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36)

期刊

谈信徒对教会的委身

文/朱民   基督徒对教会不能委身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个人主义是人的罪性使然,但是在这个世代个人主义尤其盛行。主耶稣是一个一个呼召我们的,但却是要我们过一个团契的生活。   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关于这一点,一位传道人说得很好:“让我们警惕那要上帝不要教会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从我们长期孤独的旧生命里养成的习惯或自卫反应。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表面上看似清高,实际上更深刻展示了人在世界的可怜与孤单。一方面,儒家道德上的自义和真理上的骄傲使人远离教会;另一方面,禅宗对形式主义的极端反感,使人远离教会。但这不是神的道理。我们今天要在基督里完成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从追求与众不同,到与人相同;我们要告别鹤立鸡群和孤芳自赏的文化,转向只看基督的文化。”[1]   最根 …

阅读更多 »

具有传福音动力的教会

文/提摩太·凯乐       译/张聪       校/徐力   一、“传福音动力”的重要性   “救赎主教会”在早期开始的时候具有非常强的传福音动力。这种动力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1.当接受过牧师或者救赎主教会的同工训练和辅导之后——非正式地和个人地; 2.相当多比例的救赎主教会的基督徒在他们日常的社交网络(朋友,邻居,同事)中提起他们的信仰; 3.最有兴趣的那些人受邀参加很多教会组织的活动和会议,在其中他们的属灵意识能够被孵化,被鼓励,并成熟。   一个教会要保持传福音动力是困难的,动力的消退则非常容易。因此教会带领者必须要定期作出强烈的努力来更新动力。在救赎主教会历史上,现在正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正准备发展成四个“救赎主教会分会”。摆在我们前面的一个主 …

阅读更多 »

“内向超越”,还是“外在超越”

文/齐宏伟   编者按:时近年末圣诞,传福音会再次成为教会和基督徒的中心话题。保罗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9:22-23)传福音除了直接的街头布道,还可以包括在各种处境各样场合下,抓住时机用各样的智慧见证基督、传递福音的信息,好让人认识基督,得着灵魂永生的益处。在中国,从祖宗延续下来的、以传统文化为形式被罪性浸透的民族性,虽经历了国家近世猛烈的变革,恐怕依然烙印在中国人心的深处。处境化地传福音的途径之一就包括在福音中重新面对中国文化,这不只是和慕道友建立关联,也可能意味着在福音性的关注中带来深刻的悔改。齐宏伟弟兄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他开设的《圣经》文化今读课,在学术化的前提下,带着福音精神向一群对 …

阅读更多 »

基督教经典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访谈唯理达学子书院[注1]创办人戴维安夫妇

文/慕谦         译/郑丽         校/王培洁   编者按:当前,基督教学校成为教会界热议的话题,而上一期《教会》杂志刊登的“基督教古典教育与中国家庭教会教育的未来”一文又令我们希望对基督教经典教育(Classical Christian Education,又译:基督教古典教育)有更深的了解。为此,本刊编辑部委托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华人教会的慕谦姐妹专访了唯理达学子书院的创办人戴维安夫妇。唯理达学子书院是美国唯理达出版社(Veritas Press)[2]创办的一所从事基督教经典教育的网络学校,八年前这所学校诞生并且发展迅速。创办人唯理达出版社总裁马林•戴维安(Marlin Detweiler)是基督教经典学校联盟(Association of Classical …

阅读更多 »

一八七六年的中国内地会(六)

文/亦文   十一月   一个典型的中国主日   如果今天有人问起,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信徒如何做礼拜?主日敬拜的程序为何?唱什么圣诗?也许没有几个人能说得上来。幸好,11月号的《亿万华民》为我们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在《造访我们的宣教站》专栏里,戴德生的笔尖已将读者的视线带到台州,共度主日:   清晨的好天气,给我们带来高出席率的期望。但愿公义之阳照耀在我们心中,一如今日的自然之阳照在自然之面。早餐和简短的英语圣餐一结束,我们便发现大部分当地信徒已经来到楼下,等候公开崇拜前的圣经学习了。你会发现,来人中很多可以参与轮流读经,而各人考虑成熟的回答也表明他们的心思常被真理充满。这些处于英国教会主日学和查经班之间的聚会,在建造信徒方面大有助益……一首短歌之后,两位当地信徒用简明 …

阅读更多 »

委身教会成为成员的十二个重要理由

文/约拿单•李曼      译/徐震宇   1.圣经是这么说的。耶稣建立起地方教会,所有的使徒都是通过地方教会进行事奉。新约圣经中的基督徒生活是教会生活。今天的基督徒应当盼望、羡慕同样的事。   2.成员就是教会。在新约圣经中,加入教会就是成为她的一位成员(请看使徒行传整卷书)。你应该成为教会的一部分,因为耶稣来拯救、使之与他自己和好的,就是教会。   3.这是领受主餐的先决条件。主餐是为聚集在一起的教会——就是为教会的成员设立的(参林前11:20-33),而你应该领受主餐。它就像队旗,让教会这支团队向万民显明出来。   4.你以此正式代表耶稣。成为教会成员,就是教会确认你是基督国度的国民,是在万民面前拥有这国度的护照、代表耶稣的人。而你作代表,这需要 …

阅读更多 »

基督教古典教育与中国家庭教会教育的未来

文/苏炳森   目录   引言 基督教古典教育简史及其在美国的复兴 为什么是基督教古典教育 在中国发展基督教古典教育的环境与前瞻 发展基督教古典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基督教古典教育理论参考书与经典例举 一、引言   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基督教教育的研讨会,我在问题回应中提出思考基督教教育首先要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到底要不要基督教教育”,二是“要什么样的基督教教育”。在此,我将着重续谈第二个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只有具体考虑“要什么样的基督教教育”才可能真正落实对基督教教育总体性质和目标的坚持。第一个问题只是粗糙地说到教育性质上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才具体、正面地将此界限竖立起来,并且将其中的内容充实起来。可以说,如果不认真思考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

阅读更多 »

国度事奉中的教会与机构

文/彭强   在教会之外的机构有存在的必要吗?教会和机构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教会的牧者、同工以及机构同工都在问的问题。笔者从事机构事奉多年,近两年开始专心牧养教会,因此从机构和教会的视野对这些问题都多少有些涉猎,分享出来,期望唤起更多相互理解,促进上帝国度的拓展。   机构存在的圣经和神学基础   我们要谈机构(organization),首先要谈建制(institution)。以弗所书4:15-16谈到,“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我们看到弟兄姊妹进入教会后,在真理和爱心中相连,与主相连,也与弟兄姊妹相连,这就是建制。建制乃是生命体成长的标记。我 …

阅读更多 »

生命共同体中的机构事奉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从一开始,神的国度彰显在人的国中,就显现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在近现代的处境中,机构事奉越来越成为这个共同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教会的发展,许多本土机构兴起,越来越多的弟兄姐妹开始关注并参与机构事奉,也常常面对和思索如下问题:机构事奉的性质是什么?对于教会的意义是什么?机构事奉在神的国度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在机构事奉的实务中,牧养、管理等方面是如何进行的?教会和机构怎样能更好地配搭事奉?本刊编辑部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在机构中服事多年的以勒弟兄,希望他对于机构事奉的观察、思考和体会,能帮助弟兄姐妹更深入地了解机构事奉。   本刊编辑部:您是怎样开始机构性的事奉的? 以勒:我从小就在基督徒家庭长大,对于信仰很认真,在美国读计算机博士的时候,我看见万 …

阅读更多 »

健康教会机构事工九标志[注1]

文/J. Mack Stiles Print       译/杖恩       校/煦   教会机构事工比比皆是。   几乎找不到哪个基督教界的领袖是没有领导机构事工的,无论是约珥·奥斯汀(Joel Osteen)还是约翰·派博(John Piper),杜祁福(Creflo Dollar),提摩太·凯乐(Tim Keller),乔伊斯·梅尔(Joyce Meyer),还有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   根据美国国家慈善统计中心的数据,过去一年中有91,272个更正教非盈利性组织为基督教相关工作填报了990式的税务申报表[2]。这些组织一年上报的税收总额有18亿美元,资产总额超过40亿美元。而这些数字并不包括众多的教会、年税额低于25,000 …

阅读更多 »

我们当怎样行?——带职事奉的困惑与探讨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在当代中国教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庄稼多、工人少的问题。由于全职的牧者供不应求,兴起了许多带职事奉的弟兄姐妹,甚至很多教会是以带职的同工为主来牧养教会的。最近,一位带职事奉的弟兄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是北京一间教会的聚会点带领人,周一到周五有两个晚上在教会服事,带查经和祷告会,周六周日也基本忙于探访和分享。周间工作压力大,在北京这个超大型城市,他每天有三个多小时奔波在路上,于是,他感到非常疲累。孩子刚一岁,他却无法照顾到家庭,与同学好友很少联络,也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不信主,因为他在教会服事多而怨恨教会。他非常困惑,觉得自己没有“生活”,也不知道按照什么样的次序安排时间才是“对的”。   的确,在大城市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下,带职事奉的 …

阅读更多 »

以福音为中心的机构事奉[注1]

文/陈已新   除了在教会服事,我也参与机构性的事奉。最近我常常在想一些觉得很重要的问题。比如:机构事奉的性质和定位是怎样的?健康、合神心意的机构事奉有哪些要素?等等。我想这也是很多弟兄姐妹关心的问题。但在这里,还不是要对这些问题作系统的阐述,而是主要透过罗马书1:1-7的经文集中看一个方面,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根基性的方面,即:健康的机构事奉,应当是在福音里也委身福音的事奉,这样的事奉才是有根基的事奉,这样的事奉才是真正使教会得造就的事奉,这样的事奉才是有永恒价值和意义的事奉。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 …

阅读更多 »

神学生的信仰生活[注1]

文/本杰明•B•华菲德(B. B. Warfield)       译/述宁       校/王培洁   牧者既要有学识,又要生活敬虔(religious)。这不是二取一的问题。他必须学习,但是应当像在上帝面前学习一样,而不是以世俗的心态来学习。他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特权:在学习的地方,关于上帝的信息和救人脱离罪恶的拯救的信息无处不在,连呼吸的空气都弥漫着这样的氛围。他也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参加集体崇拜,尤其是当他在神学院受训时。基督自己做出了榜样,指明了参与团契的集体性信仰生活的重要性。没有时间来祷告的牧养事工是可悲的错误。如果上帝的仆人想传达纯正、明晰并有力的信息,二者必须结合起来。[2]   我受邀向你们谈谈神学生的信仰生活。要谈这个题目,我不无惶恐。我认为,这是能让我们深 …

阅读更多 »

基督教在第三千禧年初神学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注1]

文/理查德·伯瑞特(Richard L. Pratt, Jr)       译/钟昊   首先,我要感谢亚洲神学协会(以下简称:ATA)的各位领袖及其成员,感谢你们使我今天有机会在你们中间分享。我不是你们协会的成员,我多年来一直在隶属于(美加)神学院协会的美国改革宗神学院担任旧约教授,目前仍然是兼职教授。因此,我非常清楚自己在这里是一名客人,一名被你们善意邀请的客人,但仍旧是客人。   与此同时,我想我也应该提及,我已在ATA所代表的8个国家有超过25次教授短期神学教程的经历。目前,我在第三千禧年神学教育资源中心任主席,那是一个提供神学院程度的免费多媒体神学教程的机构。如今,我们的教程已被译制成20多种语言,包括中文、蒙古文、印地语、现代标准阿拉伯文、印度尼西亚语以及英文 …

阅读更多 »

今天怎么顺服主——被神带领的事奉之路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有心事奉的信徒该怎样确认自己是否蒙召、是否要全职奉献、是否要进神学院接受装备,而在接受神学教育后又该如何重新投身事奉?对很多热心爱主的弟兄姐妹来说,这些难以轻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前面的道路画上了不少问号。“过来人”生命历程的深入分享,或许能给在彷徨之中的弟兄姐妹带来启发。我们就此访谈了西门传道。他02年信主,04年全职奉献,06-09年读神学院,之后全时间牧养北京一间家庭教会堂点。从成长到蒙召,从受装备到服事,西门传道经历了神恩惠的带领,希望这些经历能给有心事奉的弟兄姐妹一些参照和指引。   一、得救与成长   本刊编辑部(以下简称编):西门传道,你是怎样蒙恩得救的? 西门传道(以下简称西门):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传福音给我。在他没有信主以前,我们就是好 …

阅读更多 »

你跟从我吧

文/孟恩   一、蒙召和装备的经历   我是2002年在北美信主的。2004年初我回到北京工作,一开始参加的是三自的聚会,大概有半年的时间。那时整个人活在罪中,非常痛苦又难以自拔,直到有一天早上,我向神流泪祷告,告诉他我不愿再这样下去了,求神拯救我,祷告后心中很喜乐。神听了我这个祷告,他在2004年底奇妙地把我带到了我服事至今的这间家庭教会。这间教会具有中国家庭教会的传统:强调认罪、过圣洁生活、走十字架道路、与世界分别、为主受苦。那时我觉得牧者的每一篇讲道(强调认罪悔改),都是对我讲的,从那时起,我开始离弃明显的罪。   回国后不久我开始参与一个网站的服事。一同参与这个网络事工的几位弟兄姊妹,都和我年龄差不多,虽然年轻,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特别强调走十字架的道路、认 …

阅读更多 »

一八七六年的中国内地会(五)

文/亦文   九月 听见的人也该说:“来!” ——启示录22:17   幕后主编 约一年前,即1875年,内地会内部发生了一个不引人注目却影响深远的变化,那就是戴德生的妹夫海班明(Benjamin Broomhall)和妹妹戴贺美(Amelia Taylor)加入伦敦本部的团队,丈夫任总干事(General Secretary),妻子主持宣教士之家。这一年,海班明46岁,戴贺美40岁,他们已有十个孩子,还要照顾戴德生和玛丽亚及福珍妮所生的六个孩子。但自1875年8月搬到培兰路,他们在那里一住就是四十年。当时,内地会成立不过十年,观望、批评的人很多,以前的总干事不善调停公共关系,所编辑的《不定期报》(Occasional Paper)偏于呆板;而经商出身的海班明则见多识广、善于交际,迅速而周全 …

阅读更多 »

一位新生领袖的心声

我是一名新生领袖,您是一位在职领袖。我因神将您放在我生命中而深深地感恩,我真的很需要您!   首先,请您教导我神的话语——因为真理就是生命。真理可以改变我的思想,翻转我的生命。但是我渴望您的教导充满圣灵的恩膏和折服力,不仅仅是言语,而且充满确信和能力。   然而,请不要只是教导我。我需要您和我分享您的生命。请不要仅仅传授给我理论,请向我敞开您的生命,跟我分享您对神的经历,您所收获过的成功、所品尝过的失败、您的盼望、您的失意、您的喜乐、您的沮丧——请跟我分享这一切。   除了指教我以外,也请您真诚地参与到我的生命中来。我需要知道您是真的关心我,知道您训练我的意图不仅仅是为了有一天把我当成您军中的士兵打发出去。请不要只是用我;我需要知道您爱我,委身于我。但愿您透过各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