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2)

期刊

从律师视角看教会内的性虐待事件

[文/理查德·L·圭多(Richard L. Guido)] 在教会中,若有一位姐妹说自己受到了家人、其他教会成员或圣职人员性虐待,教会有哪些义务呢?性虐待的受害者作为基督的小羊委身教会,教会就有义务帮助她、保护她(参约21:15-17)。教会不仅对她,而且也对被指控的性虐待者与全体会众负有牧养责任。同时,教会也对政府官员与教会外的其他人负有重要义务。因此,教会在处理性虐待的投诉时,必须仔细考虑所有这些牧养关系与外部义务。

阅读更多 »

约翰福音里基督的神性

[ 文 / 安德烈·科斯滕伯格(Andreas J. Köstenberger)]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耶稣是否如祂宣称的——是基督、神的儿子、道成肉身的神。我们作为约翰福音的读者,要实现约翰写书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和多马一起,毫无保留地、带着彻底的委身顺服地呼叫祂:“我的主、我的神!”如此,我们就能承受耶稣的临别祝福:“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8-29)

阅读更多 »

基督神性观在教会历史上的发展

[ 文 / 杰拉尔德·布雷(Gerald Bray)] 耶稣时代的犹太教证据促使我们得出结论,对基督神性的信仰不可能在犹太教中产生。任何试图朝此方向发展的人都会被剪除,脱离这群体,也几乎不会有人去追随他。耶稣在初期基督教敬拜中占有的独特地位,以及跟从祂的人在面对逼迫和死亡时仍愿坚持敬拜祂的事实,要想得到充分的解释,唯一的结论就是:耶稣不仅教导人祂就是神,而且以自己的所行证明了这一点;最终,是祂的死里复活让门徒相信,祂就是祂所宣称的那一位。

阅读更多 »

宣道会甘藏边区简史(1930–1936年) ——“重整与更新”阶段

[ 文 / Little Paul ] 差会与重组后的汉族教会之间终于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直至此时,他们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教会的“帮助者”,而非“督导者”。他们的帮助为这些蹒跚学步的教会带来切实的益处与属灵的启发。深入藏区与穆斯林群体中的福音工作也有不少进展。但是,在如此广袤、属灵争战异常激烈的工场,宣教士的人数过少,而“预备队”更显为不足。死亡、病痛一次次侵袭宣教士们,致使在藏区和穆斯林群体中的事工渐趋沉寂、功败垂成。

阅读更多 »

评《完全跟随上帝:清教徒简介》

[ 文 / 肯尼思·斯图尔特(Kenneth J. Stewart)] 《完全跟随上帝》一书的优势在于其扎实的神学总结,这种总结是基于对清教徒个人著作的广泛引用。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九位清教徒领袖的简介。接下来的第三至第六部分,是关于基督教教义、基督教伦理和基督徒生活等重要主题的清教徒神学思想概述。第七部分,作为本书的结尾,作者就清教徒运动中出现的一些看似极端的现象,以及清教徒教导在今天的正确应用,提出一些宝贵的思考。

阅读更多 »

总要清清洁洁的

[ 文 / 王明道 ] 弟兄有时愿意把他们私人的难处,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带来,同牧者单独谈一谈,姐妹有时也愿意这样做。这种谈话对信徒常有极大的帮助,对神的仆人也常有极大的试探。这样,便需要保罗给提摩太的劝勉了,“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总要清清洁洁的。”

阅读更多 »

为了成为那不配成为的形像——雅各书1:1-4讲道

[文/哈该] 神的确有时会救祂的儿女脱离苦境,但圣经让我们看到,基督徒不会因为信主豁免苦难。甚至,敬虔不但不会让我们远离苦难,反而会让我们经历更多苦难。在本段经文中,雅各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面对苦难时应该有的态度,但他不是在劝勉基督徒要为一种可能遇到的境遇做好心理准备,而是在对一种必定会遇到的境遇作出指导。

阅读更多 »

雅各书导论

[文/布鲁斯·罗威(Bruce Lowe)] 雅各书中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直接又实用的内容。当然,也有人以为这卷书蕴含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律法主义”,或者说与保罗神学相反的内容。本文将试图展示,这封信本身并没有任何无法接受之处。若有人跳过不读雅各书,那实在是曲解事实。相反,任何人若花时间去认真品读,他一定会发现这封书信简直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

阅读更多 »

雅各书提纲

[文/查尔斯·西缅(Charles Simeon)] 本文是查尔斯·西缅(Charles Simeon,1759–1836)关于雅各书讲道的经文分段与主题。

阅读更多 »

访谈《新约圣经神学导论》编辑克鲁格

[文/“图书一瞥”网站] 本书的副标题是“实现的福音”,是前一卷《旧约圣经神学导论:应许的福音》的延续;由多人合著完成,作者都是(或曾经是)改革宗神学院的教授;是为牧师和受过装备的平信徒所写,旨在帮助他们教导圣经。我们希望确保“基督的福音”在新旧约所有书卷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作为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核心。

阅读更多 »

关于三元福音倍进布道中建立得救确据的商榷

[文/古道] 在布道时,有些“渔夫”为决志认信者建立得救确据。这种做法引起了争议:对于一个刚刚听到福音、刚刚决志祷告的“慕道友”,能不能立即为他建立得救确据?以及,一个再一次听闻福音、口里相信的“基督徒”,能不能立即为他建立得救确据?对于福音对象、“渔夫”、教会的认信及牧养实践来说,这个问题都应该被认真面对和思考。

阅读更多 »

末世的教会,爱的团契

[文/周功和、周一心] 若信徒不认识高升的基督,只认识一位卑微、受苦的基督,他们的事奉就会缺乏能力。教会的“群羊”应该自己有判断力,知道如何作伦理抉择。这样的信徒与那些在膜拜团体中思考能力退化的会员完全相反。在教会中作领袖的,要相信每一位信徒都有圣灵直接教导;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包括造就圣徒,让他们能“不再作小孩子”(参弗4:13-15);他也要知道自己会犯错,所以不可变成教会的独裁者,乃是谦卑地作众人的榜样。

阅读更多 »

基督的人性

[文/卢克·斯坦普斯(Luke Stamps)] 位于基督教信仰核心的一个惊人宣告就是,永恒的圣子成为了人。作为真正的人,即末后的亚当,祂通过我们共同的人性,作为我们的代表与代赎者,活出了对神的顺服:藉着祂的降生、受死与复活,祂为所有凭信心与祂联合的人赢得了救赎;作为人,祂也是我们的榜样,为人类树立了真正顺服的典范。

阅读更多 »

若基督没有真实受造的人性,我们就没有救恩

[文/康来昌] 基督的肉体若和我们的不同,祂就不能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也不能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来2:14);基督若是神在“神身”(非肉身)显现,就没有“被圣灵称义”(复活,提前3:16)。基督不会被试探而受苦(参雅1:13),就不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异端的基督,没有人的样子(非受造),就不能升高,使万物“称耶稣基督为主”(腓2:11)。

阅读更多 »

在服事中国教会的路上遇见爱德华滋 ——访谈庆君弟兄

[文/本刊编辑部] 在我小时候流行一个词:高分低能。分数和能力是两个维度,构成四个象限:高分高能,低分低能,高分低能,低分高能。人们有时会说,因为高分所以低能。其实这并不必然。敬虔和教义有类似的地方。在改革宗传统内,我们看到过不少充满战斗激情、读了很多神学,但却不爱基督、不爱教会的基督徒。但我们也见到,清教徒传统中展现出严谨的理性和教义的同时,也迸发出对基督和祂百姓的爱,爱德华滋正是这个传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爱德华滋的人论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阅读更多 »

宣道会甘藏边区简史(1927-1930年) —— “纷乱”阶段

[文/ Little Paul] 1927年,宣教士撤离中国后,甘藏边区的中国信徒仓促接棒,并在汹涌的民族主义浪潮之裹挟下开启了“自立”进程。然而,当时的教会还远未成熟到可以真正自养、自治、自传的地步。他们曾一度倚靠世俗政权的保护,甚至幻想申请国家资助。但是,教会很快便因“河州事变”的爆发,以及接二连三的战乱、旱灾与饥荒而遭遇灭顶之灾。在至为黑暗的时刻,宣教士们一一返回了甘藏边区。他们为当地信徒带来了鼓励,并且通过与国民军、回族军队的斡旋,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阅读更多 »

在言语和行为上认信真理

[文/布雷克] 基督徒的认信发生在言语和行为两方面。我们向别人宣讲上帝的真理,目的是教导那些不熟悉的人,建造并坚固那些所知很少的人,使那些抵挡真理、迫害我们的人因为真理而知罪。我们也用行为认信真理:公开地加入真教会,坚持与神及其子民相交;在圣洁的生活中显明基督的形像,使基督成形在我们心里;为基督的缘故忍受各样的苦难。

阅读更多 »

重新构想我们的文化

[文/卡尔·楚曼(Carl R. Truman)] 第一型和第二型世界具有一种道德稳定性,因此也具有一种文化稳定性,因它们的根基在于超越它们自身的某样事情。第三型世界的特点,就是全然反对任何类型的神圣秩序,推翻过去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他们反文化,对第一型和第二型世界视为宝贵的一切,都有一种攻击传统、纯粹破坏的态度;他们反历史,摒弃过去,不再认为过去值得尊重,不再视过去为当下提供重要智慧的一个源头。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