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27)

期刊

在现有教会中实行成员制 [注1]

只要成员制不是强制实行,迪拜基督教联合教会里的每个人都对此没有异议。如果仅仅是针对领袖们,或是那些特别委身的人,或者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技巧,没人反对成员制。但当成员制是要针对聚会中所有的信众时,这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不理解,也不认可成员制是出于圣经的要求。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律法主义、分裂主义,或排外主义。

阅读更多 »

清理成员名单 [注1]

再提醒一次,要对你照看的羊群满有爱心,清理成员名单的速度不要超过会众能够接受的程度。对于某些教会,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逐渐处理完这些不同的人群。教会应当以合一为目标,但却常常由于不谨慎的牧养措施而发生分裂。请记得,每一个列在教会成员名单上的人都不仅仅是个名字,而是一个灵魂。

阅读更多 »

就福音教会取消儿童主日学访谈高真牧师

随着教会近年来的婴儿潮,许多教会越来越重视基督教教育和教会中的儿童事工。但在今年年初,福音教会却取消了儿童主日学,并在几个月的实践之后,高真牧师在教会的月讯中发表了一篇题为“福音教会为什么取消儿童主日学”的文章。这篇文章经由网络在弟兄姐妹间广泛传播并引发对于儿童主日学事工的热议。那么,福音教会取消儿童主日学最主要的考量是什么?取消之后,福音教会的孩童们又如何与成人一同敬拜?这样的敬拜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会又会在哪些方面尽力服事他们,在基督里养育他们?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高真牧师,也期待在教会公共敬拜,以及教会对儿童的信仰教育方面,与大家一同反思和讨论。

阅读更多 »

向世界宗教传福音 [注1]

约翰记录了耶稣的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句经文对非基督徒来说很关键,特别是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简单来说,耶稣宣告说,到父上帝那里唯一的路就是他自己,上帝的儿子耶稣。注意,耶稣没有说他是一条道路、一种真理或者是一种生命,他说的是: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里,耶稣告诉他的听众——还有我们这些读者——他是唯一通往上帝的路。耶稣不是众多道路中的一条,他是唯一的道路。耶稣是唯一的道路,引我们通向父上帝。

阅读更多 »

首届赴华宣教士大会报道(下)[注1]

1877年的上海宣教士大会记录,可谓当时在华宣教事工的一幅横截面,也是福音从港澳进入内地近四十年后的一个阶段性回顾。作为现代读者,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众宣教士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观察客观而深入。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仿佛在一面宝镜中透视到被异教文化熏陶数千年之下的人性本相,也能慢慢理解他们针对当时特定的政教关系而制定的宣教策略所费之苦心与智慧。

阅读更多 »

马丁·路德其实没有说过的三段话

文/贾斯汀·泰勒(Justin Taylor)   你会经常听人引用下面几段话,说是马丁·路德说过的,但没有一句是一模一样的原话,当中一些话,甚至是路德不认同的!   【第1段话】:如果我相信世界明天就要终结,我还会在今天种下一棵树。 路德没有说过这句话,请见Martin Schloemann所写的《路德的苹果树:二战以来德国思想史的一段篇章》一书。Schloeman论证说,路德不仅没有说过这句话,而且也不会说这样的话,除非把这句话放在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末世论中,强调“在受造界服事邻舍和世界”。   【第2段话】:打扫厨房的女仆和祷告的修士一样,都是在行神的旨意——这不是因为她扫地的时候会唱一首基督教的赞美诗,而是因为神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基督徒鞋匠尽他的基督徒本分, …

阅读更多 »

卷首语

神的国或天国(神的王权、统管)是新约符类福音中的重要神学概念,也是整本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一方面与救赎论、基督论、末世论、教会论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具有极强、极深远的教牧实践意义,甚至说从很大强度上支配着已然未然阶段的教牧实践,起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作用。在近代自由主义的发轫期,对神的国的讨论占有很大比例,曾经导致不同的教会与世界的关系的实践。   今天,中国家庭教会走过极大政治性逼迫的时期,正在面对世俗化、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后现代思潮全新的社会文化处境;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人性废墟的西方,随着冷战的结束、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极端的人性乐观态度再次卷土重来,包括基督教信仰的适切性、同性婚姻在内的众多议题成为西方教会面对的重大挑战;同时,因着医疗服务的长足提升、社会的富有,死 …

阅读更多 »

座谈会:神的国与教会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近年来,符类福音所强调的“神的国”,在家庭教会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讨。因此,我们在规划本期杂志的主题时,也设计了一个问卷,邀请一些牧者、同工回答。在对问卷的整理中,我们发现,家庭教会对于“神的国”的研讨,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而已经对这一议题有所关注的牧者,多是在学习和讲解符类福音时对于“神的国”形成了模糊的概念,在加深对教会论的认识时,开始发现“神的国”在牧养中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在教会中教导“神的国”。因此,我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邀请几位牧者、同工一起讨论关于“神的国与教会”的一些重要议题。这些探讨,相信能给弟兄姐妹对“神的国”的认识,以及基于“神的国”的教牧实践,有许多启发和借鉴。 另外,在研讨会和问卷中,我们特别引用了一段霍志恒(Geerhardus …

阅读更多 »

教会:天国子民在地上的聚集 ——从圣经神学的角度简论神的国与教会的关系

文/大牛   神的国与教会无疑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圣经明确宣告,教会是“圣洁的国度”(彼前2:9),教会的会众是“天上的国民”(腓3:20),是“与圣徒同国”(弗2:19)[1]。自奥古斯丁以来,西方教会就将神的国与教会等同。因此,拓展教会,就等同于拓展神的国度。然而,自十九世纪以来,自由派的学者们开始公开质疑这种将神的国与教会紧密联系的看法,他们断言,“天国的普遍性特征是与教会的概念不相协调的。”[2]比如,德国神学家哈纳克(Adolf Harnack)强调神的国的已然性和内在主观性,他将神的国理解为当前的、内在的事件,发生于每一个信徒心中。因此,神的国的本质,乃是上帝在每个个体心中的统治。[3]这种对神的国的本质个人化、内在化的强调,导致他轻看教会作为有机组织的重要性,而强调教 …

阅读更多 »

神的国与宣教

文/古道   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3-8)   一、什么是神的国?   “神的国”(在马太福音中是“天国”)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提到很多,是主耶稣宣讲的重要主题。 什么是神的国?施洗约翰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耶稣也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应当 …

阅读更多 »

门徒的生活是在地上过天国的生活 ——就“神的国与门训”访谈蔡明恩牧师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神的国是圣经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是福音中神荣耀的计划所指向的。教会应当在圣经真理的教导中宣讲神的国,也应该在具体的事工层面被神国的异象所驱动,并训练信徒更加认识神的国并在神的国中顺服君王基督。本期杂志中的文章对神的国与教会有很多理论上的阐发和辨明,那么如何将神的国的真理落实在具体的教牧事奉中呢?我们就神的国与门徒训练这一教会核心事工的关系访谈了蔡明恩牧师。蔡牧师是美国北维华人基督教会中文堂的主任牧师,带领教会的门徒训练多年,他认为门训一定要讲神的国,而且门训一定要放在国度的框架下。愿这些分享能给同工们的事奉带来启发和帮助。   本刊编辑部(以下简称“编”):蔡牧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们听说您曾经提到过,在做门徒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讲国度,一定要把门训 …

阅读更多 »

神的国与后现代处境中的传福音与牧养

文/耶孙   神的国透过耶稣基督临到世界,又因圣灵的工作,借着教会的顺服、受苦和传讲主道不断扩展。神国的进程是在不断的争战中展开的。神国的仇敌是撒但,他以谎言的欺骗、私欲的引诱、危险的逼迫,透过世界、肉体来攻击教会和属神的百姓,而教会和圣徒与之争战的武器则是道、福音、圣灵和信心。这争战历世皆然,但在不同的时代亦有其具体不同的表现。在今天后现代的文化处境中,教会遭遇到哪些来自世界的挑战?教会在牧养和传福音上应当如何应对?教会和信徒又当如何抵挡攻击并在后现代的社会不断扩展神的国度?   一   大约二十多年前,后现代的概念不胫而走。许多中国人还来不及完全弄明白它的意思,但无可置疑的是,后现代的文化思潮在中国特别是青年人中已经有深远影响,也是教会在传福音和牧养中所当了 …

阅读更多 »

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文/更深   编者按:每次读到牧者们的见证,心中便很受震动,因为所见证的,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而他们所走过的路,也极有借鉴的意义。因此,我们开辟了“教牧分享”这一专栏,冀望有更多的牧者能在此分享自己所走的“天路历程”,以及在牧会中的感受和思考,使得弟兄们可以彼此激励、安慰、劝诫、教导。更深弟兄在这篇文章中,回顾反思了自己事奉十年所走的道路,是怎样从一个逃避圣职、不甘心事奉、热衷于某种泛文化使命的公众关怀的基督徒知识分子,被呼召成为教会的传道人。他因为“对于福音的关注焦点清晰了”,而“对教会的边界也清晰了”,并认识到“教会在神的心意中有如此永恒而且超越的地位”,是“绝对区分于世界的神的国度,虽在地但有属天的根源,是基督救恩的产物”。因此,他改变了原来看重文化使命而轻视圣职的观念,回应 …

阅读更多 »

大学生事工的必要性 ——根据一千四百份调查问卷所做的简要分析

文/求知   2001年,笔者在神学院听到一位主日学老师在讲课中提到“改变今天的孩子就是改变明天的世界”,这句话在我心中激荡了三年之久,也决定了近十年的服事重心。自2004年2月我们建立学生团契以来,经历了很多艰难,甚至起步阶段被周围教会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根本得不到大家的任何支持。我们缺乏场地,但是上帝给了我们公园、草地、体育馆墙角等为场地;我们缺乏资金,就一起去卖电话卡赚取活动资金;我们缺乏讲员,就分多场聚会,同步建立小组聚会,刚开始选拔组长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两年后,我们发展到二百多人时得到周围教会的认可,邀请我们派人去给他们带领中学生夏令营和主日学中学班。而此前伴随我们走过来的,仅有眼泪和上帝!这样的经历促使笔者提议众教会都关心大学校园事工,很多初建的团契[1] …

阅读更多 »

从代际差别看90后事工的群体导向

文/慕理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 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 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传 1:4 -7   一、从70后到90后   人类的代际差异和青春期问题 由于人类生理发育的阶段性,代际差异由来已久。1900年,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斯坦利·霍尔提出了“青春期”[1]的概念;19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名著《代沟》中面对欧美急剧的社会变迁和青年反叛运动的广泛发生,从文化传递角度,按文化塑造的主体,将人类社会区分为前(一代人)塑(造)、同(一代人)塑(造)、后(一代人)塑(造)三种类型,从而奠定了人类学代际理论的基础。 …

阅读更多 »

首届赴华宣教士大会报道(上) [注1]

译/《亿万华民》译友会      编校/亦文   译者按: 1843年8月,在香港、澳门、马六甲华人社团中服事的宣教士在香港召开了一个全体会议,当时只有四五个差会的14名宣教士参加,会期仅一天,主要探讨中文圣经翻译的事宜。三十多年后(1874年),一群长老会宣教士在烟台休假时,与其他差会的宣教士一起发起了大会的提议,最终于三年后的5月在上海召开了全体在华宣教士大会。1877年也是马礼逊抵华七十周年,当时中国共有来自29个差会的473名宣教士(含宣教士夫人),其中126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外加16名已经改行而被特别邀请的前宣教士。这次会议长达两周,整个会议记录和发言稿全文的完整记录曾结集出版,已成珍贵史料。因篇幅有限,本文仅逐字翻译整理了《亿万华民》1877年九月号第105-115 …

阅读更多 »

愿你的国降临

文/约翰·加尔文   (主祷文中)第二个祈求事项是:“愿你的国降临”(太6:10)。虽然这事项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神却有极好的理由将之与第一个事项区分开来,因为只要我们思想自己在最主要的事上迟钝,就能明白为何神强调我们本来就应该知道的是必需的。所以,当神吩咐我们求告他征服和毁坏使他圣名受玷污的一切之后,他加上另一个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吩咐:“愿你的国降临。”(太6:10)   我上面已对神的国下过定义,我现在仍要简洁地重复:人在哪里舍己,并藉厌恶世界和世俗的生活,向神承诺寻求他的义,为了渴慕属天的生活,神就在那里统治人。由此看来,这国度有两个部分:首先,神借着圣灵的大能除去一切我们用来攻击他的肉体的私欲;其次,神使我们一切的思想都归在他的统治之下。   因此,神要我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