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23)

期刊

哀歌中的赞美 ——先信妻子在婚姻中的十字架之路

[ 本刊编辑部 ] “八年了,抗战都胜利了,为什么我的丈夫还没有信主呢?主啊,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痛苦和无助中,一位信主多年且在教会服事的中年姐妹,向主这样祷告。婚姻对罪人而言,本来就意味着受苦。对于丈夫尚未信主的姐妹而言,这婚姻之路尤为艰难。这些苦难都是神允许的,也有主极美善的心意。主藉着这些苦难,迫使我们更多的祈求,为我们的罪,为灵魂,为家人。神也要带我们进入主耶稣的受苦中,使我们更明白和经历耶稣的十字架,那里有天父完全的慈爱和深厚的恩典,也有对天家的盼望。因此,在艰难中,我们仍要歌唱、赞美,跟随主走这十字架之路,直到见主面的日子。

阅读更多 »

如何赢得你不信主的配偶——基于彼得前书3:1-7的解经讲道 [注1]

[ 麦克阿瑟 ] 我们来看一看,彼得告诉作妻子的基督徒都应当做些什么吧。彼得前书3:1说:“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这才是重点。他说,如果你期待着赢得丈夫归向基督,虽然只有上帝才知道这最终能否成就,但若想要尽力而为,那就做一位顺服的妻子吧!如果你想对所在的社会产生最大影响,那就做一位模范的顺服公民;如果想在你的工作中产生最大影响力,那就做一位模范的顺服员工;同样,如果你想给你尚未得救的丈夫带来最大影响,那就做一位模范的顺服妻子吧!

阅读更多 »

无论如何总要救些“家里人”

[ 亚基布 ] 想家人跟着你信主,我们自己得先跟随主;期待神在家人身上动工,先不要拒绝神在你自己身上的工作;想家人能被神得着,先让自己更深地被神得着;怕神向家人发怒胜过怕他们和自己冲突;怕家人将来下地狱胜过怕现在他们逼迫自己;在他们作为罪人认识到神的爱之前,先让他们作为至亲得到你的爱和尊重;在家人与神恢复关系之前,我们先和家人恢复好的沟通;在家人能听进神的话之前,我们先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想家人能真信福音,我们要确保传给他们的是真福音;同时,知道传福音是神托付给教会的大使命,所以要在神的大家庭中争取我们的小家,在众肢体的代祷和协助中,祈求神的话语行动!

阅读更多 »

给穆斯林传福音 [注1]

[ 约翰·克拉森 ] 许多人想到穆斯林的时候,想到的都是极端分子或恐怖分子,脑海里呈现的是全身被袍子裹得紧紧的穆斯林女子和戴着头巾的穆斯林男人。其实,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住在我们近处的穆斯林邻居。他们担心孩子的教育,忧虑着工作和婚姻的状况,担心跟公婆相处的情形。他们跟你我没什么区别。所以,如何跟一个穆斯林分享你的信仰呢?当我想到跟一个穆斯林分享信仰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彼得·瓦格纳(C. Peter Wagner)传福音三个“P”的原则:同在(Presence)、宣告(Proclamation)和说服(Persuation)。不过我想再加一个“P”,祷告(Prayer),这是所有传福音的基石。我以一个层层相叠的金字塔的形象来谈论这四个“P”。

阅读更多 »

一八七七年的中国内地会(九)[注1]

[ 《亿万华民》译友会 ] 目前,安徽省大约有两百万基督徒,在中国各省中仅次于河南,超过浙江。 若是追本溯源,我们无法忽视本文所记录的那些宣教新人。不知贝教士夫妇、蓝教士和休姑娘当年,是否从中文老师、女佣林四和张小童身上,看到了两百万安庆信众的远景?亦不知那些响应贝师母呼吁的英国信徒,在施恩座前为遥远而陌生的安庆百姓恒切代祷之际,是否曾凭信心宣告百年后的异象?我们今天打发工人参与跨文化宣教事工时,是否也能用属灵的眼光从“微小的开始”看到宏伟的远景,且以庞大的代祷团托住一线的战友们?

阅读更多 »

封三:你回家去,将主为你所作的都告诉他们

[ J. C. 莱尔 ] 我们主这句简单的话背后含有何等深意!它应当在所有真基督徒心中激发何等反思!“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告诉他们。”家远超过任何其他地方,它是上帝的儿女应该首先努力行善的地方。家是他最常常被人看到的地方,他蒙恩的真实性应当在家中最真实地显明出来。家是他应当把最深厚的情感倾注的地方。家是他应当每天努力为基督作见证的地方。家是他只要服侍世界,就会用自身榜样天天伤害人的地方。家是他一旦蒙恩受教要来服侍上帝,就特别有本份作基督活的书信的地方。愿我们天天都记住这些事!让人绝不要说我们在外是圣徒,但在我们自己家里是恶人;

阅读更多 »

宗教改革在继续——重新确认并持守“因信称义”的福音

五百年前那段久远的历史好像在我的生命中延续,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是宗教改革的后裔。路德是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下被神使用发现了福音,今天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已经再发现了的福音重新置于改教的背景下,来使这福音在我们生命中显为“福音”!答案只有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才显得实在和有价值。如果说路德是在没有答案的时候通过面对问题而得到了答案,今天的我们则需要在已知答案的时候重新面对问题来真正理解这答案。这是我们要经历的“福音再发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守住宗教改革再发现了的福音!

阅读更多 »

中世纪的信仰:改教的背景 [注1]

“宗教改革前夕的基督教究竟是充满活力还是已经腐败了?”几年前这个话题还几乎不会激起什么反响,似乎每一个人都很开心地认同: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在呼吁改革,并痛恨腐败的罗马教会所加的重轭。现在这样的观点也没有消失。但历史研究——尤其是1980年之后的研究表明,出乎人们的意料的是,在宗教改革之前,信仰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然有人会抱怨,但绝大多数民众仍然怀揣热情投身其中。人们的宗教热情意味着他们渴望改革。那么,是活力还是腐败?这本来就是一对错误的对比。改教前夕的基督教无疑是受欢迎的,并且充满了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健康的、是符合圣经的。事实上,如果宗教改革带来的是所有人期待的那种改革,那它也不过是一场自然的社会运动,一次道德革新。但这是改教家们所反对的:宗教改革不是一次受欢迎的道德改良,它挑战了基督教的核心。他们宣称神的话语介入其间并改变世界。它是不期而至的,且是与人的想法背道而驰。它不是人的工作,而是神圣的突发事件。

阅读更多 »

“信心”之于路德何以成为基督徒生活的中心概念?[注1]

“唯独信心”这个典型的宗教改革立场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将我们带回到宗教改革的根源,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宗教改革的最初阶段本质上是神学研究和敬虔生活的结果,是发生在中世纪的神学教导过程中和严守教规的修道院生活经验背景下的。至少从十二世纪开始,“爱”而不是“信心”被认为是得救的决定性因素。我想问的是,在这样的中世纪背景下,这个转以“信心”为核心的惊人转换到底是如何能够发生的?这个对于宗教改革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转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我在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是一个澄清的过程,它最终使路德将信心放在影响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阅读更多 »

何为宗教改革的“称义”教义?[注1]

如果我们也注意到“什么是真正福音的”(what is evangelical)这个问题已经多么深地被卷入到今日福音派教会对认信身份的自我确认当中,我们就可以理解,教会历史学家们将这一历史问题从对教条主义的拥抱中区分出来是多么困难,因为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对“福音的”所作的定义越不清楚,就越会生硬地和盲目地将教条主义前提应用于对这个复杂问题的研究。问问宗教改革核心的称义教义是什么,并用历史性的标准来回答历史问题,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按以下步骤来做:(1)设立标准;(2)随后讨论中世纪天主教一般的“称义”教义;(3)对比什么是改教家们的个人理解中共同的部分,其中哪些特征是宗教改革独有的;(4)最后,我要指明,在历史上,这个意义重大的“福音的”(evangelical)因素是在何处被清晰地领会到的;(5)在教义发展过程中,这个因素在哪里被加强和加深了,又在哪里失去了区别性的特征甚至是被抛弃了。

阅读更多 »

光照在黑暗里——福音再发现与今日教会

这 “世界的神”也没有停止他的脚步,他曾使福音之光暗淡,又在这福音之光被再发现后的五百年里,不断设法遮盖、混淆、稀释这光,试图把宗教改革的后代们又带回到那混沌与黑暗之中,不叫他们被基督的荣耀福音光照。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作为宗教改革的后代,我们要回到五百年前,追念往昔,寻访神在历史中的作为,辨明当年被重新发现的基督的福音,这对于今日教会反思、警醒、归回并持守这福音一定有着重大意义。

阅读更多 »

福音:危急存亡之秋 [注1]

我们的任务不是忠于我们的传统,甚至也不是忠于宗教改革的伟人们,而是必须忠实于圣经真理。我们热爱宗教改革是因为改教家们热爱神的真理并如此勇敢地捍卫它,他们如此行便带来了纯正福音的复兴。对于基督教信仰中绝对核心本质的真理,我们应当愿意为之而舍命。当福音处于危险之中时,我们就不得不“舍亲戚货财,丧渺小浮生”。

阅读更多 »

天主教信仰改变了吗?

近年常有人问:天主教信仰是否改变了?是否已经和更正教(Protestant,即通常说的“基督新教”)接近了?我相信引起这问题的原因有:首先,天主教的“第二次梵蒂冈会议”(Vatican II,简称“梵二”,1962-1965),据说把天主教带进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此外,今天有一些更正教和天主教复合的提议。那么,让我们来思想:天主教信仰改变了吗?

阅读更多 »

永不过时的“因信称义”

美国福音派历史学家诺马可(Mark Noll)在2005年写了一本书,名为《改教运动过时了吗?》(Is the Reformation Over ?),他的答案是:“过时了。”诺马可呈现福音派的老毛病:在学院派面前总是自卑,怕跟不上潮流,怕过时。更严重的是,他对改教家所讲的重点有意忽略或浑然不知,也就是说,他不讲“唯独因信称义”的意义和重要。这是普遍的无知,在保罗新观影响下更普遍。本文希望重提马丁·路德、加尔文等改教家所最关心的,也就是重提保罗和圣经所最关心的。

阅读更多 »

在牧养中确认信徒“福音认信”的重要性——理论思考和实践范例

这样的理念和目标可以总结为:带着对信徒“知情意”全人的牧养关注,从教义学的角度、以命题表述的方式有效地确认“有核心福音认信的基要知识体系”,并相信和期待这样知识性的确认,会带来信徒“信心、体验、心志、生活样式”全方位的改变。这样的以“有核心福音认信的基要知识体系”为目标的确认福音认信小组工作,只是确认福音认信的一部分,只是刚刚开始。无论对于个体信徒的成长,还是整体教会的牧养,“确认福音认信”都是一生之久的事。所以,要避免出于肉体的在知识上自高自大,败坏自己,也拦阻他人,而要竭力地祈求圣灵不断地光照带领,继续在知识上长进,且将敬虔真理的知识不断地落实在自己和教会众圣徒的生命中,在“知识、信心、体验、心志、生活样式”上整全地确认福音认信,以“福音”来整合一切基督教真理和基督徒生活,“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弗4:13a),期待教会成为在福音里并且“只在福音里”的神百姓共同体!

阅读更多 »

“唯独基督”走到尽头了吗 [注1]

耶稣基督是我们能被称义的唯一原因,是通往父神的唯一道路,是神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我几乎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是比否认唯独耶稣更恶劣的叛教行为了。宣称连耶稣的名字都从来没有听过的人也能得救,不仅否定了福音,也否定了传扬福音的必要性。如果不管人们有没有听过基督的名,神都救他们,那何必传福音?如果那些听到福音后得救的人本来就是得救的,早期的宣教士们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到世界各地?保罗为什么要经历那样艰难、危险的历程?他遭受海难,忍受拷打、监禁、鞭打、被石头砸,面临死亡威胁,并最终为福音的缘故殉道,这一切都只是一个错误吗?

阅读更多 »

封三:改教家隽语之马丁·路德

所撷言论摘选自有关马丁·路德的已翻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如下几本:马丁·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罗伦培登的《这是我的立场》、拜耳的《路德神学当代解读》、保罗·阿尔托依兹的《马丁·路德的神学》,以及拜耳的《什么是“福音的”?——路德神学的改教转折》一文(原载于《教会》杂志2010年3月号,总第22期)。

阅读更多 »

信仰传承中的“信二代”

虽然文章以“信二代”为题,但我们并不愿意将这样一个标签化的表述加诸在教会中的这些孩子身上。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也要自己来面对神,建立与神真正的生命关联。然而,“信二代”这个词也有它正面的含义,因为它提醒我们,我们所要传给孩子的,不是“富二代”的财富、“官二代”的特权,而是在基督里无伪的信心。把福音传给教会中的下一代,并不比把福音传给邻舍、同胞、远方异族更难,但也不简单,同样需要对真道清晰、热切的宣讲,对基督坚定、忠心的跟随,对属灵争战的警醒,对神所托付的百姓的挚爱。

阅读更多 »