵和思想方面的经历,在我看来,只要地还存留,我们里面就有“我”的起起伏伏,“我”的兴起和消沉。无论你是播种还是收割,都要赞美和颂扬主。夏天的时候要说:“赏赐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冬天的时候要说:“收取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让祂做祂看为美的事,但对你来说,总要把赞美看为美事。

阅读更多 »

依靠启示

[理查德·伯瑞特 (Richard L. Pratt, Jr)] 我们应该怀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本质上绝不会相互矛盾。无论是一般启示还是特殊启示,都是同一位上帝在说话,而上帝只会说真话,祂不会撒谎。其次,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从特殊启示和一般启示中所认识到的,并不是启示本身,而是我们对启示的理解。人类的理解总是不够完美。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实际上没有冲突,因为它们都来自上帝;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却可能有冲突,因为理解来自我们。

阅读更多 »

人到底是善是恶?

[斯蒂芬·韦勒姆(Stephen Wellum)] 人类究竟是善还是恶呢?在亚当里,我们受造本为良善;但在亚当的罪中,我们成为恶的,我们堕落了。在基督里,我们得着新生命,并且末了,当基督再来时,我们将得到荣耀的身体,不再犯罪,永远完全。但是在基督以外,我们仍然在罪中,我们仍然是邪恶的,我们需要圣灵的工作使我们重生,我们需要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主和救主,如此我们才能在祂里面得到良善的新生命。

阅读更多 »

教会需要圣经辅导(上篇) ——圣经辅导的当代教牧价值

[苏民] 教会不仅要去处理一些牧养中的难题,更要去正视和解决因自身的局限和软弱而导致的诸多问题。作为方法论的圣经辅导,可以成为教牧辅导的方法、工具。作为教会文化的圣经辅导,不是在抢夺教牧辅导的权柄,而是为信徒团契、彼此影响带来文化更新,进而助力教牧。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了解圣经辅导展示的“与福音相称、挽回与磋商”的模式和文化,好更新我们原有的“压服/怕人—掌控/躲避—积怨—爆发—冲突—冰冷”的模式与文化呢?

阅读更多 »

教会需要圣经辅导(中篇) ——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

[苏民] 圣经辅导绝不只是一套危机干预的方法,而是有其内在机理,有其整体性的教牧价值的。若要探究其机理,建立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需要由圣经辅导“向外探寻”——了解圣经辅导与圣经、神学的关系,也要“向内探寻”——了解圣经辅导学科内部的子科目,了解子科内及子科间的逻辑。笔者对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加以梳理;其中的“圣辅原理”、“圣辅方法论”都有各自完整的知识架构,因而笔者着重分享对这两部分的理解。

阅读更多 »

“人的构成要素”座谈会

[本刊编辑部] 在当代牧养现场,涉及人论中“人的构成要素”的部分,传道人努力打的“两场仗”是:第一,怎样真正看重灵魂的价值,而不是高举物质主义,沉湎于身体的享受。第二,在看重灵魂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反智主义、神秘主义。为此,我们需要梳理改革宗信仰中关于“人的构成要素”的教义。从神学上反思,反智主义的成因,不在于对“灵、魂、体”的区分和对三者秩序的界定,而是认识论上的问题。

阅读更多 »

“空前的机会” ——1900年内地会年会上的一篇致辞

[亦文] 无论是内地会,还是伦敦会,在1900年中的聚会上,都没有撤离中国的计划。宣教士们并非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或者是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而是始终戴着属天的眼镜,在万事中都能看到中国福音化的大契机。五口通商以来,中外关系一直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中,宣教士要是等到海清河晏再进入禾场,恐怕永远不会踏足中国,正是因为他们视抢救灵魂的机会胜过一切的动乱和危难,福音才有可能在中国最荒蛮、最排外的地方传开。

阅读更多 »

民国时期华中宣道会的基要信仰身份

[倪步晓] 民国时期的华中教区抱持基要信仰的教会立场,尤为强调,培育信徒灵性的成圣便会带来教会复兴,社会才有改良的可能性。换言之,因为遵循基要信仰的救赎模式,宣道会认为个人的罪性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个人得救才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就始终专注于个人拯救的福音要旨。华中区的教会,以包括了宗教经验、培训机制、反现代主义立场及基要身份的认信,作为清晰的边界。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