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 教会不仅要去处理一些牧养中的难题,更要去正视和解决因自身的局限和软弱而导致的诸多问题。作为方法论的圣经辅导,可以成为教牧辅导的方法、工具。作为教会文化的圣经辅导,不是在抢夺教牧辅导的权柄,而是为信徒团契、彼此影响带来文化更新,进而助力教牧。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了解圣经辅导展示的“与福音相称、挽回与磋商”的模式和文化,好更新我们原有的“压服/怕人—掌控/躲避—积怨—爆发—冲突—冰冷”的模式与文化呢?
阅读更多 »教会需要圣经辅导(中篇) ——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
[苏民] 圣经辅导绝不只是一套危机干预的方法,而是有其内在机理,有其整体性的教牧价值的。若要探究其机理,建立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需要由圣经辅导“向外探寻”——了解圣经辅导与圣经、神学的关系,也要“向内探寻”——了解圣经辅导学科内部的子科目,了解子科内及子科间的逻辑。笔者对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加以梳理;其中的“圣辅原理”、“圣辅方法论”都有各自完整的知识架构,因而笔者着重分享对这两部分的理解。
阅读更多 »“人的构成要素”座谈会
[本刊编辑部] 在当代牧养现场,涉及人论中“人的构成要素”的部分,传道人努力打的“两场仗”是:第一,怎样真正看重灵魂的价值,而不是高举物质主义,沉湎于身体的享受。第二,在看重灵魂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反智主义、神秘主义。为此,我们需要梳理改革宗信仰中关于“人的构成要素”的教义。从神学上反思,反智主义的成因,不在于对“灵、魂、体”的区分和对三者秩序的界定,而是认识论上的问题。
阅读更多 »“空前的机会” ——1900年内地会年会上的一篇致辞
[亦文] 无论是内地会,还是伦敦会,在1900年中的聚会上,都没有撤离中国的计划。宣教士们并非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或者是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而是始终戴着属天的眼镜,在万事中都能看到中国福音化的大契机。五口通商以来,中外关系一直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中,宣教士要是等到海清河晏再进入禾场,恐怕永远不会踏足中国,正是因为他们视抢救灵魂的机会胜过一切的动乱和危难,福音才有可能在中国最荒蛮、最排外的地方传开。
阅读更多 »民国时期华中宣道会的基要信仰身份
[倪步晓] 民国时期的华中教区抱持基要信仰的教会立场,尤为强调,培育信徒灵性的成圣便会带来教会复兴,社会才有改良的可能性。换言之,因为遵循基要信仰的救赎模式,宣道会认为个人的罪性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个人得救才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就始终专注于个人拯救的福音要旨。华中区的教会,以包括了宗教经验、培训机制、反现代主义立场及基要身份的认信,作为清晰的边界。
阅读更多 »他爱所有真心爱主之人——怀特菲尔德和卫斯理的言行带给我们的启发
[莱尔] 怀特菲尔德在信仰上有着非同一般的爱心、宽容、慷慨,他爱所有真心爱主耶稣基督的人。他请求卫斯理在他的葬礼上讲道,他看待卫斯理,就像加尔文看待马丁•路德一样——“只是耶稣基督的好仆人”。
阅读更多 »何处逢生
何处逢生
阅读更多 »基督得胜撒但 ——创世记3:15讲道
[司布真]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祂的脚跟。”这是地球上的第一次福音布道。讲道的是耶和华神,听众是全人类和那黑暗之王。这篇讲道值得我们最悉心地去聆听。神在人犯罪之后,把这伟大的福音应许,如此之快地给了人,岂不令人惊奇吗?
阅读更多 »如何看待圣经的权威与教会的权威
[理查德·伯瑞特 (Richard L. Pratt, Jr)] 神学的目的是要建立忠信的神学表述。我们谦卑、负责任地使用上帝赐给我们的所有资源——圣经诠释、群体互动和基督徒人生——来发展忠信的教义表述。我们力求使我们的教导尽可能地符合圣经的教导。我们的教义越接近圣经,它们拥有的权威就越大;离圣经越远,所拥有的权威就越小。但是无论如何,教会的神学总是要顺服在圣经之下。
阅读更多 »从圣经看女人的事奉角色
[贾斯乐(Norman L. Geisler)、郝威(Thomas Howe)] 圣经的教导是否限制女人在教会中的事奉?使徒保罗、彼得对此都有相关的教导(参提前2:12,林前14:34,彼前3:3-6)。当我们充分地了解整本圣经、经文的上下文之后,就可以看到,这些经文和其他推崇女人地位的经文一起,使得她们在基督的身体——教会,有很多事奉的空间。
阅读更多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吗?
[凯文·德扬(Kevin DeYoung)] 在哥林多前书14章,保罗要求女性在聚会中要闭口不言,但在11章,他却规定了女性在会中要如何祷告和说预言。解经者们以各样探索来解决这里的冲突。我想要提出一种观点:保罗允许女性说预言,但不允许女性对预言作出评估。这在今日的实际意义,要求我们必须有智慧,有处境意识。
阅读更多 »关于当下中国基督徒寻求移民与海外工作的思考
[烈火战车] 对基督徒而言,移民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犯罪,而是属于智慧考量的范畴。那么,基督徒应当如何思考、抉择呢?我于本文中分享自己的几点思考。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当面对移民的选择时,盼望你不要冲动,我鼓励你默想福音之恩,思想爱神、爱人的律法精义,以神的话语为基础,恒切祷告,并且多询问教会肢体的建议,在美好的信心和无亏的良心中作决定。
阅读更多 »他离开,竟客死异乡;她离开,却生机盎然——基于路得记浅析生存性出走
[Baruch] 生存性考量,并非只考虑“民以食为天”。人在生存上的趋利避害,实际上乃是一场王权之争。在人心灵深处,容易寻思一条捷径:迁移到如伊甸般的“摩押地”。但若如此,即便一时满足了我们的衣食之需,更为长久地,往往会折射出我们内在灵性的饥荒匮乏。为何匮乏?因为我们缺少一位恩慈美善的君王来治理、供应我们。我们在路得记中看见,祂来了。
阅读更多 »布林格与《第二瑞士信条》
[罗纳德·坎蒙加(Ronald L. Cammenga)]《第二瑞士信条》由布林格于1562年单独创作完成。那一时期,苏黎世爆发了大瘟疫,在第二波瘟疫爆发期间,布林格病得很重,几近死亡。他决定写下这份信条,最初打算将其与自己一起埋葬,以见证自己为之而活,且至死捍卫的信仰。然而,布林格活了下来。而且,出人意料的情况促使他分享了这份信条。
阅读更多 »宣道会甘藏边区简史(中续)
[Little Paul]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1915–1927年,宣教士们如何拓展在藏族地区的事工;在穆斯林中建立新的宣教站的尝试;以及甘藏边区教会开启“本土化”的过程。宣教士们的远见令人钦佩:他们在事工之初,就创立圣经学校,培养出大量训练有素的本土传道人。“五卅运动”后宣教士不得不离开中国时,四十余位中国传道人已足以胜任教会的各项工作。
阅读更多 »基督徒的自由和本分 ——马丁·路德给身处瘟疫饥荒者的建议
[马丁·路德 ] 无论遇到何种患难,我们都可以祷告主救我们脱离;我们也应该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保护自己;同时我们有责任在各样的患难和危险中去救助我们的邻舍。
阅读更多 »当以嘴亲子
当以嘴亲子
阅读更多 »卷首语
卷首语
阅读更多 »基督升天改变了世界和祷告 ——在与被高举的基督的联合中祷告
[ 约翰·斯梅德(John F. Smed)] 当一个基督徒祷告时,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被高举的君王。基督徒的祷告因基督的升天而充满欢喜,并参与到基督对天地的掌管中。祷告者不应该通过看新闻来获得他们的祷告事项,因为世界一点也不关心上帝的旨意。天国的扩展本是历史的本质,在新闻中却被完全删除了。我们应该通过研读圣经并聚焦复活升天的救主来获得祷告的内容。
阅读更多 »以良善为导向——基督徒如何面对公共事务
[ 约拿单·李曼(Jonathan Leeman)、尼克·罗德里格斯(Nick Rodriguez)] 基督徒参与讨论政治和公共议题,比你想象的重要,也比你想象的不重要。说它重要,是因为我们都有责任在公共议题上见证基督,包括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说话,我们是否以“荣耀神和以神为乐”为目标。但说它不重要,是因为世上没有一种政治结局可以存到永远。归根结底,基督徒当以良善为导向面对公共事务,以此成为神国度的见证。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